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风卷珠帘 > 第2章 第 2 章

风卷珠帘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尉洛子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3-16 13:05:18 来源:文学城

02

黄鹂儿把银票翻来覆去检查了好几遍,确认无误,对墙那边的人屈膝行了礼道了谢,“多谢成全。”

叶纤柔也看见了黄鹂儿手里的巨额银票,心中惆怅,更有几分期待与雀跃。

她们从未有过这样大面额的银票。

黄鹂儿爽利地给外头的买家道了谢,就要搀扶着姑娘离开。

叶纤柔却是把手拉着她,略停了停,对黄鹂儿附耳说了两句话。

黄鹂儿一愣,随即转到墙根下,看见那两人骑马将要走,忙叫着比划着问了一声,“劳驾,咱们再问一问,像是这么大的一颗珍珠,能换多少钱?”

她比划的大小是缀在珠帘下边最大的珍珠样子。

高审听了,并不知道行情,就去看小厮。

那小厮听见主子点头,就赶紧下来马,走到跟前看了眼,琢磨着说,“十两银子吧,不能再多了,当然还要看珍珠的成色,若是和方才买的这些一样的成色,十两。”

小厮有心说高了一点价格,想为主子买下大珍珠。

然而叶纤柔本意不是卖珍珠。

她又对黄鹂儿说了两句。

高审离得远了,看不见墙内侧人的模样,却隐约能听见那边的少女说话声音。

她让自己的丫鬟来问一张屏风的价格。

高审不由得往那里看去。

黄鹂儿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家姑娘,然后迟钝的走过来墙下,对小厮生硬的讲说道,“这样大一张双面苏绣炕屏,二十多年绣龄的绣娘所制,上面缀着许多米粒大小的珍珠,大约有三十六颗小珍珠,绣着菩萨的画像,不知这样的东西,能卖出什么价格?”

小厮听了头一句,便心中暗暗惊讶,回头看了眼主子。

墙内的黄鹂儿和叶纤柔都紧张极了。

那小厮觑着主子的神色,迟疑道,“二十多年绣龄的绣娘,若真是如此,大概能卖个五六十两银子左右,看你这绣样绣成多久了,新的五六十两,三五年之前的,大概四十两,十年以上年头的,三十两吧。不过若是你家那位的绣工极好,也有个三十五两。怎么姑娘家里有这样的东西要出手?”

黄鹂儿回头看自家姑娘。

叶纤柔捏紧了那个轻飘飘的荷包,垂目不再说话。

黄鹂儿便明白了,不再说什么,谢过那小厮主仆,扶着姑娘走了。

小厮回来给自己主子回话。

高审方才也听见了,此时“嗯”了一声,驱马离开这个狭窄的巷道。

小厮不敢多嘴,紧跟着一起走了。

他家王爷原本就是先在当铺里瞧见了那架屏风,花了二百两买了屏风,打听出来卖家是谁,然后顺藤摸瓜发现了这家大小主子都在往外卖东西。

那叶小姐看着穿着一般,卖的珍珠却数目不少,也不知是哪里得来的。

高审一路骑着马,回到了临时居住的驿站。

打发了小厮,他独自坐在房间了,把那一袋子珍珠拿出来,拿了几颗珍珠在手心,摩挲着。

房间里墙角下的条案上,摆放着那副买来的菩萨刺绣。

高审坐在椅子上,目光在那刺绣上下逡巡。

这东西应该就是那位叶家小姐的旧物了,她头上戴着的堆花手法当时他看着就很眼熟,……屏风刺绣缀珍珠的手法,也是他十分熟悉的。

唯独那位小姐眉目陌生,却不是他想象中的模样。

难道其中还有别的曲折?

正在思索时,外头小厮匆匆来回别的事。

高审本不该待在金陵,这里才查出一点眉目,时间却不够用,若是再不在太原露面,只怕御史弹劾又该漫天飞了。

他最后带了那一包珍珠提前回太原,只留下那个小厮,吩咐他若是那家再有卖珍珠,或者别的什么东西,都不要压价,一概买下,慢慢送回太原城外的千鸟山庄。

小厮尽忠职守,哪里也不去,一心蹲守在已故叶大人榜眼及第宅子外边。

然而王爷走了之后,这府里再没有人倒卖什么东西,叫他好一通白等。

过了半个多月,榜眼及第的主人开始搬家,几天后,这府里的主人走了,只剩下一些看门的仆妇紧锁大门不与外人交流往来。

小厮在这里多等了半个月,见着这府上再没有什么变化,留了人继续盯着,亲自带着人把那屏风与其他要紧的东西押送回了太原。

这些王府下人跟着叶大人遗孀家眷的下人,陆陆续续把这家人的行踪跟着,跟进了京城,一路把这家人的消息传给了王爷的千鸟山庄。

叶纤柔路上晕船,不是睡着就是躺着,幸而做的船是官家往外租赁的大船,再艰难也能硬撑着克服,嫡母听说她不好,也免了她的定省。

七月底八月初,叶家大船终于抵达大兴,忠勇伯爵府的官家早早在码头候着,只等姨太太一家抵达,就派人欢天喜地的给京城里报喜。

叶纤柔直到随着嫡母住进了伯爵府,晕船的还没好过来,又换水土,各种不服,不多月余,人便瘦了整整一大截。

这也不是头一回水土不服。

当年叶纤柔父亲上任时,大家从京城搬到了湖州她生了一场大病,叶父去了大家重新搬回金陵老家,她也病了一个多月。

如今在金陵住了两年,回到了京城,按理说这里她小时候住过的,但偏就在船上就病了,到如今好不了。

见着这庶出的女儿这副羸弱模样,谢氏让她就搁在屋里头养着,哪里都不让去,只叫黄鹂儿跟着叶莲柔一起,代了她家姑娘四处去磕头。

黄鹂儿在外头忙了一圈,回来就和病中的姑娘说个不停:

太太谢氏与嫡小姐叶莲柔两个与伯爵夫人抱头痛哭了许久,她是个不入流的丫头,等了好久才轮着给那伯爵夫人磕头,拿回来一对儿银子打的镯子。

“说是给姑娘戴着玩,大姑娘的也是得了一对儿银镯子。”

叶纤柔拿了镯子来看,那镯子做工平整,分量也不轻,的确比她的要好多了。

她与叶莲柔都是孝期,不能穿金戴花,这样的银器是最好的了。

“收起来吧。”她说。

黄鹂儿也没多问,就把这东西收起来了,日后若是艰难了,还能把这东西当了换钱呢。

她们来了京城,才晓得自己那一点钱在这里生活实在杯水车薪,伯爵府不是自己家,京城也不是金陵,物价居高不下,行动都要花钱。

叶纤柔换水土的毛病在伯爵府断断续续折腾了三十大几天,她悄悄攒下的银子竟然因此花了出去了五六十两,算着这帐,她也不敢再这么不挺事的病下去。

幸而过了中秋之后,她悄悄花钱给自己卧房里添了个火盆,日夜烤着暖和着,渐渐恢复了饮食,身子骨竟好起来了。

谢氏专程请了伯爵府惯用的太医来了一趟,确认这个娇气的庶女真的好了,才解了她的禁,命她去给姨妈、忠勇伯爵府夫人、表兄妹等请安。

叶纤柔得了嫡母的一句话,从他们临时寄居的杏花苑出来,由着吴嬷嬷带路,往伯爵府正院走去请安。

等叶纤柔走了,叶莲柔才板下脸来,不高兴地拉着母亲道,“母亲待她这样亲厚,又是给她买药又是替她寻太医诊脉,听说母亲离开金陵前,趁着我不在家里,还给了她十两银子傍身?我不依!”

谢氏笑着打女儿的手,“你这个孩子,都十六了,净说些孩子气的话来。那是卖了她姨娘做的屏风,给了她几两余钱罢了,这个你也惦记?我给你的那一套汝窑的茶具也值几十两银子呢,你怎么不说这个?”

叶莲柔哼着腻歪在母亲怀里,不服道,“那怎么能一样呢,我只是埋怨她这个人,母亲帮她弄了些钱来花,她倒清高起来,来了母亲这里只会一味的低头不语,好似咱们多怠慢了她似的。从前在家里我也不说她,现在咱们在姨妈家,那些下人眼里盯着看着,她还那样,实在不争气。”

谢氏偏笑着瞅她,“行了,她那泥人性子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倒是你,怎么近来话偏多?让我来想想,究竟是为什么?”

叶莲柔撒娇,见母亲打趣她和姨妈家的三表哥的亲事,羞红了脸,说了别的事情岔开了。

去各处请安的叶纤柔在伯爵府走了一圈,最后再回杏花苑,要来告知嫡母一声。

谁知她要进堂屋时,被丫鬟拦了下来,吴嬷嬷出来后略说几句,就让三姑娘先回去休息。

叶纤柔放慢了脚步,与吴嬷嬷说了两句不相干的话后走出来,瞧见廊庑下的雀鸟,过去随手喂了那鸟一口粮食,听得暖阁这边窗户里,太太不知与谁说话,说了一句“三少爷”。

她用帕子擦了擦手,和黄鹂儿一起走了。

传闻中伯爵夫人看上了她的嫡姐,想让叶莲柔给她做儿媳妇,原来只是个影儿,大约过不了多久,这桩极好的婚事就能定下来了。

这个婚事在大家看来都是极好的。

一则对于叶氏姐妹来说,丧父的孩子不好出嫁,能嫁到伯爵府,实在是大好的姻缘;二则对于伯爵夫人来说,叶父毕竟是中过榜眼的,且死后被陛下嘉奖,是为翰林楷模,对于不能继承爵位的三少爷来说,有了这样伟岸的岳丈,日后他考取功名,或者恩荫得官,局面都很容易打开。

叶纤柔和黄鹂儿才走到走廊拐角处,忽然有婆子行色匆匆打外头进来,手里捧着的像是信笺,竟是一脸喜色。

那婆子与三姑娘行了礼,直接进了上房。

这也不像是寄居在明心书院读书的庶弟送信回来,也不是金陵老家来信,若是金陵来信,肯定不止这一封。

黄鹂儿见状,自己留在这边寻小姐妹说话,让姑娘先回去。

杏花苑统共三进,嫡母谢氏住在第一进的院子里,叶莲柔住在中间第二进的院子,她住在最后边的一进,别的一些丫鬟婆子也混住在最后一进。

叶纤柔回到屋里,今天这一路又撒出去许多红包,荷包迅速扁下来,她心中略有几分焦虑,却因这院子里人多嘴杂,寻不到机会让黄鹂儿外面去找可以倒卖珍珠的买家。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不多时,黄鹂儿便回来了,在外头洗了手进屋来说,“大姑娘在太太屋里,我不敢多待就赶紧回来。听说来信的仿佛是大姑娘舅家的一门老亲,却不知是哪边的亲戚,太太那里人人嘴巴都紧,明日我再去打听。”

叶纤柔在屋里做着针线,闻言笑道,“不忙,若是紧要的,也不会叫你知道,若是不紧要的,很快就会传出风儿来的。我的线快用完了,你帮我分一些出来。”

“是。”黄鹂儿听着也是这个理,便应下,也不忙着打听消息,走来坐着,帮着姑娘分线。

正院里,谢氏把那封信翻来覆去的看了,心中发愁。

叶莲柔好奇地要来看信,“就是前朝做了隐太子的良娣的那位堂姑奶奶?”

谢氏点头,揉着太阳穴心解释道,“我与你姨妈管她叫做堂姑,你唤姑奶奶是没错的。只是当年隐太子被废,谢家与她从此断了联系。隐太子与隐太子妃早早自尽,可那一大家子人还被先帝圈禁着。

后来今上即位,重新审理旧案,竟还了隐太子一家平安,这位姑母熬出了头,带着儿子,也是隐太子唯一活下来的孩子被今上赐封为王。那孩子就带着姑母去了太原府开府。

你姑母抚养隐太子孩儿有功,被今上赐封为晋北王府的太妃,可谓一朝登天。只是当年恩怨已断,姑母的恩荣如今毕竟与谢家再无瓜葛。她忽然写这封信,我也心中忐忑。”

叶莲柔把信看了好几遍,心中澎湃不已,把信放在胸口,对母亲道,“这也好理解。姑奶奶年纪大了,身边只有晋北王一个,可那晋北王却是无法时时刻刻陪着姑奶奶,姑奶奶自然会想着娘家人。女儿瞧着,倒像是姑奶奶心中有念想,却不敢轻易与舅舅家往来,所以才先给娘你写了信,慢慢铺就路子的。”

谢氏看了女儿一眼,敛容正色道,“莲儿,你听娘一句劝,娘是绝不会叫你去给那王爷做侧妃的。你还小,不知道给人做小的厉害,仰人鼻息是小,丢了性命才是最可怕的。”

叶莲柔自来有主意,忍着羞意解释道,“母亲,你也听我说一说,可好?伯爵府的三少爷虽然好,待我也不错,但若日后伯爵府分了家,他可就什么都不是了,说不定还要仰着爹爹的声誉讨生活。我不是看不上他,只是觉得靠着媳妇家,总归不是长久的。反倒那晋北王妃不能生育,女儿若有这个机会,说不定会有更好的前途。”

谢氏见女儿竟这样大胆妄言,气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拍桌怒斥,“你这就是在胡闹!宁为穷人妻,不做富家妾!你不知道,那做妾的苦楚多了,你三妹妹——”

说到关键处,谢氏情知不该拿叶纤柔生母做样本,深吸一口气,咽下原本的话,“纵是你妹妹,我也是不肯叫她给人做妾的。”

“母亲,寻常人家是妾,那晋北王府毕竟是皇亲国戚,他家侧妃可是会上玉牒、是有品级的命妇的!即便有阴私,上面有宗人府管着,下边有太妃扶持,难道女儿就傻的任人宰割不成?娘,为什么你就不肯信我呢,须知太妃娘娘当年也不是个正妻,皆因抚育晋北王有功,如今册封了太妃,难道这也不是好事么?”

谢氏被女儿顶嘴气得浑身发抖,呵斥道,“我说不过你,但我绝不会叫你去给人做妾!行了,你回去罢,晚上好好思量一番再来与我说话!”

叶莲柔咬着下唇,知道今日不说清楚,明日往后母亲一定不会再提这件事,她心中计较了片刻,退而求其次道,“母亲不肯,女儿自然不会胡来。娘,既然太妃给娘写了信,咱们这样回绝只怕不好。

母亲不想叫我去做那苦差事,不如把机会赏给纤柔,她性子软,会听话,太妃娘娘一定喜欢这样的孩子。且纤柔的母亲当年也是良家出身,她去给王爷做侧妃,身份绰绰有余。……兴许日后纤柔有了大出息,还能回头帮扶瑾哥儿一把。”

谢氏见女儿终于肯让步,听她说到了瑾哥儿,迟疑了片刻,最后点头道,“你容我想想。”

叶莲柔便站起来,屈膝行了礼,“女儿不孝,叫母亲为难了。”

谢氏一声长叹,知道女儿倔强,摆手叫她回去休息,“母亲不会害你的,你回去休息,且多想想吧。”

叶莲柔不敢与母亲硬着来,起身后走出去,却没在第二进的院子停下,径直去了庶妹叶纤柔那里。

第三进的院子有下人住着,她走来,觉得处处都不妥当。

到叶纤柔的屋门前,叶莲柔的丫鬟碧玉替叶莲柔扶了帘子。

“三妹妹可睡了?”叶莲柔走进去,环视一周,微不可查的蹙眉,屋子外头没有听使唤的丫鬟不说,这里屋里也不体面。

除了基本的桌椅之外,这屋子竟是什么像样的摆设都没有,光秃秃的墙壁和博古架空洞洞的,瞧着也太不像话了。

叶纤柔听见嫡姐的声音,忙与黄鹂儿放下手里的活儿,缩手缩脚走出来,给嫡姐低头行礼,“姐姐怎么来了?可是母亲唤我过去说话?”

叶莲柔笑着上前挽了她的手,一同走进暖阁里,在炕上坐下,“母亲休息了,是我心里存着一件事情,在屋里干坐着没有什么意思,就来找你说话。你方才在绣花?”

炕上放着针线篮子,篮子里有绣花绷子,应该是才起了头,没缝几针。

叶莲柔拿起那绣花绷子看了一会儿,指点了妹妹几句,而后叹道,“咱们住在伯爵府,到底比不得从前在自己家里。只是母亲为了瑾哥儿的前程,不得不留在京城,寄居姨母家过活。不过咱们不是那种打秋风的,这里一应的用度都是咱们自己的花销,你我出去与表嫂表妹们一起说话,也不气弱。”

叶纤柔应声附和,唯唯喏喏,说不出更多的话来。

黄鹂儿给大姑娘倒了茶,与碧玉两个坐在外头说话。

叶莲柔心知这位庶妹逆来顺受,绝不会抢嘴说话,她把绣花绷子放下,拿着那茶钟沉吟了片刻,才道,“有一件事,我也不知该不该与你说,怕是说了你受不住,不说,我心里为难。”

叶纤柔抬头看了眼嫡姐,又低下头,无意识的摆弄裙子的流苏,不敢回话。

叶莲柔见状不觉叹息,便拉了庶妹的手,柔声道,“论理,这些话也不该我来说。只是我心里不安,不说与你,到底食不下咽寝不能眠。你听着,心里有数了,也该计较往后如何应对。

今日有位不常联络的老亲写了信给母亲,……是来求亲的。那家很有几分权势,对着瑾哥儿日后大约有几分助力。母亲很是心动,还把我也拉去看那信的内容。

我说咱们两个还在父亲的孝期,不好谈这个。且我是长姐,尚且没有下落,如何能越过我来给妹妹说亲?我与母亲说,不如先搁一搁,说不定日后还有更好的。”

这些话说的云山雾绕,叶纤柔听了,惶惶不安之余只能面露求助,“多谢大姐姐提点,母亲为着妹妹辛勤劳苦,妹妹也是感激不尽,不知如何报答呢。至于这些,”她脸蛋微微泛白,不敢看人,只看地上的砖块,小声道,“全凭母亲安排,妹妹哪里敢置喙更多。”

叶莲柔看着她,微微一笑道,“你啊,真是叫我说什么好呢。罢了,你也别急,若有其余的消息,我一定再来告诉你。”

说了这些,她就走了。

黄鹂儿与三姑娘送大姑娘回了她院子,然后挽着自家姑娘的手臂,高兴地问,“是太太要为姑娘说亲了?看着今天那婆子的欢喜劲儿,只怕不是坏事,姑娘,……姑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