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凤归隋 > 第111章 朝朝暮暮2

凤归隋 第111章 朝朝暮暮2

作者:李氏无名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5-05 23:18:17 来源:文学城

董青走远了,尹兰才想起为杨广准备的葡萄,应该让董青一起带去,她想要不就差人送去,但又觉得不太妥当,想了想,便作罢了。

夜深了,尹兰睡下,半梦半醒间,只觉得有人躺到了榻上,她一紧张,想要扭头去看,那人却从身后抱住了她,一双大手有力,却微凉。

尹兰心头一暖,身子放松下来,“阿摩?”

“是我。”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响在她耳畔。

尹兰拉过他的手,放到自己的肚子上,那双手轻轻抚摸着她,渐渐温暖起来。

“你想我吗?”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好一个凤求凰。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这本该是我对你说的。”他话语中带了淡淡笑意,“我不在的日子,你竟开始看书了。”

他又问,“你不问我为何去皇后那里吗?”

“你一定有自己的原因。”她的声音淡淡的,却很平静。

“你嫉妒吗?”

“嫉妒,可你是皇帝,她是皇后。”

“你讨厌皇后吗?”

“皇后人很好,待我如姐妹,我不该讨厌她。”她停了一下,声音有些酸涩道,“可是要与她分享我最爱的人,我也做不到喜欢她。”

他微微用力,将她拥得更紧。

他沉默许久后,低声道,“朕输了。”

尹兰转过身子,正对杨广的脸,室内未燃烛火,黑暗中他的脸只有模模糊糊一个轮廓,看不到他的表情。

她伸手抚上他的脸,柔声道,“对不起,阿摩,虽然我很想帮你,但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子,不懂什么治国理政,我只知道你平安回来就好,至于输赢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他轻叹了一口气,低头将脸埋进她的发里,轻轻吻着。

忽然,一滴湿漉漉的液体落到她的耳边,顺着她的脖颈流到颈窝里,尹兰顿了一下,伸出双手,紧紧环抱住他。

第二天,待尹兰醒来,身边已经空了。

快中午的时候,董青来了,“皇上一早便上朝去了,中午要和大臣们商议国事,让奴才来传话,请兰姑娘先用膳,不必等了。”

尹兰点头,“好,我知道了。董公公,我有一事想请教。”

“奴才不敢,兰姑娘要问什么尽管问,奴才当知无不言。”

“高句丽一战,我听说初战告捷,为何最后却输了?

董青大吃一惊,“兰姑娘是怎么知道的?”他倒吸一口气,试探道,“是……皇上?”

尹兰没有说话,董青却从她的神色中明白了几分,叹道,“皇上竟然对你说了……”

“董公公,我知道后宫不可干政,但我只是想尽力替他分担一些,如果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又如何替他分担呢?”

尹兰朝董青行了一礼,惊得董青连忙跪了下来,“我知道这事很让您为难,可是在这宫城中,我除了您,还能信任谁呢?”

尹兰这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他为难了一会,一咬牙,开口道“此次高句丽一役,皇上派遣了山东水师,我军水师勇猛无比加上敌人毫无防备,杀得高句丽节节败退,本来胜券在握,那日陆军应该和水师汇合,却不知为何右翼军路上耽搁,延误了战机,导致了最后的败局。”

尹兰听着心里难过,喃喃道,“阿摩一定很不甘心。”

董青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昨日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昨日,皇上回宫后直接去了皇后娘娘那里,皇上什么都没说,但奴才们都心知肚明,大家小心伺候着,可还是因为一件小事惹怒了皇上,皇上大发雷霆,后来连一口水都没喝便甩门走了。”

尹兰心中百味陈杂,她扶董青起来,“董公公的恩情,尹兰铭记在心。”

董青连连摆手,起身后退了出去。

——

太原,郊外。

盛夏时节,暑气逼人,湖边的小屋,难得阵阵凉意。

院子里的木架下,紫藤已经长出了成苗,木架上罩着轻纱,挡住了炽烈的日光。

院子里摆着一只废弃的石槽和一只水缸,石槽里种植着高低错落的金钱草,绿油油的一片。水缸里养着几尾金鱼,水面上飘着几朵浮萍,鱼儿游弋其间,偶尔荡出几道涟漪。

若雪洗完了衣服,在屋前晾晒,秦琼在屋后的林子里伐竹。

若雪忙完,烧了水给秦琼送去。

屋后,秦琼脱了上衣,正站一地的竹竿里忙得汗流浃背,若雪赶紧拿了纱巾为他擦汗,他朝若雪一笑,接过水大口大口喝起来。

若雪含笑望着他,忽然目光怔怔的,因为常年征战,他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痕,最重的要数位于左边胸口那处,伤口很深也很新。那么重的伤,若雪不会不知道,仔细一想便知定是这一年之中受得伤。

秦琼放下水壶,又开始忙起来。

若雪回过神,看着秦琼用麻绳将竹竿捆扎起来,一只竹筏渐渐成形,好奇道,“秦大哥从昨日就开始忙碌,是要做一只筏子?”

秦琼头未抬,但声音中满是笑意,“若雪,你不是想要泛舟吗?有了这只筏子,不但可以泛舟湖上,还可以湖中垂钓,我们春天去摘菱角,秋天就收莲蓬。”

午后暑气消散,秦琼将筏子拉到湖中,扶若雪坐上去,然后自己也站了上去,掌一支长竿,竹筏便朝湖中幽幽荡去。

湖的另一边开满了芙蕖,微风一吹,满开的粉色花瓣如仙女的衣裙蹁跹而舞,绿色的荷叶仿佛披帛迎风招展。

若雪忍不住盯着看,秦琼将筏子撑过去,摘下几支芙蕖,递给若雪。

若雪捧在怀里,笑靥如花,周身清香四溢,“秦大哥,再摘几片荷叶吧,晚上我们蒸荷叶饭吃,又香又消暑呢。”

秦琼奇道,“荷叶竟还有这等妙处。”

他摘了荷叶,欲将竹筏撑回去。但芙蕖下满是淤泥,竹筏进去容易,出来难。秦琼只得卷起裤腿,下了水,才终于将筏子推开,他再上筏子时,双腿上、衣摆上满是淤泥,他却满不在乎。

回到岸边,秦琼栓好竹筏,拿上鞋子,若雪捧着荷花和荷叶,两人有说有笑地往小屋走。

不远处,站着两道人影,身形高大,是两个男子。

若雪止了笑,看向秦琼。

秦琼安慰道,“知道这处宅子的人不多,都是自己人。”

若雪点点头,放下心来。

那两人也看到了他们,径直朝他们走来。

其中穿白衣的男子正是罗成,一年多未见,他英姿不减,又更添了老成。另一个男子穿褚色袍子,气宇不凡,年纪与秦琼相仿。

罗成一脸惊喜,“若雪,你什么时候到的?怎么都不知会一声。”

若雪见到罗成,心中升起一股亲切,笑着答道,“该遇见的人总会遇见,又何必刻意呢。”

褚衣男子的目光扫过若雪,落在秦琼赤着的脚和满是泥污的衣摆上,不禁顿了顿,又不动声色的转开,“难怪几日见不到秦将军,原来是携佳人泛舟湖上,涉水采薇啊。”

秦琼笑了笑,毫不在意道,“没想到二公子会来,士信,一起进屋喝杯茶吧。”

说着,四人便到了院子里,秦琼招呼后进屋去换衣。

另外三人坐在轻纱账下,若雪为他们泡茶。

褚衣男子喝着茶,视线不经意地扫过四周,却没有说话。

罗成仔细打量着周围,赞叹道,“若雪,你果然心灵手巧。当初大哥买下这处房产,我还嫌太小,如今再看这里被你打理得别具匠心,真是不输任何大宅的庭院。

若雪泡了茶水,递到他面前,笑着应道,“不过都是就地取材,浑然天成,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士信就是会夸人。”

秦琼换了一身干净衣裳出来,为诸衣男子做了介绍,“这位是李太守的二公子。”

若雪暗自一惊,原来面前这位褚衣男子竟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夸道,“这位就是秦将军和家父提过的尹姑娘?的确是玲珑剔透、秀外慧中的女子。”

若雪行了一礼,“二公子过奖了。”

几人一同坐下,若雪给秦琼泡上茶。

只听李世民道,“秦将军多日未来太守府,有些事恐还不知。”

秦琼问,“不知二公子所指何事?”

李世民低声道,“皇上御驾亲征高句丽,败了。”

若雪心中一揪,倒水的手顿了顿。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缓缓道,“皇上以高句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不恤民力,劳师远征,朝堂上本就没几个人支持,皇上仍一意孤行,如今又败了,大失民心。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各地农民频频起义,朝廷恐已无力镇压。”

罗成忍不住道,“修长城、挖运河、造龙舟,已是劳民伤财,再加上征战高句丽,这是不给百姓喘息的机会啊,大家不反才怪呢。”

若雪怔怔地站在一边,秦琼起身在她耳旁低语几句,若雪缓缓点头,而后放下茶具,就要回屋。

罗成连忙叫住她,“若雪,你也一起坐下吧,说说你的看法。”

李世民也看着若雪。

秦琼笑着摆摆手,“她进屋做饭去了,二位就留下一同用个便饭再走。”

夜色中,笑声,话语声,合着几声虫鸣。

夜风中,酒香,荷叶香,混着几缕花香。

轻纱账下,大家用了饭,喝了点酒,对若雪做的荷叶饭赞不绝口。

罗成很高兴,喝得有点多,走之前,他将若雪拉到一边。

“若雪,你别怪我多嘴,本来你和大哥的事情我不该多说。但有些事你必须知道,为了你,大哥在瓦岗寨时差点连命都丢了。”罗成酒气上头,脸色微红,但他的眼神澄澈,亮晶晶地看着若雪,“我已经很久没见秦大哥笑得那么高兴了,自从你离开后,就没见他笑过,酒量倒是见长。”

“我明白,士信。”若雪神色认真,“我和秦大哥都很珍惜眼前的幸福。”

李世民在另一边低声对秦琼道,“家父对秦将军一直青睐有加,在下也一直景仰将军,如今朝廷混乱,正是用人之际,男儿当以功名利禄为重,相信将军不是庸碌之辈,孰轻孰重自然能分的清楚。”

秦琼抬手,“秦某感激李大人和二公子的厚爱。”

李世民和罗成告辞后,秦琼将他们送出屋外。

回来时,若雪已经收拾好,荷花被插在一个闲置的水罐里,她坐在案几边,盯着荷花默默出神。

秦琼走过去,从身后搂住她,“刚才看你吃的很少,在担心妹妹吗?”

若雪倚靠着他,若有所思道,“皇上待她极好,不会为难她,我只是担心若有朝一日,他不能再护着她……她和肚子里的孩子……”

她无法再说下去,因为她无法告诉秦琼不久后隋将灭,李渊取而代之,后建唐,而他则是功臣之一。

见她欲言又止,他柔声安慰道,“劝过她吗?”

若雪点头,无力道,“劝不了,那是她认定的人。”

秦琼轻叹,“你既已尽力,接下来的事非人力可为,我想她在宫中如此长的时日,心里也应该有了计较。”

若雪默不作声。

秦琼低声问,“你如何看杨广这个人?”

若雪想了想,“他是很聪明的人,说他雄才伟略也不过分,他创科举制,让许多平民有机会进入仕途,消除世家门阀统治,为朝廷注入活力。修长城、挖运河,每一件都是好事,若不是他急于求成,要把一百年里完成的事情在十年中完成,那他真的是千古难得的明君。”

秦琼眼神中流露出赞赏,“若雪,你的见解果然和别人不同。难怪方才士信都想邀你一同长谈。”他神色清明道,“但在他们面前,有些话你不便说。现在只你我二人,我也好奇你如何看待亲征高句丽一事?”

若雪反问,“如果是秦大哥,你会不会选择攻打高句丽?”

“高句丽日益强大,威慑中原,早晚都要打的,但此时实在不是好时机。”

“正如士信所言,如今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此时出兵的确不合适,但这只是其一,高句丽远在千里之外,气候与中原大相径庭,若想取胜必须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虽然杨广三次攻打高句丽都没有成功,但那是因为条件所限,之后唐太宗唐高宗也数次攻打,可见此战确有必要,并且想要获胜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若雪定定看着秦琼,他笑起来,“若雪,你这样子,怎么好像我马上要去攻打高句丽了呢。”

若雪垂下眼眸,秦琼笑着吻了吻她。

“深夜了,去睡吧。”说着,他抱起她,往屋里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