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分手在西晋 > 第11章 总角之宴

分手在西晋 第11章 总角之宴

作者:雨中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12 18:02:39 来源:文学城

“开国老臣陆续凋零。宗室之中,琅琊王去岁驾薨,下邳王垂垂老矣,仅汝南王堪用;

外戚之中,羊公早丧,杜公病笃,贾氏前年病逝,唯杨国舅一人在朝;

朝臣之中,山公去岁丧亡,张公被贬幽燕,卫少傅已然垂暮。”

“而汝南王素来优柔寡断,卫少傅老迈昏聩,若禁中有变,届时杨国舅与杨后里应外合,恐重现高平陵故事……”

受制于寿命,古人往往早熟,小小年纪的司马遹更是被当今皇帝司马炎称赞有司马懿的风范。

司马遹之前可以说是已经被儒家伦理道德腌入味儿了。只是最近被司马乂这么一搅和,开始怀疑起这所谓的亘古不变的普世价值观。

就说刚刚司马乂评析的当下时局,司马遹非常郁闷,为什么国舅杨骏不能依照儒家的观念,推掉自己的显职呢?如果众正盈朝,恪守君君臣臣,哪里需要着重考虑什么制衡驭下。

司马遹又随便落了一子,说道:“杨国舅没有子嗣,怎么可能篡位?”

司马乂:“不是担心杨国舅篡位。而是担心有这种可能。”

司马遹很疑惑,不再关注棋盘,转头问司马乂:“这有什么区别?”

司马乂分析说:“篡位,肯定是不可能,杨国舅没理由篡位。毕竟他没儿子,宗族之中,又多忠义之士。况且二皇兄还是他的从甥。”

“我们担心的,是杨国舅篡位的可能,篡位的能力。待父皇百年之后,杨国舅势必权倾朝野。届时,无论杨国舅想不想篡位,都会有人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来讨伐杨国舅。”

“而这些嚷嚷着清君侧的人,到底是不是心里想着皇上,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可以肯定,其中必然有一批人,想做下一个权倾朝野的杨国舅。”

“最坏的结果就是,这种现象持续循环。杨国舅身死,胜利者成为新的杨国舅,然后身死,再有新的杨国舅……大晋一定会由此衰败!”

司马遹明白了内中关节,但仍有疑惑:“时局之事和地图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与我联名?”

这时候,司马乂要感谢自己的地理人身份。地理人们普遍知道的是,裴秀总结创制“制图六体”,规定了地图绘制的原则,影响中国制图一千多年。

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裴秀在他的时代,第一身份其实是政治家,而不是地理学家。裴秀的身后,是河东裴氏。家族人才辈出,世人以“八裴”对标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的“八王”。

司马乂这次没有像前些天戏弄江禾那样放大炮,而是认认真真地打了半刻钟腹稿,一直到司马遹作势要用棋罐帮他清醒,才开口答话。

司马遹听完,又思考了几刻钟。司马乂可不敢拿棋罐物理催促,耐心等着。最后,司马遹同意了这场以地图为契机的政治联盟。

……

晚上,司马乂与江禾独处。两人又在下棋,只不过玩法变成了五子棋。

司马乂盘腿坐着,开始逗弄眼前的娃娃:“你看,我真是把你当心腹看。白天说那些话,都不避开你。”

江禾跪坐,坐姿很标准。他并未直面司马乂的调侃,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未来真的会乱吗?”

司马乂回答:“我百分百地确定这件事。过些年,绝对要内战的。历代王朝新建,总得用武力来给新皇帝正名。更何况父皇的安排还是如此混乱。肯定要打的。”

司马乂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既不严肃,也不忧虑,好像这事儿跟自己没有关系一样。说话的样子,宛如酒后吹牛的闲汉。但这又更加让人坚信此人所言不虚。因为,说真话,用不着矫揉造作,都是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

江禾又问:“殿下会被卷进去吗?”

司马乂笑了:“到时候,咱们不仅会卷进去,而且有可能还是内战的先锋呢!”

当下有个潮流,就是谈玄。有人还喜欢用儒家的著作去注解老庄的思想。好比是拿着马哲,跟宗教人士说,二者思想暗合。

以儒入道,这不是说儒家势力越来越大,相反,显示出的是,人们几乎要失去对儒学的信心。

但江禾是时代潮流中的一块顽石。他一直坚信孔孟荀子的“至理名言”。他是真的被儒家经典切切实实腌入味儿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犹如编在大脑的程序,而且外围还套了几堵防火墙。所以,毫无意外地,他说:

“殿下,您不应该以身犯险。国家越是动荡,越是该安分守己啊!”

安分守己……我还iPhone手机呢。司马乂没好气地说:“问题产生了,我们不去解决,指望它自己消失吗?”

江禾也很犟:“神器动摇,犹水面涟漪。待四方平静,自然复归原貌。”

司马乂觉得这很荒谬:“你也说了,前提是四方平静。咱们最多管得了一方。其他几方不配合,怎么可能静下来?”

此时跟江禾说这么多,主要还是因为司马乂确实把江禾引为了推心置腹的亲信。思想工作统一了,以后交代任务才能事半功倍。

江禾很清楚地感受到司马乂言语中的急躁,也明显地意识到自己先前对“应变”的看法太理想化了。

“殿下,如果陷身漩涡在所难免,江禾决不惜命!”

司马乂抚掌大笑:“好!今后你我定要戮力同心!”

这两天,小屁孩儿们为了一石粮食,摸腰撅屁股,顶着西北风,给司马乂打工。

司马乂也没闲着。他在准备跟杜锡打擂台。

原因很简单,孙老夫子以交接教学为名,把自己背的朱熹版《大学》,七七八八讲给了杜锡。

杜锡更更更是天天在儒学咸菜缸里游泳。得知这一情况,第一堂课,就要司马乂作出解释。关键是,他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他对司马乂许诺说,如果能把他辩倒,自己以后在课业上能简则简。

司马乂为了这逃课大礼包,请了两天的准备时间。司马乂决心要在这两天时间内,挖掘出朱熹和无数理学泰斗们的毕生心血。

“让我想想,我记得朱熹这老头儿是这么解释前三段改动的,好像叫什么经来着……”

“我该不该把亲改成新呢?我记得,老王说不好来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