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七十四章 各方应对

奋斗在五代末 第七十四章 各方应对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27 16:31:46 来源:转码展示1

李延庆领着知州马崇祚进到自己常日办公的公廨,并吩咐胥吏奉上凉茶。

马崇祚心中虽急,却也明白事情急不得,坐在椅上掏出丝质手绢,一边擦着汗,一边整理着思绪。

邸报带给他的冲击实在太大,马崇祚虽然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改朝换代都见过多次,但毕竟人老了,心气胆量大不如前,直到现在还有些没缓过劲来。

待到胥吏端上凉茶退出公廨,李延庆端起茶壶,给马崇祚缓缓倒上一杯:“知州这时候来找下官,恐怕事情不小。”

“推官请瞧瞧这个。”马崇祚已经勉强平复好心境,从袖中掏出折好的邸报,说道:“这是朝廷方才送来的邸报。”

李延庆其实对邸报的内容已经知道得七七八八,却还是郑重地双手接过,坐下细细品读起来。

此时邸报并非由朝廷派送,而是由各州派驻开封的进奏院负责。

不过淮南新下,周朝在淮南的七个州并未在开封设立进奏院,因此是由朝廷设立的淮南道进奏院统一派送。

淮南各地驻军的邸报,也由这淮南道进奏院负责派送。

郭荣在邸报的派送上耍了个小心思,故意让淮南道进奏院发出邸报的日子慢上了两天。

所以,乌衣台的汇报比朝廷的邸报早到近两日,让李延庆能够提早得知朝中的动向。

果不其然,邸报的内容李延庆大多已经在乌衣台的汇报上看过,基本都是朝廷近期的人事调动。

“推官,其中最要紧的,便是窦仪升任知西京留守事这条。”马崇祚见李延庆看得比较慢,连忙右手撑在茶几上,斜过身,伸出手指,指向邸报靠后的一段。

李延庆正在看开头关于御史台的调动,见马崇祚如此焦急,便顺着往下看去。

窦仪升任西京留守这条原本最为重要,却被摆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里。

朝廷在邸报上还耍这等小心思,该说是胆小呢?还是自作聪明呢?真不知该如何吐槽...李延庆摇了摇头,将这条人事调令逐字看完。

“不就是朝廷委任窦仪为知西京留守事么?这有何特别的?”李延庆故作疑虑,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李推官常日里何等聪慧,这时候怎的有些迟钝了...马崇祚来不及深思,急忙解释道:“哎呀,推官有所不知,文官当知州并无甚特别,可那都是暂任的,这窦仪的差遣前头没有加“暂”字,后头也没写明由哪位武官接任,朝廷是摆明了要让窦仪长期出任西京留守啊。”

“哦,原来如此。”李延庆轻轻点头,再度问道:“可这有何影响?”

要装糊涂,那就得一装到底,李延庆已经略微猜出马崇祚的来意,这时候装糊涂最为稳妥,自己可不能轻易表态。

“这影响可就大了。”马崇祚见李延庆好像真不太明白,便坐下来徐徐说道:“我朝以武治国,州郡长官皆为武官,若是这窦仪能够长期任职西京留守,那就是在刨武官的命根子,往前数三代,后唐那阵朝廷要给地方强派监军,这就引发了地方叛乱,庄宗就是这么败亡的。”

后唐建立者,唐庄宗李存勖上位时,深感地方节镇难以掌控,便派亲信伶人、太监等出任节镇监军,意在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的管制。

这下可就惹毛了地方的实权节度使们,没多久后唐就爆发了严重的地方叛乱,以河北诸镇为首的节镇们纷纷举起叛旗。

领兵平叛的禁军主将李嗣源在地方武将的支持下,刚过黄河,就调头杀回都城洛阳,做掉了李存勖后荣登皇位,是为后唐明宗。

李嗣源是在地方节度使的支持下上台的,登基后自然撤销了监军制度,并对节度使们百般讨好,放任地方节度使专权节镇。

说来好笑,这一监军制度最后还是由儿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重新启用。

石敬瑭虽然对契丹人唯唯诺诺,在国内对节度使们却是重拳出击,重启监军制度时,后晋辖境内叛乱四起,都被石敬瑭亲自领兵一一平灭。

监军制度也就此沿用至今,并成为中央朝廷约束地方武将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到如今,地方武将们的权力相比五代乱世初期已经十不存一。

但武将们一直维持着最重要的底线,那便是只有武官可以长期出任地方主官。

若是朝廷执意要打破这一惯例,叛乱之风也许会再度兴起。

李延庆面露讶色:“那这么看,这事确实挺严重的,圣上和朝廷真有这个胆量么?”

“我也想不明白,现下朝廷禁军大半在淮南,圣上哪来的这般勇气?就不怕天下大乱么?”马崇祚端起茶碗喝了口凉茶解渴,他对朝廷的大胆举动也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

李延庆倒是略微能猜到些朝廷的底气,无外乎就是禁军中由郭荣提拔的那帮新兴势力。

可就算如此,郭荣此举也确实太过大胆,李延庆也想不明白,郭荣到底是哪来的胆子?他就真不怕淮南兵变么?

李延庆轻声问道:“那依知州看,接下来事态会如何发展?”

“我一介老朽了,事态扑朔迷离,实在看不太明白。”马崇祚放下茶碗,靠到李延庆耳旁,低声道:“但若是令尊有意举兵,老朽定然鼎力支持。”

这马崇祚这么快就要开始下注了么?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江湖,生存属性点满啊...李延庆心中思绪纷呈,表面上不动声色地回道:“下官明白了,定会将知州之意转达家父。”

“那就有劳推官了。”马崇祚缓慢起身,右手锤了锤老腰:“老夫还需去通知其余官吏,就不多聊了。”

李延庆将邸报折好,交还给马崇祚,并将马崇祚送出推官衙门。

待到重新踏出推官衙门,已是黄昏薄暮。

李延庆坐在马背上,缓缓向前骑行,心中思绪万千。

父亲李重进会因此而起兵造反么?李延庆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仔细想来,自家并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父亲虽然是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但步兵司主将是李继勋,马兵司主将是韩令坤,两者皆是父亲的政敌,大概率会站在父亲的对立面。

而且父亲早在显德元年时就被调离禁军,只保留了都指挥使的名头,在禁军中的亲信也大半被剔除,在侍卫亲军司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都大为削弱。

父亲坚持要发动淮南之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重铸在侍卫亲军司中的威信。

如今威信尚未重铸,起兵造反难度太高。

而且除开自己、父亲与二哥李延福外,李家的亲属大多都在开封城里,都处于朝廷的监管下。

若是起兵造反,这些亲属顷刻间便会人头落地,一如先帝郭威的家属。

父亲又最重亲情,应当不会轻举妄动。

思来想去,李延庆认为父亲大概率不会起兵,但估计会做做样子,逼迫朝廷退让,这是父亲身为当朝武将之首的责任与义务。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父亲身居高位,即便是做做样子,估计都会引发一场不小的“地震”。

李延庆已经可以预见,在开封,在淮南,一场场精彩的好戏将会连番上演。

自己身为父亲的三子,可不能轻举妄动,张永德与赵匡胤就在旁边的**县,随时都能找上门来...李延庆决定明日开始,就请病在家,闭门谢客,绝不见任何外人。

李延庆可不想哪天被赵匡胤麾下的禁军“敲门”。

可李延庆转念又想到:哪怕只有一万分之一的可能,若是父亲当真反了,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为求稳妥,自己要不要连夜逃回寿州大营,投奔父亲?

这样确实最为稳妥。

可若是父亲最后与朝廷达成和解,自己无故弃官跑路,官职肯定会被朝廷褫夺,这几个月辛苦立下的功绩可就会全打了水漂。

怎么办,到底该作何选择......

纠结之中,李延庆不知不觉抵达了自家大门口。

还是先吃饭吧...李延庆揉了揉空空荡荡的肚皮,决定先填饱肚子再说。

饿着肚子也跑不动路不是?

稍做清洗,李延庆脱去厚重的官袍,穿上轻薄的绸衫,趿着木屐,来到餐厅门口。

厅内,司徒毓这个吃货早已就位,正张头四顾,仿佛在疑惑三郎怎么还不来。

这吃货...李延庆轻轻摇了摇头,步入餐厅:“州衙里临时有点事,回来晚了。”

“什么事啊?”司徒毓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筷子。

李延庆拉开椅子坐下:“朝廷方才发来邸报,马知州非要拉着我看完,所以有所延误。”

“原来如此。”司徒毓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这邸报比上个月晚了两日,是朝中发生了什么要紧事么?”

司徒毓出身朝官家庭,养成了看邸报的习惯,对朝廷大事很是敏感。

“嗯,最近一月朝中发生的事情不少。”李延庆端起碗,从小木桶中盛起一碗米饭:“御史台再遭清洗,几位主官全部罢官。”

“啊?御史台遭清洗?”司徒毓大感惊讶,饭都顾不上盛:“这任御史台上台才一年左右吧?这就被清洗了?”

李延庆拿起筷子,夹起一片爽口开胃的腌菜:“确实挺让人意外的,据说是因为鞫狱失职,不过应该是借口,大概是由于征粮不力,因此才被罢官。”

司徒毓大失胃口,连忙问道:“邸报上有说是哪些官员接任么?”

“没。”李延庆言简意赅,邸报上只记载了御史台主官被免职,确实没有写明继任官员是何人。

司徒毓听罢,朝着北面双手合十,做祈祷状:“希望朝廷明察秋毫,可千万别免了家父的官...”

看着司徒毓这虔诚模样,李延庆止住笑意,劝慰道:“只免除了三位主官,不会牵连令尊的。”

司徒毓满面愁容:“唉,说不准,上次御史台震荡,家父就差点被外放,这次恐怕难以幸免了。”

李延庆夹起一片油光水亮的鸡腿肉:“就算是外放,御史外放那可都是高升甚至擢升,你有何可忧虑的?”

看着李延庆大块朵颐,司徒毓忍不住了。

况且李延庆说得也确实在理,司徒毓不再装模作样,拿起筷子跟着朵颐起来。

滁州城万家灯火之际,两骑快马在滁州城东的水口驿换乘坐骑,马不停蹄向东飞驰。

终于在月上高天之际,邸报送进了**县的周军营寨。

张永德看过邸报,立刻召来赵匡胤。

“元朗(赵匡胤的表字),我要立刻赶往寿州大营,**县就委托给你了。”

仿佛是与李重进心有灵犀,张永德一看到窦仪升任西京留守那条,就打定主意,要快马赶回寿州。

赵匡胤刚刚进到营寨,就听到此等重磅消息,有些茫然无措:“发生何事了?殿帅为何如此迫切?”

“你过来。”张永德抬手招呼赵匡胤靠近。

赵匡胤走到公案前,按照张永德的指使,凑到油灯前。

张永德将邸报摆到赵匡胤面前,手指邸报下半一段:“这是朝廷方才发来的邸报,你瞧瞧这条。”

“委端明殿学士窦仪为知西京留守事?”赵匡胤有些惊慌:“这,这岂不是...殿帅急赴寿州大营,是为了...”

张永德出声打断:“我要立刻赶赴寿州大营稳住李重进,一万控鹤军我要带走五千,余下部属都交由你指挥。”

赵匡胤慌忙问道:“五千是否略有不足?李使相那可是有近六万兵马。”

“李重进不敢反,他没那个胆略。”张永德语气中似有轻蔑,但他心里明白,李重进胆略过人,只是牵涉顾虑太多,不敢妄动。

张永德也一样,他的妻儿子女皆在开封,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寿州,张永德一定要去,他心中笃定,李重进要他回寿州的密信此刻已然在路上了。

“下官明白了。”赵匡胤挺直脊背:“殿帅放心去,**县下官定会牢牢守住,绝不会放唐军一兵一卒过去。”

“嗯,你办事我向来是放心的。”张永德拍了拍赵匡胤的肩膀:“就交给你了,今夜我就要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