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多时,御医马道元背着药匣匆匆赶来,替符氏把了脉,并开了两剂温补的药方。
诊断完毕,马道元来到郭荣跟前,躬身道:“陛下,圣人病情愈发严峻,只靠药石恐难以痊愈,圣人还是返回开封调养为妥。”
皇后符氏的病根是水土不服,加之身体本就娇弱,在湿气严重的淮南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即便御医们医术再高超也难以救治。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郭荣左手扶着额头,摆了摆右手,示意马道元退下。
郭荣何尝不明白符氏的病因?只是符氏执意要南下,执意要陪在他身边。
要不,撤军?郭荣的心中不可遏制地生出撤退的念头。
攻破寿州遥遥无期;濠州城也完全不中计;伪唐已经击退吴越,数万精锐即将北上;军中存粮日益窘迫;没有水军,无法跨江直捣江宁......
念头一动,郭荣霎时间就找出了无数个撤兵的理由。
不,还不能撤军!
耗费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好不容易拿下来七个州,如何能说撤就撤?说丢就丢?这可是我大周的版图,寸土不可让!
但不撤军,接下来又该如何?扬州是否应该就此放弃?郭荣只觉脑中如一团乱麻,半晌也整理不出个思绪。
“去将李重进叫来。”
最终,郭荣决定问计于人。
......
李重进正在帐中阅读信件,三子李延庆连夜发来的急信。
“这李璟到底是怎么想的,竟派这四个草包领军。”
李重进嘴角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将信件递给一旁的吴观:“你也瞧瞧,这南唐北上援军的四位主将着实令人有些发笑。”
吴观接过信,仔细读完,感慨道:“这离奇的选将,定然是南唐党争的恶果,陈觉、边镐皆是宋党骨干,李景达虽为主将,恐怕并无实权,两方共同领兵,很易产生争执。”
“嘿嘿,让他们争,越乱越好。”李重进咧嘴一笑,他心中早已琢磨着,该如何利用这支南唐军兵权不一的破绽,将他们永远留在淮南大地上。
从一月到四月,战争终于开始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李重进心情大好之余,对郭荣横加干涉战局的怨气也稍有消解。
“朱元此人,下官曾在开封与其有过一面之缘,他文采出众极有抱负,可惜连续四年未能中第,不得已投奔河中李守贞。”吴观顿了顿,接着说道:“其后投效南唐,恐怕也是出于无奈,依下官看,此人或许可以争取策反。”
“哦?”
正当李重进要问个明白时,翟守珣挑起门帘,步入账内。
翟守珣先是偷摸瞥了一眼吴观,而后垂下头:“姐夫,圣上派人来了。”
“嗯,我这就去。”李重进站起身,扭头吩咐吴观道:“等我回来再说。”
李重进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到大帐内,低头拱手:“臣李重进,参见陛下。”
“坐吧。”郭荣折拢案上的奏章:“扬州韩令坤方才发来军报,声称已经撤军,李卿以为,这扬州城该守还是不该守?”
郭荣开门见山,李重进也不含糊,略微思忖后回道:“臣以为,唐兵势大,扬州城不可死守,当集中兵力于寿州城左近,与伪唐北上援军在此决战。”
李重进向来主张围点打援,周军南下攻打滁州、扬州等地,乃是郭荣一意孤行。
如今韩令坤果断撤军,李重进忍不住在心中夸赞一句:韩令坤,干得漂亮!
“李卿所言有理。”郭荣淡然道:“但这扬州城,朕一定要守。”
虽说周军目前困难重重,但郭荣依旧坚信能够守住扬州城,区区南唐禁军不足为惧。
李重进忍不住在心中腹诽道:你都决定要守了,还召我来做甚?消遣我么?
但表面上,李重进还是保持恭谨:“陛下既然意在守城,需立刻派人赶赴扬州,勒令韩令坤严守扬州城。”
郭荣淡然问道:“派何人去较为妥当?”
为这赶赴扬州宣旨的人选,郭荣也是头疼不已,他安插了慕容延钊和柴贵随韩令坤南下,就是希望他们能贯彻自己的意志,在特殊时期制止韩令坤一意孤行。
可如今韩令坤不顾诏令,强行领兵撤退,想来慕容延钊与柴贵皆未能起到作用,那就算再派一名亲信近臣去扬州,估计也难有成效。
该死的韩令坤...郭荣虽然面沉如水,但心底早就骂开了花,他很想严惩这个不顾诏令的混账军头,但一想起韩令坤在军中密集的人脉、在侍卫马军中的威望,就心有惴惴,不敢下手。
郭荣甚至怀疑,韩令坤急于撤军,不光是出于他的个人意愿,其后恐怕是三万骑兵的共同意志。
在军中历练多年的郭荣很清楚,这时候的禁军士兵,特别是侍卫亲军,大多贪生怕死,不愿也不能打逆风仗。
根据情报来看,足有七万唐军正朝扬州进军,扬州城内的三万侍卫马军心怀胆怯,实乃常事。
若是一着不慎,扬州的三万骑兵很有可能会发生兵变,郭荣必须谨慎再谨慎。
所以,郭荣才会征求李重进的意见,希望熟知禁军的李重进能给出个好法子。
派一亲信近臣即可...李重进本想这么说的,但心中一动,把握到了这一问题背后的深层含义,改口道:“赵匡胤正在滁州驻守,其麾下有数千精锐铁骑军,陛下可派其领兵屯驻**县,防备唐军北上的同时,还可监督韩令坤严守扬州城。”
如果是驻守扬州的三万士兵想要撤退,那光派一名亲信近臣去宣旨是没有半点用处的,必须另派军队督战方有成效,而且李重进提议赵匡胤去,还别有用意。
“赵匡胤?”郭荣想了想,轻轻颔首:“不错,确实是个好人选,不过你为何会提议赵匡胤去?张永德正屯驻泗州城下,麾下士兵破万,不比赵匡胤更合适么?”
问得好!李重进当即答道:“臣听闻赵匡胤与韩令坤情同手足,派他督战,想来最有成效。”
“原来如此,那就依你所言,让赵匡胤去。”郭荣语气很是平淡,听不出半点情绪。
......
四月十一日早晨,出兵的诏令送抵滁州,赵匡胤接旨后不敢怠慢,当即收拢士兵,准备领兵出城。
奉郭荣之命,赵匡胤将领两千骑兵,前往滁州城东八十里外的**县驻防,抵御北上的南唐禁军,同时监督韩令坤部死守扬州城。
**县(现南京**区)南边二十里,便是瓜步渡口,此处水流缓慢,是江宁府南唐军北上的最佳渡口;**县往东八十里,则是扬州城,同时也是扬州撤往滁州的必经之路。
“诸位,某离开滁州后,这一州三县,就拜托诸位了。”州衙之中,矮胖的赵匡胤身披威严的戎装,看起来略微有那么点滑稽。
赵匡胤即将出城,需要将管辖滁州的权力交还给马崇祚等三名滁州主官。
知州马崇祚回道:“太尉尽管放心,老夫与两位同僚,会竭力照看好滁州百姓。”
推官李延庆、判官高锡共同拱手,示意赵太尉放心,
赵匡胤转头挥了挥手,一名同样身披戎装的青年武将大步上前,昂首挺胸,定在三位滁州主官面前。
“这位是某麾下勇将韩重赟,现为铁骑军都虞候,某领兵东进后,就由他代某镇守滁州。”赵匡胤向三名主官介绍道。
赵匡胤此次将会领两千骑兵驻守**县,给韩重赟留了五百骑兵,清流关尹崇珂的五百骑兵也没动,用来以防不测。
“在下韩重赟,还请三位多多指教。”韩重赟虽然生得高大威猛,但态度甚是谦逊,甫一见面,就给三名主官留下了不错的好印象。
李延庆微不可见地打量了韩重赟两眼,心中暗叹:此人体格高过六尺,语气虽然恭谦,但一双卧蚕眼凶光内敛,定然是位杀人无数的猛将,这厮历史上可是助赵匡胤登基的功臣之一,想来是赵二的死党,须得谨慎盯防。
交接完毕,赵匡胤吩咐马崇祚每三日往**县运送二百石粮草,旋即领兵出城,他需要将韩令坤堵回扬州城。
“二百石可不是个小数目,李推官,老夫与高判官最近忙于土地丈量,这运粮的重任你可否担下?”马崇祚转手就将运粮的责任交给李延庆。
“下官领命。”李延庆没法拒绝,确如马崇祚所言,丈量耕地的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马知州与高判官整日忙如陀螺,只有他这个推官日日清闲,而且家中五十几名护卫已经休息大半个月了,运送点粮米也好活动活动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