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馆位于开封府右二厢的金环巷,离开封城西南角的郑门只有百余米的距离。
不同于小甜水巷那些大红灯笼高高挂,洋溢着女子嬉笑声的青楼妓馆。
粉墙鸳瓦、朱户兽环的凤鸣馆静悄悄的,门口挂着的两盏白色纸灯随着夜间的微风轻轻荡漾,看起来就像是一处普通的富豪之府。
吕端在一名年轻侍女的带领下,走过蜿蜒曲折的回廊,来到了一处竹林掩映的八角亭台。
身着白衣的冯吉,正坐在一张圆形的石桌旁,微笑着招呼吕端:“吕主簿,进来坐吧。”
“下官吕端,见过冯少卿。”吕端先是对着冯吉恭敬地行了一礼,而后小心翼翼地坐在了冯吉指着的石凳上。
凳上贴心地铺着柔软的绒垫,大理石桌下摆着一只烧得正旺的小火炉,吕端与冯吉相对而坐。
冯吉抬起手,侍女低着头退去,冯吉提起炉上温着的热酒,给吕端倒上了一小杯:
“说起来,吕主簿你加入花间社都近九日了,我身为社主,却直到今日才能得空约见你。”
吕端只敢用半边屁股坐在石凳上,面前的是名满京城的冯太师之子,由不得他不紧张。
“下官等少卿,那是下官的本分。”吕端他双手捧起小巧的白瓷酒杯,颤抖着喝下了一杯热酒。
“看见你,我就想起了令尊。”冯吉给自己满上了一杯酒:“时光飞逝,一转眼都十一年了,当年的总角稚童,如今都初显峥嵘了。”
冯吉将酒壶重新放回炉上:“当时令尊本可荣登宰执,却突然...家父以及我都觉得很是惋惜。”
听冯吉提起亡故的父亲,吕端的心中弥漫着伤感,牙齿不自觉地咬紧。
说实话,父亲的印象在吕端的脑海中早已模糊不清,毕竟父亲死的时候,他才八岁。
吕端心中的这份浓郁的伤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为了父亲,更多的,是为了他自己这些年的遭遇。
随着父亲吕琦突发重病,散手人寰,吕家的地位在京中一落千丈,曾经访者如织的吕家大门,转瞬间就门可罗雀。
因为父亲亡故,吕端并不能入学国子监,再者,在父亲亡故前,吕端的母亲就早已去世,缺乏双亲的监护,吕端并未能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
所以吕端也就没法通过科举入仕,只能靠荫补混个从九品的本官。
若是父亲吕琦还活着,即便官阶依旧保持着亡故前的从三品,吕端在官场上的起点也不会如今这般低下,一个国子监主簿的差遣还是他求爷爷告奶奶,多方打点,费尽心思求来的。
回想起去年自己得到本官后,一次次地登门拜访,一次次地遭遇闭门羹后的困顿,吕端盯着冒白气的酒壶,双目有些失神。
冯吉一边观察着吕端表情的细微变化,一边默默地饮着酒。
放在从前,按照冯吉当初创建花间社时定下的规则,似吕端这般既无俊逸文采,又无进士出身的人,他是绝对不会收进来的。
但现在,花间社的理念有所变化,冯吉也不得不修改规则,带着政治目的,招纳一些新成员进来。
吕端就是在这新规则下,新入花间社的第一人,当然这只是个开始。
已故太师冯道虽然长居宰相等高位,但因为为官清廉,并没有攒下多少家财。
且冯家目前四兄弟,都早已成年,各分走了一笔家产,冯道本就不多的遗产分到冯吉的手中时,仅剩两千余贯以及一座宅院。
而冯吉为了达成理想,又急需大量的经费,就盯上了国子监九经的贩卖权。
所以,国子监主簿吕端,就成了冯吉必须要拉拢的对象。
经过调查,冯吉发现,这吕端虽然文采不太出众,但曾经家室显赫,已故的父亲吕琦,与自己的父亲冯道也有些交情。
而且吕端处事也还算机敏,冯吉就动了将其收入花间社的心思。
冯吉与尹拙合计一番后,由尹拙出面,以革职来威胁吕端,以升官来诱惑吕端,双管齐下,将吕端收入了花间社。
通过九日的考察,冯吉终于在今日约见了吕端,当面见见这位新成员。
“说起来,我还未恭喜你正式成为花间社的一员。”冯吉等了片刻,出言打断了吕端的思绪。
“下官稀里糊涂地就加入了花间社,不知这花间社究竟是做什么的,还请少卿为我解疑。”
吕端从伤感中回过神来,心中恢复了一丝警觉,他迫于无奈,又或是遵循了内心深处对于权位的渴求,在尹拙的诱使下加入了花间社。
但到目前为止,吕端还不清楚这名为花间社的组织,究竟是做什么的。
就为了贪墨国子监的贩书款吗?这事情需要冯吉这样的大人物出马吗?
吕端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心中早已有不少猜测,花间社所图应该不小。
“这个问题很好。”冯吉放下空空如也的酒杯:“花间社本是我年少轻狂时,为了探求更优美的诗词而创建的。”
曾经,冯吉沉迷于花间词派那婉约凄美的词风。
吕端当即问道:“那现在呢?”
“现在,则是为了天下苍生,改变这个时代。”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流露出冯吉心中强烈的傲气。
吕端有一种拔腿就跑的冲动,亭台的四周虽然没有人影,但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跑不掉了,双手用力摁住颤栗的膝盖,强迫自己坐在凳上。
“下官仅是一介九品小官,人微言轻。”吕端的嗓音有些哆嗦。
“我知道,但这只是现在,你不想要擢升吗?不想光耀门楣,青出于蓝吗?我,可以帮你。”冯吉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冯吉的语气虽然很是平淡,但却有一股奇特的诱惑力,令吕端难以推辞。
“擢升,擢升,擢升......”吕端的脑海里充斥着这两个字眼。
但吕端的理智并未被**吞噬,嚅嗫着嘴唇:“可是,下官仅是荫补出身,能有差遣已是不易,如何能再得擢升?”
吕端的哥哥吕胤比他年长八岁,官场沉浮近十年,因为同是荫补出身,至今还是从八品的小官,在濮州任录事参军。
“荫补?”冯吉笑了笑:“我也是荫补出身。”
“少卿与下官,如何能相提并论。”
冯吉的荫补与吕端的荫补当然是不一样的。
冯吉年少时也想参加进士科考试,但朝中大员和皇帝一致认为,冯吉文采太高了,根本就无需通过科举的检验。
而且冯吉还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参加科举有失公允,所以冯吉并不是通过科举入仕。
这一事例现在已经成了惯例,现任宰相之子不得参加科举,吕端当然也是清楚的。
“我只是想说明,荫补之身并不一定会成为你的桎梏。”冯吉轻轻放下酒杯:“等国子监事了,我会安排你进三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