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 摩罗诗力说(2)

坟 摩罗诗力说(2)

作者:鲁迅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0-05-20 02:56:16 来源:转码展示1

若匈加利当沉默蜷伏之顷,则兴者有裴彖飞(a.petofi)(157),肉者子也,以千八百二十三年生于吉思珂罗(kis-komroms)。xiaoxiaocom其区为匈之低地,有广漠之普斯多(puszta此翻平原),道周之小旅以及村舍,种种物色,感之至深。盖普斯多之在匈,犹俄之有斯第孛(steppe此亦翻平原),善能起诗人焉。父虽贾人,而殊有学,能解腊丁文。裴彖飞十岁出学于科勒多,既而至阿琐特,治文法三年。然生有殊禀,挚爱自繇,愿为俳优;天性又长于吟咏。比至舍勒美支,入高等学校三月,其父闻裴彖飞与优人伍,令止读,遂徒步至菩特沛思德(158),入国民剧场为杂役。后为亲故所得,留养之,乃始为诗咏邻女,时方十六龄。顾亲属谓其无成,仅能为剧,遂任之去。裴彖飞忽投军为兵,虽性恶压制而爱自由,顾亦居军中者十八月,以病疟罢。又入巴波大学(159),时亦为优,生计极艰,译英法小说自度。千八百四十四年访伟罗思摩谛(m.vomromsmarty)(160),伟为梓其诗,自是遂专力于文,不复为优。此其半生之转点,名亦陡起,众目为匈加利之大诗人矣,次年春,其所爱之女死,因旅行北方自遣,及秋始归。洎四十七年,乃访诗人阿阑尼(j.arany)(161)于萨伦多,而阿阑尼杰作《约尔提》(joldi)适竣,读之叹赏,订交焉。四十八年以始,裴彖飞诗渐倾于政事,盖知革命将兴,不期而感,犹野禽之识地震也。是年三月,土奥大利人革命(162)报至沛思德,裴彖飞感之,作《兴矣摩迦人》(tolpramagyar)(163)一诗,次日诵以徇众,至解末迭句云,誓将不复为奴!则众皆和,持至检文之局,逐其吏而自印之,立俟其毕,各持之行。文之脱检,实自此始。裴彖飞亦尝自言曰,吾琴一音,吾笔一下,不为利役也。居吾心者,爱有天神,使吾歌且吟。天神非他,即自由耳。(164)顾所为文章,时多过情,或与众忤;尝作《致诸帝》(165)一诗,人多责之。裴彖飞自记曰,去三月十五数日而后,吾忽为众恶之人矣,褫夺花冠,独研深谷之中,顾吾终幸不屈也。比国事渐急,诗人知战争死亡且近,极思赴之。自曰,天不生我于孤寂,将召赴战场矣。吾今得闻角声召战,吾魂几欲骤前,不及待令矣。遂投国民军(honvéd)中,四十九年转隶贝谟(166)将军麾下。贝谟者,波阑武人,千八百三十年之役,力战俄人者也。时轲苏士(167)招之来,使当脱阑希勒伐尼亚(168)一面,甚爱裴彖飞,如家人父子然。裴彖飞三去其地,而不久即返,似或引之。是年七月三十一日舍俱思跋(169)之战,遂殁于军。平日所谓为爱而歌,为国而死者,盖至今日而践矣。裴彖飞幼时,尝治裴伦暨修黎之诗,所作率纵言自由,诞放激烈,性情亦仿佛如二人。曾自言曰,吾心如反响之森林,受一呼声,应以百响者也。又善体物色,著之诗歌,妙绝人世,自称为无边自然之野花。所著长诗,有《英雄约诺斯》(jáuosvitéz)(170)一篇,取材于古传,述其人悲欢畸迹。又小说一卷曰《缢吏之缳》(ahóhérkomtele)(171),证以彀起争,肇生孽障,提尔尼阿遂陷安陀罗奇之子于法。安陀罗奇失爱绝欢,庐其子垅上,一日得提尔尼阿,将杀之。而从者止之曰,敢问死与生之忧患孰大?曰,生哉!乃纵之使去;终诱其孙令自经,而其为绳,即昔日缳安陀罗奇子之颈者也。观其首引耶和华(172)言,意盖云厥祖罪愆,亦可报诸其苗裔,受施必复,且不嫌加甚焉。至于诗人一生,亦至殊异,浪游变易,殆无宁时。虽少逸豫者一时,而其静亦非真静,殆犹大海漩泂中心之静点而已。设有孤舟,卷于旋风,当有一瞬间忽尔都寂,如风云已息,水波不兴,水色青如微笑,顾漩泂偏急,舟复入卷,乃至破没矣。彼诗人之暂静,盖亦犹是焉耳。

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求之华土,孰比之哉?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伦,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及今日虽周彡苓,而犹与西欧对立,此其幸也。顾使往昔以来,不事闭关,能与世界大势相接,思想为作,日趣于新,则今日方卓立宇内,无所愧逊于他邦,荣光俨然,可无苍黄变革之事,又从可知尔。故一为相度其位置,稽考其邂逅,则震旦为国,得失滋不云微。得者以文化不受影响于异邦,自具特异之光采,近虽中衰,亦世希有。失者则以孤立自是,不遇校雠,终至堕落而之实利;为时既久,精神沦亡,逮蒙新力一击,即砉然冰泮,莫有起而与之抗。加以旧染既深,辄以习惯之目光,观察一切,凡所然否,谬解为多,此所为呼维新既二十年,而新声迄不起于中国也。夫如是,则精神界之战士贵矣。英当十八世纪时,社会习于伪,宗教安于陋,其为文章,亦摹故旧而事涂饰,不能闻真之心声。于是哲人洛克(173)首出,力排政治宗教之积弊,唱思想言议之自由,转轮之兴,此其播种。而在文界,则有农人朋思生苏格阑,举全力以抗社会,宣众生平等之音,不惧权威,不跽金帛,洒其热血,注诸韵言;然精神界之伟人,非遂即人群之骄子,轗轲流落,终以夭亡。而裴伦修黎继起,转战反抗,具如前陈。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余波流衍,入俄则起国民诗人普式庚,至波阑则作报复诗人密克威支,入匈加利则觉爱国诗人裴彖飞;其他宗徒,不胜具道。顾裴伦修黎,虽蒙摩罗之谥,亦第人焉而已。凡其同人,实亦不必口摩罗宗,苟在人间,必有如是。此盖聆热诚之声而顿觉者也,此盖同怀热诚而互契者也。故其平生,亦甚神肖,大都执兵流血,如角剑之士,转辗于众之目前,使抱战栗与愉快而观其鏖扑。故无流血于众之目前者,其群祸矣;虽有而众不之视,或且进而杀之,斯其为群,乃愈益祸而不可救也!

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有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家国荒矣,而赋最末哀歌,以诉天下贻后人之耶利米,且未之有也。非彼不生,即生而贼于众,居其一或兼其二,则中国遂以萧条。劳劳独躯壳之事是图,而精神日就于荒落;新潮来袭,遂以不支。众皆曰维新,此即自白其历来罪恶之声也,犹云改悔焉尔。顾既维新矣,而希望亦与偕始,吾人所待,则有介绍新文化之士人。特十余年来,介绍无已,而究其所携将以来归者;乃又舍治饼饵守囹圄之术(174)而外,无他有也。则中国尔后,且永续其萧条,而第二维新之声,亦将再举,盖可准前事而无疑者矣。俄文人凯罗连珂(v.korolenko)作《末光》(175)一书,有记老人教童子读书于鲜卑者,曰,书中述樱花黄鸟,而鲜卑寒,不有此也。翁则解之曰,此鸟即止于樱木,引吭为好音者耳。少年乃沉思。然夫,少年处萧条之中,即不诚闻其好音,亦当得先觉之诠解;而先觉之声,乃又不来破中国之萧条也。然则吾人,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

一九○七年作。

======================================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八年二月和三月《河南》月刊第二号、第三号,署名令飞。

2尼采的这段话见于《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卷第十二部分第二十五节《旧的和新的墓碑》。

3勾萌绝朕毫无生机的意思。勾萌,草木萌芽时的幼苗;朕,先兆。

4心声指语言。扬雄《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里指诗歌及其他创作。

5种人指种族或民族。

6影国指名存实亡或已经消失了的文明古国。

7《韦陀》通译《吠陀》,印度最古的宗教、哲学、的经典。约为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至前五百年间的作品。内容包括颂诗、祈祷文、咒文及祭祀仪式的记载等。共分《黎俱》、《娑摩》、《耶柔》、《阿闼婆》四部分。

8《摩诃波罗多》和《罗摩衍那》,印度古代两大叙事诗。《摩诃波罗多》,一译《玛哈帕腊达》,约为公元前七世纪至前四世纪的作品,叙诸神及英雄的故事。《罗摩衍那》,一译《腊玛延那》,约为五世纪的作品,叙古代王子罗摩的故事。

9加黎陀萨(约公元五世纪)通译迦梨陀娑,印度古代诗人、戏剧家。他的诗剧《沙恭达罗》,叙述印度古代史诗《摩诃波罗多》中国王杜虚孟多和沙恭达罗恋爱的故事。一七**年曾由琼斯译成英文,传至德国,歌德读后,于一七九一年题诗赞美:“春华瑰丽,亦扬其芬;秋实盈衍,亦蕴其珍;悠悠天隅,恢恢地轮;彼美一人,沙恭达纶。”(据苏曼殊译文)

10希伯来犹太民族的又一名称。公元前一三二○年,其民族领袖摩西率领本族人民从埃及归巴勒斯坦,分建犹太和以色列两国。希伯来人的典籍《旧约全书》,包括作品、历史传说以及有关宗教的记载等,后来成为基督教《圣经》的一部分。

⑾耶利米以色列的预言家。《旧约全书》中有《耶利米书》五十二章记载他的言行;又有《耶利米哀歌》五章,哀悼犹太故都耶路撒冷的陷落,相传也是他的作品。

⑿耶路撒冷遂隳公元前五八六年犹太王画为巴比伦所灭,耶路撒冷被毁。《旧约全书·列王纪下》说,这是由于犹太诸王不敬上帝,引起上帝震怒的结果。

⒀伊兰埃及都是古代文化发达的国家。伊兰,即伊朗,古称波斯。

⒁加勒尔即卡莱尔。这里所引的一段话见于他的《论英雄和英雄崇拜》第三讲《作为英雄的诗人:但丁、莎士比亚》的最后一段。

⒂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上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多暴露封建**和教皇统治的罪恶。他最早用意大利语言从事写作,对意大利语文的丰富和提炼有重大贡献。主要作品有《神曲》、《新生》。

⒃札尔通译沙皇。

⒄这里形容远古时代人类未开化的情景。原作

唐代柳宗元《封建论》:“草木榛榛,鹿豕驙颉!。”

⒅鄂戈理(h.bopqprs,1809—1852)通译果戈理,俄国作家。作品多揭露和讽刺俄国农奴制度下黑暗、停滞、落后的社会生活。作品有剧本《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等。

⒆武怒武功显赫。怒,形容气势显赫。⒇清末流行的军歌和文人诗作中常有这样的内容,例如张之洞所作的《军歌》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请看印度国土并非小,为奴为马不得脱笼牢。”他作的《学堂歌》中也说:“波兰灭,印度亡,犹太遗民散四方。”

什《诗经》中雅颂部分以十篇编为一卷,称“什”。这里指篇章。

(22)摩罗通作魔罗,梵文mára音译。佛教传说中的魔鬼。(23)撒但希伯来文sātan音译,原意为“仇敌”。《圣经》中用作魔鬼的名称。

(24)裴伦(1788—1824)通译拜伦,英国诗人。他曾参加意大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和希腊民族独立战争。作品多表现对**压迫者的反抗和对资产阶级虚伪残酷的憎恨,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欧洲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作品有长诗《唐·璜》、诗剧《曼弗雷特》等。

(25)摩迦文士指裴多菲。摩迦(magyar),通译马加尔,匈牙利的主要民族。

(26)地囱火山。

(27)亚当之故家指《旧约·创世记》中所说的“伊甸园”。(28)颢气空气。

(29)思归其雌退避潜伏的意思。《老子》第二十四章:“知其雄:守其雌。”

(30)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著有《道德经》。

(31)星气既凝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星云说”,认为地球等天体是由星云逐渐凝聚而成的。

(32)无情指无生命的东西。

(33)性解天才。这个词来自严复译述的《天演论》。(34)舜云言志见《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35)关于诗持人性情之说,见于汉代人所作《诗纬含神雾》:“诗者,持也;持其性情,使不暴去也。”(《玉函山房辑佚书》)在这之前,孔丘也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后来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综合地说:“诗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36)自繇即自由。

(37)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后,因忧愤国事,投汨罗江而死。(38)返顾高丘,哀其无女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高丘,据汉代王逸注,是楚国的山名。女,比喻行为高洁和自己志向相同的人。

(39)怼世俗之浑浊,颂己身之修能屈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修能,杰出美好的才能。王逸注:“又重有绝远之能,与众异也”。(40)怀疑自遂古之初屈原在《天问》中,对古代历史和神话传说提出种种疑问,开头就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遂古,即远古。

(41)刘彦和(?—约520)名勰,南朝梁南东莞(今江苏镇江)人,文艺理论家。他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批评名著。这里所引的四句见该书《辨骚》篇。

(42)密栗确凿。

(43)毛角指禽兽。

(44)爱伦德(1769—1860)通译阿恩特,德国诗人、历史学家,著有《德意志人之歌》、《时代之精神》等。

(45)威廉三世(wilhelm3,1770—1840)普鲁士国王。一八○六年普法战争中被拿破仑打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从莫斯科溃败后,他又与交战,取得胜利。一八一五年同俄、奥建立维护封建君主制度的。“神圣同盟”。

(46)台陀开纳(1791—1813)通译特沃多·柯尔纳,德国诗人、戏剧家。一八一三年参加反抗拿破仑侵略的义勇军,在战争中阵亡。他的《竖琴长剑》是一部抒发爱国热情的诗集。

(47)灵台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

(48)卒业之券即毕业文凭。

(49)道覃(1843—1913)通译道登,爱尔兰诗人、批评家。著有《研究》、《莎士比亚初步》等。这里所引的话见于他的《抄本与研究》一书。

(50)善生生计的意思。

(51)约翰穆黎(j.s.mill,1806—1873)通译约翰·穆勒,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著有《逻辑体系》、《政治经济原理》、《功利主义》等。

(52)爱诺尔特(1822—1888)通译亚诺德,英国文艺批评家、诗人。著有《批评论集》、《吉卜赛学者》等。

(53)鄂谟通译荷马,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古希腊行吟盲诗人,《伊利亚德》和《奥德赛》两大史诗的作者。

(54)群学即社会学。

(55)僢驰背道而驰。《淮南子·说山训》:“分流僢驰,注于东海”。

(56)司各德(1771—1832)英国作家。他广泛采用历史题材进行创作,对欧洲历史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作品有《艾凡赫》、《十字军英雄记》等。

(57)苏惹(1774—1843)通译骚塞,英国诗人、散文家。与华滋华斯(w.wordsworth)、格勒律治(s.coleridge)并称“湖畔诗人”。他政治上倾向反动,创作上表现为消极浪漫主义。一八一三年曾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他在长诗《审判的幻影》序言中曾暗指拜伦是“恶魔派”诗人,后又要求政府禁售拜伦的作品,并在一篇答复拜伦的文章中公开指责拜伦是“恶魔派”首领。下文说到的《纳尔逊传》,是记述抵抗拿破仑侵略的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1758—1805)生平事迹的作品。

(58)修黎(1792—1822)通译雪莱,英国诗人。曾参加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他的作品表现了对君主**、宗教欺骗的愤怒和反抗,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作品有《伊斯兰的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59)镑同托。

(60)弥尔顿的《失乐园》,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歌颂撒但对上帝权威的反抗。一六六七年出版。

(61)凯因通译该隐。据《旧约·创世记》,该隐是亚伯之兄。

(62)指拜伦的长篇叙事诗《该隐》,作于一八二一年。

(63)穆亚(1779—1852)通译穆尔,爱尔兰诗人。作品多反对英国政府对爱尔兰人民的压迫,歌颂民族独立。著有《爱尔兰歌曲集》等。他和拜伦有深厚友谊,一八三○年作《拜伦传》,其中驳斥了一些人对拜伦的诋毁。

(64)遏克曼(1792—1854)通译艾克曼,德国作家。曾任歌德的私人秘书。著有《歌德谈话录》。这里所引歌德的话见该书中一八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的谈话记录。

(65)挪亚通译诺亚。亚斐木,通译歌裴木。

(66)绳其祖武追随祖先的足迹的意思。见《诗·大雅·下武》。

(67)反种即返祖现象,指生物发展过程中出现与远祖类似的变种或生理现象。

(68)之不拉英语斑马的音译。

(69)不伏箱不服驾驭的意思。《诗·小雅·大东》:“卑彼牵牛,不可以服箱”。

(70)司堪第那比亚即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公元八世纪前后,在这里定居的诺曼人经常发动海上远征,劫掠商船和沿海地区。

(71)诺曼即诺曼底,在今法国北部。一○六六年,诺曼底封建领主威廉公爵攻克伦敦,成为英国国王,诺曼底遂属英国。这一年,拜伦的祖先拉尔夫·杜·蒲隆随威廉迁入英国。至一四五○年,诺曼底划归法国。显理二世,通译亨利第二;一一五四年起为英国国王。

(72)堪勃力俱大学通译剑桥大学。

(73)突厥指土耳其。

(74)《哈洛尔特游草》通译《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拜伦较早的一部有影响的长诗,前两章完成于一八一○年,后两章完成于一八一七年。它通过哈罗尔德的经历叙述了作者旅行东南欧的见闻,歌颂那里人民的革命斗争。

(75)《不信者》和下文的《阿毕陀斯新妇行》、《海贼》、《罗罗》,分别通译为《异教徒》、《阿拜多斯的新娘》、《海盗》、《莱拉》。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一四年间写成,多取材于东欧和南欧,因此和其它类似的几首诗一起统称《东方叙事诗》。

(76)拜伦的祖父约翰(1723—1786),曾任英国海军上将。

(77)刘勰关于人禀五才的话,见于《文心雕龙·程器》。五才(材),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人的禀赋也决定于这五种元素。寸析,原作寸折,曲折很多的意思。

(78)《堂祥》通译《唐·璜》,政治讽刺长诗,拜伦的代表作。写于一八一九年至一八二四年。它通过传说中的西班牙贵族青年唐·璜在希腊、俄国、英国等地的种种经历,广泛反映了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抨击封建**,反对外族侵略,但同时也流露出感伤情绪。

(79)《法斯忒》通译《浮士德》,诗剧,歌德的代表作。

(80)卢希飞勒通译鲁西反。据犹太教经典《泰尔谟德》(约为公元三五○年至五○○年间的作品)记载,他原是上帝的天使长,后因违抗命令,与部属一起被赶出天国,堕入地狱,成为魔鬼。

(81)拜伦的这段话见于一八二○年十一月五日致托玛斯·摩尔的信。

(82)《社会之敌》即《文化偏至论》中的《民敌》,通译《国民公敌》。

(83)地主指房主。

(84)拜伦的这段话见于一八二○年十一月五日致托玛斯·摩尔的信。原文应为:“如果一个人在国内没有自由可争,那么让他为邻邦的自由而战斗吧。”

(85)土奥奥地利。

(86)马志尼(g.mazzini,1805—1872)意大利政治家,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民主共和派领袖。他关于拜伦的评价见于所作论文《拜伦和歌德》。

(87)加富尔(c.b.dicavour,1810—1861)意大利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领袖,统一的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

(88)意之独立意大利于一八○○年被拿破仑征服,拿破仑失败后,奥国通过一八一五年维也纳会议,取得了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权。一八二○年至一八二一年,意大利人在“烧炭党”的鼓动下,举行反对奥国的起义,后被以奥国为首的“神圣同盟”所镇压。一八四八年,意大利再度发生要求独立和统一的革命,最后经过一八六○年至一八六一年的民族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成立了统一的意大利王国。

(89)希腊协会一八二一年希腊爆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战争,欧洲一些国家组织了支援希腊独立的委员会。这里指英国支援委员会,拜伦是该会的主要成员。

(90)克茀洛尼亚岛(cephalonia)通译克法利尼亚岛,希腊爱奥尼亚群岛之一。拜伦于一八二三年八月三日到达这里,次年一月五日赴米索朗基。

(91)密淑伦其(missolonghi)通译米索朗基,希腊西部的重要城市。一八二四年拜伦曾在这里指挥抵抗土耳其侵略者的战斗,后在前线染了热病,四月十九日(按文中误为十八日)在这里逝世。

(92)式列阿忒(suliote)通译苏里沃特,当时在土耳其统治下的民族之一。拜伦在米索朗基曾收留了五百名式列阿忒族士兵。

(93)朋思(1759—1796)通译彭斯,英国诗人。出身贫苦,一生在穷困中度过。他的诗多反映苏格兰农民生活,表现了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著有长诗《农夫汤姆》、《愉快的乞丐》和数百首著名短歌。文中所引评论彭斯的话,见拜伦一八一三年十二月十三日的日记。

(94)反张意即矛盾。

(95)契支(1795—1821)通译济慈,英国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民主主义精神,受到拜伦、雪莱的肯定和赞扬。但他有“纯艺术”的、唯美主义的倾向,所以说与拜伦不属一派。作品有《为和平而写的十四行诗》、长诗《伊莎贝拉》等。

(96)恶斯佛大学通译牛津大学。

(97)戈德文(1756—1836)通译葛德文,英国作家,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反对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主张成立独立的自由生产者联盟,通过道德教育来改造社会。著有政论《政治的正义》、小说《卡莱布·威廉斯》等。

(98)《阿剌斯多》和下文的《伊式阑转轮篇》,分别通译为《阿拉斯特》、《伊斯兰起义》。

(99)《解放之普洛美迢斯》和下文的《煔希》,分别通译为《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钦契》。

(100)僦毕多(jupiter)通译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诸神之父,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101)《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的史实,相传为孔丘所修。

(102)栋即朞,本意是周年,这里指世纪。

(103)奥古斯丁(a.augustinus,354—430)迦太基神学者,基督教主教。著有《天主之城》、《忏悔录》等。

(104)澡雪高洁的意思。《庄子·知北游》:“澡雪精神”。

(105)斯宾塞(e.spenser,1552—1599)英国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形式上对英国诗歌的格律有很大影响,被称为斯宾塞体。作品有长诗《仙后》等。

(106)毕撒(pisa)通译比萨,意大利城市。

(107)普式庚(a.c.tuvwxy,1799—1837)通译普希金,俄国诗人。作品多抨击农奴制度,谴责贵族上流社会,歌颂自由与进步。主要作品有《欧根·奥涅金》、《上慰的女儿》等。

(108)来尔孟多夫(m.z.[]^py_p

1814—1841)通译莱蒙托夫,俄国诗人。他的作品尖锐抨击农奴制度的黑暗,同情人民的反抗斗争。著有长诗《童僧》、《恶魔》和中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109)鲜卑这里指西伯利亚,一八二○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因普希金写诗讽刺当局,原想把他流放此地;后因作家卡拉姆静、茹柯夫斯基等人为他辩护,改为流放高加索。

(110)《高加索累囚行》和下文的《及泼希》,分别通译为《高加索的俘虏》、《茨冈》,都是普希金在高加索流放期间(1820—1824)所写的长诗。

(111)《阿内庚》通译《欧根·奥涅金》,长篇叙事诗,普希金的代表作,写于一八二三年至一八三一年间。

(112)波阑抗俄一八三○年十一月,波兰军队反抗沙皇的命令,拒绝开往比利时镇压革命,并举行武装起义,在人民支持下解放华沙,宣布废除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统治,成立新政府。但起义成果被贵族和富豪所篡夺,最后失败,华沙复为沙俄军队占领。

(113)《俄国之谗谤者》和《波罗及诺之一周年》,分别通译为《给俄罗斯之谗谤者》、《波罗金诺纪念日》,都写于一八三一年。当时沙皇俄国向外扩张,到处镇压革命,引起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普希金这两首诗都有为沙皇侵略行为辩护的倾向。按波罗金诺是莫斯科西郊的一个市镇。一八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俄军在这里击败拿破仑军队,一八三一年沙皇军队占领华沙,也是八月二十六日,因此,普希金以《波罗金诺纪念日》为题。

(114)勃阑兑思(1842—1927)通译勃兰兑斯,丹麦批评家,激进民主主义者。著有《十九世纪欧洲主潮》、《歌德研究》等。他对普希金这两首诗的批评意见,见于《俄国印象记》。

(115)和阑即荷兰。

(116)芘宾(a.h.tsaxy,1833—1904)通译佩平,俄国史家,著有《俄罗斯史》等。

(117)来尔孟斯(约1220—1297)苏格兰诗人。

(118)莱蒙托夫的这两段话,见于他一八三○年写的《自传札记》。《世胄拜伦传》,即穆尔所著《拜伦传》。

(119)《神摩》和《谟哜黎》,分别通译为《恶魔》、《童僧》。

(120)指《诗人之死》。这首诗揭露了沙俄当局杀害普希金的阴谋,发表后引起热烈的反响,莱蒙托夫因此被拘捕,流放到高加索。下文的末解,即最末一节,指莱蒙托夫为《诗人之死》补写的最后十六行诗;士师,指法官。

(121)《并世英雄记》通译《当代英雄》,写成于一八四○年,由五篇独立的故事连缀而成。

(122)摩尔迭诺夫俄**官。他在官厅的阴谋主使下,于一八四一年七月在高加索毕替哥斯克城的决斗中,将莱蒙托夫杀害。

(123)波覃勖迭(f.m.vonbodenstedt,1819—1892)通译波登斯德特,德国作家。他翻译过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俄国作家的作品。

(124)《伊思迈尔培》通译《伊斯马伊尔·拜》,长篇叙事诗,写于一八三二年。内容是描写高加索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反对沙皇**统治的战争。

(125)密克威支(1798—1855)通译密茨凯维支,波兰诗人、革命家。他毕生为反抗沙皇统治,争取波兰独立而奋斗。著有《青春颂》和长篇叙事诗《塔杜施先生》、诗剧《先人祭》等。

(126)斯洛伐支奇(1809—1849)通译斯洛伐茨基,波兰诗人。

他的作品多反映波兰人民对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一八三○年波兰起义时曾发表诗歌《颂歌》、《自由颂》等以鼓舞斗志。主要作品有诗剧《珂尔强》等。

(127)克拉旬斯奇(1812—1859)波兰诗人。主要作品有《非神的喜剧》、《未来的赞歌》等。

(128)列图尼亚通译立陶宛。

(129)维尔那大学在今立陶宛境内维尔纽斯城。

(130)《死人之祭》通译《先人祭》,诗剧,密茨凯维支的代表作之一。写成于一八二三年至一八三二年间。它歌颂了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复仇精神,表现了波兰人民对沙皇**的强烈抗议,号召为争取祖国独立而献身。

(131)加夫诺立陶宛城市。密茨凯维支曾在这里度过四年中学教师生活。

(132)阿兑塞通译敖德萨,在今乌克兰共和国南部。

(133)克利米亚即克里米亚半岛,在苏联西南部黑海与亚速海之间,有许多风景区。

(134)《克利米亚诗集》即《克里米亚十四行诗》,共十八首,写于一八二五年至一八二六年间。

(135)《格罗苏那》通译《格拉席娜》,长篇叙事诗,一八二三年写于立陶宛。

(136)《华连洛德》通译全名是《康拉德·华伦洛德》,长篇叙事诗,写于一八二七年至一八二八年间,取材于古代立陶宛反抗普鲁士侵略的故事。

(137)摩契阿威黎(1469—1527)通译马基雅维里,意大利作家、政治家。他是君主**政体的拥护者,主张统治者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著有《君主》等书。密茨凯维支在《华伦洛德》一诗的开端,引用了《君主》第十八章的一段话:“因此,你得知道,取胜有两个方法:一定要又是狐狸,又是狮子。”

(138)密茨凯维支于一八二九年八月十七日到达德国魏玛,参加八月二十六日举行的歌德八十寿辰庆祝会,和歌德晤谈。

(139)《佗兑支氏》通译《塔杜施先生》,长篇叙事诗,密茨凯维支的代表作。写于一八三二年至一八三四年。它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进攻俄国为背景,通过发生在立陶宛偏僻村庄的一个小贵族的故事,反映了波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华伊斯奇(wojski),波兰语,大管家的意思。

(140)普希金于一八三一年秋到沙皇政府外交部任职,一八三四年又被任命为宫廷近侍。

(141)《铜马》今译《青铜骑士》,写于一八三三年。下文的《大彼得像》,今译《彼得大帝的纪念碑》,写于一八三二年。

(142)指一八三○年波兰十一月起义失败,次年八月沙皇军队占领华沙,进行大屠杀,并再次将波兰并入俄国版图。

(143)克尔舍密涅克通译克列梅涅茨,在今苏联乌克兰的特尔诺波尔省。

(144)华骚即华沙。户部,掌管土地、户籍及财政收支等事务的官署。

(145)曷尔爱列须(elarish)通译埃尔·阿里什,埃及的海口。

(146)《大漠中之疫》今译《瘟疫病人的父亲》。

(147)尼阿孛又译尼俄柏,希腊神话中忒拜城的王后。因为她轻蔑太阳神阿波罗的母亲而夸耀自己有七个儿子和七个女儿,阿波罗和他的妹妹月神阿耳忒弥斯就将她的子女全部杀死。

(148)《克垒勒度克》波兰语,意译为《精神之王》,是一部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哲理诗。按诗中无这里所说伊凡四世的情节。

(149)马理通译马利亚,基督教传说中耶稣的母亲。

(150)鞑靼这里指居住中亚细亚一带的蒙古族后裔。

(151)巴棱沙皇保罗一世的宠臣。他于一八○一年三月谋杀了保罗一世。

(152)阿尔洛夫俄国贵族首领。在一七六二年发生的宫廷政变中,他指使人暗杀了沙皇彼得三世。

(153)血蝠又译吸血鬼。旧时欧洲民间传说:罪人和作恶者死后的灵魂,能于夜间离开坟墓,化为蝙蝠,吸吮生人的血。

(154)《阿勒普耶罗斯》和下文的《阑勃罗》、《珂尔强》,分别通译为《阿尔普雅拉斯》、《朗勃罗》、《柯尔迪安》。《柯尔迪安》是大型诗剧,斯洛伐茨基的代表作。写于一八三四年。

(155)摩亚(moor)通译摩尔,非洲北部民族。曾于一二三八年到西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建立格拉那陀王国,一四九二年为西班牙所灭。阿勒曼若是格拉那陀王国的最后一个国王。

(156)指一八六三年波兰一月起义。这次起义成立了临时民族政府,发布解放农奴的宣言和法令。一八六五年因被沙皇镇压而失败。

(157)裴彖飞(1823—1849)通译裴多菲,匈牙利革命家,诗人。他积极参加了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五日布达佩斯的起义,反抗奥地利统治;次年在与协助奥国侵略的沙皇军队的战斗中牺牲。他的作品多讽刺社会的丑恶,描述被压迫人民的痛苦生活,鼓舞人民起来为争取自由而斗争。著有长诗《使徒》、《勇敢的约翰》、政治诗《民族之歌》等。

(158)菩特沛思德通译布达佩斯。

(159)巴波大学应为中学,匈牙利西部巴波城的一所著名学校。

(160)伟罗思摩谛(1800—1855)今译魏勒斯马尔提,匈牙利诗人。著有《号召》、《查兰的出走》等。他曾介绍裴多菲的第一部诗集给国家丛书社出版。

(161)阿阑尼(1817—1882)通译奥洛尼,匈牙利诗人。曾参加一八四八年匈牙利革命。主要作品《多尔第》三部曲(即文中所说的《约尔提》)写成于一八四六年。萨伦多,匈牙利东部的一个农村。

(162)土奥大利人革命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三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发生武装起义,奥皇被迫免去首相梅特涅的职务,同意召开国民会议,制订宪法,但并未解决重大社会问题。

(163)《兴矣摩迦人》指《民族之歌》。“兴矣摩迦人”是该诗的首句,今译“起来,匈牙利人!”此诗写于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三日维也纳武装起义的当天。

(164)裴多菲的这段话,见于一八四八年四月十九日的日记,译文如下:“也许在世界上,有许多更加美丽、庄严的七弦琴和鹅毛笔,但比我那洁白的鹅毛笔更好的,却绝不会有。我的七弦琴任何一个声音,我的鹅毛笔任何一个笔触,从来没有把它用来图利。我所写的,都是我的心灵的主宰要我写的,而心灵的主宰——就是自由之神!”(《裴多菲全集》第五卷《日记抄》)

(165)《致诸帝》今译《给国王们》,写于一八四八年三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之间。在这首诗里,裴多菲预言全世界暴君的统治即将覆灭。下引裴多菲的话,见于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七日的日记。

(166)贝谟(j.bem,1795—1850)通译贝姆,波兰将军。一八三○年十一月波兰起义领导人之一,失败后流亡国外,参加了一八四八年维也纳武装起义和一八四九年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

(167)轲苏士(l.kossuth,1802—1894)通译科苏特,一八四八年匈牙利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他组织军队,于一八四九年四月击败奥军,宣布匈牙利独立,成立共和国,出任新国家元首。失败后出亡,死于意大利。

(168)脱阑希勒伐尼亚(transilvania)通译特兰西瓦尼亚,当时在匈牙利东南部,今属罗马尼亚。

(169)舍俱思跋通译瑟克什堡,一八四九年夏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出十多万军队援助奥地利,贝姆所部在这里受挫,裴多菲即在此役中牺牲。

(170)《英雄约诺斯》通译《勇敢的约翰》,长篇叙事诗,写于一八四四年。

(171)《缢史之缳》通译《绞吏之绳》,写于一八四六年。

(172)耶和华希伯来人对上帝的称呼。

(173)洛克(j.locke,1632—1704)英国哲学家。他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后天经验是认识的源泉,反对天赋观念论和君权神授说。著有《人类理解力论》、《政府论》等。

(174)治饼饵守囹圄之术指当时留学生从日文翻译的关于家政和警察学一类的书。

(175)凯罗连珂(1853—1921)通译柯罗连科,俄国作家。一八八○年因参加革命运动被捕,流放西伯利亚六年。写过不少关于流放地的中篇和短篇小说。著有小说集《西伯利亚故事》和回忆录《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等。《末光》是《西伯利亚故事》中的一篇,中译本题为《最后的光芒》(韦素园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