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飞鸿雪爪 > 第2章 武曲

飞鸿雪爪 第2章 武曲

作者:唯刀百辟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31 07:39:19 来源:文学城

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者,皆异端也;人知杨墨为邪说,不知凡涉虚诞者,皆邪说也。 ——《围炉夜话》

** **

时值金秋,终南山下太乙镇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因为还有七日,便是“终南论剑”。

当年雪邦宗主江余邙避世终南,同余真人在楼观台切磋了三百个来回。酣畅淋漓之际,不禁感慨:“从古至今几万万年,万人万事,皆如云散、水涸,千变万化,未始有及。至于今时今日暂有之我,又未尝不云散雾尽……万化千变,顷刻而去。如你仙家常言: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你我诚无所无欲,则何不如疾作此云即散,此烟即消,泛若不系之舟,乘流则逝兮?”1

说罢,又指着一处山洼洼说:“如若他日江湖弟子仍能如你我今日今时在此以武相会,亦能潜结英俊、密拓豪友;而闲居常怀振卓之心,方不荒废毕生所学,亦不负这山水化境。”

没几年,江余邙被先帝亲下终南请出山来,得了个“伏虎先生”的御赐盛名。后来,因他行事作派果决狠辣,又得了个“剑老虎”的雅号,但这却是后话了。

出山后的第二年,他没有爽余真人的约,果真在那个山洼上辟出一处论剑台。

论剑台侧另辟一匾,上有圣笔所提、书圣所言:“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终南论剑便从所谓太平盛世的正德元年伊始。

如今是正德十三年。原本终南山脚下这个太乙镇是个人迹罕至之处,随着论剑台之名远播,又有一年一会的盛事,客栈食肆渐渐多了起来,成了个依山傍水、颇具规模的大市集。

十三年至今,料是初出茅庐的江湖侠士挤破脑袋,只可惜“千金易得,终南难上”。一年之间,各名门正宗未出师弟子中的佼佼者三百名得终南英雄帖,前来终南论剑台……这便令是诸多江湖晚辈心之神往的“上终南”。

终南论剑倒也不全限于这三百未出师弟子。

劫复阁于太乙镇设烟云客栈,未收终南帖及无门无派之人,可来烟云客栈请“龙头”。意思就是,请人领入江湖。龙头价钱有高有低,侠士挑“龙头”,“龙头”也要挑侠士。若是侠士最终未入三百人之列,作为领路人的龙头,不止半分苦力钱也捞不到,且永世不可再入此行。

十二年间,有无数对自己认识不清之人被永禁“上终南”,也有无数无名之辈一战成名。人的潜力不好估计,谁又会被来路不明之辈半路截杀,哪怕风头再胜,很难说最后谁能拔得头筹……但总的来说这是个公平的游戏。

十三年来,唯一一件令诸多少年侠客大呼不平之处,便是客栈分配这事。

太乙镇之大,光客栈就有近五百号,然而论剑台只有一个,这时,客栈的地理位置就成了问题。

花重金请龙头,自然是贵客,当住烟云客栈。

烟云客栈离论剑台最近。客栈依山而卧,而临水那一面客房便能俯瞰论剑台。仅仅隔着一条太乙河,与论剑台临水而望……所以烟云南面客房又名“坐山观”。

论剑台东西两侧的风雪洲客栈次之,此两家客栈客房便留给弟子最多名门正宗。

雪邦有江余邙做一宗之主,又有长孙辅机为宗门内婿;兼之重拾惊鸿剑残卷,正是如日中天之时。门下人才济济,高手辈出。近年门下光未出师弟子便已有三十余人收了终南英雄帖,位列千门之首,自然而然便入住这风洲客栈。

·

雪邦弟子这番出行,除去大弟子江中月与江中光,也就一名管弟子教化的孔婆婆随行。

没有师长陪同,弟子们更不敢有半分懈怠。

今早抵达太乙镇,刚过晌午,便齐聚在院中比试。

风洲客栈院落倚靠太乙河,河对岸便是雪洲客栈。

河那头置了几十只树桩子搭的梅花桩,几乎每个桩子上都有个扎马步的小沙门。

河这头,一色儿浅绛短打少年人。

沿河种满月桂,金星缀树,满镇留香。

河中白浪滔滔,其间掺杂着少年人的笑声。

偶然听得“锵”的一声格挡,铮铮铮几声双剑交击,接着便听得一人气力不支,在河岸边连连后退几步,大喘几口气后,才缓缓说道,“有劳谢师弟赐教。”

不及谢少侠答话,先听见一名娇蛮少女颇为得意的说,“中光师兄去年在终南榜上位列十三,尚在之文哥哥之上。我说过,今年你敌他不过,你倒不信。”

那位中光师兄有点中气不足,“是……甘拜下风,不得不服。”

谢之文道,“承让,承让。”

旋即抱剑一揖,彬彬有礼。

接着便见那位退入人群的中光师兄怪里怪气的说了句,“彤儿师妹不和你之文哥哥比试比试?”

江彤连连摆手,“我只怕我抵不过三招,叫你们笑的满地打滚。”

江中光嗤笑,低声说,“只顾着些小心思,功夫全无长进,反倒不以为耻。”

江彤听到,也不气,笑嘻嘻的高声喊,“中月师姐今年功夫长进不少,近来甚至在中光师兄之上,要不叫之文哥哥同你喂喂招?”

谢之文正要拒绝,一名长身玉立的漂亮女子从人群后头款款走出来,正是那位中月师姐。

围观人群中一众男弟子顿时眼睛都亮起来。

江中月轻声说道,“师弟,有劳了。”

谢之文眼见江中月剑光闪动,如游鱼倏地刺来。只得轻叹一声,让了她一招半式,却依旧没有拔剑,单只横了剑鞘剑去格挡。

两人倒也有些不相上下的意思。刚起剑势时仍碧空如洗,百余招下来,已渐有些日落西斜。

谢之文直拆了中月近一百五十余剑招,剑招见紧,却始终落得下风。此时众人早已饥肠辘辘,有些许体弱弟子已面露缟色,双目涣散。正逢一些弟子无精打采,只盼比武早些结束之时,谢之文一个不当心,被中月一招逼得后退,幸得背后一株桂树将他挡住,才没一头栽进河中。

中月见时机正好,眼前一亮,往树干一侧一剑猛地挥出;

哪知谢之文身法极佳,手勾桂枝,虚使了半式壁虎游龙,便一跃至五步之外;

中月一剑劈空,直取桂干;她惊呼一声,当即收手,哪知为时已晚,剑刃豁了桂树半寸的口子。

她忙抽剑,却抽不出。使两手去拔,慌乱之间,谢之文手中剑已直取她肘侧。

孔婆婆眼毒,见大事不好,厉声大喊:“当心!”

中月果断弃剑,退开两步,雪元剑鞘直指面门袭来,倏地胸腰上顶,上半身却往后弯下去,一手撑地,姿态优美之际;右脚却毫不留情向上飞踢,裙袂翻飞,像极一只开了半屏的紫孔雀,令一众男子看的眼都直了。

眼见女子足尖即将踢落谢之文的剑,他却像早预料到似的,倏地转圈,一步避开,手负长剑翩翩而立,已然是必胜之姿,嘴里说道,“承让。”

众人才去看中月。

她脚上运力过猛,十二分力道却未动到谢之文分毫,本就是个兵行险着极险的姿态,此刻娇呼一声,几欲往后倒去。

此刻有男子伸手搂住纤腰将她稳住,江中月才得以回腰,陡然站直身子,胸口起伏几下,脸色苍白一笑,“多谢师弟赐教。师弟果真好功夫。”

后头男弟子低低说道,“怎么不谢谢我?”

不及谢之文答话,立刻有人夸赞道,“师姐好身段。”

众人吃吃笑起来。谢之文也一笑,觉得此刻无声胜有声,不再多话。

孔婆婆说道,“玩够了的,都来吃饭吧。”

一众少年人一哄而散。

谢之文心中挂念着别处,趁着人多,正要脚底抹油。

孔婆婆一双利眼盯牢了他,见他走到河岸,喊道:“谢琎,站住。”

他给这声谢琎喊得一个激灵,忙将那把豁了刃的剑背在身后,笑道:“孔婆婆什么事。”

一群少年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见孔婆婆这是要训谢琎架势,不免都嬉皮笑脸,驻足围观。

孔婆婆:“你剑怎么回事?”

谢琎:“什么怎么回事?”

孔婆婆道,“鞘都不出,当真看不起你师姐?”

谢琎道:“师姐这样貌美,若刀剑无眼,伤了她,我怎么赔得起?”

众人起哄,嘘了他几声。

“别跟我耍嘴皮子,”孔婆婆喝止众人,接着又说:“同样的剑,宗主用三十几年都没见豁点口子。开刃的宝剑,豁了脚拇指粗的刃,你可真厉害。”

一旁的师弟说道:“那是宗主没碰上过金刚达摩杖。”

谢琎:“……”

孔婆婆:“金刚达摩杖乃是弘法大师法宝,这世上谁能得大师衣钵?”

师弟:“孔婆婆您不知道,烟云客栈来了个龙头,是个标致小姑娘,自称是武曲叶玉棠转世。持也正是金刚达摩杖。利落灵活百余式,与前来过招的一品武官战成平手之后,便在镇上传开了名头。谢琎这人大家都知道,天生武曲痴。自称叶玉棠,还持达摩杖,十有**没假,自然是要去会会的。”

“笑话,”孔婆婆道,“他哪里进得去烟云客栈大门?”

师弟道,“青龙寺今年有个同行挂单俗家客,是剑南节度使家小姐。今年同来太乙镇,正是想请龙头。谢琎一早便去了雪洲客栈,软磨硬泡,说要替别人试一试龙头功夫深浅。”

后头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

古人石榴裙下死,今有雪元剑金刚达摩杖下折。

孔婆婆哼笑一声,“谢琎,你是想过两日上论剑台,给诸位江湖前辈看一看你那豁刃宝剑出鞘?”

众人一阵哄笑。

谢琎道:“不敢。”

孔婆婆说,“你要么将这雪元剑补回原样,要么这论剑台,今年你也别上了。”

婆婆撂下话便走,留下一群少年人立在院中,鸦雀无声。

肇事师弟江中阳自觉多话,小心翼翼上前赔罪,又说:“你若不嫌弃,用我的剑吧。”

谢琎笑道,“剑虽都叫雪元,可我惯用二尺九寸剑,你人不高,剑也短我几寸,这几寸可不敢小觑。”

中阳又气又急,“那怎么办?总不能就这么不比了。”

谢琎摆摆手,“小事。”

自然不可能没事。

镇上铁器铺倒不少,雪元剑开刃破了,可不是谁都能补的。

长安名匠更不少,可此去长安,一来一去,光路途奔波便已一日有余,想找到名匠补剑,不大可能。

终南论剑便在这两日,谢琎又是今年屠榜大热,就此揭过岂不惋惜?

这边风洲客栈堂中,江彤气的险些跟中阳打起来。要不是念及彤儿乃是宗主亲孙女,孔婆婆几乎就要将她丢进外头河里。这倔牛似的丫头使混使惯了,少庄主都不大敢招惹,一众师兄师姐更是拉不住。

若说这世上她能服谁管教,还真有一个,便是谢琎本人。

众人这才想起谢琎,四下寻找,正主却不见了人影。

谢琎起初只是去了快马驿,问最快的马去长安需要多久。

自然无功而返。

背着雪元独自在太乙镇里晃荡,直至天交五鼓,忽听到河里有人吹了声口哨,垂头一看,原是雪洲客栈出镇采买斋菜的扁舟。

船头坐着个姑娘,见他回头,说,“谢琎,是不是?”

姑娘生得面熟,长得清秀,具体是谁他又说不出。

长得清秀的姑娘不少,想勾搭撩拨他的姑娘近年来也挺多的,他记不住也不能怪他。

通常这种情况他是不会搭理的。

谢琎打算友好不失风度的婉言谢绝,直到他看到那姑娘走了两步,发现这姑娘有点不同寻常。

这姑娘腿脚不大方便,似乎是个瘸子。

所以她以外物代步,这外物被她用得出神入化,使得像天生就长在她身上似的,走的比正常人还利索,还大步,还理所当然,还轻松舒坦。

假使她用了这外物许多年,倒还说得通。

但是很明显,这件东西是被她临时搞来,随便使使的。

非常临时,随机,别出心裁。

是的,这把金刚达摩杖,化了灰谢琎都认得。

但是此刻拿它当拐棍使的人,和白天拿它当武器打败他的,明显不是同一个人。

这时候,谢琎听见下头笑了两声。

姑娘说,“你那把雪邦产的剑给这棍子劈折时,我正坐在旁边看。”

素有天命神剑之称的雪元剑从她嘴里出来,成了“雪邦产的剑”,听起来就跟年产万亩的大白菜似的;

不止如此,还称世间至刚至强的金刚达摩杖为“这棍子”。

谢琎嘴角一动,有点笑不出来。

她说,“我正好认识个人能替你修,离这不远,走不走的?”

谢琎没吱声。

姑娘挑了挑眉,以眼神又询问了一次。

谢琎倒有点意外。

看清她模样以后,谢琎想起来这是谁了。

白天他去烟云客栈时,这姑娘也在。没记错的话,便是青龙寺的挂单俗家客,姓郁,名灵昭,并不是江湖中人。

郁灵昭本打主意要请的龙头,便是自称叶玉棠的女子。

白天瞥见过一眼,没太注意。

此番近看,脸蛋倒是柔和秀美。

可是有了神态之后便不一样了,眉宇之间自有一番气度,寻常女子的半分娇怯也不曾见得。

鬼使神差,谢琎爽快答道,“走。”

女子爽快一笑,道,“上来。”

谢琎一个翻身入水,引得船身一震。

两人并立于船头,与船一同晃荡荡沿水路前行。

身旁姑娘轻飘飘说了句,“你这轻功,不大行啊。”

谢琎没说话。

具体来说,这话他有点没法接。

他这习武之人,一身功夫自认不算丢人。在这辈侠士佼佼者三百人中,好歹也算数一数二。

没曾想到,在一个一宿无眠的早晨,给一个瘸了腿的寻常人家姑娘评价说……

你这轻功,不大行。

1.仿写金圣叹评《西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武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