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繁花如你(又名:一老七小全靠我) > 第10章 县衙、跟随

肉骨头到家,一窝子的孩子立马就欢呼起来,特别是当大郎说,这是用纸扎铺子给的钱买的,那些孩子小胸脯都挺起来了,只觉得自己相当的能干,已经到了能养家糊口,给爷爷换荤腥的地步了,干劲上来连着晚饭都等不及吃,就想继续努力干活。好在还有沈依依一手镇压,不然这兴奋的,大半夜都不能安生。

骨头汤在锅里不住的翻滚,这小小的院落里重新布满了笑声,没有了可能失去长辈的惶恐,没有了没饭吃的担心,小小年纪就饱受生活波折的孩子们终于有了几许孩子的模样。东屋里沈清明斜靠在炕柜上,带着几分笑意的看着二丫坐在一边教导三丫叠元宝,顺带听自家爱操心的大丫在那儿一边缝补衣裳,一边闲话。

“爷爷你说,我说的对不对,那全三嫂是不是回不来了?以往这样的都怎么判的?爷爷可知道?”

“啊?阿!闹成这样,那死了人的那家只要不依不饶几分,县衙就不可能不给点说法,赔钱是一定的,多少难说,至于那全朱氏……若是钱给的多,还能好些,若是那家不满意,这名声又不好,怕是到时候要在女牢待上几日了。若是如此,那全家必定休妻,只要是在那里待过的女子,呵呵……”

后头是什么意思沈清明没说,可能是顾忌都是孩子,不好说的太明白。不过沈依依却第一时间领悟了未尽的部分,现代女囚释放后都饱受歧视,更别说这个时候还是古代了。只怕这样的出来下场凄惨。这么一想沈依依难得的还起了几分不忍来,只是这不忍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儿,想想那被逼死的人命,这心立马又冷了下来,即使圣母那也要看对谁对吧!对着这个人,太浪费。

感觉浪费了的沈依依丢开了全朱氏的事儿,转头问起了旁的,繁花县虽然不大,她日常接触的人也不多,可能八卦的事儿却很是不少,比如三婆婆那里就够她好奇的。

“三婆婆家不是有三个男丁嘛,还都娶了媳妇,怎么那铺子就没一个帮衬的?按说哪怕是儿媳妇过来收拾一二呢也能轻省些。”

“还不是为了挣钱?说来这个也该说给你听,日常走动的时候也能知道些避忌,段家老大在衙门当捕快这个你是知道的,不过有个你许是不知,段家大儿媳早年难产没了,那段家老大怕儿子有了后娘受欺负,就没再娶。老二呢,早先跟着你三爷爷去打猎的时候摔断了腿。如今在茶馆当账房呢。老二媳妇人还算不错,只是事儿也多,还要看孩子,老大家一个,自家两个……”

都说幸福是相似的,苦难是各有不同的,三婆婆家也是如此,这一家子原本是猎户,老爷子带着三个儿子一起打猎,日常过得虽然辛苦却也算不差。可一次不走运遇上了豹子,却一下让这个家都快散了。

三爷爷死在了当场,段二春摔断了腿。等着他们好不容易回来,为了治病,为了出殡,花光了所有的家底。三奶奶愁钱啊!又不想难得走运没伤着的儿子为了这钱再冒险,狠了很心,将唯一的闺女嫁给了丧妻的王捕头,换了二十两的聘礼。虽说那王德安原配并没有留下子女,年级也没差什么,实际上挺合适,可这卖闺女的名声却落下了。

等着王捕头给段大春考核了拳脚,安排到了衙门当捕快,这说辞越发的有人信了。又因为给老二求隔壁老童生教导算账的本事,教着教着,那童生体弱的闺女成了老三媳妇,那名声更是不堪起来,外头都说三婆婆为了老大老二两个,牺牲了三闺女和段三春。

“那这究竟是不是?”

往日挺多了偏心眼爹妈故事的沈依依好奇的很,手里的活计都停了,直勾勾的看着沈清明,哦,不只是她,外头那些个小子们也在门边探着脑袋瓜子,一脸的八卦。呵呵,这都才几岁,怕不是当故事听了吧。

“那闺女确实是委屈了,不过当时想要不因为守孝耽搁了岁数,在热孝里嫁出去,本身人选就不多。在这些人里家里日子好的,人本事的,还能助家里熬过难关的,也就是这么一个,你能说三婆婆错了?人王捕头品行还是不错的,最起码从没听过什么作奸犯科、仗势欺人的事儿对不。”

要这么说也是,难不成为了个名声,还特意将人嫁到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家?那对出嫁女又有什么好处!还不如这样,好歹日子过得松快些。即使只是捕头,在县城普通人眼里也是大人物了。

“至于那老三,呵呵,他家老二去学算账的时候,腿脚不好,还拄着拐杖呢,三春怕他二哥摔了,接送一二是常有的,一来二去的,看上了人家家的闺女这有什么稀奇?再说了,说人家闺女体弱,呵呵,不过是读书人家出来的,看着纤瘦斯文,都没见请过几次大夫,哪里就弱了?”

作为县城里的迷信人士,平民人家掐算黄道吉日的首选,沈清明知道的各家八卦内情那真不是一般的多,这会儿身子见好,孩子们又围在一处,他难得谈兴上来自然不吝多说些。

当然这里还藏着沈清明几分别的含义,就不用让孩子们知道了。他到底年岁大了,这么些个孩子,一个人终究难以保证照顾周全。与其将来出去懵懂中得罪人,还不如他这会儿让他们先做到心里有数。特别是那几个大的,大丫开始带着大郎二郎出去送货了,那就更要多教些。

沈家的屋子里烛火闪烁,沈清明宛若指点江山一般细数着县城各家他所知道的琐事儿,另一头的县衙里,说着的一样也是鸡毛蒜皮,只是说的人不一样,听得人也不一样罢了。

说的是谁?呵呵,正是沈清明嘴里八卦的对象王捕头王德安,而听得呢?则是县令和县丞,还有主簿等人。而说的是什么?自然是那全朱氏的事儿了,这几日最热门的也就这么一个案子罢了。

“要这么说,这全朱氏……口舌是非惹了不少啊!”

县令坐在二堂主位上,手里端着茶盏,盖子一拨一拨的,听得不住皱眉,就这么一个年不过二十的妇人,居然就是近日来搅动全县风云、惊动不少乡绅来贴子询问的人?真真是可笑,长舌妇还能有这般的威力,难不成当他们县衙无人?

他作为一县主官,一般来说不是那刑事要案,是不用他出手的,不然让县尉干什么去?对吧!一个风气问题弄得他不得不放下其他事儿,过来听一听详细,实在是有些跌份,也难怪县令恼了。

倒是这县丞和主簿……路县令的眼睛一扫,心下有些不满,这两个一个管县衙文书往来,一个管粮仓储备,怎么也来凑热闹?莫不是有什么想法?哼,即使县尉不济些,也轮不到他们插手。

“方县尉,这人可已经收押?”

“大人,在上告第一时间,就已经将全朱氏收押。不过这所谓的逼死人命……周围邻里虽都言说那全朱氏不好,可听他们重复言辞,却并无威胁逼迫的言辞,说逼死,确实不成,下官没立即了结此案,缘故就在这里。”

方县尉其实这会儿也挺火,不过是一个小案子,按照他的想头,将人关几日,好好的吓上一场,然后让那妇人家中赔点银子也就罢了。谁知道不过一日的功夫,就有好几个早先吃过那全朱氏口舌亏的跟着来上告呢!理由不是气病了谁,就是惹哭了谁!娘唉,这鸡毛蒜皮的,从来都不在衙门的管辖之内啊!也不知道是哪个给递的梯子,借的胆子。看,这不是,闹得乡绅都来询问了吧!他就知道,这寻事儿的人一多,就麻烦。

“嗯!张县丞,许主簿,两位听王捕头也说了,你们怎么看?”

怎么看?他们本就不过是来八卦八卦的,能怎么看?就这么一个事儿,还能挑刺挑出花不成?他们年岁不小,还是举人出身,没升官的可能,何必给县令大人堵心?看在他是现场四个官里位置最高年级最小的份上,他们也不会如此不智。

“下官不过是听那些文书议论,说是本县诸位大人都太过宽宏,以至于一个妇人都如此嚣张,很该治治,一时好奇才过来旁听,这不在下官的职权范围,如何能随意插手!”

张县丞先摆明自己不惹事儿的态度,许主簿自然也紧跟着来,他日子过得挺舒坦,不想找事儿。

“下官也是如此,今儿去常平仓核对账册的时候,连着那看管门户的看门人都在说这全朱氏如何如何嚣张跋扈,心下有些好奇这人到底什么依仗。如今听了这么一圈……合着就是个脑子不清楚的。”

说到脑子不清楚,那许主簿侧身看了看那王捕头,笑问道:

“你说那夫家周围邻里都不待见她?可知她出嫁多久?”

“不过三个多月。”

“呵呵,三个多月。闹得夫家邻里都有意见,还让夫家送回了娘家。这女子自己把自己的路都快走绝了啊!对了,若是如此,那要给原告赔偿银子,那夫家可愿意出钱?”

不愧是管账的,一下子就问到了点子上,看,方县尉脸色都是一变,还真是啊!这到底是出嫁的妇人,他判了赔钱,那娘家推脱起来理由十足啊!而夫家呢,借着一个已经送回娘家,一样可以不给,如此一来,这银子判了怕又是一场是非纠葛。不过好歹是常年办理诉讼的,方县尉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

“夫家娘家各出一半,娘家没教好,夫家没管好,都有责任。”

这各打五十大板的法子还真可以,理由十足啊!现场的官都笑了,既然大家都觉得行,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立马就定下吧,早点了结早点消停。

“既然这样,本官做一次主,以口舌是非间接逼迫结案,判罚二十两银子给原告,先取全朱氏嫁妆抵充,剩余娘家夫家各负责一半,全朱氏女牢监禁三日,嗯,口舌……让她背诵《女德》十遍,背不完不得归家。”

这个判罚……当官的都感觉十分的不错,点头满意。只有王捕头一脸踌躇,欲言欲止。

“怎么,王捕头不赞同?”

坐在主位的优势就是,一览无遗,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所以路县令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王捕头的表情,不高兴了!自己这么有创意的判罚,你还有意见?他觉得都能当名判上报刑部了好不!真是没眼色。

可偏偏,人家王捕头给出的答案相当的强大,强大到刚才笑嘻嘻的官都无语反驳:

“那个,诸位大人,这《女德》……寻常百姓人家,有几个知道的?那全朱氏怕是都未必听过,这要她背,岂不是还要先教导?一日二日的,可未必教的会,那这监禁的日子……三日未必够了。”

嚓,他们都忘了,百姓不识字不读书这个问题了啊!

“那个,那就跟读,跟读百遍。从书吏中寻一年老的,在女牢门口诵读,嗯,让那全朱氏站在女牢门口跟读。”

路县令脑子很快,立马给出了新方案,而且还顾忌到了女牢没什么人识字的问题,还有男女大防的问题,这反应,让提出问题的王捕头也不禁多敬佩了几分。那看过去的小眼神呦,立马将路县令心里他不识趣的印象给洗去了九成。这水平……谁更高还真不好说。

有了主意夜晚也不适合升堂判案,所以终究事儿还得拖到第二日早上。而这个时间沈依依却不会在城里,天没亮就已经走出了城墙,往北面山峰而去。只是走着走着……她怎么感觉有点不对?

猛地一个转头,便瞧见一个小小的身影远远地缀在她的后头,一样背着背篓,再细看一眼?沈依依的脸立马绷住了,大声喝道:

“沈元方,你,你,胆子大的没边了,谁让你来的?”

对,那听到她骂人,舔着脸,慢慢走近的就是大郎。谁能想到沈依依阻止了几次,这孩子不单不肯放弃帮忙的心,居然还学会了先斩后奏,偷偷的跟着来了!

“那啥,大姐,这都已经到山脚了,让我一个人回去你也不放心不是,让我跟着吧,我一定小心,不干别的,就在这山坡挖野菜,采草药可好?这个总该是安全的吧!县城里多少七八岁的孩子都敢来,我总不能比他们还不济吧。”

他都说到这份上了,沈依依还能说啥?眼睛四下看了看,瞧着靠近山脚处确实有那十来岁的已经到了,便指了指那边,对着大郎说到:

“既然这样,你去哪儿,那边人多些,我也好放心,记着,别上山。别和其他人比,这些你看着年岁小就敢上山的,家里不是猎户出身,就是采药人家的孩子,山里行走的本事,比寻常大人都强些。你有什么好比的,真有心上山寻食,那就一点点的来,先和这些个人学着些,等着适应上几日,大姐再慢慢地带着你往上头去,听明白了?”

“唉,我知道了,大姐你放心,我又不是小孩子,知道轻重。”

还知道轻重呢,看看这计谋得逞的嘚瑟样,就知道这娃得意着呢!可还能怎么办呢?强行制止已经没了作用,索性循序渐进的来吧。

说来这弟弟想帮忙实在不是什么坏事儿,也合情合理,若是寻常人怕是只有感动的份。可问题是,沈依依这里不是寻常人啊!有了这么一个,她钓兔子的事儿怎么办?那养元丹……唉,麻烦真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看样子她得再想个新法子了!

县令为一县的主官。管理一县行政,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

.

县尉,负责一县的治安和抓捕盗贼的工作,级别在县令、县长(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之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

.

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或县长),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主要职责是文书、仓库等的管理。后代虽有变革,如宋代曾一度废除,或以主簿兼任,但历代大多设置此一官员(一或二人),迄於清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县衙、跟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