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独自莫凭栏 > 第13章 条件

独自莫凭栏 第13章 条件

作者:月落三千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11 16:53:37 来源:文学城

自那日开始林忆接连花了几日,终于将那些相关书籍看完。看完之后内心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翻涌,好似有东西将从喉中喷涌而出,却又偏偏吐之无物。

那是本后人编撰的故事书,合起来有个名字叫《文武轶事》。他看的第一本书名叫《赐婚状元郎》,讲得是阳文帝与齐后称帝前的故事。在风阳史书中记载不多,可信度不高,因此杜撰成分偏多,故事性极强。

开篇就是皇帝将新科状元夏文赐婚给当朝锦王成为锦王妃,择日完婚不得有误。面对这一消息,文武百官皆噤若寒蝉,不敢发一言。皆因夏文在朝堂上当众触碰皇帝的逆鳞——提及顾相之子。

若是因其它事犯上,文武百官中自会有人站出来劝谏皇帝,可在这件事上无人敢劝。皆因三年前敢提及那人姓名的皆被贬黜,调离皇城,前往穷山恶水之处,无调不得回返,若有说情者,一并处斩。

在这件事上皇帝表现极为疯狂,但只要不提及此事,皇帝就还是那位骁勇善战仁政爱民的好皇帝。因此文武百官皆有默契地避开皇帝的逆鳞,不再提及与那人有关的事,三年来到也平安无事。

就是苦了顾相,父子生离,不得相见。但也只敢在心中慨叹,没人敢说出来。

谁曾想夏文这新科状元,竟如此莽撞不知死活。百官听他提起顾相之子皆是为他的未来捏了把汗,仕途怕是毁了。

但没成想会被赐婚,而且是以男子之身嫁给一位亲王。而且这位亲王不是别人,正是与皇帝争夺帝位失败的锦王。这一层叠一层的禁忌,文武百官唯一能做的就是三缄其口。

纵使男子与男子成亲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违反当时的常理,可没人敢说个不字。因为皇帝是这世间上最有权力的人,皇帝就是天,皇帝的谕令就是理,以前没有,自此以后便有了。

锦王那边本就招皇帝忌惮,纵使赐婚给自己的正妃是一名男子,以他如今的立场也说不得半个不字,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在得到圣令后,不管世人如何想怎么看,远在离城的锦王府便张灯结彩起来。

不论夏文当时是怎么想的,也不论锦王是否愿意,在谕令下达的半个月后,锦王府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风阳史书中没有记载二人婚后生活怎样如何相处,因此书中所写皆为作者自己想象。顾修竹说每个作者写的这一部分都不太一样,有好有坏,日后他若恢复记忆下山了,可以找来看看。

顾修竹收藏的这本是最先成书的那一版,书中写到二人在大婚之夜和衣而睡,交谈无几。婚后也是相敬如宾,仿佛夏文这男子身份是不存在一般,锦王府上下也将其以锦王妃相待。

不过此书亦免不了俗,中间穿插着夏文与锦王的几位侧妃之间的争斗,当然都以夏文胜利而告终。夏文虽被皇帝赐婚成为锦王妃,但皇帝并没有夺去他的状元之位,因此他既是锦王妃,也是当朝状元,又是皇帝赐婚,就是锦王他本人也动不得夏文半分,更何况是他的几个侧妃?

不过这本书看到最后夏文与锦王的感情变化不大,倒是对营救顾相之子顾窈冥——也就是历史中的昭后达成了共识,两人在此基础上成为同盟。

林忆想因为这事二人在日后才会真正的交心吧,否则就无法解释风阳史书中锦王在自己成为皇帝后,为什么没有将这门婚事作废而另立新后。

毕竟这桩婚事在当时对于他来讲是属于莫大的欺辱,唯一的可能就是锦王在与夏文的相处中日久生情。

果不其然,在其所看的第四本《云去风止》中就这样安排了,最终圆回历史,不至于出现与风阳史书中记载的内容相背离。

剩下的两本分别是《笼鸟池鱼》与《萧锁寒空》。在林忆看之前,顾修竹有开口提醒他《笼鸟池鱼》这本书在江湖上现在几乎是见不到了。

因为这本书写的是阳武帝囚禁昭后顾窈冥六年间的故事,但风阳史书中关于这段的历史只记载了寥寥几语——武帝初既位,囚顾相之子顾窈冥(昭后)于削月山之巅,六年不使人相见,不使人知其所在。只遣数人照顾,明为照顾,实则监禁。第六年,武帝亲征云雾,陷于泥沼,不知所踪。顾窈冥(昭后)方执令而出。世人始知昭后被囚于削月之巅。此后,削月山改名为窈冥山。

因此在那六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这本《笼鸟池鱼》的内容完全属于作者的瞎编乱造。并且写得稍微有损于阳武帝与昭后的威严,后朝历代有意无意在暗中禁了这本书,所以流传并不多。

林忆听完不得不感叹,这藏书阁之丰富,顾修竹的祖先兴趣之广泛,否则他无缘得此一观这书。

《笼鸟池鱼》没有历史史实限制,尽显作者脑洞之大,想象之丰富且狗血。

这本书主讲一个囚字,所以作者为了体现昭后顾窈冥作为一个天之骄子,正要大展拳脚之时,却被囚于山巅之上,日日与云鸟相伴,才华得不到施展的那股忧郁愤懑之情,花了大量篇幅去写顾窈冥在山巅的日常生活,在看客来讲有些无聊。

说与顾修竹听时他朗声笑道:“这不正体现了昭后在削月之巅的处境吗?无人相伴——除了云与鸟,那些侍从暗卫从不在他跟前露脸,所有人都只在暗中监视着他,这份孤独无聊之感可不是传递给看客了吗?”

林忆不知为何从顾修竹的朗笑声中听出了丝丝落寞之感,但从他的脸上却未见丝毫。他也只能用错觉来解释对于顾修竹话中内容,他虽觉得不对,但好像也说得通,只能说这本书比较挑人。

他好像刚好不在此列,但是为了故事的连续性也勉强读了下去。接着读下去,他才真正明白为何这本书现在在江湖上流传不多,若是天家不明里暗里阻止这本书的流通,怕是日后世人对阳武帝和昭后会有极大的误解。

书中后面所写,阳武帝将昭后囚于削月之巅,在每月月末之时会前往,在那待上三四天,阳武帝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昭后对阳武帝的前来视若无睹,还是和以往一般生活别无二致,但这对阳武帝来说却不可饶恕,所以往往会采取一些强迫的手段。

这一部分就充满着**与暴力,但毕竟写得是天家往事不敢太过逾矩。作者写至兴起时又会略有收敛使人不尽兴。不过若是使人尽兴了,作者的这本书恐怕根本活不到今日。

就那样一月重复一月上演昭后冷拒阳武帝——阳武帝强迫昭后——昭后抵死不从的戏码,一连五年。

到最后一次阳武帝出征前夕,阳武帝好似看开了,对于昭后忽视自己的行为也不再在意,就坐在那静静看着昭后的身影,整整看了一天,一天之后就走了。

那天阳武帝走后,昭后第一次露出了叹息的神色,那是他第一次觉得他们也是可以好好相处的,就如从前一般。

这本书到这就写完了。《笼鸟池鱼》林忆觉得自己并不喜欢,他不喜欢书中所描写的阳武帝,觉得他的行为与那些贪淫享乐的暴君没什么区别,被顾修竹所钦佩的昭后在这本书中也没有展现他应有的魅力。

但林忆想着能被顾修竹所钦佩之人,绝不是泛泛之辈,在相对的被他所看上的也绝不会是那般荒淫残暴之人,因此他没有继续看剩下的两本,而是先去了解在风阳史书中他们是怎样的人。

风阳史书中,阳武帝与昭后篇大致内容为:阳武帝姓风讳曦,幼时丧母,不受先帝喜爱,在宫中备受冷落;武帝自幼聪颖好学,在武学兵家之道上极有天赋。

少年之时便自请跟随其舅定远大将军羽音外出征战。十年使得归。十年间,战功赫赫,治军有方,深受将士拥戴。

后先帝病弱,欲立太子,问顾相,顾相避而不答。因此在武帝与锦王之间举棋不定,朝中大臣,武将多是武帝一派,文臣多支持锦王,只有顾相保持中立。

两派之间互有争斗,战火不断,因牵扯人员及广,先帝难以决断。最终思虑外有星雨,雪月、云雾三国环伺,雪月云雾虽不足惧,但星雨却不得不防,弥留之际,选择将帝位传位于当时掌握兵权的白王。

称帝后,封锦王于离城,又以雷霆手段将锦王那一派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又迅速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员效忠于自己。初三年,政通人和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民富兵强,天下皆赞。

尔后因有文官奏请召远在江湖的昭后入朝为官,辅佐陛下。言昭后有经天纬地之才,是我等文官之榜样,召他前来陛下实现宏图大业指日可待。

谁知武帝天威震怒,道:‘其与锦王乃是一派,提他有何居心乃昭然若揭也。’武帝念其初犯,罪不及死,只削官贬去苦寒之地,无召不得归。并言若有说情者,明知故犯,罪无可恕,斩!

百官震动,至此不敢再提昭后,顾相自那之后亦称病在家赋闲。

又三年,齐后夏文新科及第,初见帝颜,便提及昭后其人有纬才,劝陛下任人唯贤,莫因小失大。帝大怒,言其虽学圣人之言,却不知尊卑礼数,难堪大任,发奇想将其一介男子赐婚于锦王。文武百官默然,无敢谏言者。锦王受武帝忌惮,弗敢不从,此婚事遂成。

不久,云雾作乱西南边境,帝往亲征,乃胜,率一师趁胜追击,入云雾之境内。云雾其国多古林,林中终年不见天日,多蛇虫鼠蚁,多沼泽。内生瘴气,常人不能久待,武帝及其师,误入林中不得出。军中久不见武帝返,乃慌,上报于朝廷,朝野皆惊骇,请顾相出山主持大局,顾相喟然长叹曰:“且用吾这抱恙之躯!”乃入朝安定百官。

先决派人前往寻找武帝,后言此事不得声张。有违者,斩!百官弗敢不从,但亦有暗中妄动心思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