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东汉末年奇幻百科全书 > 第6章 陈宫,你只在乎一个杀猪的

吕小布将茶盏轻轻搁在案几上,细碎的碰撞声在议事厅中显得格外清晰,他深知,在这个乱世棋局中,单凭"玄女天书"带来的震慑远远不够。曹操以区区数千残兵起于兖州,短短数年便坐拥十余万大军,靠的并非只是武力,更是其笼络人心的手段,真正的帝王之术,在于驭人之道。

茶香袅袅间,吕小布低头抿了一口茶,借着这片刻的掩饰,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厅中众人。他的目光在张辽身上稍作停留,这位坐在右手第一位的将军,剑眉星目间透着坚毅,仿佛千锤百炼的锋芒藏于不动声色之中。张辽,是他最能信赖的战友之一,不仅仅因为并肩作战的交情,更因为那份难得的沉稳与忠诚,这一点,从数次共赴生死的战场上早已无需证明。

视线微微一转,落在高顺身上。这位陷阵营的统帅仍如往常一般,端坐如松,面无表情,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毫无关联。吕小布看着高顺那沉静如水的面容,心中不禁想起自己魂穿前在史书中读到的那一幕:高顺至死都没有投靠草曹操,甚至连求饶的话语都没有吐露一个字。对于这样一位以生死书写忠义的将领,他不需要过多的猜疑,只需给予应有的信任。

正是因为这份信任,吕小布更加明白,这些忠臣义士的存在并不能掩盖大局中的隐患。茶盏轻轻搁下,他抬起头,目光若无其事地扫过堂下其他诸将,陈宫、张邈、张超这些人的神色比高顺和张辽复杂得多。他们或是因为现实利益而来,或是为兖州士族的考量,忠诚尚且未知,而试探他们的心意与谋划,才是吕小布当下最重要的事。

陈宫的才智和分析局势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的投奔更多是出于现实的选择,而非真心归附。一旦他觉得吕小布的未来不再值得期待,他极有可能择良木而栖。吕小布清楚地记得,在那个他所知晓的历史轨迹中,郝萌叛变时曾举报陈宫与其共谋。

相比之下,张邈和张超则是另一种人。两人皆为兖州士族的代表,地位显赫,影响力深远。吕小布心知,他们选择迎自己入兖州,更多是因为对曹操的强硬政策心生不满,希望借助自己的武力来制衡曹操。然而,士族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忠诚从来都不会无条件。他们或许会与吕小布合作一时,但是否会真正托付终身,还需要进一步试探。

吕小布心中一动,脑海中迅速制定出一套计划。他需要一次直接的对话,不仅要让这些人袒露心声,还要通过这次谈话进一步摸清他们的真实想法。他轻轻敲了敲桌面,故意用半开玩笑的语气喊道:“公台兄,公台兄,难道濮阳城外的曹操军又让你心神不宁了吗?”

陈宫抬头,目光如电,却又迅速敛去锋芒:"温侯见谅,属下只是想起一些往事。一时有些走神,并非他念旁骛,请温侯恕罪。”

吕小布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语气中多了几分随意:“哦?公台是何等聪慧之人,怎会轻易走神?倒让我好奇了,你刚才想到的是什么事,竟能让你如此入神?”

陈宫神色微微一动,显然在心中斟酌着如何回答,最终他低头说道:“属下只是想到昔日在兖州时,与孟卓等人商议如何应对曹操,便不由得回想起当初迎温侯入兖州的决定。说来惭愧,属下与孟卓当时也是迫于局势所迫,这才决定请温侯前来。”

“哦?”吕小布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地看向陈宫,又转头看了看张邈,“正好,孟卓也在此,不妨二位一并说说吧。当时你们为何选择了我?难道只是因为曹操在兖州的压迫,才使得二位舍近求远,将我从徐州迎来?”

陈宫缓缓抬起头,看着坐在主位上的吕小布,眼神中复杂的情绪掠过,他似乎犹豫了片刻,但很快,他叹了口气,带着几分无奈和释然说道:“温侯可知,我陈宫乃兖州东郡本地人,在兖州士人中略有薄名。当年,我本心怀大志,追随曹操,试图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苍生。然如今回想,不禁自问——此路,是否早已走错?”

吕小布眉头一挑,语气略显好奇地问道:“哦?公台兄当初为何选择曹操?难道真以为曹操是拯救天下的明主?”

陈宫微微低头,缓缓说道:“温侯明鉴。当时天下大乱,四方诸侯皆各拥兵自重,董卓乱政,洛阳烽火不熄。曹操起兵讨董卓,广布檄文,誓言要清君侧、扶社稷。我看他志向远大、胆识过人,便劝他起事,并倾力相助,盼其能成就一番大业。但……天不遂人愿。”

吕小布没有打断,目光沉稳地注视着陈宫,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陈宫的声音渐渐低沉,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懑:“我随曹操之初,尚以为他是心怀天下之人,愿与士人共谋大计。可惜,我错了。早在他杀吕伯奢时,我便发现,曹操的所谓‘匡扶汉室’,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他心中从未有过黎民百姓,甚至从未有过真正的道义。在他眼中,一切皆为权谋,只要是挡在他面前的,不论敌我,皆可杀之。”

听到“吕伯奢”三字,吕小布微微皱眉。他虽然知晓这个典故,但并未料到,这竟是陈宫与曹操决裂的伏笔。

陈宫似乎陷入了回忆,声音中多了几分悲痛:“后来,曹操入主兖州,虽大破黄巾,平定乱局,但他的政策却日益苛刻。重税、徭役、强取豪夺,他对兖州士族的压迫,对平民的冷漠,早已令我心生不满。但这些,与我后来所见的惨状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吕小布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深邃,他低声问道:“你是说……徐州之事?”

陈宫双拳微微攥紧,目光中透出一抹愤怒:“正是!第一次徐州之战,曹操以‘讨伐陶谦’为名,攻破徐州五城。温侯可知,那五城百姓——无论男女老幼,皆遭屠戮!据不完全统计,死伤者逾数十万!当时我尚在曹操麾下,亲眼目睹这一切,几欲泪下。那些孩子、老人、女子,他们手无寸铁,甚至跪地乞命,却依然被屠刀无情斩下。我忍无可忍,于战后质问曹操,为什么要如此大开杀戒!”

说到这里,陈宫的语气变得激动,眼中隐隐透着血丝:“我问曹操,陶谦之军已退,为何还要屠戮百姓?为何要让这些无辜之人蒙难?”

吕小布微微皱眉,问道:“曹操如何回答?”

陈宫惨然一笑,声音中满是愤怒和无力:“他竟冷笑着对我说——‘那些人皆是陶谦余党,死有余辜!’”

吕小布闻言,脸上露出几分冷意,低声说道:“陶谦余党?连妇孺老幼都是陶谦余党吗?”

陈宫点点头,声音中透着深深的失望:“我当时也是这样问他的。我问他,那些老人、女子、孩子又有何罪?曹操却当即大喝:‘陈宫,你不要得寸进尺!这些人虽然未必亲自参与陶谦之事,但他们是陶谦军的亲属,是陶谦的百姓。他们今日虽未拿刀,但他日必会为子报仇,为父复仇!今日不杀,便是留祸!’”

吕小布听到这里,心中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果然是曹操。凡事皆以利害权衡,从不顾人情义理。”

陈宫缓缓点头,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愤怒:“温侯所言极是。曹操心中只有权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可悲的是,他并不止步于此。当时他甚至告诉我,他打算在不久后再度攻伐徐州,届时屠戮琅琊、东海郡,甚至连一个普通的杀猪匠都不会放过!”

吕小布微微一愣,问道:“一个杀猪匠?为何连他也不放过?”

陈宫冷笑一声,眼中带着些许悲哀:“我也是这样问他的。可他却大笑着说——‘陈宫,你只在意一个杀猪的,却不在意数十万百姓。真是可笑!无论是谁,挡我曹操者,皆杀无赦!’”

说到这里,陈宫停顿片刻,语气中多了几分颤抖:“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曹操与我已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温侯可知,我陈宫虽然也曾为功名所困,但内心深处始终相信,天下之主应是仁义之人,能够以百姓为念。可曹操……他终究是个枭雄,不是救世之主。”

吕小布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动,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发出轻微的叩击声。他目光深邃地注视着陈宫,声音低沉而富有力量:“公台兄,若是如此,曹操行事冷酷,又为何能留得你多年相随?我听闻,曹操用人之道颇为独到,尤其重贤才,你难道未曾从中得益?”

陈宫轻轻一笑,笑意里透着几分自嘲:“温侯此言差矣。曹操固然善于用人,但他从不相信人。或许,他信得过的,唯有手中的刀剑。陈某在他麾下,虽有一时展才之地,却始终如履薄冰。明知其为豺狼,却不得不与之为伍,这才是陈宫真正的悲哀。”

吕小布心中暗道:“果然,这陈宫是个复杂的棋子,他虽然对曹操失望,但未必对权力失望。这种人,用得好,可为助臂;若用不好,只会养虎为患。”思及此,他脸上仍带着浅笑,语气却越发轻松:“既如此,公台兄投奔我吕布,又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温侯一向仁义,还是因为……我也是你的权宜之选?”

此话一出,厅中顿时安静下来,几双眼睛都盯着陈宫,气氛骤然凝滞。

陈宫眉头微微一皱,似在斟酌言辞。最终,他抬起头,眼神坦然:“温侯果然直率。既然温侯问得如此,陈某也不敢隐瞒。当初请温侯入兖州,确有权宜之意。然陈某今日心悦诚服,愿随温侯赴汤蹈火,却并非仅仅因为权势。”他的语气微微一顿,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挚,

“曹操虽才智超群,但他行事不择手段,凡事唯利是图。温侯虽勇武,却尚能容人,懂得以礼待士。我等虽初见,然温侯以仁义接纳陈宫,并未以疑心相待,这已让我心中敬佩。”陈宫说到这里,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温侯身上有一种不同于乱世诸侯的气度——您目光长远,善待部下,甚至屡屡提及匡扶百姓之事。这样的胸襟,曹操远远不及。”

听到这番话,吕小布沉默片刻,心中暗笑:果然,“以仁义服人”的形象树立起来了!看来,自己这套现代管理与人心笼络的套路已经初见成效。想到这里,

他微微一笑,故作谦逊地说道:“公台兄言重了。我吕布不过一介武夫,哪敢与曹孟德这样的雄才相提并论?不过乱世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我确实不忍再见生灵涂炭,才勉力而为。”

陈宫抬起头,看着吕小布,语气中带着几分复杂:“温侯,我选择您,不仅仅是因为您武力天下无双,更因为您对百姓并无暴虐之举。董卓之时,您虽为其所用,但未曾因而滥杀无辜。更重要的是,您身上有一股尚未被世俗完全磨灭的正气。虽然您曾受误导,失去方向,但我相信,温侯您与曹操不同。”

吕小布沉思片刻,目光深邃地看着陈宫,缓缓说道:“公台,我承你的信任,但我要告诉你——乱世之中,仁义并非完全的解决之道。该出手时,就必须果断,否则仁义也会变成拖累。”

陈宫点点头,拱手道:“属下明白。正因如此,属下愿辅佐温侯,助温侯以武力平定乱世,以仁义安定天下。”

吕小布目光深深落在陈宫身上,心中暗自盘算:望着陈宫那张沉稳笃定的面容,他忽然意识到,也许正是这种对道义的执着,反而成为了陈宫最大的软肋。此人有理想,有抱负,但同时也精于审时度势。他的归附,未必出于完全的信任,更多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但正因为他的理念尚存,我便有机会借此撬动他的才智。然而,这种对道义的执拗在乱世之中却未必完全是优点。坚持原则固然可敬,但过度执念往往会让人失去变通的余地,而这正是乱世中取胜的大忌。

吕小布的思绪一转,想起了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观点:过于理想化的团队成员,虽然在稳定时期能带来巨大推动力,但一旦出现理念上的冲突,往往会成为动摇团队的最大隐患。陈宫无疑是这样的存在——只要他的理念与当前的局势相符,他便会竭力效命,但一旦理念与现实分道扬镳,他是否还能如今日这般忠心,便不得不令人深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