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帝君传 > 第264章 第 264 章

帝君传 第264章 第 264 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11 17:45:19 来源:文学城

在孩子们不知道的时候,恭王府从门可罗雀变得门庭若市,拜访之人络绎不绝。这不,又有一位宗亲并几位大臣前来,被小厮引入大堂等候。这几位年纪不小,都有世家背景,此次前来无非是劝李璧尽早收手,不要等明日朝会闹得不可开交。

可他们并没有见到李璧。几人坐在堂上,看李璧还没来,对王府上下指指点点:“哼,堂堂王府大堂之上竟只有桌椅案几、一幅无名之人的无名之画,毫无皇室气度,让人看着寒酸可笑,也难怪王爷会提出如此粗鄙荒唐的税收之法了!”

另一人也嘲讽道:“听闻恭王爷在辽东许久,怕是少见金银,没能出尘绝世,反倒沾了一身铜臭,为一点点蝇头小利都要折腾得上下不宁!”

“毕竟连府邸都是用已死人的,浑身透着晦气!怕是早年坏事做尽,杀孽太重,如今得了报应、神志不清了!”

几人仗着辈分高、资历重一阵冷嘲热讽,唯恐话语进不了李璧耳朵,指天画地好不威风,好像李璧明日就要身败名裂。陶夭来时正听见几人风言风语。因是接见外客,余潜渊陪着一同前来,听了这些话当即攥起拳头,恨不能将这几人扔出府去。陶夭也抿紧了唇,随即挂上了笑,款款步入堂内。

“本君来迟,让两位皇叔、诸位大人久等了。”

陶夭没换朝服,却也郑重打扮了一番,身穿红锦云纹圆领长袍,蹬黑锻短靴,佩双鱼银腰带,戴白玉莲花冠,虽都不是什么贵重布匹、首饰,可穿在陶夭身上,映着那张羞皓月惭春风的面庞,平平无奇的衣冠立刻熠熠生辉起来。大婚宴请宗亲时陶夭生病没能前去,皇宫设宴又男女分席,之后没两年陶夭又被放逐辽东,宗亲大臣对他的印象十分模糊,只听闻容貌出众,也只当是小辈们没见过世面,毕竟在他们心中亚圣才是天人之姿,直到现在。陶夭的出现好像一缕晨曦照入暗室,不似亚圣那般灼灼逼人,却灿烂无比,引人向往。

怪不得室内陈设简陋,在这位美人面前,哪有宝物还能得些微光芒呢?

陶夭入座,看向几人,瞧他们全傻呆呆不说话,自己道:“王爷出门去了,并不在府上,但两位皇叔和几位大人皆是贵客,本君不敢怠慢,只好亲自前来,还望诸位不要见怪。”

几人忙道:“无妨无妨,有劳王君。”后又问,“不知王爷前去何处?我等有些急事,要找王爷商议,若是方便,还请王君派人告诉王爷一声,我等就在此等王爷回来。”

陶夭笑道:“几位来得及,帖子刚递来人就到了,可王爷一早便走了,本君也不知王爷去向,但王爷走时说晚上用过晚膳才会回来。要不您几位先回去,等王爷回来本君告诉他,改日他登门拜访。”

两位皇叔说是皇叔其实是先皇兄弟的儿子,本朝效仿汉朝推恩,到了他们只有郡王头衔,比李璧低上一等,其余大臣更是如此,按理说下拜上该三日前递帖,待主人同意方可上门,他们如今这般实乃失礼至极,一般人家早就闭门不见。不过陶夭知道改制之事事出突然,两位皇叔又是长辈,这才将人请了进来,招待他们吃杯茶送走也就算了。但这几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几人辈分高,倚老卖老惯了,知道李璧为人恭谨才敢堵上门来,结果扑了个空,可一肚子话早就准备好了,不倒出来他们心里怎能痛快?

“早就听闻王君与王爷伉俪情深,王爷既然不在,老臣这里有些话,还请王君转告王爷。改革税制事关重大,自秦至今,多少变革弄得朝廷不宁上下不安,我朝如今太平无事,吾辈该好生珍惜经营才是,王爷这一番折腾,怕不是为一己私欲赔上天下太平!王君温柔贤淑,也该劝劝王爷才是!”

陶夭笑容不减:“本君不谙朝事,可也知道此番税制变革是为了天下百姓,怎的就是为了王爷的私欲呢?又怎会赔上天下太平呢?”

一人冷笑:“王君身在闺阁,平日只饮茶跑马,不知道外面的事也是人之常情。如今的税制乃先帝所定,虽略有更改,但也是沿袭前朝,换言之,此制已行百年之久,此王君年岁还大呢!自乱秦至今多少英雄豪杰,先帝与亚圣更是千古难遇之圣君、英伟,若税制有碍,他们怎的不改?难道王爷此先帝还圣明不成!”

陶夭点点头,答:“大人所言甚是,本君虽未能见过先帝、亚圣,但也听说过他们的功绩。亚圣曾说,事随世变、情随人转,正如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从乱世至今有几百年之久,沧海桑田白云苍狗,春秋战国时各国各自为政,秦时变革强兵才一统天下,汉朝改郡县、行推恩,隋唐开科举、均田和租庸调,及至乱世百年也有南陈、北魏各应本国之情行政令,称一时之霸,可见从古至今变革数不胜数,遵循世情之变更能富国强兵。先帝与亚圣乃开国之君,乱世刚平,自然要休养生息,如今我朝已与建国时大有不同,改革税制又有何不可呢?”

几人没想到陶夭看着文文静静不善言谈,竟也有如此惊人之语,他们不觉得赞赏,只有被冒犯的气愤。

“变革也有变法,王爷之法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一塌糊涂!农为国之本,征税从来征粮物,王爷竟要改为征银!农民要将物换为银才能交税,其他百姓就算不耕种也可交税,如此怎能保证有地者人人耕种?他们不耕种,粮从何来!他们不耕种,全去逐利做商、做匠、做奴才,良田万顷岂不白白浪费!”

陶夭耐心答道:“皇叔,您可去过田里?”

这人变了脸色:“王君这是什么意思,笑本郡王纸上谈兵?王君和王爷难道去过田里不成!”

“这是自然。在东明时王爷便去看过桑田,在辽东时我们更日日待在田里。皇叔恐怕不知,辽东许多百姓都是中原无田之人被迫北上。如今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农户根本没有农田,只能租田耕种;有的甚至连租都不得,非得卖身为奴才行。他们已经没有土地了,也谈不上耕种,让他们去做别的不比让他们沦为奴隶好么?我朝兴修水利,做了许多新式农具,一人能耕种的田亩大大增多;辽东红玉改良粮种、幼篁从海外带回新的粮食,这些都让粮食产量大大提升,照这样下去,只要现在一半的人就可以养活我朝全部人口了。堵不如疏,土地兼并难以遏制,失去土地的农民只会越来越多,倒不如重量田地、改革税制,让他们多些选择。何况天南地北,所种谷物皆有不同,征粮时还要买卖交换成官府指定之谷物才能上交,太过麻烦,不如征银,便利百姓。”

另一人较为和缓:“王君所言确实有道理,可确实过于激进了。重量土地、重记人口、取消杂税、赋税徭役合为征银,由地方官府负责征收;各地设农银司,定价换银;设工匠所,掌全国工匠,付银征役;再往后,恐怕就要平农、工、商,一体待之了吧!”

陶夭点点头,又连忙摇摇头,心想本来王爷还想取消丁税摊入田亩、取消士农工商贱籍之别只分官民,并建市舶司加大与他国贸易往来多赚些白银,但张先生说这些太过,才删去的,若让这些人知道,岂非要吓昏过去了!

那人道:“王爷是一番好意,可您想过这改制实施下去会是何情景!正如您所言,土地兼并严重,重新丈量土地、计算人口,乡绅如何愿意?改粮为银、粮价银价全由官府制定,乡绅看着满仓粮食,岂能同意?古往今来变法之人众多,能有几个好下场的?王爷身份尊贵,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做这事!”

陶夭眯起眼睛看着堂外烈烈日光,笑道:“求仁得仁,王爷愿为百姓探险路,愿为万民平山海,这是王爷的志向,自然一往无前、无所畏惧。”

那人叹道:“既然如此,就请王爷明日殿上见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