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帝君传 > 第173章 第 173 章

帝君传 第173章 第 173 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11 17:45:19 来源:文学城

昨日大雨,没能看看四周景色,二人在车里腻歪一会,听到外面余潜渊欢呼,陶夭推开车窗探出头去,只见一座关隘横在天地之间,其城墙高大雄阔,延绵不知几万里,望不到边际。青天之下,厚重的城墙起伏,旌旗猎猎而动,陶夭似乎能听到震天的号角和悠长的羌笛,征伐的壮阔与离乡的悲寂纠缠,刻在这巍巍关隘的每一块砖瓦之上。

“这,这就是长城吗?”

李璧也伸出头来:“正是,大兴城本为长城一关隘,百姓在此聚集,慢慢变为城池。这长城本为抵御外敌所用,如今长城以北也是我朝领土,这长城倒是不得其用了。”

余潜渊自江南而来,见到盘龙城时便一番感慨,如今长城横亘眼前,他更是豪情满怀,只觉自己这一路不仅是走过远路,更是穿越时间,来到了秦时汉际,他朗声诵道:“巍峨雄关平川开,浩荡排空入东海。飒沓飞马五陵客,胡儿宵小尽斩来!”

王府出来的兄弟们纷纷叫好,宝禄茯苓听后也觉热血沸腾,不由为他鼓掌,余潜渊微微转眸,看徐峰正专注地望着自己,眼中全是自己的影子,心里得意不已,将头颅又高昂了几分。陶夭趴在车窗上微微蹙眉:“潜渊说的很是豪气,让人热血澎湃,可如今那些‘胡儿’也是咱们的兄弟,这么说,总觉得有些不太好。”

所说即所想,余潜渊虽愧疚冤枉了好人,但莫罗言行倨傲又伤了徐峰,总让他喜欢不起来,何况长城本就是抵御外贼之处,他人在此地难免感怀先英,故才有此言。李璧听陶夭所说,沉吟片刻,道:“秋辞皇都赴辽关,卷叶衰草老雁残。漫漫雄关垒土起,躬身归民治丰年。”

李璧话音刚落宝禄茯苓就连连拍手叫好,手都拍红了。他们倒也不是觉得李璧诗文如何出众,只因是李璧所言,便是文墨不通在他二人眼里也是才比李杜。

“躬身归民治丰年……”余潜渊默念两句,叹息一声,“是我心胸不够广阔,比不上王爷家国情怀。”

徐峰驱马到他身边,笑道:“你是逍遥自在豪气云干,与王爷心境不同罢了。”

李璧摇了摇头:“我已不是王爷。不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这乡野莽夫难免也心系社稷。”陶夭歪着头看着李璧,又想起了那柄家国天下的扇子。何其有幸,这样的人竟爱我。

那小庙离大兴城已是很近,不过一二时辰,众人已进入大兴城。李璧又走下马车,陶夭也兴奋地东张西望,可大兴城除城高墙厚、岗哨处处外,与中原其他城镇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道路更宽、行人更少,想象中琴笳羌笛绕毡帐、胡衣夷容满城池的景象并没有出现。街上行走的大都是汉民,摊贩旗幡也多是汉字,只偶尔有蒙人走过。

“奇怪,这里真的是大兴吗?”

李璧道:“辽东地广,本来是汉夷本就分居,加之拉什屡次劫掠,为方便保护汉民,朝廷将汉民都迁到了大兴城南,夷人们高傲刚烈,仍自居北地,故大兴夷人并不太多,倒是蒙人离此城较近,常来交换些物品。”

“那钟青说的地方不是这里吗?”

“他说的地方还在更北,乃蛮东故都,悖恩城。”

陶夭点了点头,不再多问。此时众人已行至大兴府衙,徐峰派来先行探路的全子已等候多时,瞧见徐峰的马车便迎上前来,先磕了两个头,被李璧扶了起来才道:“王爷,小的不知王爷意欲定居何处,故不敢置业,只定下客栈、备好热水饭菜,王爷王君一路辛苦,先洗去风尘再做其他吧!”

李璧道:“辛苦你了,我已不是王爷,不必再如此,只喊我二爷吧。你先在这里稍后,或是先请大君前往客栈,我还要前去向辽东使报备。”

陶夭自然不肯先行回去,只在马车上等候李璧。囚犯们也都要进入大兴府,他们进门时陶夭还看着雷老大,可从金匣子之后雷老大再未同陶夭说过话,如今更是老鼠一般蹿进府衙,没看陶夭一眼。

李璧出来得很快,几人随全子到了客栈各自回去沐浴更衣,约定中午一同用膳。这一路上虽然也有城镇驿站,但囚犯们最多只能同衙差们一起挤在通铺,李璧不愿特殊,便也与他们一起。别说他,就连陶夭都许久没能沐浴,头发都不能细看,不然自己都要嫌弃。想想之前二人还能腻在一起,也是用情至深了。

二人已许久没有亲近,好容易有个地方歇脚,陶夭想美美地洗个澡,再同李璧腻上一会,可李璧却非要自己一人沐浴,不肯和陶夭同屋。

“我们在何玉的时候也一起洗澡啊,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

宝禄和茯苓站在门口捂着嘴偷笑,李璧又羞又无奈:“我这一路都没能沐浴,身上脏臭得很,怕是一盆水都洗不干净,怎、怎好再与你一起!”

“我们刚刚还抱在一起呢,二哥不嫌弃我,我也不嫌弃二哥啊!你若怕我脏,咱们用两个盆也行啊,为什么非要我去别的房间,我还想同二哥说说话呢!宝禄茯苓快去打水来!我倒要看看二哥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璧的秘密就是他的脚。从盘龙一路走来辽东,近两千里路程,四十轮日月,就是常于行走的商旅也经受不住,更何况是身娇体贵的李璧?他一双脚的水泡起了又磨破,来回不知几番,路上艰辛不能泡脚敷药,靴子一脱,臭气熏天不说,脓水血水糊在袜上,很是难看。宝禄茯苓当即流下泪来,赶忙跑去拿药粉绷带,陶夭也红了眼眶,跪下身替李璧脱袜。李璧连忙阻止:“别,让宝禄来就好!”

陶夭置若罔闻,只是道:“二哥,我实在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如此呢?”

李璧叹了口气:“我路上换过几次鞋袜,不过刚换了不多时脚上又会起泡,仍会弄脏。我并非要故意苛待自己,我只是在想自己哪里有错。”

“我觉得你没有错!”

李璧笑了起来:“你心爱我,自然觉得我没错,可我走了这么久、想了这么久,终于琢磨出了些端倪。我从一开始就错了。这天下是父皇的天下,是李氏的天下,不是我们的天下,我们不过是棋局上一颗小小的棋子罢了,永远都不能执子之人的掌控。”

陶夭皱起眉来:“我不明白,您说这个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应该听皇上的话、不应该去做他不让我们做的事吗?可您今天还说要躬身归民治丰年的!”

李璧点了点头:“我是这么说,以后也会这么做,我只是想明白了,父皇不光是我的父亲,更是天下之主、是下这盘棋的人。圣谕即规章,圣心即国法,于父皇而言,我之所为和那些做错事的囚犯并无不同之处。”

陶夭更加混乱:“可您同他们不一样啊!”

“我们都是为了一己之私,他们为了钱财,我也则是为了所谓的尊严和责任。”李璧看陶夭脸都皱成了一团,不由笑了起来,“你不必担心,该做的事我仍会去做,我只是明白了揣摩圣意的重要。以前我总觉得揣摩圣心是逢迎拍马的小人才会去做的事,非君子行径,等连累了家人下属同我来这苦寒之地我才明白,国就是王,王就是国。”

“可您说民重君轻啊?”

“那是我们要达到的理想,以前我们总活在圣人言语里,如今我才看一眼这斑斑世界。”李璧俯下身抚上陶夭的脸颊,“不要怕,我只是清醒了,但情醒不是妥协,父皇不是昏君、也非毒父,而且太子仁德贤良,我们还有能力去改变。”

陶夭直起身扎进李璧怀里,他不懂李璧一路上有了什么样的心思,不知道他的心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这个人就在自己眼前、就在自己怀中,他仍然吟唱着归民治丰年,他还是自己的二哥。

中午几人焕然一新到客栈中用餐,自李璧去掉肃王身份,大家与他愈发亲近起来,他也不拿主人的架子,而将追随他而来的众人当做兄弟一般看待。酒肉中难免提及以后的安排,李璧道:“辽东使也曾问我是否要定居大兴,我只推说考虑一二,等明日再去答复。小竹、徐峰,你们想去哪里?”

徐峰看看余潜渊,摇了摇头:“我从未来过辽东,对这里并不熟悉,不敢妄言。”

陶夭也道:“我也不清楚,我只跟着二哥!二哥,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李璧缓缓道:“我想再往北去……”

陶夭眼睛亮了起来:“是去钟青说的悖恩城吗!”

李璧点点头:“金匣子一事让我感受颇深,夷族归顺我朝多年,我汉人与夷人成见之大让人触目惊心。我想去看看,看看夷族究竟是什么样子。”

李璧是他们的首领,他这么说,大家自然无不同意。不过谈起这事陶夭就想起了雷老大,心中仍是愤愤。可他自己清楚,与其说他愤怒于雷老大的欺骗,不如说他愤怒于自己的愚蠢和无能。自他出嫁以来虽李璧走南闯北,遇到过坏人,也遇到过小人,肖鹏坏得彻底,却跟陶夭有过接触;秦索虽欺骗陶夭,可最后关头还是放了陶夭一命,二郎山的山匪、何玉县的县民、安迁村的村民他们甚至都说不上坏,一个个待陶夭都极好,以至于陶夭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人全都是投桃报李的君子。唯有雷老大,他的阴险和无赖让陶夭显得蠢钝无比,还险些害了莫罗的性命。愧疚与悔恨交织,使得雷老大成为陶夭最讨厌的人。

“二哥,那些、那些囚犯去哪了?”

李璧知道陶夭心中所想,答道:“他们都被编入辽东军、不久就会派往边关去。雷家兄弟既然偷了东西藏在小庙,必定是想着逃跑,我已同辽东使说过,请他对多加注意。”

“他们怎么去当边军了呢!”在陶夭心里边关将士为国尽忠值得敬佩,雷家兄弟那样的人竟也能去守关!

大家以为陶夭嫌这惩罚太轻,安抚道:“边关守将辛苦着呢,他们去了只怕是生不如死,您便安心吧!”

宝禄茯苓不肯入座,为大家斟酒夹菜,宝禄也道:“是啊是啊,而且当初徐护卫还踹了那人一脚,也算没白放了他!”

大家随即哄笑起来。陶夭点了点头,心里却想,可那一脚是在他做好事时踢的,他做坏事反倒没有惩罚了。不过他知道这话一出徐峰又要难过,便也没有多提。辽东酒烈肉香,几人畅饮一宿才疲然睡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