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帝君传 > 第167章 第 167 章

帝君传 第167章 第 167 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11 17:45:19 来源:文学城

太子头都大了。虽然他之前只被禁足三日,但皇帝与太子关系朝廷社稷,太子做错了事皇帝也只教不惩,惩罚太子这件事代表皇帝已对太子不满,这是大忌。这三天各路人马全都往太子府里跑,无非就是要太子谨言慎行、万万不能再惹怒皇帝。太子有苦难言,只想着这事能就此了结也就算了,万万没想到,皇帝还有这一手。

随远可怜李璧和陶夭,更心疼太子:“你和肃王都是正直仁厚,你们的爹怎么就这么……”随远本想说皇帝不伦好色,但他怕太子难过,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口。太子皱紧了眉头,不发一言。随远叹了口气,安慰道:“不过我爹也不是个好人,咱俩也算同病相怜了。可我还能逃开,你却哪里都去不了……”

太子无奈地笑了笑:“父皇并不是个昏君,他也许只是一时昏了头……唉,我该劝他的……”

随远握住太子的手:“当儿子的哪能真把自己爹怎么样?你已经尽力了。可怜了肃王夫君二人……还有办法么?”

太子犹豫不决:“要阻止肃王君与肃王和离出家的办法是有,可此事闹到现在,固然有父皇心向明月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给二哥一个教训,让他畏惧、臣服。若二哥同意,是他向父皇低头;就算二哥不肯、父皇强逼如此,也是父皇威严的胜利,同意与否,父皇的怒火总是有了发泄的地方,他得胜而归、心满意足,才会将二哥的事放过;如果他的意愿得不到满足,二哥那边就……”

随远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更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血浓于水,皇帝难道就不是人吗?

“虎毒不食子,皇帝应该不会要肃王的性命吧……”

太子垂下眼,看着二人紧握的手:“我虽常说日子艰难,但太子于我是枷锁更是荣耀,这个身份早已融入我的骨血,若要将它剔除,我,我只怕也是生不如死。二哥想必同我一样,对我们来说,被父皇厌弃、远离朝堂、成为一无所成的废人,只怕比杀了我们还要痛苦。”

随远没想到太子会这么说。

“那如果你是肃王呢,你会同肃王君和离么?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事被皇帝发现,你又会如何?”

太子闭上了眼,他将自己所有的辛苦都归于太子的责任,可自从有了阳光,他就再也不想回到那暗无天日的角落。他怕会有那么一天,所以他才倾尽全力去帮助李璧和陶夭,如果明媒正娶都不能幸福,他和随远的归处又在哪里?

“那我宁愿死吧……”

随远松了口气,笑了起来:“想必肃王也是如此。没了权力和身份的肃王还是李璧,卖妻求荣可就连人都不是了。放心吧,若真有那么一天,我就带你远走高飞,你也别想着什么太子了,你只简简单单做做自己,江湖虽然辛苦,却也逍遥,我会养活你的!”

不是肃王的李璧不完整,不是太子的李琮也只剩半个,但李璧还有陶夭,李琮也有随远,他们努力将自己补进空缺里。想想有一天,自己真的跟普通百姓一样,游走街头、潇洒山野,没有父皇、没有朝堂、没有太子妃,只有爱人相伴,共赏河川,倒也是美事一桩。

“那你得勤加练武才好,不然倒是我惹了事你怕罩不住我。”

“太子谨慎小心,还会惹事?”

“太子自然谨慎,但若不是太子,李琮脾气可大着呢!”

随远忽地将人抱住,在太子脸上亲了一下:“那我倒想看看你脾气能有多大!”

二人就此笑闹起来,太子心里也有了主意。

陶夭在家中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大家知道了皇帝的旨意,愤怒、难过具有,可嘴上还是劝他听从皇帝的指示,先将李璧救出来,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两个人还活着就算天涯海角也总有相见的一日,更何况还都在盘龙。陶夭只是摇头,他口中发苦,心里泛涩,晚上看一轮明月孤零零挂在天上,又想起同李璧月下共饮、暖帐度欢的情景,心中更是哀创,难道自己真的只能同李璧黄泉相见了么?

他抱着膝望着天外,昏昏沉沉挨到天明,卷黛慌忙来报,陶太傅来见。

一提起陶太傅陶夭就忍不住发抖,不过自从他嫁给李璧陶太傅就再未见过他,如今怎会登门拜访?陶夭连忙收拾齐整,战战兢兢去见陶太傅。一年多未见,陶太傅仍是精神矍铄,他身穿朝服,手持乌杖,双目炯炯端坐大堂之上,陶夭一看他就膝盖发软,刚进门就忍不住下跪请安。

“未、未知祖父来访,有失远迎,还请、还请祖父恕罪!”

陶太傅见陶夭穿长袍束发冠一身男儿打扮,重重哼了一声:“呵,他人皆道肃王宠爱肃王君,不惜违背礼教、哪怕断子绝孙也不肯均分雨露,看你这打扮,倒是毫不夸张!我陶家真是家门不幸,才出了你这么一个妖孽!”

陶夭连忙磕头请罪。陶太傅嫌弃地转过眼去:“罢了,今日老夫前来另有事要问你。陛下要你与肃王和离、前去庙中修行,是真是假?”

陶夭不知陶太傅如何得知此事,也不知陶太傅为何问起,如实答道:“昨日春熙公公前来传谕,确实如此……但,但只是口谕,所以孙儿并未接旨!孙儿,孙儿不想接旨,不想同肃王和离!”

“你真的不愿?”

“孙儿不愿!”

“哪怕为此要失去荣华富贵、忍受皮肉之苦?”

“孙儿宁愿同肃王一起入狱、一起死去!”

陶太傅竟笑了起来:“好,算是我陶家出去的小君。既然如此,去换衣服,跟老夫进宫!”

陶夭猛然抬头,看向陶太傅,又期待又害怕,他怕他的希望落空:“祖父,您,您是要……”

陶太傅有些不耐烦:“你跟我走便是!问那么多做什么!”

陶夭不敢再问,连忙沐浴更衣,同陶太傅一起进宫面圣。皇帝听说陶太傅和陶夭前来,想着必与陶夭出家的事有关,便只回了两字:“不见。”陶太傅也执拗,带着陶夭跪在勤政殿外不肯离开,往来官员纷纷侧目,有的仰慕陶太傅清名,见了陛下想替他说句话,但看陛下面色不愉,只得默默吞了回去。二人一跪就是一个时辰,眼看皇帝铁了心不见他们祖孙,陶太傅站起身,命令陶夭:“趴下!”

陶夭不知陶太傅何意,也不敢问,听话地趴下身去,陶太傅点了点头,忽然举起金杖朝陶夭背上打去。旁边伺候的小太监吓了一跳,赶忙上前拦住:“太傅、太傅,您这是做什么!王君娇弱贵重,可受不得您的打!”

陶太傅挥着乌杖谁来打谁:“你们都给我起开!陛下不肯见老臣,那老臣只好自己动手清理门户!我陶家绝无二侍之臣、二嫁之女!要他做出礼教难容之事,老臣宁愿在此将他活活打死!”

那乌杖有十斤重,沉颠颠地打在陶夭背上,陶夭虽没少挨打,可嫁给李璧后李璧小心呵护再没受过罚,他的身子因为旧伤亏损严重,近几日又心慌疲惫,一杖下来便扑在阶上,险些背过气去。

路从殿中出来的大臣和太监们纷纷上来劝说,陶太傅看了看勤政殿紧闭的大门,乌杖不停。又是几杖下去,陶夭已面如金纸,快要承受不住,此时大门打开,春熙匆匆跑来,向陶太傅大喊:“太傅住手,别打了,陛下召见!”

陶太傅这才停手,身子撑在乌杖上喘了几口粗气,勉强起身去拉地上的陶夭:“快……快起来,真是、真是老了,打、打都打不动了……”

陶夭深吸了一口气,才在太监们的搀扶下起身,跟在陶太傅身后,一步步迈入勤政殿。

皇帝脸色十分不好,陶太傅和陶夭下跪请安,他并未教二人起身,反而冷言道:“总听闻陶太傅谨守圣人教训寸礼也不肯失,如今竟在政事堂前杖责肃王君,陶太傅遵的是哪门子礼?”

陶太傅跪直了身子,朗声道:“臣子于君王有规劝之义、对后辈有教导之责,肃王君是虽是王君却也是老臣的孙儿,他犯下大错,老臣不得不罚!”

皇帝将奏折摔在案上,怒斥:“皇宫不是陶府,岂是你教导后辈的地方!你将朕的威严置于何地!”

“肃王君犯下的错不仅关系陶家,更关系到江山社稷!老臣不敢专断,特来请示陛下,陛下不肯面见,老臣只好擅自处置!”

皇帝冷笑:“肃王君温娴仁善,乃琉璃光如来化身,朕还想让他去庙中为天下百姓祈福呢,倒不知他能有什么错处。”

“他行为不端、蛊惑君心,要天子不顾天理伦常、父子亲孝、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占为己有,君上不端则法令不行,法令不行则天下大乱!简直就是祸国殃民!”

皇帝之举是何意图并非无人知晓,可他万万没想到,陶太傅竟然会这样直白地说出来!皇帝怒火中烧,一把掀翻身前桌案:“陶希仁!你好大的胆子!你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你!”

陶夭也没想到陶太傅会这么说,他简直无地自容。陶太傅仍一脸正气:“陛下,您向往歌舞升平、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大唐如何由盛转衰,陛下您难道不知么!当初老臣要陶夭青灯苦守,是陛下非要将他赐婚肃王,如今不过一年,陛下您就要行唐明皇不义之事了么!陛下为了什么!就为了陶夭一张脸?就为了这么一个小君,陛下您就要背离亲子、抛弃万民、将一世英名置于脑后么!”

皇帝气得发昏,他大声喊道:“来人,来人,把他给我拖下去!”

“我看谁敢!”陶太傅站起身来,高举乌杖,“这乌金杖乃先皇所赐,当年亚圣门人伤人性命亚圣意图包庇,老臣正是用这乌金杖杖责亚圣,令他教出罪人!陛下万金之躯,老臣不敢冒犯,您非要让陶夭与肃王和离、做那不伦之事,老臣就只好把陶夭打死,免除后患!”

陶太傅说罢又转身去打陶夭,陶夭也不躲避,跪在地上甘心受罚。孙明义他们在殿外听得一清二楚,心惊胆战,只恨自己今日没有告假,听到殿里召喊,只能硬着头皮进来,看陶夭被打,连忙把陶夭护住,其余禁军则去夺陶太傅的乌杖。陶太傅毕竟年迈,哪里抵得过禁军,挣扎两下便乌杖脱手,扶着高几气喘吁吁。皇帝大叫:“荒唐,胡闹!朕忍你很久了,你不要倚老卖老!朕、朕让肃王君出家是为了天下,绝无你所说龌龊之事!”

陶太傅道:“为了天下?陶夭是老臣的孙子,他是如来转世,老臣怎么不知道!所谓神佛不过是肃王为了治疫才编出来的故事,陛下您是真正的真龙天子也没去过庙里,他这假如来去了只怕还要触怒神明呢!”陶太傅休息够了,站直了身子,“陛下,陶夭妄称自己是如来转世,惑乱民心,是老臣教导无方。他的罪过,老臣愿替他承担,只求陛下看在江山社稷、看在先皇亚圣的份上,准他与肃王同生共死、此生不离!老臣,死谏!”

陶太傅语毕,在众人未能反应之时,一头撞在殿中圆柱之上,陶夭昏昏沉沉抬头看去,就见刚刚还打骂自己的祖父已倒在了血泊之中。他还记得灵堂上祖父和外祖争执在一起,他还记得自己只是一步迈错便被关在祠堂,他还记得那座高高的、冷清的小楼,还有祖父那张厌弃的脸。

那张脸现在沾满了血。

陶夭呆愣地跪在原地,半天都爬不起身。母亲早亡,夫君入狱,大哥爱人惨死,幼弟远走他乡,祖父才为自己求情就落得如此下场。对他好的人似乎都不得好报,难道自己真的是不祥之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7章 第 16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