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帝国之大明崛起 > 第三十八章宫中定策5

帝国之大明崛起 第三十八章宫中定策5

作者:笑看风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9-14 11:39:56 来源:转码展示1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王阳;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美哉,我少年天朝,与天不老。mengyuanshucheng

——壮哉,我天朝少年,与国无疆!

朱厚炜吟出这首《少年天朝说》。朱佑樘站了起来走到朱厚炜身边说:“炜儿,你准备怎么做?”。朱厚炜叫郑少智抬上一幅在成都制作的世界地图。

朱佑樘和众人围着地图仔细的看着地图,却是越看越心惊。

“炜儿,这幅地图来自哪里?”朱佑樘问道

要知道,坐在这里的人可是看过很多次大明地图,可从未见到过这么详细的。

“我通过葡萄牙使者火的三亚的说明绘制的,欧洲由于地理大发现,基本上能确定各大州的位置和现今世界主要国家的位置。”朱厚炜回答道。朱佑樘一边看着这份详细得不像话的地图,一边听着朱厚炜的解说,渐渐的皱眉道:“可是我大明隔海而望,怎么去取这些资源?”

朱厚炜一听就来劲了,“控制啊!我大明只需要控制了海上,然后就可以通过移民,用我大明的人来控制这些国家的财富,最后源源不断的反哺本土。”

朱厚燳也是问道:“二弟,可是开发这些东西需要大量的百姓,这得要造多少船啊!”

朱厚炜摇头道:“不用,慢慢来即可。”

“慢慢来?”这位是不了解朝政吧,慢慢来,等你慢慢来,朝中早就改主意了。

朱厚炜洒然道:“我说的控制是先用我大明的军队慑服,然后驱使当地的土人种地挖矿,最后用利益驱使大明的百姓移民。最多十年,我大明就可控制住这块庞大的地方。”

“可这太过残暴了!”

朱佑樘,这位历史上的仁君果然是反对。

朱厚炜愤怒了,他想起了那些所谓的仁,就怒道:“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哪来的仁?如果有,那些异族怎么会冲进中原,用屠刀把我汉人杀的人头滚滚!”

“……你用所谓的仁去对待他们,可有了机会,你看他们会用什么来对待我大明!”

“…当年唐朝时,对待外族可是贴心贴肺的,可后来如何?安禄山举旗一呼,那些外族人马上就杀进了中原。”

“…宋朝呢?总觉得异族人只需要用钱就能搞定,于是岁币年年有,可最后如何?连皇帝都被俘了!”

随着我大明人口的增长,以及土地兼并的恶化,如果有点什么天灾**的,必然先是国内沸反盈天,随后草原上的异族人就会接着入关,西方殖民者打开国门毁灭我大明。”“郑和船队目前主要是宣威,顺便和沿海诸国交换些特产,可和耗费比起来,当然是亏了。”

朱厚炜用这个亏字,朱佑樘还是认可的。因为每次郑和出海,就是户部尚书想上吊的日子。

朱厚炜接着说道:“可这里却拥有无尽的财富,若是我大明不取的话,现在欧洲人已经发现了这里,欧罗巴人就会带着坚船利炮来到这里,从此我大明就和海洋绝缘了!”那么严重?再说和海洋绝缘也不是什么大事啊!

朱厚炜说道:“财富来自海洋,危险也来自海洋。欧洲通过达伽马和哥伦布的冒险发现美洲大陆和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在美洲和印度获得巨额财富,为了保障海洋权益欧洲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海军。根据火者三亚说,明年葡萄牙可能派使者到我国来商讨通商事宜。我们要做好准备,加强海军建设保障海洋权益。”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一个国家的海军是随着贸易船队而应运而生的。随海运的发展而兴盛,随海运的消失而消散。海权的成废不在于海军的强大和贸易的兴盛,而是两者的结合体。海军的强大保障了海上贸易船队的安全和兴旺,而海上贸易的兴旺也为花费巨大的海军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和发展动力。现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殖民的前面。他们殖民掠夺的是黄金白银用于购买东方产品如茶叶、瓷器、香料等商品和奢侈品,不是工业产品和贸易来增加财富,我们要求警惕英国和荷兰这两个国家。随着海上贸易的飞速发展必然引来海盗的产生,航路航线的控制必会发生战争,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只强大的远洋海军和航线上的海外基地才能保障我们的远洋贸易船队的安全。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父皇请看,这里就是淡马锡(马六甲海峡),郑和船队的补给点之一,可你们知道吗?控制了这个地方,从此这片海洋就是我大明的了!“控制了这片海洋,我大明可有好处?”朱佑樘问道。这时候还不是‘众正盈朝’的年月,所以言利是很正常的。

朱厚燳、孙樘也是仔细的看着地图,却是越看越心惊。

朱厚炜指着地图说道:“我大明的右边是交趾和暹罗,这里的大米能让我大明的百姓不受饥饿,而且锡矿的数量巨大。左边却是吕宋、柔佛……”

朱厚炜指着这里不禁精神百倍,这时还处在大明威严下的这些国家,后来可全都是华人的大敌,包括现在的淡马锡。在这边,香料就是财富,而且还有多种可供给给我大明的原材料,一旦被欧罗巴人控制住了,我大明危矣!

以后的我们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海洋国际贸易,从欧洲通过海洋运回黄金白银,向国外出口工业品、丝绸、瓷器等商品。除了陆上交易以外八成以上的商品都需要过淡马锡。我们现在对海外贸易海洋运输的保护几乎没有,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战略是致命的,我们要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就必须加强海军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海权,借海强身,以海兴国是我们今后的必由之路建立海洋强国。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朱厚炜主张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南海、印度洋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非洲与美洲的海洋利益。

由于这次由皇家内部人员参加的会议,皇家事即国事。

张皇后的母亲金氏说道:“二皇子殿下,你们说士绅一体纳粮,是不是我们的田庄和商铺都要纳粮和交税。就是皇上赐给的都一样吗?”。张皇后家出生平民,一朝得势那会变本加利用,现在实行的这个政策如同扯了他们的护心油,张皇后又是伏地魔朱佑樘对张皇后一家也是相当的纵容。

朱厚炜回答道:“祖母,这次的政策不管是皇家的产业还是王爷大臣的都要一视同仁一体纳税。”

张鹤龄和张延龄问道:“那这样我们的田庄和商铺都要纳税,这不亏了吗?姐你跟皇上说说我们能不能不纳税,再给一点赏赐。”。

张皇后说道:“二位弟弟,炜儿在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就考虑两位舅舅和我们大家的利益。因为我们的皇位来之不易,大家都是经历了无数艰辛才有了今天的日子,我们都要倍加珍惜。吴太后和我们家在宫中和朝廷都没有什么背景和关系。今天皇上能赐给你们田地、商铺、宝钞。明天皇上不在你们又能得到什么,谁来保护你们。外面的藩王们随时可能清君侧,大臣士绅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皇家和国家的利益而肥己。”

张皇后接过宫女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继续说:“二位弟弟,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原来我是想既然我们已经登上皇位就该过上好日子,对母亲和你们都太纵容了。炜儿说得对现在我们还得过苦日子。你们今后会有荣华富贵的,现在你们要收敛一下不要再闹出被太监在宫中拿着金瓜追着跑和在闹市被人殴打的笑话了,再有我也不会管了。后宫前朝留下的嫔妃就请吴太后管理,她们也是在皇上潜底的时候帮助和保护过皇上”。吴太后说道:“请皇儿放心,老身一定把后宮管好,不会让她们受委屈的。”多年的冷宫使吴太后备受冷暖,良好的出生使她具备把后宫管理好的能力。

朱厚炜对张鹤龄、张延龄说道:“两位舅舅,你们现在靠田租和商铺能有多少收益,这种鸡脚杆上揩油的事以后不要再做。上次葡萄牙使者来说通商的事,父皇同内阁商量后决定在广州设市舶司由户部和礼部管理。负责对外贸易和海关税收,兵部派缉私船队和舰队负责保护近海安全打击走私。两位舅舅到了以后不得干预市舶司和地方军队的事,两位舅舅都是侯爷又是皇亲国戚做事不能丢了皇家的脸面。对外国人怎么样都行,只要不伤害国内和百姓就行。”。

张鹤龄问道:“我们到了广州做什么?怎样才能发财?”。

朱厚炜说道:“你们到了广州可以经营你们现在经营的商品,另外我可以把成都生产的一些民用工业品交给你们,你们还可以利用皇家侯爷的身份同外国人做一些他们想要的事。但是你们要做就必须学习外语,不但你们要学你们的手下也要学,我会从成都派一些人来协助你们。现在就可以跟火者三亚学习葡萄牙语你们干不干。”

张延龄马上说:“我们干,哥,我们在京城处处都受到限制,大臣们看不惯就算了,连太监都追着你打,到了广州就是我们的天下,对外国人我们就是侯爷了,哥干吧”。

张鹤龄说:“好”

朱佑樘说道:“既然皇后的家事和后宫都安排好了,那就把在京城的营兵让他们归建,只负责京城的安全不在占役了。任命吴太后的父亲吴俊为羽林军指挥使兼十三营指挥使。孙樘侯为五城司马司。太子朱厚燳为宣大大将军负责边关的军政事物和操练新军。炜儿负责科学院和南方改革,上次说你的封地改在台湾以便管理,朕同意了”。

太子朱厚燳、蔚悼王朱厚炜、羽林军指挥使吴俊、怀宁侯孙樘一起上前奏到:“臣,领旨”。

朱厚炜对朱厚燳说:“大哥,回到宣大后一是加紧练兵,二是彻查边关粮食、铁盐兵器的走私,三是特别注意藩王的活动。洛阳褔王在宣大一带有很大的势力。你回去以后要加强山西商人的对塞外经济活动防止资敌行为,我会派一个参谋长带一队通讯、后勤保障人员到你那里。西北的安危就交给大哥了,杨一清在西北养马以初见成效,可以装备西北的军队,把兵事科给事熊伟带上,他对当地的募兵熟悉。我再从成都给你送一批武器和训练人员。”

这时朱厚燳说话了:“二弟,这算账算的我头痛。不说这个了。你说说我们的武器吧。你不是说了吗?我们的军队是使用火器的军队,到现在除了那个手雷、火箭,还没有见到别的,火铳、大炮什么的,何时能有啊?我一直盼着呢!”

朱厚炜当然知道这武器进步的历史,先进的步枪火炮出现后,大刀、长矛、弓箭会逐步退出战争的舞台。因此,他平时就不断的向自己的兄弟身边的人灌输后世先进的战争及装备的理念,在他的灌输下,朱厚燳、杨慎等兄弟也逐渐接受了这些先进的军事思想。

朱厚炜指着几个侍候的太监、宫女说:“你们今天听到的,不准对外透露一个字。”“是!”太监宫女们回答道。

朱厚炜说:“看来你着急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生产武器也要一步一步的来。我们在基地忙了这么长时间,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的军事装备。我现在可以答应你:最多到今年四月,我就能向你提供第一批训练用枪和部分小口径火炮。过完年,你要办几件事:第一,建设枪和炮的射击靶场,如何建,我会给你图样和说明。第二,挑出识字多,头脑灵活的士兵,教授火炮知识,教材我给你。枪炮到了之后,三个月内要完成士兵的基本训练,包括战场攻防动作。因为初次使用火器,我们不能要求太高,能够听从命令,枪炮能打响了,不乱开枪就行,特别是火炮,打好了,难度很大,但是要一步一步提高。现在可以告诉你,我打算明年底找一个机会,参加一场真正的大战,目的是要检验和锻炼我们的军队。”

此言一出,大家都有一些惊醒,鞑靼和蒙古都有可能犯边。

朱厚炜接着说:“鞑靼是朝廷的大敌,我们迟早要面对这个敌人,不得不时刻防备。鞑靼的军力强于朝廷,强在哪里呢?第一,属于游牧政权是初建时期,正在蓬勃向上,因此,他们的军官、士兵作战勇敢、齐心。部队之间配合较好,内斗较少。朝廷的军队除了边军尚可一战,其余的军队战斗力极差,并且各个将领互相掣肘,内斗严重。第二,鞑靼是马背上的民族,自幼练习骑射功夫,马骑的好,弓箭射的准、有力。朝廷的官军骑兵较少,野战机动能力较差。朝廷唯一的强项就是火炮,依托坚城尚可一战。现在我看到的就这这些。

目前的西北前线上,朝廷的军队,就是修城筑堡,守在城里,用火炮打,不轻易野战。鞑靼人屡屡吃亏也会长见识的,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想法子搞到火炮。但是,造火炮谈何容易,造不了就会想到抢。而前线的官军还是比较强的,他们抢不到。

这个事先放下,还要说一说蒙古人,临近咱们大明疆界的蒙古人,原来与朝廷关系还可以,朝廷拉拢他们,奖励他们与鞑靼为敌,例如一个鞑靼人的首级可以领多少赏银。但是,由于某些大臣的短视,也由于朝廷没有钱,这些对蒙古的政策停止了,使蒙古人不满,对鞑靼作战的心气、动力没有了。另一方面,鞑靼人由于大同是个硬骨头,打不下来,于是转而加强了进攻蒙古,现在已经收服了热河、察哈尔的蒙古人。因此,极有可能绕过宣大前线,借道蒙古,进攻长城的隘口。进入隘口就是京畿之地,大的城市他们很难攻破,小的州县就难说了。这些京畿的县城不少是卫所兵,一旦攻破城池,鞑靼就能获得粮食和人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加强军力再增加一个强有力通讯的手段。对我们自己来说,战场上是最好的练兵场所,我们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小规模的局部介入战争,把它当做我们练兵的机会。

从军情上看,明年就可能发生此事。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寻找一个战机,打击鞑靼,检验和锻炼了我们的部队,这就是我说的明年会有一战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