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 第4章 万象佛(四)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第4章 万象佛(四)

作者:三红七绿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7-18 11:02:11 来源:文学城

三人到了山下,一路问路,问到了赵远弘家。

镇上的百姓,一提起赵家,叹气又摇头,“远弘爹娘拿儿子的婚事攀附权贵,害了伏樗,害了远弘。”

赵家在镇子东边,两进的宅院。

一扇朱红大门,依然能辨出十年前岐山镇大户赵家的风光。

远山忽然传来一声鼓响,似奔雷滚滚。

孟厌乍然听见鼓声,朝少咸山看去,“什么鼓,这么响?”

身后传来一女子爽朗的声音,“是儋耳老祖的守神鼓,每日晨昏响,为百姓祈福。”

三人回头,发现一面貌清秀的妇人。

“三位立在我家门口,可是要找人?”

“夫人,我们是捕役,来此是想找赵远弘问一件事。”

妇人定睛打量,心下一思索,大概猜到三人因何而来,“你们是想问伏樗的事吗?”

“对!”

妇人自称雁姑,是赵远弘八年前娶的新妇。

院子中,有一个白发男子抱着一五岁孩童摇头晃脑,望着天傻笑。

雁姑走过去,拉着男子的柔声道:“弘郎,带着历儿回房去吧。”

赵远弘依言抱着孩子离开,崔子玉忙上前拉他。雁姑眼疾手快,伸手拦住她,“他已忘却一切。你们问他,不如问我。”

雁姑口中的伏樗,心善、念善、行善,像是个菩萨。

她爹娘早亡,便带着妹妹伏湫在镇上四处找活计。她活得艰难万分,却时时行好事做善事。

伏樗与赵远弘自小定亲,感情甚笃。

十二年前,两人成婚。但不到一年,因庐郡太守的女儿守寡在家,有一日路过岐山镇,瞧上了赵远弘。赵家爹娘有心借儿女亲事,攀附庐郡太守,便让赵远弘与伏樗和离。

可惜,赵远弘深爱伏樗,不愿与她分开。

赵家爹娘槌床大怒,见劝不了儿子,将伏樗羞辱一番后,休弃遣返。

自此,孔雀东南飞。

世间一对有情人,一疯一死。

孟厌:“你为何觉得伏樗死了?”

雁姑回房取来一封信,“伏樗常留信给我。最后一封信中,她言辞恳切,央求我帮她照拂妹妹。”

三人接过信一看,信中确实如雁姑所说,是一女子的诀别信:

“雁姑,我已下定决心,万望你能帮我照顾湫妹。”

崔子玉:“她下定了什么决心?”

雁姑:“不知。我们的往日书信,只提佛法,不曾提其他事。”

房内的赵远弘久不见雁姑入内,似疯子般举着木棍冲出门。

雁姑见他如此,向三人道了一声抱歉,笑吟吟走上前夺他的木棍,“弘郎,我在。”

“樗娘,我以为他们把你赶跑了。”

“没有,我与客人说几句话便回房,你快回房陪历儿。”

赵远弘“嗯嗯”兀自应着,转身边回房边喊“樗娘”。

院中剩下三人见此情形,面面相觑,“他不知伏樗已死吗?”

雁姑叹口气,“十年前,他本想去外面寻伏樗,爹娘管不了他,便将他锁在家中。锁了半月,他疯了。如今时而清醒,明白伏樗已死,与我好好过日子;时而疯傻,以为我是伏樗。”

孟厌听她语气全无抱怨,好奇道:“他把你当做其他女子的替身,你不会生气吗?”若温僖敢抱着她喊其他女子,她定会打他一顿,再搜刮了他的私房钱,一脚踹开。

“能做伏樗的替身,我极愿意。”

雁姑二十岁时,被夫家以“不事父母”的由头休弃,“那个负心人中了秀才,便打心眼里瞧不起我,觉我粗鄙不堪,做不了他的秀才娘子。”

被休回家后,爹娘兄嫂觉她丢脸,关门闭户,不准她进门。

后来,她流落街头,路遇同样被夫家休弃的伏樗。彼时,伏樗在一间凉亭中,与两位高僧辩论佛法。

亭外围了不少百姓,她兴起围了上去。

两位高僧认为伏樗是女子,言谈间对她多有轻慢。他们自诩为得道高僧,呵斥她该在家中守着佛龛供奉,不该抛头露面,与人讲佛。

伏樗不卑不亢,以《大宝积经》中的妙慧童女与《维摩诘经》中的天女为例,“佛法素讲平等。吾虽为女身,而非女也。成佛只在自性上用功夫,从不在男女形相上起差别。”[1]

高僧自知理亏,双手合十向她道歉后离开。

那时,雁姑身旁有一人,与旁人絮絮叨叨提起伏樗。

说她被夫家无故休弃,却未曾萌生死意,反而四处弘扬佛法,积善行做好事。

“凉亭外有一条河。当日,我原想跳河自尽。”

至亲之人皆不容她,雁姑寻遍世间,找不到一种活法。

只能投胎,重头来过。

可是在听闻伏樗的经历后,她放下自尽的念头。找到伏樗,求她帮一帮她,“她听我说完前生种种,自嘲自己甚至不如我,起码我离开夫家前,大骂了夫家全家一顿。而她,是流着泪背着包袱,默默离开。”

“雁姑,我去了少咸山。老祖对我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你愿意与我一道放下吗?”

伏樗放下与赵远弘的俗世情缘,一心为佛法奔走。

自此,雁姑住进她家,帮她照顾妹妹伏湫。

伏樗则随儋耳老祖,素食苦行,潜心修行,遵行戒律,广行一切善法。

“伏樗放得下弘郎,弘郎却放不下她,”雁姑听着房内两父子的咯咯笑声,凄凉一笑,“他时常跟着她入山听佛法。”

一来二去,赵家爹娘得知此事,又登门将伏樗羞辱一番,“爹娘带人破门而入,把伏樗的衣衫与佛经抱到祠堂烧毁。骂她妖言惑众,水性杨花。常在外借佛法为由,勾搭富家公子。”

雁姑抬手抹去一行清泪,“爹娘不知从何处,找来一男子。”那男子拿着伏樗亲笔所写的书信,言之凿凿说与她有染。

孟厌大惊:“你们便信了?”

她今日听儋耳老祖与雁姑所说,伏樗一心向佛,应是一个高洁的女子,怎会做出背离佛法教义之事?

雁姑看向她,微微动容,“他当众指出伏樗身上有一烫伤的印记。”

那印记在后腰处,非亲密之人,不会看见。

围观的百姓群情激愤,齐齐指责伏樗水性杨花,其心不纯,染污佛法。

自那日起,伏樗陷入绝望,雁姑时常能听见她在房中悲哭。

崔子玉听完,已是怒气冲冲,“赵远弘爹娘真不是东西!一而再,再而三的逼她,我瞧着,伏樗没准是他们逼死的。”

雁姑却摇头肯定道:“不是他们逼死的。”

那件事之后,伏樗又去过几次太平教。

几次之后,伏樗似乎重振生机。她离开前的那两个月,雁姑总能看见她捧着不同的佛经在窗前唱吟,眼中跃动着光芒。

伏樗离开的那日,异常平静。

“她找到我,交给我一封信,让我第二日打开。”雁姑看她抱着佛经,神采奕奕,似要远行,还问过她欲去何处传佛法,“她说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2]

伏樗说完这话,便施施然离开。

雁姑以为她上山找儋耳老祖开导,并未多问。直到翌日展信一看,才知伏樗怕是早生死意。

崔子玉拉着孟厌到角落商议,“我还是觉得赵远弘爹娘有问题。”

孟厌颔首,“崔大人所言极是,不如我们问问?”

“行。”

两人再回院中,问起赵远弘爹娘去了何处。雁姑看向院门,“他们明日一早会来,你们一问便知。”

既如此,崔子玉喊走两人,打算明日再来看看。

温僖闹着不肯走,孟厌拉不动他,回头横眉竖眼,“温僖,崔大人在呢!你少跟我耍小性子。”

“你傻了,万一雁姑今夜通风报信,赵远弘爹娘跑了怎么办?”温僖凑到她耳边,低声劝道:“我们不如在此住下,守株待兔。”

“你说的对。”

孟厌一听也觉有理,赶忙喊住崔子玉,对着她连连挤眉弄眼,“崔大人,山路难行,何必明日再跑一趟。”

崔子玉不明所以,见两人不走,蹙眉走近,“无故不回地府,要扣两分。”

孟厌:“崔大人,若赵远弘爹娘便是凶手,要是明日抓到他们,直接加十分。”

“还是你想的长远。行,我去找土地神,央他帮我们三个告假。”

等崔子玉一走,孟厌堆起笑脸,拉着雁姑亲热喊姐姐,“雁姑姐姐,我们跑这趟差事,上司没给银子。不知能否在你家住一宿?”

雁姑指指对面的两间客房,“自是方便,两位请随我来。”

孟厌与温僖住在东客房,因崔子玉一直未归,两人只好在房中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温僖从窗缝里偷看雁姑,见她围着赵远弘转,丝毫没有外出之意,“没意思。”

他躺回床上,一手搂着孟厌,得意洋洋道:“今夜你放心睡下,我帮你守着,保管你拿到十分。”

三年来,孟厌还是头回见他如此勤勉,不免心生感动,“阿僖,他们都说你是没用的小白脸,除了脸一无是处。没想到,你还挺有用。”

“孟厌,我难道就今日有用?嗯?”

伴随着一声轻笑,温僖的身子压下来。两人在一起三年,孟厌知他想做何事,一把推开他,“别闹,我办正事呢。”

“这事难道不是正事?”

“你脑子里,可否想点其他的?”

“那行,我想再买一件白袍。”

“滚!”

两人在房中吵闹良久,崔子玉才踏着夜色回房。

方一回房,她便偷偷摸摸来到两人房中,“这儋耳老祖来头真是不一般,他的师父竟是佛图涔。”

见对面两人茫然摇头,崔子玉面无表情抱着手,语气鄙夷,“你们好歹也是神仙,怎一问三不知?”

孟厌低下头,心虚看手。她日常不是跟着阿旁阿防在人间听话本,便是在地府四处找游魂显摆。所听所知,全是风花雪月之事。

若问三界大事,她自是不知。

不过,若问地府众仙风流韵事,她比谁都门清。

崔子玉捏紧拳头,“佛图涔啊。”

温僖咿咿呀呀半晌,说他知道,“是前朝那位神僧!”

“是他。”

“陈留王朝第一神僧佛图涔。”

[1]出自《维摩诘经》

[2]出自《法华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万象佛(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