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446章 经世致用、知行合一

在后世的中华文明圈中,除了兔子和猴子以外,其余国家和地区,都极其的尊崇王阳明。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咱们的学生从小学的是xxx,而东亚其他国家,打小就会接受一些心学理论。

从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将学问传播出去,期间虽然数次产生分歧,但是总体的方向却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儒学。

明亡之后,阳明心学随着一批流亡海外的读书人,加速传播到日本、朝鲜、安南。

明末朱舜水就曾经在日本创立过水户学,这个门派在明治维新时期大放异彩。

明治维新时期着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就是阳明学的信徒。

他认为,国家的独立首先必是民众的自立,有自主意识才能自立,能自立者一定会自强,而当他们接受“皿煮”、“自由”理念时会很珍惜,很好地运用。

而自卑的百姓希望有德者管理,久而久之会从相信变崇拜再到迷信。如此的话,民既无独立,国何谈独立?

其对阳明心学的发展,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运用到了日本维新变法之中。

梁川星岩、西乡隆盛、吉田松阴,同样是心学的教徒,在西学东渐时期,他们就用心学来对抗西方的价值观。

故而梁启超评价: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

实在是阳明心学太个人化了,非常的适合市井阶层,非常适合近代的资产阶级觉醒。

社会存在会影响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在一个社会将进行巨大变革时,往往是在社会意识先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也就是思想上先萌芽,才会让社会存在改变,社会存在发生改变,社会意识又会跟着发展。

但遗憾的是,阳明心学虽个人化,认为人人皆可为尧舜,本可进一步发展,却在明末遭受到重大挫折。

王阳明在《拔本塞源论》中,一直有个问题未曾解决,就是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句话,存有漏洞。

这在明末已经涌现出不少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都指向一句话,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

这种平等,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也就是王阳明所作的假设,人人都可谓尧舜,普通人也可为尧舜,这就如真金一般,纵然金有分量不同,可无论如何都是真金!

可惜,人本主义的萌芽,在清军入关后的生产力大倒退中,一起被打断,此后几百年就再也没有起来过。

而这个时空的王阳明,误打误撞接触了黥人的学问,在《实践论》《认识论》《矛盾论》的启发下,他悟道的更加深刻。

不仅将人人皆可为尧舜同‘人人生而平等’挂钩,还将实践论借鉴吸收,将《认识论》也借鉴吸收,相当于学了方法论。

王阳明绝对算得上是“师黥长技以制黥”的第一人,他将《颜政哲学》的方法论悉数借鉴吸收后,又再回过头来完善朱子的学问,进而对整个儒学,进行了再发展!

三个月后,王阳明概括出他顿悟的思想。

除却心外无物、心即理,致良知外,他还概括出一条“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在实践论和认识论的影响下,阳明心学补齐了方法论的短板,这个时空的阳明心学,一出世就多了条“经世致用”。

不仅如此,王阳明的主张: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学以致用,济世救民。

倡导经世致用,倡导求真求实,反对夸夸其谈、不切实际,要求不发空言,事事见诸实效。

这就相当于明末实学的内容,实学也是心学大兴后的产物。

即是说,在黥人学问的影响下,横空出世的阳明心学,就跳过百年发展,起点高上了一层不止!

实在是《颜政哲学》,与明中后期的诸多思想太相似了,所以王阳明用起来,居然异常的丝滑,一下子就把学问,推上又一个高峰。

只能说,在明朝奇人王大爷的身上,卡出一个巨大的bug,或者说王大爷本身,就是明朝的一个bug。

……

此时,刘大夏还在湖广准备鼓吹复古。

之所以如此,是历代变法者,都会进行复古。

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张居正变法,都是先提倡复古。

其本质就是托古创新,这是缺乏指导思想下的无奈之举。

一般也是以思想和文学为着手点,进而引导到朝廷制度上。这将为变法改革提供正统性,当遭遇到抨击时,还可以拿出先贤的话胡搅蛮缠,表明这不是胡来,而是古已有之!

即便是清末的康有为,欲变法时,也不得不碰瓷孔子。

而眼下的大明,复古派其实也存在!或者说每一个朝代,只要进入到由盛而衰的历程,就会出现复古派。

说的难听点,就是眼下日子不好过的,就拿以前的日子来否定现在。

这一点就被历代变法者所运用,在变法前往往引导科举文章的文风改变,使得出现新风气。

再过个几十年,大明科举就会追求行文朴实厚重,那时候的读书人,几乎都在模彷先秦文风。

至于当今的科举所用的馆阁体,其实也不仅是一种书法体裁,也是一种文学学派。

李东阳就是馆阁派的集大成者,也是复古派的引路人,也是大明朝政,慢慢走向变法共识的开始。

等到张居正当首辅时,几乎所有官员,都觉得不变法不行了!

刘大夏现在就在苦思,该如何将复古的火烧起来,他知道复古,不外乎盛唐派和秦汉派。

简而言之就是用盛唐、秦汉来说明,大明当今之法也是变来的。

不变法,哪来秦汉以来的大一统?哪来的郡县制?

不变法,哪里有盛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借鉴的是唐制)

他不知道的是,王阳明已经在龙场悟道!

若是心学传开,他一定会惊讶的发现,还复个锤子的古。

…………

事实上,阳明心学在王阳明死后,其实也走了不少歪路。

因为心学可以“速成”,跟参禅一般,可以顿悟。不少人学阳明心学,都只学到“知”,同样没有去“行”。

张居正改革,就曾经禁止过心学,就是发现了心学存在的问题。

这就好比后世的大学生,那个没有学xxx理论,偏偏他们都学了,也自诩为传承者,就是办起事来,完全背离。

心学就走过这样的歧路,最终名气越大,吸引的人越多,也就越多夸夸其谈者。

不少心学门徒,也成为了张口“良知”,闭口“知行”的空谈之辈。

这促使了后世心学的避虚就实,而后明清实学就异军突起,彻底成为了读书人的信条。

眼下阳明心学,受到黥人学问的影响,多了经世致用,还将实践这个概念,发展到了极致。

就相当于一个王阳明,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将原本要横空出世的阳明心学,再度发展了几十年。

还创造性的吸收了“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两个概念,将致良知的与否,都放在了践行的结果和效果上。

因为王阳明也想通了,一个人只要努力去践行良知,那么无论他内心是否“知”了,他都将有利于万民、有利于大明朝。

颜政若是得知后,一定会怒斥王阳明剽窃他的智慧,并惊呼一声,大明果真有能人,这是要实行颜政哲学在大明的本土化吗?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