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409章 天灾不比人祸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第409章 天灾不比人祸

作者:龙越岳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10-04 20:12:00 来源:转码展示1

九江府,青山镇。

此地处于鄱阳湖北段狭隘处,与南康府毗邻。

随着宋代围湖造田的兴盛,至明初,鄱阳湖水域面积已经大为减少。

肥沃的圩田让缙绅大户们舍不得停下围湖的步伐,不断的向大湖索取。

但鄱阳湖沟通赣江和长江,这两条江水给两岸带来大量的良田,却也异常桀骜,时常在两江汇聚之地,造成大洪水。

而青山镇地势较低,围湖成本较高,缙绅大户便纷纷在其上下游,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这种人为的干预,使得缙绅大户的圩田可以免去一些水患,却使得青山镇十年九洪,稍有水情,就会在当地泛滥成灾。

一年一度的汛期来了,正德元年,一场**伴着天灾,扑向青山镇。

大堤上,天已经全黑了,大雨还在连幕下着,前几日的大风,加剧了今年的雨势。

德化知县名叫董岳,此刻就站在大堤上,监督大堤的加固。

一道闪电从天空正中射了下来,将董岳那煞白的脸照的清清楚楚。

两个衙役举着把伞跑了过来,满是雨水的脸上,竟是惊愕。

董岳大声问道:“河道监管呢?”

“不知……去向,说是去……去找知府大人了!”衙役也大声回答。

“水情到底如何?”

衙役带着哭腔答道:“大人,上游都不愿打开堰口闸门,水……水得靠咱们一地承担,咱们堵不住的!”

董岳剧烈一震,几欲瘫倒在大堤上!

他怒斥道:“纛虫,国之纛虫!”

他的痛骂声很快被雨声和雷声挡住。

“大人,您已经一天一夜没歇了,下堤吧!”衙役劝了一句,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守不住的,不如早些撤退。

董岳咬了咬牙,问道:“百姓都通知疏散了没?”

“听到消息都跑了,被水淹惯了,都晓得厉害,只舍不得田里的稻子和屋舍!”

董岳抬头望了一眼漆黑的天空,指天怒骂道:“贼老天!我就不信,我治不了这水!”

“来人,募集敢死青壮!”

…………

翌日清晨,大雨停了,可所有人的脸色都极度的难看,洪水往往涨于暴雨之后。

以往汛期暴雨不会连着下,可今年由于起了大风,暴雨铺天盖地下了一天,加之上游的“**”,使得水势比以往还大。

天还是黑沉沉的,一伙赤膊青壮,与东岳一起站在大堤上,目睹着这滔滔江水。

还有不少百姓在扛着沙包,想要再加固一下大堤。

吼——一阵闷响从上游响起,所有人的心都提上了嗓子眼。

洪峰来了!

只见看似温和的江水,平缓一下后,迅速露出了獠牙,以极快的速度汹涌而来。

一道巨浪打在大堤上,随后又一是一道。

一排青壮站在沙包堆前,都望向了挺立身姿的董岳。

董岳强打精神,振臂高呼道:“好儿郎们!青山镇的父老都看着你们呢!大堤后面,就是我们的家园,大堤溃了,我们今年就又得挨饿、卖儿卖女!本知县,替全县父老,拜托了!”

言毕,他拱手长长一揖。

青壮们也同仇敌忾,望着这条他们痛恨的大江。

董岳拿起酒碗:“若有意外,你们的妻儿老小,本知县必亲自奉养!”

磅——董岳痛饮一碗,将碗摔的粉碎。

青壮们也纷纷豪饮摔碗。

“下包!”

随着一声令下,两个青壮在腰间绑着绳子,扛起沙包就向大堤裂缝处跳去。

岸上的人死死拉着绳子,随着一个沙包堵上,管涌消散了,可人在洪水中却怎么也拽不回来,

众人顾不得许多,忙察看大堤,想着洪峰不过两三刻钟,只要挺住就有的救!

“继续下包!”

又有人跳了下去,这些青壮不要命了!他们不单单是为了二十两的赏银,也是为了这身后的家园。

跳下去五个,往往只能拉回来一个,

“不好!”一个衙役突然惊慌道。

众人循着声音望去,却是江水更加汹涌。

只见一个巨浪冲刷而过,原先堵住的地方,再度溃散。

“快!”

十几个沙包同时堵向决口,董岳焦灼的望向那个大决口。

那么多的沙包,就像是水洗黄泥一般,瞬间在洪水中没影。

所有人的目光都暗澹了!

董岳叹息一声,又嘶吼道:“再来!”

哗啦——未等青壮继续跳,一段大堤被洪水没过,突然溃了!洪水肆虐的流淌,似在嘲笑这些人不自量力。

“快走!”所有大堤上的人,都慌张起来。

董岳双腿一软,浑身力气都被卸去,直挺挺的向后倒去。

“大人!”

几个衙役忙扛着董岳,疯了似的逃离这里。

决口越来越大,人群离开一刻钟后,整个大堤轰然被冲塌。

洪水就像是找到一个宣泄处,不要命的涌进青山镇,将田野屋舍通通冲毁。

董岳泪眼婆娑,瘫坐在一座小山上,喃喃道:“诺大的江西,难道青山镇全淹,胜过两岸的圩田不淹?天地不仁啊!”

…………

十日之后,洪水才退去,留下了一片狼藉,就连县城城墙都被洪水泡烂。

放眼过去,整个青山镇被全淹,德化县被淹没了一大半。

其余地方还好,可整个青山镇,就看不到一处完好的屋舍。

董岳失神的看着这一切,面对聚拢而来的灾民,他有些羞愧。

本以为万众一心,定可抗击这洪水,让青山镇不再十年九洪,可眼下如此结果,令的董岳心痛又愤怒。

沿岸缙绅豪门,倘若愿意舍弃围湖造田,这水流又怎么如此湍急?

他将愧疚化作了赈灾的承诺,答应给这些灾民弄来粮食,帮着他们修建房子,保证他们能熬过这段日子。

可县里钱粮不够,报给布政使,也不太可能弄来钱粮。

唯一的法子就是找缙绅豪商贾认捐,这让董岳像是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明明造成此次大灾的是缙绅,他此刻却要去求着他们捐粮!

“大人,我们要走了!”一个老头带着家卷走到了董岳面前。

董岳一惊道:“李老,您……去哪里?”

老头叹息道:“去哪里都成,唯独不想待在此地!”

“你要举家逃亡?湖涂啊!”董岳忙劝道:“你若弃地逃亡,这户籍便没有了,你一家子成了流民,子孙后代非但不能科举,还永世难成良家子!”

“哎,我们岂能不知?大人,您是个好官。我活了这么些年,还是第一次碰到亲自上堤的县官,可是大人,这些年来,洪水是一次比一次厉害!堵不住的,我们也已心灰意冷,只想早日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董岳说不出话来了,此时朝廷还没有针对流民落户的政策,弃地逃亡便成流民,不仅后世不能科举读书,更是连基本的律令保护都没有。

望着青山镇数万百姓,似乎都有去意,董岳心里头难受的紧,他自小家中困顿,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着浆洗养活了他,供他读书。

他考上举人后,不忍再远行求学,便补缺了德化县官,带着母亲一起上任。

见识民间疾苦的母亲,时常劝他要当个好官,他也立志造福一方。

可做点实事后,才发觉世道是如此艰难!

“你们先别走!等本官争一争再说,再不济,也不能让你们数万人,都成了流民!”

董岳二话不说,立马让人牵来一头驴,他要一家一家去说服这些地方大族。

再不济,让这些就地成为佃户,重新落籍,即便是个奴籍,也好过让他们成为流民。

…………

三日后,碰了一鼻子灰的董岳,心虚的回到青山镇。

缙绅们太奸诈了,一大半同时病了,还有一半说是集体去远游了。

所以他此行,非但没捞到一个子,还把脸都给丢尽了。

一个个小小的知县,还敢在缙绅老爷面前拿乔?还敢带着贱民铸大堤?

贱民的房舍田地算什么?让他们来泄洪,那是缙绅老爷们看得起他们。

董岳苦叹一声,不知该如何告诉百姓这个消息。

“大人,有位仁商求见!说是带来了救灾粮食,还打算在流民中招募长工!”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手下文书突然喜冲冲的跑过来禀报。

“是那家大户?”

“不是本地人,说是宁波来的李大掌柜,替主家老爷在湖口买了块地!特来招工。”

“宁波来的?”董岳有些奇怪,本想召见此人,想了想还是亲自去拜见。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