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384章 活路?亦或是一条新路!

养心殿东暖阁,这里已经成为朱厚照猫冬的地方。

只见桌上摆着几件东秦来的瓷器,上边的人物图画竟是栩栩如生,素色的亦是洁白无暇。

更有澹青色和纯红色,显得格外的色彩圆润,胎体亦是轻薄,比之大明产的瓷器,竟是毫不逊色。

朱厚照品鉴了一会,又看着送来的玻璃镜子和那张巨大的熊皮。

小宫女就在一旁,哀求着皇上,送一面玻璃镜子给她。

朱厚照心里在想着事,许久没应,小宫女撒娇的就愈发欢了。

“别闹!”朱厚照有些心烦。

小宫女依旧叫喳喳,身子一个劲的蹭。

磅——朱厚照大怒着将一面镜子砸个粉碎,骂道:“给朕滚!”

小宫女被吓懵了,忙跪下磕头,祈求朱厚照原谅。

朱厚照却是生气到了极点,直接下令将这个小宫女拖下去,送回教坊司。

一旁的刘瑾也微微被吓到了,原本以为这个主子的脾气,他已经摸透了,可今日一见,朱厚照的性子中,倒是藏着几分乖戾。

他猜测是这些大臣们,集体上陈的举动,给年幼的朱厚照带来了极大的震慑。

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又怎么能玩的过那群老狐狸。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朱厚照被文臣们这么逼迫一二,缺乏应付的手段,事后想来,他心里头极其的不痛快。

他连事情的曲直都不明,却在这种场合上,被逼着随了大臣们的意思。

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他意识到这是比“说教”更让人难受的事情,更让他对当皇帝,产生了一种新的认识。

“主子是在为谷大用的事烦忧吗?”刘瑾笑问道。

朱厚照望了一眼刘瑾,点头说:“此事是你们出的主意,眼下天津海关确实烧了,这事也怪不了大头巾他们!”

刘瑾幽幽一笑,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说:“这封信,是谷大用写给主子您的,奴才斗胆,没有先拿给主子看!”

朱厚照有些不悦,一把拿过信后,便是看了起来。

刘瑾趁机道:“这天津海关的事,说到底就是银子的事,咱们派出去的几个人,也就天津海关替主子办成了事,其余海关,具是遭受了黥人的非难!

这伙黥人啊!怕是已经同大头巾他们搅合在了一起,在我大明的疆域上,在我大明的海关上,全然不给主子您半分面子。”

朱厚照已经看完信,心情稍微好些,天津海关替他弄来十余万两银子,还有大量珍玩,和几个有名的戏班子。

不过下一刻,他就愣住了,那就是天津海关为何有十余万两,偏偏其余几个海关,只有三十多万两?

按理说南方富庶、商贸更加繁盛,不应该比天津海关的出息更小。

刘瑾继续扇动道:“眼下,几个海关的镇守太监都要撤回,天津海关,眼瞅着也将与主子无关了!”

砰——朱厚照恶狠狠的拍在了桌子上,心里又是愤怒到了极点,他不成想这些道德文章做的极好的恩师,居然会如此蒙骗于他!

他心里头,甚至隐隐有些伤心,自小教习,对这些老师他又怕又敬,也能记得他们教过的一些道理。

眼下的事情,却让他有一股孤家寡人之感,他心想,若是恩师好生来同自个说,那么些许银子的事,他怎会舍不得。

可他们为何,偏要拉着群臣,来逼迫于朕?

刘瑾话音中已经带着哭腔,他喃喃道:“咱们这些没卵子的人,可都对主子忠心耿耿,头上都只有主子这一片天,可……可在泉州,竟是有人当街行凶,这不是在打主子的脸吗?

而且奴婢早先就听说,这同黥人的条约,签的不明不白,此事……此事又是谢阁老……,奴婢……奴婢真替先帝不值,替主子不值!”

朱厚照又是悲伤又是生气,他本就对群臣逼迫一事,产生了逆反心理,此刻被刘瑾一挑拨,竟是全信了这番鬼话。

少年心性的他,玩不过文官,又怎么玩的过太监?

刘瑾还在拱火:“且这些大臣们,对主子玩乐一事,也是颇有微词,不惜编造天象来阻止主子!奴婢就是想不明白,主子尚且年幼,贪玩一些又怎么了?朝政一事上,他们这么多大臣,难道就拿不定个主意?只怕是都不敢任事,只想着明哲保身……”

朱厚照怒冲冲道:“不要再说了!”

说罢,朱厚照就赌气似的回了乾清宫,他想一个人待一会。

…………

十天后,东秦使团结束访问,启程返航。

这次访问,除了消弭战争带来的影响,押解税银以外,还让刁高翰亲自指导,让大明的户部官员,大概知道了一些数据统计的法子,以及一些表格的运用。

至于他们学了多少,这不在东秦的考虑之中,反正文官集团已经重掌海关,只要有心的话,这套数据统计和记账法子,应该不难被大明掌握。

这也是颜政有意而为之,硬件上限制大明,软件上却要持开放的态度。

即希望大明发展,又不希望大明发展的太快。

而从大明文官们的反应来看,此次访问还是极其的成功。

有了“财神爷”帽子的加持,双方关系融洽了不少。

王整甚至同刁高翰引为知己,认定刁高翰在大明为官,一定能做个户部侍郎。

还有不少人旁敲侧击,询问东秦海关的年税收是多少。

当刁高翰说出东秦一个港口,除去免税外,还能年入关税八十余万两时,他们一个个震惊到了无以复加。

这坚定了他们当“买办”的决心,甚至觉得黥人办海关,也是变相的在办大明收商税。

“大明朝廷可真有意思,短短十几天,就让咱们看了一出好戏!”望着远去的大明京师,刁高翰不由感慨。

阿信点了点头:“难怪以大明之大,却奈何不了我们东秦!”

“我不明白,为何那个太监,烧毁了天津海关,却还能安然无事?”

“我也想不明白,但这就是大明的国情吧!君上以前常说,不同国家的国情,会影响他们的各种政策!大明是地主豪强加分封权贵士绅组成的封建帝国,不似东秦,君权是无法左右司法的!”

刁高翰想了想说:“那大明这样的国家,是不是应当被物竞天择掉?”

“也不然!”阿信望着刁高翰说:“至少此行,我看到了一些正直的臣子,他们确实在努力为官,只是局限性摆在那里!但你不要以为,他们真的很愚蠢,这些人假如在东秦,可能比我的成就还要高!”

“真的如此?可我不觉得他们有何特殊之处!”

“那是你见识少!”阿信抬头望着窗外说:“咱们多少学生和干部,都是明裔出生,我作为原住民,更清楚这些人身上,带有与其他地方人不同的品格。这种品格彷佛是明人独有,从这一点来看,既然明国土地上,都是同样的人,按理说,他们也能拥有东秦一般的成就!”

“那为何他们没做到呢?”

阿信沉思了一会,说道:“这也是我不解的地方,不过从那个太监,没有受罚一事来看,原因或许就在这件事背后。”

“是制度?没错,就是制度!明朝皇帝,可以胡作非为,官吏可以把臣民当牛马奴隶,这不是人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刁高翰高声道。

远处,大明京师的轮廓已然不见,白茫茫的大地上,一伙失去田地屋舍的百姓,正在徐徐往北而去。

东秦使团的车架,也最终被饥民阻隔。

阿信阻止了驱逐的饥民的军士,让这些灾民跟在车架后边,只告诉他们,只要跟上了,就带他们去能吃饭的地方。

于是,东秦使团的队伍后边,跟上了一条长长的尾巴,起初约莫两百余人,途中越来越多的人的添了进来。

不断有人倒毙,又不断有三五成群的人加入进来。

等到了天津码头时,整个队伍已然超过了三千余人。

这些人,多是因皇庄、皇店之事,被害的家破人亡的直隶百姓。

阿信言而有信,到地就给他们开设粥棚。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