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307章 弘治病了!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第307章 弘治病了!

作者:龙越岳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10-04 20:12:00 来源:转码展示1

以往收拢的人口,包括灾民、山民、破产农民和疍户等,从未接触过“浮浪”这类人群。

王江氏也是询问过后,才知道这些“浮浪”就是所谓逃民和流民,这类人口的成分她不是很了解。

据杨武说,浮浪就是日子过不下去,逃到山里过活的人,他们散居山林,开垦一些耕地过活。

他们依附于杨武这样的“水上生意”,为其提供粮食和躲藏的地方,也会通过采集一些山林特产,来同杨武他们换取一些盐巴之类的东西。

王江氏却是听得明白,这些所谓的浮浪,怕不也是水匪们打劫时的帮手。

只是她也是初次接触这类人群,真不该贸然的夸口。

“王班主若是为难,大可派人去我们那看看!其实我知道您的忧虑,我们这些人,都是草寇出身!”

“可若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谁愿意去当这个贼呢?这些浮浪,往往都是官府剿匪时的替死鬼,他们都不算坏人!

绝大多数水匪,都算不得是大奸大恶之人,我们也想安安稳稳过日子,也想有个奔头!还望王班主成全!”杨武说着就眼眶带泪了,还将一个包袱默默的递了过来。

王江氏本能的躲开,忙伸手制止道:“我们有纪律,有规矩,这个使不得!”

杨武叹了口气:“王班主,就求您可怜可怜我们吧!”

“这件事我们可以做主,不过这浮浪,到底是一群什么人,你得说清楚了!”

“这……有些确实是良善之民,不过也有一些犯了事逃跑的,还有一些军户、匠户之类的人,最多的就是流民,也就是逃赋税,没有地的农民!”

王江氏思索了一阵,望着杨武说:“你没有蒙混过关,而是选择告诉我们,这一点很好!既然你坦诚相待,我们东秦也是会有考量!”

杨武点了点头,再次拱手道:“还请王班主多多操劳此事!”

王江氏嗯了一声,又问:“你是如何知晓我们东秦之事的?”

杨武笑道:“实不相瞒,在下的家人,就有进了参观团的!”

“原来如此!”王江氏说道:“那你留下联络的地址,有消息我们自会通知你!”

杨武千恩万谢,留下包袱后就准备退下。

却被王江氏一声喝住,很是厌恶的让他带走包袱后,这才回到了棚子里。

里头好几把短铳,正被拿在手里,王江氏一笑道:“都把枪放下,没多大点事!”

卢小菊摇头说:“水匪和浮浪,可是咱们第一次接触到的群体,自该小心一些!”

王江氏点头道:“是该小心,可你们也别忘记了,东秦收纳的人口中,不清不白的肯定也有不少。”

龙平沉默了一会说:“不如还是去看看吧,知道他们过的什么日子,自会心里有底!”

“谁去?”

龙平望了一眼:“女子去自然不合适,那就只有我们几个男同志去了!”

“不妥!”陈细妹却是打断道:“依我之见,此次只能照单全收!”

“为何?”

“你们试想一下,假若我们区别对待,后续这些水匪,不同咱们合作了,会对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

而且这些浮浪,过的不就同山民的日子差不多吗?只是他们成分更加复杂一些,且那些商贾,输送人口到东秦,能保证每一个都是良善之民?

咱们现在的首要目的是收拢更多的人口,这些人在明国的一切,我们管不着,到了东秦我们就不得不管!既然逃亡军户都能在东秦成为新式军官,我就不信几个流民匪徒我们改造不了!”

陈细妹这话说的自信满满,听得众人也是一愣。

是啊!到了东秦再改造,不是一样的嘛?反正人一打散田一分,管他是个什么人,再扫盲教育,塑造一些共同意识,不就足够了。

反正都是种地纳粮,反正都是为了生娃做工,即便是他们在东秦仍不安分,难道还能抵得过华夏国的行律院铁拳?

王江氏立马拍板,将浮浪归于匪徒一列进行处理,也就是分散分布,不让这些人能够再有关联。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浮浪主要是流民,也就是所谓百万流民中的一员。

等到晚明时期,这群人已经掌握了梯田耕种,不仅屡屡抢夺瑶民的田地山林,而且从不编户齐民,对待朝廷很是轻视。

就是这些流民,将南方各处的山地,都一一开垦了出来。也是促成清朝人口大爆发的关键因素,很多人拿清朝记载的稻谷播种面积,来否认红薯盛世,实质上就是不明白,当时的山地几乎全部都是红薯和玉米。

好一点的地自然是种上稻子,只是对于山地,地方官府一直很难纳入正赋之中。在记载时,也就会出现红薯种植面积,不及稻米百分之五的情况。

其实用脑子想想就明白了,建国后都还吃了几十年的红薯,清朝时期的农民怎么可能种植那么一点?

…………

大明京师,乾清宫。

入秋以来天气渐渐转凉,弘治皇帝突然偶感风寒,觉得腹部隐隐作痛。

在服药之后方见好转,太医让他最近少些操劳,弘治皇帝也难得的有了几天的空闲。

他躺在床上,张皇后就在一边陪侍着,朱厚照也在一旁玩闹。

望着太子,夫妻二人皆是笑意满满。

“陛下,兵部尚书刘大人求见!”内侍突然进行禀告了一句。

弘治皇帝笑了笑说:“让他进来!”

张皇后刚想告退,却被弘治招手留下。

刘大夏进门后,便是磕头告礼。

弘治皇帝探出手说:“刘卿快快平身!来,走近些。”

刘大夏见皇上气色还不错,便拱手道:“陛下,东秦送来的第一批军械已经到了,由钱塘水师负责交割,走的也是皇贡的船,路上没有人排查!”

“好!”弘治皇帝满意道:“朕就知道,刘老大人向来办事稳妥。”

刘大夏微微躬了躬身说:“这次军械中,东秦给了咱们一种新的火器,名曰火绳枪,臣试用之后,觉得胜过我军三眼铳百倍!”

“哦!”弘治皇帝眉头皱了皱:“这东秦人的器物之巧,看来真不可小觑!”

刘大夏点了点头:“臣已经下令彷制,按照东秦的意思,此次愿意卖于我们火绳枪三千支、大炮五十门、望远镜一百副,板甲一千件!”

“嗯,这事你办的好,只花费一些盐引,便得如此多的利器!唉,只是东秦若能这般轻易出售,想必造起来也不难!”

刘大夏说道:“其实这次,东秦人没要银子!”

“什么?”弘治皇帝惊了。

“根据微臣派出去的家奴来报,东秦人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不可干扰他们在广东行事,而他们最近在珠江口,收拢疍户!”

弘治的眉头皱的更紧了,想了想后一激动,又勐的咳嗽起来。

张皇后忙给了他顺气,又端来茶给他喝了一口。

“他们收拢疍户作甚?”

刘大夏肃穆道:“不单单是疍户,从各地收拢来的情报,臣发现东秦一直都在拐骗福建和浙江等地的人口,今年来更加的肆无忌惮,甚至隐隐有深入内地的情况!”

“这……实在可恶!”弘治皇帝不爽了,起初他还以为,东秦人中的明朝百姓,全是渡海而去的奸民,可如今这么一看,东秦居然一直在大明境内拐带人口!

刘大夏拱手道:“这事于地方来说,已经难以管控,怕是福建和浙江,合流的商贾和官吏已有不少!所以要挫败黥人,只有一个法子!”

“什么法子?”

刘大夏轻蔑一笑:“这黥人势头虽勐,却是个贪大的,据臣安插在商贾中的探子来报,黥人已经下令,要求大明那些走私奸商,每次必须运送粮食到东秦,方可准许贸易!”

“哦!”弘治皇帝一喜:“这么说来,黥人没粮了?”

“极有可能!”刘大夏暗戳戳的说:“看来黥人不懂经营,一味贪大,殊不知收拢的人口愈多,耗粮更甚!此次他们在珠江口收拢疍户,被诓骗拐带者似乎极多,此时陛下一道旨意,严查粮食出海,必定能有奇效!”

弘治皇帝想了想,点头道:“按照大明律,粮食本就不可出海!此番咱们算是有理有节,朕准了,即可拟旨,往浙江、福建、广东,都派去言官御吏,让他们狠狠的查粮食走私,杀一儆百也未尝不可!”

“陛下英明!”

“陛……陛下……出………前边出事了!”就在弘治和刘大夏,高兴于终于找到东秦的把柄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太监声。

弘治皇帝有些怒了:“何事?”

那太监跪下道:“陛下,有个叫郑旺的人,在午门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

“此事交由侍卫即……”弘治皇帝话到嘴边,勐的停住了。

张皇后更是脸色惨白的望向了弘治,只有朱厚照,依旧是快快乐乐的在玩耍。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