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285章 东秦与大明可能的论战

细究来看,后世各类思想都在华夏历史上有过萌芽,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的思想都能大大方方拿出来辩论。

即便是汉唐时期,对各类思想也非常的宽容,只是到了唐朝时期,儒家已经渐渐开始掌握道统。

那时候文人士大夫们开始讲究所谓的风骨,怼天怼地怼皇帝和权贵,这在唐朝之前是难以想象。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当时的儒家士大夫们,已经默认自己掌握了一项巨大的权力。

在科举之后,文人和权贵已经不是同样的权力体系,而是一分为二,渐渐就演变为了政统和道统之分。

权贵背后就是政统,政统是最高的世俗权力。而文人背后则是道统,道统就是儒家那一套圣贤价值观,从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孟,再到儒家对个人克己复礼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国家最高价值观的解释权。

翻阅历史就可以看到,唐之前的儒家,决计不敢教君主做事,而唐时期的儒家,已经喜欢拿古圣人要求今天子。

而且儒家士大夫们还是古代,唯一一个掌握了舆论批判的群体,他们可以大胆的喊出“权贵是粪土”,因为他们的一句评论,往往可以影响一个君主、一个贵族、一个官吏的风评。

就如宋朝一句“东华门外金榜题名,方是大丈夫所为”,就把武将们的最高追求封狼居胥,贬斥的一文不值。

等到了明朝,儒家士大夫动不动就将某一个群体打为奸佞,最后还陷入了内斗,明末党政,说到底就是对道统的争夺。

甚至道统和政统,在明朝一直都处于一种相争的阶段,而政统背后其实也是皇权。

颜政读过马哲,自然稍一分析,就能大概了解明代的政治生态。

他看到邱睿才献上的《宪法论》后,起先是想批注一个“已阅,狗屁不通”!

可细细想来后,又觉得此举是有价值的!

因为《宪法论》中,在不断的将宪法精神同儒家经义结合起来,隐隐有批判现在儒教禁锢人心的倾向。

总的来说,这书并不出奇,很多地方都是重新阐述了一遍宪法精神,只不过加入了一些儒家经义的注释,使得整个理论不似无根之萍,不似平白无故冒出来的。

颜政考虑了一会,对邱睿才说:“去把献书的人叫来吧!”

邱睿才拘谨的站着,闻言一喜,立马就鞠躬告退。

不一会儿,萧二林就佝偻着身子,缓缓的走进了办公室。

“见过君上!”

“我记得你,第一批投靠的童生,你是萧二林!”

萧二林激动的一拱道:“劳烦君上挂念,说来惭愧,来东秦几年,未能替君上多多分忧!”

颜政笑了笑,望着他说:“你教书不错,我看了学校的报告,你考评是上等!若是多懂些数学的话,过两年应该能够当个小学校长。”

“多谢君上夸奖,在下也不过是教些识字拼音,真正的东秦之学,在下难以胜任!”萧二林语气已经满是喜意。

颜政客套完毕,点了点桌上的文稿:“这宪法论,你为何而写?”

萧二林忙道:“在下写此论,纯粹是为了讲解宪法之妙,在下领悟了许久,方知华夏宪法,才是真正履行了孔孟大道,虽句句没有儒家经典,可其一字一句,却又无不体现着儒家仁政。在下思来想去,方才有了这篇拙作。”

“你对宪法如何看?”

“佩服,由衷的佩服!”萧二林诚恳道:“在下熟读圣贤书,从未在圣贤书中,找到一个如何去做的法子,可在宪法中却找到了!宪法,以为根本,国家体制律令,皆植根于此!又通过朝议院,将立法之权分与各层各机构的官员,使得宪法成为君臣民共法!”

“而行法之权,司法之权,却单独给了行律院,以及地方行律院,使得地方官吏不可干扰,却受制于司法。相当于多了一层监督,又多了一个公正的保证,此乃真正的以法治国,而非以人治国。”

颜政笑着点了点头,旋即问道:“那为何你要扯到儒教身上去,是以儒家来篡夺宪法的解释权?”

嗡——萧二林猛的怔了一下,他忙躬身道:“在下没有这个想法,只是……只是觉得,宪法同儒家经义有相似之处……”

“我送你几个字!”颜政打断道:“牵强附会!”

“儒家经义自相矛盾的地方居多,含糊不清的地方也多,借鉴他家经典的地方更多!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大染缸!你觉得有相似之处,不过是将华夏宪法,放进染缸里染了一染,再拿出便说,此亦甚合名教之言!接下来,恐怕这朝议院、枢密院、这行律院这一套,都会被儒家堂而皇之的搬去,你说是不是?”

啪——萧二林一把跪下道:“在下绝没有这等心思,我……我只是……”

“起来吧!”颜政笑着摆了摆手道:“你这篇文章,虽牵强附会,但既然是你有感而发,那要写你就得写你自己的,不能在儒家经义上打转,大可抨击此时的儒教主流之学,再取之以你从华夏宪法上,得来的灵感!”

萧二林颤颤巍巍的跪着,一句话都不敢反驳。

颜政继续加把火道:“你就不想想看,你来东秦学了一套更实用的理论,难道就不该以此为基础,将其作为炮弹,来抨击此时的儒家理学?假如你成功了,可就是朱熹一般的人物!”

“这……”萧二林听明白意思了,这君上的意思是让他,少拿儒家经义来论证华夏宪法,要多拿华夏宪法来发展儒家经义。

看似区别不大,实则这是主次之分,他萧二林要是做了,那么明国的士大夫,绝对会将其打入彻底的儒家叛徒、奸佞之贼一列,他怕是将会成为远胜于秦桧的文人。

“放心,虽说你这篇文章写的不怎样,可于民间学问来说,我还是欢迎这样的研究多一点!只要不涉及到国体上,你再怎么研究,我都不会管,东秦不因言获罪!”

萧二林思忖一会后,咬了咬牙说:“在下谨遵君上的教诲,今后一定再好生钻研学习!”

“萧老师明白了就好,放心,我特批一万两银子,让人去明国买回来各类经史子集,你的研究材料不会少,我到时候也会特批给你一些人才,一同负责此事。期望萧老师早日做出成果,到时候雅俗共赏,也算是为了我华夏国,繁盛了文化思想嘛!”

萧二林连声称是,于他而言,这个结果也算是挺好,至少进入了君上的眼中。

等到退下后,颜政长长的叹了口气,同大明的理论之争是一定会爆发的,而且这种大辩论可能持续许多年。

有了一批这样的儒教叛徒,也算是一把不错的刀子,到时候足够炸他个鸡飞狗跳。

只是想到正德年间还有个王阳明,颜政就觉得心里有些虚。

即便是他没读过王阳明的着作,也听过阳明心学的鼎鼎大名,在后世的湾湾、南棒和日本,阳明心学都算是显学。

不过萧二林这种儒生,都已经开始以儒学解析宪法,这同样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难不成真的让儒生窃取了这份成就?千百年后继续捧着这份东西,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想了想后,颜政拿出一沓纸,刷刷就在第一页写下了“颜政哲学”四个大字。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