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116章 坩埚炼钢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第116章 坩埚炼钢

作者:龙越岳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10-04 20:12:00 来源:转码展示1

第二天,李海狗他们几个打鱼的,就开始在颜安河里教阿信,以及十几个少年操帆,他们用的是一块修补好的硬帆。

在竹筏上,这块硬帆随着风不断飘扬,李海狗就通过演示和肢体语言,告诉这些人该怎么迎风。

传统硬帆也是可以逆风调戗,就是利用不断改变船头方向的做法,使得船只可以在逆风中走之字。

虽说不像三角帆这般高效,但是在顺风的时候,硬帆还是可以更好的利用风力。

所以到了十六世纪中期,西方的船只都开始采用横帆和三角帆混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风力,更适应于远洋航行。

而颜政之所以让他们先在河里练,除了让这些旱鸭子先有风向这个概念外,也是想要让他们探索一下三角帆。

一想到台湾海峡的黑水沟,颜政就觉得必须让他们学会三角帆技术,否则每次横渡都需要借道澎湖才能减少风险。

其次就是以后船要大起来,船不大的话,很可能造成“六死一留三回头”的惨剧。

且在知道福建此时的走私盛况后,颜政就有了沟通福建的心思,他觉得只要有利可图,福建的海商们未必不会跑来东蕃。

单靠自己走出去,定然是不行的,必须两只脚走路,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引进来。

反正有了石墨以后,颜政自然而然就有了更大的底气,来进行更加开放的对外交流。

虽说坩埚炼钢法产量有限制,可谁也不能否认,这玩意带来了机械业的春天!

历史上这方法于1742年,由英国人洪兹曼发明。即便是后来瓦特能改良蒸汽机,也得益于这项技术的大规模运用。

…………

莫城炼铁厂,炼铁炉和炒铁炉已经增加到了三座,由于大量优质苦力投入挖矿事业,所以铁料的产量最近高了不少。

专职打铁的族人也已经达到了三十四人,铁木针更是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熟练工了!

他上个月就打出了部落第一口铁锅,这口铁锅虽然不大,但却意义非凡,因为颜政终于可以吃上铁锅爆炒的菜了!

只是面对颜政,他脸上完全没有往日那股子骄傲劲,他毕恭毕敬的站着,看着颜政在鼓捣着新的东西。

这次颜政同样带着十几个最聪明的学生,开始了这次炼钢实践。

而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些石墨,他特意亲自上手。石墨坩埚的配方,也是有要求的,有时候只要铁的产地不同,那么练出来的钢,就有可能属性不一样。

颜政按照自己的猜测,仔细考虑后,直接上了一种高碳钢的配方,这个配方中石墨占50%~55%、粘土占30%~40%、骨料占5%~15%。

完成配方选定后,就是开始制造一个模具,这个直接由木工厂的族人负责制作。颜政考虑到保温条件和现有钳子的大小,特意只选了一个能一次炼铁十公斤左右的尺寸。

颜政先加水,将石墨、粘土和骨料一点一点的混合,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均匀,他让两个力气大的族人,不断的搅拌。

一边指挥,他一边对观摩的学生说:“你们看到了吧?石墨、粘土、骨料,这几样东西,咱们都是好生控制了量,你们记录好,这次每样是多少斤!你们要有这个意识,那就是数字在实践中和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学生都点头表示理解,在一个提前做好的表格中,找到相应的东西,笨拙的填写好。

有搞不懂的,还会亲自过问一下颜政,每次都能得到很耐心的解答。

颜政还会不厌其烦的提醒他们,那里漏掉了。

等泥料混合好后,便是先将外层模具的底部用泥料铺好,再放入内层模具。

然后只要将两层模具间的空隙填满压实,就如同制造大陶缸的陶坯一样。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用慢火将坩埚坯烘干,还要送到窑里面烧制一遍。烧纸好的坩埚,还需要在表面刷上一层氧化铁的釉彩,就是铁菌落的那种黏泥。

颜政一口气就造出了五个坩埚,差不多用去了四百斤石墨,剩余的他打算用来慢慢测试,不敢一次就全梭哈了。

而石墨坩埚炼钢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像平炉炼钢一样,对蓄热室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不建造蓄热室,也不会对炼钢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过本着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心态,颜政还是让人建造了一个蓄热室,目的首先是减少能耗,其次就是培养这些对炼钢整体性的理解。

五天后,颜政第一次坩埚炼钢。

他首先将生铁和炒钢加入到坩埚中,然后又投入生石灰和一些沙子,以及一些矾土。

矾土其实可加可不加,但是可以降低的铁的熔点,使得铁更快的融化。

铁木针就在一旁看着,他很想问一下神子,这样真的能炼成更好的铁吗?

按照他熟练打铁匠的经验,这么做依旧是要抡锤捶打,同以往的炼铁似乎没有太大区别。

只是他又听颜政说过,这些坩埚可以直接出钢铁!

不多时,熔炼炉内已经摆好了五个坩埚,颜政介绍道:“你们都看见了吧!旁边这个是蓄热室,通过这个装置,可以一定程度上利用废气,而咱们鼓风的目的,就是提高炉温,而蓄热室就是保证鼓风时的温度更高!”

颜政向学生解释了一遍,然后让人点火。

等火烧起来后,鼓风已经开始,由于蓄热室比较简陋,加上蓄热刚开始,所以此时升温的速度比较慢。

当火焰变成橘红色时,颜政让他们关闭了炉门,并告诉来实践的学生说:“火焰呈现这种橘红色,就说明温度已经达到了一千度!温度这个度量衡,你们应该记得吧?铁之所以会由石头变成水一样东西,就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其熔点!”

颜政这位人民的教师,抓住了一切机会教育他可爱的学生。

这些学生虽然多数都是一脸懵逼,可却也记住了,炼铁需要温度。

差不多两个小时后,通过观察孔已经可以看到,坩埚里的铁水已经沸腾,出现了非常耀眼的强光。时不时冒出的蓝色火焰,说明铁中的碳正在被反应掉。

颜政满意的笑了笑说:“开炉吧!”

铁木针带着几个手下,围着炉子作了几个揖,祈祷一番后打开了炉门,顿时一股热浪奔腾而出。

颜政又让铁木针用长勺,将漂在坩埚里的炉渣弄出来。

这些炉渣由于密度比铁水小,所以全部都浮在了铁水面上,一般是磷酸钙和硫化钙,这两类元素,也是造成铁质地变脆的原因。

所以明朝就有北铁不如闽铁和广铁的说法,原因就是北方大规模用煤炭炼铁。

随后颜政又让几个铁匠,拿着一根长铁钎开始搅拌,这是为了加速脱碳。搅拌完后,便又关上炉门。

在等了又差不多半个小时后,颜政就让铁木针,将坩埚加出来。

铁木针对这活很熟练,他同另一个人配合,用铁钳将坩埚夹出来,似乎对强光和炽热都无感。

然后在颜政的指挥下,他们将钢水倒入一个砂槽中。

颜政又立马在模槽的钢水表面,细细的铺上一层石灰,石灰上又铺上一层木炭,以防止其接触空气氧化。

等冷却后,所有人都围过来瞅了瞅这块钢板。

颜政拿起一个锤子敲了敲,又用力的划了几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

坩埚炼钢法——成了!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