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带********神 > 第12章 第 12 章

带********神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卫梦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9 13:15:04 来源:文学城

隅州连续十多天下雨,在外赶路的行人,大都找到客栈或农家避雨,少有冒雨在外行走的。

就连沟通隅州东西的岷山商道,也寂静了许多天不见人影。

这天早上,大雾似雨一样浓,却影影绰绰间有一队车马在雾里行走。

一辆青布马车,一辆下驷拉的货车,前后还有六头骡子。

另外十几个腿上打着绑腿、腰间挎刀的青壮匆匆步行。

这是荣阳县县令上计的队伍。(注1)

按惯例,每年地方官员们都要向上一层递交“计书”,汇报一年的工作的情况。

一般都是在九、十月份,也不需要县令亲自送计书去州里。

但今年的情况有些不一样。

太祖平战乱、开熙朝后,昭告天下休养生息。

今上上位后前两年不改父制,今年年初改年号为天嘉,开始调整国策。

这改的头一样就是官员们的考绩制度,将“上计”变为“考课”,新设考功司,任命“考使”。(注2)

圣旨说的很明白,之前百年乱世,官场糜烂、考绩制度荒废近乎于无,各地官员、世家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今万象更新,当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朝中调整制度的本意不错,可这就苦了信息不太畅通的小地方县令。

有什么从古至今的人生悲催事之一吗?

有。

复习了三年,考纲改了。

荣阳县县令按照“上计”的惯例写了团花锦簇的计书,上下打点好了各路关系,还给州里刺史的亲戚送了重礼。

朝中旨意一下,上计变成考课不提,负责的官还多了个“考使”,考状依然由刺史宣读不假,但送考状进京的却是新的朝集使。

这些都是需要全新的、需要打点的关系啊!

三年一调任,最后一年的考核尤其重要。

荣阳县令为了从穷到吃不起饭的下县调去岷山西边的中县,小半家财都在这三年送了出去。

青布马车中挤挤挨挨坐了三个人,当中间的不断擦汗的那个就是荣阳县令。

“东翁不必紧张,圣旨初下,想来州中各县消息虽然灵通,但并非所有人都有东翁这般铁意的。”

荣阳县令右手边、服饰略微朴素些的文士,捋着胡须宽慰道。

荣阳县令勉强苦笑了一下道:“是这雾气,过于潮湿了。”

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丝帕来擦汗,为了给自己找补,县令还转头向左手边:“县尉的额头也见汗。”

被拉来遮羞的县尉束袖短袍,虽布料华丽,却俨然是武夫打扮。

脾气也是武夫的直肠子,不仅没有给上官缓解尴尬不说,反而张口就是戳心窝子的话:

“梨县都比我们荣阳富裕,更不要说岷山西边的上县了,那些县令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明府才带了一车献金……”

县令将手帕放回怀里的手,直接捂在了胸口上,差点晕过去。

你道是还知道称呼我为明府?

干脆气死我算了!

文士连忙打断县尉的耿直发言:“已经进入还未修理的私道了,路途不平坦,又恰逢大雾,还是县尉身手过人,能护卫东翁周全。”

武夫县尉这时候又突然通人情了,知道文士这意思是让自己闭嘴。

刚好他身强力壮,本就潮湿的天气,在这三人共车中憋的慌,于是点头道:“私道不如官道平坦,我下车去带队走一段吧。”

县尉干脆利落的翻身下车,跟随在旁边的执刀人向他拱拱手,让出一个位置来。

车中剩余二人稍微松了一口气,也敢说一些稍微隐秘点的话题。

“考课最看重的功绩是新增户口,这与刺史府透露的垦荒复耕完全不同,计书的方向全写错了!”

县令摇头忧愁一会儿,拉着文士的手两眼含泪:“还要济成帮我赶制一篇新计书才行!”

长须文士、字济成,含笑提醒道:“东翁,现下已经是考状了。”

“啊对!考状、考状!”

看了眼依旧心神不定的县令,济成不知想到什么,缓声道:“可这考状的行文制式,也只有到了州府中,才能探听一二,到时东翁还是要多多宴请各方,以探听消息。”

州府繁华,与偏远的下县可物价可不一样,宴请也是需要花大价钱的。

县令闻言闭了闭眼,紧皱的眉头中竟有决绝之意:“我明白这次考课的重要。提前一个月走、亲自前往、带上了全部家底,自然是要有所收获,不差在宴请这一节。”

济成抚着长须微微点头。

他家东翁虽然贪财,但向上爬的心意也是很坚决。

荣阳县一个财政糜烂的下县,确实搜刮不出多少好东西,不过东翁与县中富户交换了一笔。

战乱后世家寒门落魄,但还有埋金和珍奇物件,送到州府也不嫌寒酸。

正因为车马上献金的价值甚高,荣阳县令才把县尉和县中最精锐的执刀人都调来压阵。

县令担心的不是岷山中的妖鬼,而是将出山路时流窜的盗匪。

天下虽然平定,但山沟里盗匪还是不少的。

说起来,荣阳县令之前的重礼也不算白送。

这岷山中最大的妖鬼大王是东山虎君。

而县令在州府中打点的关系之一,就与虎君有交易。

看在这层面子上,荣阳县令才敢走岷山中这条还未修好的商道。

官家公务出行一般走“官道”,小民私自踩出来的道路叫“私道”。

隅州被岷山分为东西两边,沟通东西两边的官道,早在战乱中废弃,反而是民间开辟的私道发展衍生为商道,更近也更平整些。

刺史早先上书朝中,并发布政令,要求各县征召役夫,将这条商路修整成新的官道。

所以岷山商道两端已经平整为官道,但中间群山中心还有一段没修完的。

这段最为颠簸,偏又遇上大雾。

县令还一心着急去州府改他的新考状,不愿意停下,于是情绪在颠簸中愈发烦躁。

尤其是想到修路要征召的役夫。

偏远地方本就人少,还民风彪悍,听话的没有几个。

修路要人,复耕要人,开荒要人,驻军还要募兵!

就连他与州府中那……的交易,也是人。

县令不着痕迹的看了眼车窗外。

交易人口的事情,只有他和谋士济成知道。

县尉是世家子,他露了一半口风,说自己与虎君打过招呼,县尉才愿意带执刀人护送此行。

但县令觉得,这交易的人口也不算浪费。

州府那边讨要去的人口,就是用在了岷山中东山虎君身上。

官道修整要经过虎君的领地,那提前打点一下不是很正常吗?

春耕前都要傩祭,官员上任也要拜会地头蛇。

这两者结合一下,不过是虎君要“献金”比较特别罢了。

反正修路也要死几个祭路的,被……速死不比累死强?

自认想明白了的县令,竟然安心不少,又抻头向车外看了看。

已经是虎君的领地了吧?

不知有没有机会拜见……不不不,还是不要惊扰虎君了。

县令刚思及至此,前方雾中就如他所念,模模糊糊出现了动静。

掀开帘子的手僵了几秒,县令手忙脚乱的从袖子里掏出一枚令牌。

令牌有两个巴掌大,但很轻,能看出是皮质,但具体是什么皮却无法分辨。

令牌只有形状,表面无字,由皮质两面缝合,中间鼓鼓的。

里面应当塞了符篆吧?

县尉这么猜测着,将令牌从县令手中接过来,在手中摸了两下,又向前递给最前面开路的执刀人。

他也不肯在前面冒险呢。

最前面的执刀人拔刀出鞘,将令牌挂在刀柄上,举着长刀缓步向前。

像是真的要在这浓雾中劈出一条路来。

大概是令牌的缘故,雾气确实浅淡了一些,露出商道两旁,山坡上嶙峋的怪石,稀疏的树枝。

雾中寂静,甚至能听见飞鸟扇动翅膀的声音。

执刀人额头渗出一颗冷汗,防御性质的丁字步侧身向前。

雾中动静终于显露了大概。

一个黑漆漆瘦长的人影。

是商道上路过的商人吗?

人比妖鬼好对付,县令,还有车边按着刀柄的县尉,刚刚放松了一丝神经,就发现前面执刀人的手在抖。

令牌无风自动,驱散了近前的雾气。

瘦长人影身边的两团矮矮影子也愈发清晰。

悄无声息的,人影还没动,两团矮影中陡然亮起四点绿光。

马车中的县令一声不吭的晕过去,四肢松散,原本掀开车帘的手也因此落下。

偏坐一旁的济成顾不上理解,死命掐着县令的手心试图叫醒他。

传言说,官身之人对妖鬼有震慑力,现场最大的官就是县令,他可不能晕,还要指望他拜见虎君呢!

也幸亏车帘落下阻隔了视线,不然济成可能也要晕过去,随后没有聪明人主持场面,或许会有些不妙的事情发生。

继矮影出现绿光之后,黑漆漆的瘦长人影眼部也发出淡淡的红光。

一个牵骡子的人软倒在地。

县尉心跳停了一瞬,噌的一声拔刀出鞘。

出刀声惊醒了执刀人,也好似提醒了对面。

【你们好,能听懂我说话吗?】

雾中响起奇怪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三个黑影也一步踏入到令牌开辟出浅雾的范围。

打量清楚来者后,执刀人骤然松了一口气。

县尉抹了一把头上的虚汗,有种被耍了的后怕。

后怕之后怒火中烧,重重几步上前,刀尖对着来者厉声喝道:“哪来的流民,敢在官道上戏弄明府!”

矮一点的黑影是两头绿眼狼狗,瘦长人影则是一个面黄肌瘦、衣着破烂的流民。

所谓的红光也不过是眼中血丝在雾里的错觉罢了。

——县尉和执刀人们是这么认为的。

与歧道人一样的误解。

县城外这个形象的野人到处都是。

眼前的枯瘦似鬼的“流民”,不仅没有因为呵斥而畏惧跪下,身体挺直,脚下一步未动,还眯着眼歪了歪头。

注1:百度百科:上计是古代考绩制度之一。至唐,上计职责逐渐消失,上计制度渐废。

注2:唐代《考课令》相关参考文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4期,《德政碑与唐代州县官员的政绩书写》,刘琴丽。

架空!架空!架的很空!

没有那个研究历史的脑子,卡文摆烂了。

一切官职、称谓甚至后面可能包括成语诗词等都是作者不顾朝代乱七八糟塞的,我尽量标注出处,如有缺漏可以在评论区提醒,请小天使们高抬贵手。

今天又晚了,我要调作息——

至少在入V前把作息调过来吧(抱头尖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