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五百五十章 孙传庭的防线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五百五十章 孙传庭的防线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8 14:37:09 来源:转码展示1

唐王这一脉中,最出名的当属第十任唐王朱聿键。baoxiaojianduan

崇祯九年的时候,皇太极再次入寇京城,这次和之前的不一样,这次皇太极手中的兵马强盛,人马充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攻打到了京城城外,而且持续的时间还非常的长。

当建奴入寇京城的消息传开之后,第十任唐王朱聿键上奏折请求允许他领兵勤王,可是崇祯死活不不同意。

朱聿键当时年轻,性格嫉恶如仇,说难听点,就是有些愣头青。

朱聿键上了好几封奏折,崇祯都没有同意。于是,朱聿键不顾亲王不得准许不准入京的规矩,花费家产,招募上千名士兵以及王府侍卫,从南阳出发,北上赴京勤王。

崇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害怕朱聿键心怀二心,便派遣官员,呵斥朱聿键,同时责令他速速返回封地。朱聿键无奈,只好领着兵马回到封地南阳。

当建奴退兵之后,崇祯想起了这件事情,将朱聿键废为庶人,废除唐王封号,同时将朱聿键关进凤阳的高墙中。

朱聿键被关进凤阳的皇家监狱之后,凤阳当地的官员非常钦佩唐王朱聿键的这个行为,所以在对待朱聿键的时候比对待其他人要好上很多,同时对朱聿键也非常的照料。

甲申国变,流贼攻破京城,大明沉沦,崇祯煤山自缢。福王朱由崧跑到金陵登基为帝,可是这个朱由崧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大好局面全都毁在了他的手中。

最后,弘光政权毁灭,江山再次一竹。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处在凤阳的官员见朱聿键有几分胆色,便将朱聿键从凤阳中救了出来,护送到南方,在福州登基为帝,年号为隆武。

隆武帝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在他登基之后,发布过很多非常有用的政令,而且还有反攻中原的决心。

可惜因为手中没有兵权,也没有银子,所以他说的很多话都不算数。

在到达了福州之后,当时的郑一官率领兵马归顺了朱聿键。

说是归顺,其实还不如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郑一官对于朱聿键虽然表面上顺从,可是朱聿键手中有没有兵马,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郑一官并不鸟朱聿键。而且朱聿键对此也没有一丁点的办法,只能忍着。

当时的郑一官郑家是海面上的霸主,手中舰船无数,兵马无数,隆武帝一没银子二没兵,事事掣肘于郑一官,朱聿键也被郑一官郑家架空。

除过郑家之外,他的本家也在找事。

在他当皇帝的第二个年头,桂王在肇庆依靠李定国的力量登基称帝,年号永历。

因为桂王的血脉比朱聿键的血脉进,所以桂王便将朱聿键认定为反贼,而朱聿键已经当了皇帝,自然不可能轻易地将手中的权利放出去。

所以,双方之间明争暗斗数不胜数。

原本南明还是有机会反攻中原的,可是郑家扶持朱聿键,李定国扶持朱由榔,因为种种原因,两者水火不容。

要是两者能合二为一,建奴想要南下坐稳江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是,就是因为双方谁也不服谁,各自为政,最后被建奴各个击破,将他们全都消灭的一干二净。

虽然永历政权和隆武政权最终被建奴消灭,但是朱聿键和朱由榔这两人却都是有血性的汉子。

朱聿键被建奴俘虏,欲投水而死,最后被建奴救起,为防止朱聿键再寻死路,就用绳子将朱聿键五花大绑起来。

可是朱聿键已经心存死志,见没有办法投水或者上吊,于是不吃建奴送来的饭菜,最后绝食而亡。

朱由榔被吴三桂这个三姓家奴一直追到缅甸,缅甸王刚开始的时候说要收留朱由榔他们,可是当吴三桂兵临缅甸的时候,缅甸王果断的抛弃了朱由榔,将朱由榔抓起来,送到了吴三桂的手中。

被吴三桂抓起来之后,朱由榔誓死不降,破口大骂吴三桂,最后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

明末的这些皇帝,除过弘光朱由崧是个软蛋之外,其他的在气节上,还是很不错的。

“大人,福王当年可是神庙皇帝最宠爱的儿子,当初就是为了想要立福王为帝,甚至和文武百官闹翻了。”吴甡看着孙传庭,开口说道。

孙传庭长叹一口气,“说句犯忌讳的话,福王就是一个蠢蛋,就凭他还想面南朝北?真是个笑话,福王自从到了河南之后,将多少土地弄到了他的手中?

如今河南灾民遍地,这一切都是他弄出来的祸根。一天天在家正经事不干,饮酒作乐,鱼肉百姓倒是一等一的好手。”

如果不是考虑这里是河南,顾忌福王的身份,孙传庭早就破口大骂了起来。

说实话,福王确实是一个蠢蛋兼废物,这家伙的封地在洛阳。当他来到洛阳之后,万历皇帝就将洛阳大部分土地赏赐给了他。除过万历皇帝的赏赐之外,他还巧取豪夺,将大量的土地弄到了手中。

福王朱常洵是出了名的胖,崇祯十四年的时候,李自成攻破洛阳,将福王活捉。

看着脑满肠肥的朱常洵,李自成让人找来一头梅花鹿,随后将福王和梅花鹿弄了历史上最出名的一道菜——福禄宴。

“谁让福王是神庙皇帝的爱子呢?这谁能有什么办法?”吴甡长出一口气,一脸无奈的道。

“算了,不说这事了,既然福王不愿意,那就随他去吧,他可是当今陛下的亲叔叔,要是他往陛下那里送一封折子,陛下不管怎么说,都要过问的。”孙传庭摇着头,无奈的道。

孙传庭这话说的不错,虽然福王不是个东西,可是毕竟他是崇祯的亲叔叔,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于情于理,崇祯都要过问一二。

“可惜啊,福王是神庙皇帝最疼爱的儿子,要是他愿意拿出粮草或者银子,这对咱们的防线帮助很大。我实在是不明白,难道他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吴甡长叹一口气,一脸忧虑的道。

孙传庭说道:“唇亡齿寒?这些宗室勋贵有几个在乎这个?他们在乎的只是他们的富贵而已!”

孙传庭摇摇头,随后在军胜堡的城墙上转悠了一圈。

在军胜堡停留了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孙传庭率领着手下的兵马走出了军胜堡,往下一个军堡而去。

从黄河最西段到太行山脉一共有六百多里将近七百里的路程,其中的黄河区域,因为有黄河的存在,所以孙传庭在这里逐渐的军堡数量就比较少。

太行山是天然的屏障,所以太行山脉逐渐的军堡也比较少。

军堡最集中的地方就是黄河和太行山之间的那段空隙,也就是从垣曲到济源这段距离。

这段距离差不多有两百多里的路程,在这两百多里的路程中,孙传庭总共让人修建了将近五十个堡垒,也就是每四里就有一个堡垒。

因为时间以及人手银子等等原因,所以这些堡垒并没有全部逐渐完毕,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堡垒没有修建完毕。

虽然现在已经是冬天,可是修建堡垒的工程并没有停止。

孙传庭不能让修建工程停止,也不敢让修建工程停止,如今辽东已经被赵文攻破,恐怕明年开春之际就会发起攻势,到了那个时候,要是没有做好准备的话,迎来的将会是一场惨败。

孙传庭一共花费了差不多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防线上的这些军堡全部视察完毕。

摸清楚了防线如今的具体情况之后,孙传庭便领着人马又回到了河南府。

随着年关的接近,宣镇到处都热热闹闹了起来,大街小巷中挂满了红灯笼,每家每户的房门上都张贴着对联。

如今的宣镇越来越好,宣镇的百姓也越来越富裕。

临近过年,宣镇当中的各种货物也变得紧俏起来,尤其是布料店以及肉铺粮店。

这些店铺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前来购买东西,店铺的老板每天都笑的像花一样。

街道上也充斥着小摊小贩,这些小商贩基本上都是骑着三轮车来的。

如今的宣镇,自行车和三轮车已经非常普及,三轮车对这些小商贩来说,非常的有用,他们也不用像往常一样,推着架子车卖货。

“城东香皂厂最新出产的香皂,有茉莉花味的,有牡丹花味的,马上过年了,便宜卖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大红灯笼喽,正儿八经红绸子大红灯笼,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喽!”

街道上的小商贩卖力的呦呵着,他们站在街道两边设置的摊位上,不停的朝着过往的行人呦呵着。

街道上不时跑过来十几个穿着新衣服,扎着冲天揪的孩童,他们嬉笑宴宴,拿着父母给的钱,飞快的跑到糖葫芦摊贩,糖人摊贩前面。

大姑娘小媳妇三五成群在街道上逛着,看到什么心怡的东西,立马就跑上去询问价钱。

街道上还能看到维持秩序的巡检,他们手持铁尺,在人群中不停的巡逻着。

要是有小偷小摸的贼子,这些巡检二话不说,就会将这些人拿下。

“宣镇,唉!”

一个穿着员外服,头戴四方平定冠的中年人带着几个随从走在宣镇的街道上,他看着眼前繁华的一幕,不停的叹气。

“要是我大明能有这种气象该多好啊?”中年人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面带笑容的百姓,不停的叹息着。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来过宣镇一次的卢象升。

历史上的卢象升是领兵大将,战功赫赫,在平定流贼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是如今,因为赵文的出现,卢象升便没了用武之地,之后又因为得罪了温体仁和高起潜,被排挤回了老家。

原本卢象升还想着朝廷能够启用他,可是在老家待了很长时间,朝廷连个动静都没有。

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待不住的卢象升便领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准备去一趟京城,看有没有机会报效国家,同时也在吏部看能不能给自己的两个弟弟谋个一官半职。

毕竟他的这两个弟弟可都是举人,如今一家子都待在家里,也不是一回事。

想象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很残酷。

他们千里迢迢的来到京城之后,吃了不少闭门羹,想法也落空了,朝中之人根本就没有将他们放在眼中。

卢象升在得到了这个结果之后,心里非常不舒服,所以就想出去散散心,于是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到宣镇看看。

之前的时候,卢象升在回老家之前就来过一次宣镇,而且那次赵文还没有造反,这次是他第二次来。

“要是赵文能不造反,凭借着他的本事,将会是朝廷之福啊!”卢象升感慨道。

“兄长,咱们就这么光明正大的走在街道上,难道就不怕被赵贼的爪牙抓了去?”

跟在卢象升身后的是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做卢象晋,一个叫做卢象观。

说话的这个是他最小的那个弟弟卢象观。

卢象升转过头来,摇摇头,“应该不会吧,赵文这人我接触过,他不会这样做吧。

咱们刚才进城的时候,城门外的守军已经盘查过咱们的身份路引,一般来说,只要将咱们放进来,咱们也没有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咱们就没有什么事情。”

“哼,兄长,我实在想不明白,在老家的时候你就特别推崇赵文,赵文是反贼,是反臣,你怎么还要带着我们来这里呢?我真是想不明白!”卢象观一脸不满的看着卢象升。

卢象观嫉恶如仇,历史上的他在大明亡了之后,招募乡勇抗清,兵败之后欲投水而死,最后被手下救了起来。

可不久之后,卢象观再次投水,这次他在自己的身上绑了好几个大石头,跳下水之后,就再也没上来。

卢象晋性格没有卢象观那么激烈,在明朝灭亡以及卢象观失败之后,便出嫁为僧。

卢象晋是一个性格比较平和的人,是卢象升弟兄三个里面性格最平和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悠悠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