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五百二十三章 郑一官的计划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五百二十三章 郑一官的计划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8 14:37:09 来源:转码展示1

第二天天刚亮,赵文就率领兵马出发了。kanshushen

与此同时,郑一官也领着自己的兵马来到了海岸线上。

来到海岸线之后,郑一官坐上放在这里的船只就去了皮岛。

来到皮岛,郑一官在这里短暂的修整了一天,然后就驾驶着船只去了热兰遮城。

此时的热兰遮城已经成了台员岛上最繁华的地方,成了海面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城池也被赵文之前扩大了很多倍。

赵文创建的海商协会总部就在台员岛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台员岛上没有造船厂。

在海面上行驶了几天之后,郑一官的船队终于停靠在了热兰遮城的港口上。

郑一官停靠的港口是专门修建出来的军用港口。

原本军用港口和民用港口是在一个港口上,可是随着商业的发展,来这里的海商越来越多,所以不得已之下郑一官让人重新修建了一个军用港口。

郑一官站在港口上,看着距离此处不远的民用港口,心里满是感慨,“我是真的没有想到台员岛竟然能有今天这种气象。”

“不得不说,总兵大人是真的厉害啊。当年咱们只敢在台员岛北端生存,至于这里,咱们根本就不敢碰。

聚集在这里的红夷还是总兵大人给消灭的,要是让咱们来,恐怕根本就拿不下这里。”郑芝虎站在郑一官的身后,感慨万千。

“哈哈,这都是总兵大人的功劳,行了,不说这事了,咱们赶紧进城吧。”郑一官哈哈大笑一声,随后朝着前方走去。

郑一官的人马也从停靠在军港的船只上跳了下来,开始在军港上集结。

当他们集结完毕之后,开始朝城中开进。

军港距离城池的距离不远,也就是两里路的距离,没多长时间,郑一官就来到了城池的外面。

虽然是城外,可是在这里摆摊的摊贩却非常多。

城外已经聚集起了大大小小十几个集市,这些集市将城池包围了起来。

这些摊贩基本上都是沿海的百姓,跑到这里来讨生活。

当然了,在这里售卖货物是要缴税的,只不过税不是很高。

在这里摆摊的虽然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小商贩,但是里面还不乏一些小商人。

这些小商人没有财力在城中买卖大宗货物,所以就在城外,买卖一些大商人看不上的东西。

比如一些品相不好的香料,或者一些质量不好的生丝。

虽然大商人看不上,可是这些东西依然蕴含不少的财富。

集市上到处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声音,喧闹的厉害。

郑一官停在城墙东面的集市外面,看着人来人往的集市,长出一口气,一脸振奋的道:“我是真的没想到,有朝一日这里竟然能繁华成这个样子。”

“大哥,这有啥想不到的,很正常的事情。”郑芝虎看着这个场面,兴奋的说道。

“郑将军,是郑将军吗?”就在这时,一道高亢的声音从后面响了起来。

一个穿着员外服的中年人领着十几个随从从后面迎了上来。

郑一官回过头一看,见是刘常春,便笑眯眯的道:“原来是刘员外。”

“见过郑将军!”刘常春走到郑一官面前,急忙冲着郑一官行了一礼。

郑一官摆摆手,说道:“不用多礼!”

刘常春站直身子,笑道:“郑将军才回来?”

在赵文进攻巴达维亚的时候,曾经让赵大牛开着宝船去福州府找郑一官。

而这个刘常春就是想要拉拢赵大牛的那个海商。

当赵文成立海商协会的时候,这个刘常春是第一个加入海商协会的。

因为眼光好,有财力,再加上赵文打通了去往爪哇的海路,所以刘常春在这几年当中赚的盆满钵满。

在郑一官出去的时候,刘常春也知道,只不过不知道郑一官是干什么去了,所以现在在见到郑一官的时候开口客气的问了一句。

“是啊,才回来。刘员外最近的生意怎么样?”郑一官笑问道。

刘员外指了指民用港口,他说道:“之前我在皮岛订购的船只几天前刚刚到,加上我这次订购的船只,我现在手中一共有大船十艘,中型船小船加起来一共有三十多艘。”

皮岛不仅仅制造宝船等军舰,也制造一些民用商船,反正有钱不赚王八。

刘常春脸上满是自豪,像他这种规模的船队,在海商协会中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这么多船?刘员外这几年发了不少财吧?”郑一官笑着说了几句。

“不敢不敢,只是赚点小钱而已。海商协会中头号的那几个,可是在爪哇买了大量的土地,在那里种植香料,开矿,我赚的这些钱都只是一些辛苦钱罢了。

如果不是当年总兵大人打通去往爪哇的海路,我们现在哪里有这种日子啊?这一切都是总兵大人的功劳。”刘常春一提起赵文,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虽然刘常春没有见过赵文,但是也知道爪哇是赵文领兵攻打下来的。

其实海商协会中的这些商人基本上都知道这件事情,甚至东南沿海的很多百姓以及官员都知道这些事情,都知道爪哇是赵文领兵攻打下来的。

赵文对此也没有刻意隐瞒,所以这些人知道也非常的正常。

虽然他们知道,但是也仅仅局限于他们内部,对外闭口不言。

东南沿海的那些官员和这些海商之间千丝万缕,所以这些官员也不可能给朝廷说这件事情。

也就是说,如今整个东南沿海都知道赵文将去往爪哇的海路打通了,唯独朝廷不知道。

“郑将军今日归来,劳累不堪,在下在庆功楼摆一桌酒给将军接风洗尘,不知将军愿不愿意赏个脸?”刘常春一脸期盼的看着郑一官。

郑一官刚想拒绝,可是又想到了一些事情,所以就顺水推舟,“既然如此,那就任刘员外安排吧。”

“多谢郑将军赏脸!”刘员外告了一声谢,又急忙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管家说:“你赶紧去庆功楼将他们最好的雅间包起来,然后让他们赶紧准备最好的饭菜,就说我今天要请郑将军吃饭,快去。”

“是!”管家冲着刘常春点点头,便急忙朝着城里跑去。

“郑将军,请!”刘常春站在原地,伸出一个请的手势。

郑一官哈哈大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着,郑一官就朝着城里走去。

刘常春急忙跟在郑一官的身后,朝着城里走去。

没多长时间,郑一官和刘常春等人就坐在庆功楼最好的地方的那个包间当中。

郑一官坐在主位上,刘常春坐在他的下首位置。

“刘员外现在的生意做的很大嘛,如今手中都有这么多的船只了。”郑一官笑眯眯的看向刘常春。

“这都是托总兵大人和将军的福,要是没有总兵大人和将军,我现在哪里能有这么多的船只?”刘常春谦虚的说道。

就在两人说话间,饭菜被端了上来。

两人推杯换盏,吃着饭,喝着酒。

当菜过五味,酒过三巡,郑一官放下手中的酒杯,开口道:“我这里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刘员外有没有兴趣?”

刘常春一听这话,来了兴趣,他看向郑一官,问道:“不知道将军有什么事情需要我效劳?”

“这件事情是总兵大人交给我的,是一件非常大的大事。我原本想着自己干,可是想了想,还是想拉上一些人一起干。”

郑一官说的事情不是别的事情,正是赵文交给他的事情。

原本郑一官是想自己一个人干,可是刚才在城门外听到刘常春说他有几十艘船只的时候,心思一下子就活泛起来。

如果自己一个人干的话,虽然自己手中的船只数量比较多,可是总不可能将船只全都调到那里去。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还不如拉一些商人一起过去,到时候寻找橡胶树和金鸡纳树也方便一些。

而且就算是商人找到了这些东西,但这件事情是赵文交给他的,而这些商人也是他找来的,功劳自然也就算在了他的头上。再说了,之前赵文并没有说不准郑一官寻找商人。

如果真的找到了橡胶树,一旦制造出了橡胶,就可以先让这些商人将橡胶运回去,自己留在那里,接着制造橡胶。

之前总兵大人说,这个橡胶非常重要,要是运送回去的越多,那么功劳也就越大。

虽然会将橡胶树的种子弄回去,可是这毕竟是树,开头的几年里不可能将橡胶生产出来,所以在最近的几年当中,橡胶的来源肯定得依靠于美洲。

这样一来,还不如给这些商人一些小利,让商人帮忙运送橡胶。

除过让商人帮忙运送橡胶之外,还可以让这些商人在当地建立橡胶种植园,让这些商人在当地生产橡胶。

除过橡胶之外,金鸡纳树也可以这样做。

而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情,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啊。

郑一官以前是海盗,但也是一个商人。商人最大的能力就是压缩成本,争取最大的利益。

“不知道将军说的是什么事情?”刘常春一下子来了兴趣,兴致盎然的看向郑一官。

郑一官压低声音,让刘常春将耳朵凑过来,小声说道:“这件事情是总兵大人交给我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至于具体是什么事情,我还不能给你细说,我只能给你说个大概!”

说着,郑一官将赵文交给他的事情说了出来,只说了一个大概,同时也将自己的计划粗略的说了出来。

刘常春听着郑一官的声音,心里不停的盘算着。

“既然是总兵大人交给将军的事情,要是将军带上我,那岂不是违背了总兵大人的命令?”刘常春心里不停的打鼓,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同意还是该拒绝。

“你放心吧,我相信总兵大人一定会同意的。至于到底能不能成功,我还要询问一下总兵大人,不过我觉得,总兵大人肯定会同意的。

这样吧,最近一个月内,你就待在这里别走,同时让岛上的那些海商也别走,我写一封信请示一下总兵大人,要是可以的话,就带着你们干。

要是此事能成,说不定比你们跑爪哇还赚的多,相信我,我是不会骗你的。”郑一官详细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听将军的安排。”刘常春一听比跑爪哇还赚的多,心里一下子火热了起来。

……

吃完饭,郑一官回到了自己的属衙当中。

回到属衙之后,郑一官喝了一些茶水解解酒,便来到了书房,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了宣纸上,装进了信封中。

第二天一大早,郑一官就让人将这封信坐快船往辽东送去。

在将信送出去之后的这段时间当中,郑一官也没有闲着,也开始采购大量物资,为去美洲做准备。

除过采购物资之外,郑一官还让人将最近一段时间当中收取的商税押送去宣镇。

在成立海商协会的时候,赵文就定下了条令,条令的第一条就是凡是在赵文势力范围之内,只要是做生意,就必须缴税。

虽然这些商人不愿意缴税,可是他们也知道,要是不缴税,那么他们就别想做海面上的生意,尤其是去爪哇做生意。

于是,这些商人也不得不缴税。和做生意赚的银子相比,缴税的那些银子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当郑一官的书信在海面上飘荡的时候,赵文已经率领兵马来到了后世长春所在的位置。

赵文站在一座山坡上,看着前方一个破败的小城池。

“前面的这个小城池叫龙安站,以前属于奴儿干都司亦东河卫管辖,之后又成了兀良哈三卫的领地,再后来就成了我科尔沁的放牧之地。

和建奴翻脸之后,我们也退出了这里。这里也就被建奴占领,眼前的城池还是永乐年间建造的,距离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先前的时候,这里归大明管辖,大明每年都会进行修缮。可是后来,兀良哈三卫占领这里,往后就再也没有修缮过。我科尔沁在这里放牧的时候,这个小城就是我的行宫所在。当时的时候,我还让人修缮过几次,只不过次数不多。”布和指着面前的龙安站小城,对着赵文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