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转折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批建水长城

大转折 第一百一十四章 批建水长城

作者:话千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23 21:16:10 来源:转码展示1

“娘娘,三哥!”赵元佐赶紧上前给李皇后和三弟行礼。zhongqiuzuowen

“大哥,你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赵元侃很是兴奋地问道。

李皇后微微叹了一口气,其实她也好奇,满朝文武都想不出办法来,这个赵元佐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不过她知道这是国家机密,也不会自讨无趣去动问。赵元侃虽然已经18岁,可还是有些孟浪了。

果然赵光义冷哼一声道:“这是国之大事,在没有彻底的定下来之前,不宜宣之于口!大郎好不容易来一趟,咱们一家人今天不谈国事,只是叙叙家常。”

“是!”众人赶紧答应一声,有宫女给端上点心和茶水。

大家坐在一起聊一些家长里短,气氛到是是风的轻松。赵元侃说的兴起道:“大哥,我府中新来了一对表兄妹。那个女子名唤做刘娥,最善于鼓儿歌(摇拨浪鼓唱歌),有机会请大哥到我的府上去听听。”

赵元佐沉吟一下道:“三弟,你是皇家贵胄,还是不要和这些风尘之人有太多的纠缠。

我也听说过此人。她出身贫贱,早就嫁给一个银匠。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龚美。刘氏嫁夫随夫,跟着龚美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那刘氏随夫抛头露面击鼗卖唱挣钱,自有美名在外。那个龚美得知是三弟选姬,不愿放弃这个机会,改称是刘氏的表哥,让刘氏入王府。

这个人将自己的妻子都能送人,必有所图,请三弟三思!”

哪知赵元侃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样,嗷的一声,大叫了起来道:“不可能!刘美不是这样的人!他为人和善,对我忠心耿耿,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大哥一定是听了什么风言风语,我告诉你那都是别人嫉妒刘娥,造谣中伤。”

赵元侃的脸色铁青,看起来有些吓人。赵光义见了勃然大怒,啪的一拍桌子,将茶杯震得掉落在地上,摔得一个粉碎。

“我也听你的乳娘跟我汇报过这件事,一直认为你这么大的一个人了,应该知道怎么处理。没有想到你竟然为了一个风尘女子指责自己的大哥。真是让我失望!”

李皇后也被吓了一跳,赶紧上前道“官家息怒!官家息怒!三哥毕竟年轻,官家还是好好地教导他才好。”

赵元佐也没有想到这几句话就惹出这么多的事情,也赶紧上前求情:“爹爹莫要生气,三哥也是一时受了别人的蒙蔽。我看三哥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以后远离这个女子,爹爹再给他介绍一个良人家的女子为妻,让他收了心,也就好了。”

“嗯,大郎言之有理!传旨将刘氏驱除出京,永不许她再回来。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贤良淑德,可谓佳媳,封为莒国夫人。赐婚于韩王。”

赵元侃愣了半晌。一句话也没有说。李皇后见到赵光义的脸色又变了,连忙拉了一下赵元侃底底的道:“你还不赶紧谢恩!”

赵元侃有些倔强的没有说话,不过见赵光义冷哼了一声,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起身谢恩道:“多谢爹爹!”

赵光义这才冷哼一声,不在多说。赵元侃暗暗的低下了头,表面上是臣服了,不过心中却十分的气。当然他的气愤,不敢对着赵光义的发作,只能暗暗的怨恨赵元佐。

我好心的请你听鼓儿戏,你却在父亲面前告我的状;我们是同胞兄弟,你因何要这害我?

虽然赵元侃点头答应下来,但是心中愤愤不平,兄弟间的嫌隙也从此产生。

本来挺好的一次家庭聚会,最后成了这个样子,赵光义也是很不高兴,匆匆的结束这次聚会,让他们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赵光义在朝堂上抛出了水长城的这个建议,不过却被众位大臣看成这是有史以来最不靠谱的提议。

赵光义目视楚王,赵元佐迈出班道:“启奏官家!臣请挂河北路地图于大殿上,容臣为众人解释。”

赵光义点了点头,有两个内侍举着一张巨大的地图在两边站立,众人的目光都盯在了上面,赵元佐迈步而上,准备为大家讲解。

赵元佐咳嗽一声轻了一下嗓子道:“官家,众位大臣,我们若于宜川县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七十里,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则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我们这个计划称之为水长城计划,他西自保州西北沉苑泊(今徐水县东北),东到沧州泥沽海口(今天津泥沽)

完成之后:其水东起沧州界,拒海岸黑龙港,西至干宁军,沿永济河合破船淀、灰淀、方淀为一水,衡广一百二十里,纵几十里至一百三十里,其深五尺。东起干宁军,西信安军永济渠为一水,西合鹅巢淀、陈人淀、燕丹淀、大光淀、孟宗淀为一水,横广一百二十里,纵三十里或五十里,其深丈余或六尺。

东起信安军永济渠,西至霸州莫金口,合水汶淀、下光淀、小籣淀、李子淀、大兰淀为一水,衡广七十里,或十五里或六里,其深六尺或七尺……自保州西为合鸡距泉、尚泉为稻田、方田,衡广十里,其深五尺至三尺,曰西塘泊。自何承矩以黄懋为判官,始开置屯田,筑堤储水为阻固,其后益增广之。凡并边诸河,若滹沱、胡芦、永济等河,皆汇于塘。

众位大人都知道雄州,瀛洲一代多是荒废的盐碱地,如果用水灌溉,就可以种植水稻,反而会多出万亩良田,补贴军用。”

众人听了纷纷上前来观看寻问。

赵元佐一一为他们解释道:“众位大人,我提出这个水长城的方案,还有几点考虑。

其实早在汉匈战争时期,汉武帝就曾动过改造黄河取代长城,抵御匈奴骑兵的战略构想,但无奈汉代施工技术太低,只好忍痛作罢。三国时代的孙权,也曾以十万人力的规模在江苏**修筑水塘,成功扛住了魏国铁骑的冲击。

相比于以前,我们施工水平已经大大的增加,而且这个方案工程量比较小,只要把现有存在的河流湖泊沼泽挖通连片即可,再辅以少量堡垒即可。

而且它实施起来也比较隐蔽,给辽国人的印象是在兴修水利种田,而不是大修防御工事,因此不会引来敌人的骚扰和破坏。

第三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地区多盐碱地,本来不适合种植旱地作物,如果引水淹地,改种稻田,还可以大兴屯田,补贴军用。”

赵光义听了赵元佐的讲解,大喜猛地一拍龙书案道:“复幽蓟,灭林胡有日矣!”

虽然有了赵元佐的一番解释,但是大家还都是有些疑惑,不过他们也并没有出来再反对。赵元佐除了去年夏天的那次北伐,可是从来没有到河北任职。他怎么会想出这个计策?分明是官家的决定,只不过是让他提出来罢了!

果然赵元佐赶一说完,赵光义就表态了,官家这是要独断专行,谁也阻挡不了!

“拟旨任命彰武军节度副使何承矩为制置河北沿边屯田使。命周围州城府县征调劳役,驻守各州之禁军,边军辅佐,预计2万人修建水长城。”

何承矩?这又是一个不沾边的人。历史上其实是他提出并指挥修建成的水长城。关炜已经把人家的观点提前了2年,这个主建的功劳还是还给人家吧!

赵元佐得到了关炜的推荐,到是了解过这个何承矩。此人却是一个文武全才。目前随着米信在邢州为彰武军节度副使。米信不识字,行为暴横,随为彰武军节度使,邢州都部署,不过根本不熟悉政事,全靠何承矩来主持大小事务。

当时邢州实行方田,这大小屯田的事情,都由何承矩来负责,让他去主持建造水长城和主持屯田到是正合适!

这个关炜,他是怎么发现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的?

见众人没有疑义,赵光义接着道:“拟旨,升宜川县为安顺军,降雄州为瓦桥关,另建立安顺寨。加杨延昭为安顺军知军,兼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三关防御使;牛全忠为安顺军通判。”

“诏河北各地,抽人丁填充,每户十丁者,给田百五十亩;七丁者,百亩;五丁者,七十亩;三丁者,五十亩;不及三丁者,三十亩。昭告众人没种子没耕牛,可以找政府借;开荒五年后,政府才收租税。”

赵光义显然是早就想好了,一道道的圣旨颁布下来,大宋又开始运转起来。

关炜这几天比较清闲,八姐和九妹也把这个都头的职位辞去了,请杨箕做了这个都头。其实他认为应该是黑虎来跟好,不过黑虎毕竟从军的时间短,而杨箕则是老军旅出身,明显更加的合适。

八姐和九妹在这里学艺也已经有三个多月,本事也是噌噌的上涨,而且经过了生死间的搏杀,更是圆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