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大周秘史 > 第9章 管家的心事(上)

大周秘史 第9章 管家的心事(上)

作者:凤凰羽飞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15 16:08:56 来源:文学城

说句良心话,当时的圣上不过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纵有经世之才,手上却是一无军权,二无财力,三无嫡长子之名,只得偌大一个萧家可以倚靠。萧相一生阅人历事无数,临了却将此生最大的赌注,压在这个除了满腔才华外几乎一无所有的皇子身上,当时着实令所有人迷惑不解,因为据说皇长子周承煦曾向才色冠绝京都的萧六小姐提亲,却被萧相婉言相拒。

到如今,萧相年过八十却依然稳坐两朝元老之位,萧家权势依然如日中天,萧家子弟散布朝野上下为官,势力盘根错节不可估量,早已是大周第一名门望族,谁人还敢嘲笑萧相当初的选择?

——靠着萧家的鼎力支持,新帝蛰伏三年后,以一件震惊朝野的“叛国案”拉开铁血序幕,临阳的天瞬间变了。

新帝彻底展现他雷厉风行、心狠手辣的一面,一日之内斩杨谨,夺兵权,又顺藤摸瓜,将朝中有异心之人悉数拔出,同时将这三年暗中培养的一批心腹迅速推上空出的官位,很多重臣尚未反应过来,就已经跪在了刽子手雪亮的鬼头刀下,或者蹒跚走在流放边陲的路上。

一场风云为之变色的大血洗之后,大周十大财阀也凋零过半,家产悉数归入国库,余下几家则在天子一怒下瑟瑟发抖,俯首称臣,亲手将大半家产奉到御前,只求保全合家老小。

而从此之后,宁亲王府便彻底沉默了。几十年来,宁亲王周承煦带着皇上开恩方能保住性命的宁王妃杨氏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再也没有过问过朝中之事。

将大周的军队和国库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圣上真正开始了他的“承乾之治”。一方面轻徭薄赋、大规模兴修水利,鼓励百姓生产;开挖临翼大运河贯通东西;抽调二十万将士屯垦戍边,半兵半农开发边疆……无一不是流芳千古的赫赫政绩,圣上登基二十年后,大周国力已经达到了空前强盛的地步,国库金银堆积如山,铜钱经年累月用不上,搁得生了绿锈;粮仓里的粮食满溢,旧米还未吃完,新米又运送到仓门,只好任其发霉;而大周兵力也逐渐增多,早已超过百万,因为军饷充足,越发兵强马壮。

慢慢地,称颂圣上圣明的百姓越来越多,朝野上下也无不叹服,也愈发钦佩萧相老辣的眼光。只凭当初“叛国案”之后,杨谨一死,没了兵权做靠山的宁亲王府立即一蹶不振,便可知宁亲王绝对担不起这万里江山。

世人皆知,萧家当初既在承乾太子身上押了宝,可谓孤注一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陪着他一条路走到底。陛下固然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然而确实也是靠着萧家才有今日,世人热烈议论着萧相超绝的智谋和魄力,而当初连接萧家和承乾太子的纽带萧家六小姐,后来的萧皇后,这么多年来却被人忽略,大概也就以为,她不过是这惊世之盟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郑寿是萧相府上出来的人,他还清晰地记得帝后少年结发之时,是何等的琴瑟和鸣、慕煞旁人。每一回皇后回娘家省亲,眉梢眼角都是幸福的笑意。二十多年来,一直到萧皇后染病薨逝,帝后都感情笃深,后宫的妃嫔再美再媚再年轻,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萧皇后在皇上心中的位置。又据说,皇帝理政之时常到萧皇后所居的坤德殿,他批奏章,萧皇后就静静地在一旁红袖添香,很多时候,皇后的建议,就是皇帝的决定。

萧皇后甚少为人所议,只是她自小贞静娴雅,极不喜张扬,后又居于深宫,越发淡出世人视线罢了。

四殿下是萧皇后嫡子,也是她唯一的儿子。皇后十五岁出嫁,十八岁上才怀第一胎,皇帝高兴得什么似的,就等着腹中龙子或龙女呱呱落地便大赦天下,然而皇后头回生产,三天三夜疼得死去活来,生出来的竟是个死胎——长公主在娘胎内憋得太久,不幸窒息而亡。

昏迷中的皇后尚且不知噩耗,产房外的皇帝却是痛不欲生,当即为这无缘的长女赐名景珏,封留玉公主,后葬入皇陵。

夭折娘胎的婴儿获封号并能葬入皇陵,这在大周开国以来,不说绝无仅有,也是鲜少有之,萧皇后痛失爱女之余,也稍感安慰。

但不幸的事接踵而来,皇后头胎难产伤了身子,后来竟然几年都不曾有孕,多少有助妇人产后调理的珍贵药材从全国各地悄悄送往临阳,无数擅长妇科产科的名医被暗中召入紫微宫,折腾了好几年,皇后的肚皮却依然毫无动静。

年近而立的皇帝不能没有子嗣,有了萧皇后默许,后宫的妃嫔陆续诞下皇长子景仁、二皇子景禧、三公主景熙(大周皇室夭折的婴儿不能与兄弟姐妹一起排行),宫中有了婴儿的啼哭,终于热闹起来,皇后所居的坤德殿却依旧冷冷清清。

也许是皇后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就在她自己都完全失去信心之后,天祈七年,她竟然再度怀上身孕!经过十个月小心翼翼地保胎,天祈八年正月初一,大周皇后萧绮珊,终于平安诞下麟儿,他就是四皇子周景祯。

大约因着帝后鹣鲽情深之故,后宫妃嫔虽然众多,但皇帝在子息上却有些单薄,如今已年近半百,除去不幸夭折的,拢共也就得了七子三女,分别是皇长子景仁、二皇子景禧、三公主景熙、四皇子景祯、五公主景萱、六皇子景昭、七皇子景瑜、八公主景璋、九皇子景朔、十皇子景瞻。这其中,九皇子过了年才十二,十皇子还不到两岁,路还走不利索,故而大周的成年皇子一只巴掌便数得过来。

皇长子景仁的生母芳嫔原是萧皇后贴身侍女,出身卑贱,即便诞下皇长子晋位为九嫔之一的充媛,脸上总也还带着一股讨好而卑微的神情,连带着她抚养长大的景仁待人处事也很有些畏畏缩缩,母子二人皆不为皇帝所喜。

景仁自小就明白,单因着母妃的出身,储君之位便决计落不到自己头上,兼之无论是经史典籍还是行围骑射,资质俱是平平,越大便越自卑,早早地娶妃生子,弱冠之后获封冀王,叩请圣恩带着早已无宠的母妃去了封地冀北,难得回京一次。

二皇子景禧的生母刘昭仪倒是出生世家大族,皓齿蛾眉,容色艳丽,入宫之后颇得圣眷,原本是正三品婕妤,诞下皇子后,晋位为九嫔之首的昭仪。景禧生得聪明伶俐,尤擅骑射,容貌又与皇帝生得极像,理应深得皇帝欢心,怎奈幼时宠溺太过,年纪渐长便愈发喜怒无常、骄纵暴戾,常随意鞭笞宫人,皇帝有所耳闻,数次将其唤入御书房亲自教诲,然而他这性子已经养成,岂是朝夕能改?有一次宫中夜宴,酒后失手竟将一名掌灯宫女活活打死,从此失却圣宠。

景禧弱冠之后封在蜀地,是为蜀王。不过,也许是贪恋京城繁华,一年之中,他倒有小半年都住在临阳,以致去年蜀地匪乱突起之时,他还盘亘在临阳赏菊,仓皇之间皇帝不得不八百里加急,授命在离匪乱之地五百里外黔州练兵的七皇子景瑜,火速带兵前往平乱,这才没有捅下大篓子,不过这也让他这个蜀王被皇帝骂得灰头土脸,灰溜溜地回了蜀地,今年一年都不敢在临阳露面。

六皇子景昭仅比四皇子小一岁,与五公主景萱均诞于天祈九年,只不过一个年头,一个年尾。六皇子生母为王充容,出身大周朝一等一的书香门第,在皇帝尚未登基之前,她的父亲曾是太子少傅,乃是当世大儒,养下的儿子也是嗜书如命,不但博涉经史,在诗词歌赋方面也颇有造诣。不过,六皇子对国事则是完全没有兴趣,弱冠之后封鲁王,在当地热衷修编史书,结交大儒,以致鲁地文人墨客云集,民众皆以读书为至雅之事,一时鲁地书声朗朗、墨香弥漫,颇得皇帝称赞。

所谓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这几个已经封王的成年皇子各有所长,但唯有萧皇后嫡出的四皇子景祯,经史典籍、弓马骑射、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再加上得来极其不易,萧皇后自是爱逾性命,皇帝也格外器重。

圣上曾不止一次在朝堂之上,向文武百官和外朝使臣称赞景祯“此吾子也”,言语之间满是作为父亲的自豪。如此评价,是其他皇子都不曾得到过的,真真正正绝无仅有。

而景祯的长相其实更似萧后,生得龙章凤姿,皎皎如玉,即使没有圣上的青眼和皇后嫡子的身份,就凭着他超凡的才名和卓绝的风姿,也定能名动朝野。

若是四年前萧皇后没有染病薨逝,谢氏不曾得宠一跃上位,七皇子周景瑜就算文韬武略再出众,也断然越不过他去。

想到七皇子景瑜,郑寿心里便不得不长叹一口气。虽然他极不愿意承认,但这个目前声望直逼景祯的七皇子,确实是个人物。

景瑜在大周皇室是个传奇。他的经历与赫赫战绩,如今可是朝野之中炙手可热的话题。据说民间市井里,已经流传了很多引人入胜的传奇话本,说的都是这位身世曲折离奇的七皇子、少年将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