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一幅画像,并附带题写的一篇短文,在外面引起风风雨雨。maixi9姬康都不知道。
即使知道了,姬康也不想多加理会。
因为姬康感觉到自己时间的紧迫性。现在的整个燕国,没有人会相信,燕国会在四十年后灭亡,更没有人想到秦国会统一天下。
而姬康知道的可不仅是这一点。
他知道现在的秦国,在秦王嬴稷,今年拜范睢为相后,在政治上为减少对秦王的掣肘,秦王在范睢等的帮助下,废太后、逐杀贵族,大大加强了王权。
秦国在经济上,大力推进“郡县”制度,选拔大批优秀官吏,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军事上,建立了完整功勋奖励制度,使秦兵有功必赏,按功升爵,使大批有才华的将领,脱颖而出。并拥有着这个时代最优秀将领白起等,和装备着最先进武器的强大部队。
可以这么说,秦国现在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了。只是秦国人自己还没意识到这点,天下人更没意识到这点。
在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并知道这个混蛋的世界,正处于秦昭襄王时,姬康手脚都是一片冰凉,只害怕历史会因自己这个“蝴蝶”的到来,而发生一个拐点。
强大,而且应尽快强大。姬康的前世,在课堂上早被老师们,反复灌输过这么一个道理:落后必然挨打!自己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对于国家如此,对于一个团体和个人来说,更是如此。
所谓计划跟不上变化,原本准备明年开春,才准备前往辽东的姬康。在相国公孙操的积极争取下,不仅多拥有了一个采邑辽西郡,还被武成王着急赶往了辽地。
既然母亲也决定和自己前往辽城,且态度坚决。姬康也不再耽搁。于是,自己和母亲所居住的宫舍是一阵“鸡飞狗跳”。
姬康一脚把扑向自己的旺财,踢到一边,顾不上旁边石敢心痛的表情。对着老总管道:
“姬伯,本来想到我和母亲的庄上去一趟,看起来也去不了。现在跟我们去辽地的医师和工匠们有多少?”
“公子,有九百多人,带他们的家属也有三四千人。”
“就这样吧,也暂时够了。”
转头对正抱着旺财的石敢,问道:
“收留的孤独流浪少年,有多少了?”
“公子,蓟都和附近的几个城池,目前收留的少年有五百三十二人。”
姬康点点头,对老总管姬茂和石敢说道:
“要安排好蓟都的留守人员,这些少年、医师以及工匠带他们的家属,全部都到辽地,这个不容改变。”
“通知苏青让他尽速赶到辽东城,以最快速度在襄平南部鞍山附近,选址集中建造好千户房屋,安置这些医师、工匠及其亲属,把我们的火炕图纸房屋设计图给他拿去,让他按此建造。”
老总管姬茂虽然奇怪,自家公子,为何不把这些医师和工匠留在襄平,而是放在鞍山。但这段时间见得东西多了,也不奇怪了。反正公子让在那里安置,就在那里安置吧!
“我已跟父亲说好。把城东一军营,做为这次迁移队伍的总集结地。我们出钱雇蓟都所有商家,帮我们把这些人带往辽地。把钱给足,告诉他们,我们要的是厢车,每个车里必须放置固定火盆。”
“因为母亲现在跟我,一起前往辽地,更要做好安全工作。除祖父拨给我们的两千部曲外,父亲也给了我一千部曲。这三千军队,将全留在辽地归我管辖。其眷属是否愿去辽地,自行选择。
“公子,最近不少官员、商家都献上了贺仪,尤其是相国所献贺仪最多,除五百金外,还给了五百套的兵甲武器。另外太子也送来两千金,一千套兵甲武器。”
“哦,知道了!兵甲武器都收拾好,我们到辽地急需这些兵甲武器呀!对了,剧辛大人还告病在家,没有出来做事么?”
“是的,公子。”
“我明白了,明天随我去拜访下剧辛。你们先忙吧。”
“诺。”
等老总管和石敢出去后,姬康依靠在书房的榻上,脑子里想着前往辽地的诸多事宜。而旺财对着姬康发出几声奶声奶气的吠叫声,看到自己的小主人还不搭理自己,只好委屈地蜷缩在姬康的脚下。
这时,屋外传来母亲姬赵氏的声音:
“吾儿,你年纪尚小,万不可操劳过度,实在不行,我们明春再走。”
看着带着清竹和清梅两人,已经走进屋来母亲,姬康起身拜道:
“母亲,已经决定的事,孩儿不想耽搁。许多事都需马上去做,时间不等我们呀!母亲你明年开春后再走,如何?”
“儿呀!我看你每天都紧迫的样子,不知你在担忧什么?但你想好的事,就按你心意去做,放心,母亲不会阻拦你的。”
“你也不用再拦阻我,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但我儿小小年纪都不畏惧这严寒,母亲更不畏惧,再说这一路走得都是官道,自有官府负责,我们钱粮不缺,你就别担心母亲了。”
“你也不必为财物担心。你外祖母和舅舅,已来信。并给你准备了贺仪万金,兵甲二千套,随后直接送往辽东,母亲库房里还有从赵国带来的财物,也不下几万金,孩儿你自己大胆取用就是。”
姬康眼圈一红,对着母亲姬赵氏,深深一拜道:
“既然母亲心意已决,和孩儿一起前往。孩儿也不多说什么,路途遥远,请母亲多做准备。多谢外祖母和舅舅,但更感激母亲的支持。”
……
看着坐在自己面前已经六十多岁、白发苍苍,但精神依然矍铄的老人,想起这位老人的过往,姬康心中唏嘘不己。
剧辛,赵国人,与赵国著名将领庞煖,是非常好的朋友。在赵国沙丘之乱后,逃到燕国,恰好看到姬康的太祖父燕昭王,筑黄金台,思贤若渴,招贤纳士,就前往拜见,得到燕昭王的极大赏识。在燕昭王时期,与郭隗、乐毅、邹衍四人一起被世人称为燕国的四大名臣。
在燕昭王的支持下,燕国开始进行了艰难的改革,而剧辛、乐毅等四人,也因此得罪了众多的利益既得者。而剧辛等人的努力也没白费,燕国因此而强大起来,向东开拓疆土两千里,向南差点把齐国灭掉。
但等燕昭王一死,剧辛等这些改革派,开始受到保守派的血腥反击。除郭隗病死外,乐毅被迫逃往赵国,剧辛、邹衍等改革派都被关进大牢,差点死掉。要不是燕相干掉了姬康的祖父燕惠王,恐怕剧辛他们就要死在牢里了。
等到公孙操扶持姬康的祖父,武成王登基后。为安抚国内的保守派,姬康的祖父武成王,也不敢重用剧辛和邹衍等人,只能把他们从监牢里放出。邹衍伤心之下,又回到了自己母国齐国,而剧辛则赋闲在燕国的蓟都,无人问津。
面对这位,为燕国做出巨大贡献,所遭到不公待遇的老人,姬康深深下拜道:
“燕室子弟,孺子姬康,闻老先生之名,特地前来拜见。”
剧辛看着面前这个,干净如年画娃娃般的王室公子,用最庄重的大礼参拜自己时,脑海里浮现出当年燕昭王同样的姿态,老眼不禁一酸。
“公子,快快请起,无用之人,不值得你如此。”
“老先生为燕国,定良法、除弊端、著《剧子》九篇、联五国,于大燕有大功。应受此大礼。”
“剧老先生,实不相瞒,姬康来此,是特意想请老先生,出来帮小子的。为表诚意,特奉千金。”
这时候的千金,在这个时候,绝对是重金。在燕国,也只有燕昭王,拿出千金来招贤纳士过。由此可见姬康的诚意。
剧辛静静地看着姬康这个小儿,思绪万千,半天才缓缓问道:
“前几日,读公子之《少年燕国说》,不禁热血澎湃。而今,公子虽年幼,但被封辽城君,采邑辽东、辽西之地,不知公子之志,能否告诉老夫?”
姬康摆摆小手,让跟随的老总管和石敢等人,全部退下。剧辛看到这,心里更加欣赏,耳边已听到姬康说道:
“今天下为大争之世,而燕国,国力贫弱,奸臣窃命,良臣不得重用。长此下去,小子以为燕国有灭国之忧,想挽此局面。但一介孺子,能力有限。故请老先生相帮姬康,如允诺,则实为小子最大幸运。”
剧辛陈吟片刻,看着用清澈目光看着自己的姬康,说道:
“自周室衰微,天下诸侯并起。历经数百年,现仅存七国。秦国现已拥百万之众,良臣众多,大势已成。唯赵国能相抗一二,但不可长久。今公子据辽城之地后,胡民众多,老夫以为,要善待胡民,燕胡一体,此为一。平整田地,道路,修城池,养精蓄锐,此为二;修法、开智,明权、强军,此为三。”
“如果公子能支持老夫,做到以上三点,老夫愿意跟随公子。”
姬康眼里,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可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邀请到的第一个大才呀!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前世的剧辛,在姬康大哥登基后,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带兵和自己的好友庞煖“死磕”,身体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站起身来,郑重一拜到:
“姬康能邀先生相帮,实乃万幸,到辽地后,再筑台拜先生为辽相,请先生不要推辞。”
剧辛缓缓站起身来,郑重还礼:
“老臣拜见主公。”
……
史书记载:……武成王六年,燕王封帝辽城君,采邑辽东、辽西两郡。武成王七年初,帝拜剧辛为辽相,改制、修法、抚民、筑城……辽地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