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唐:开局参与玄武门 > 第119章 青山法典

大唐:开局参与玄武门 第119章 青山法典

作者:墨夕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0-16 03:21:03 来源:转码展示1

最终,一部《青山法典》在众人的讨论下基本成型,准备进入具体编纂阶段。

令所有人都有些意想不到的是,最终由沈青敲定的法典方案中,他们每个人各自的想法与意见都得以最充分的体现。

但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整体,竟然是他们的思维习惯中从未接触过的样子。

“也就只有沈先生这样的人才能够想得出,这种看似奇怪但是仔细想来确是十分合理的制度了。”

这是祝年对这部《青山法典》的评价。

首先沈青将所有的青山卫成员分成了几个部分:负责战斗的兵士,负责生产的匠人,负责农务、畜牧、捕猎的农人,负责建筑、开采矿产、杂工等的工人,负责教育、管理等工作的文人,以及暂时还没有具体分工的平民等等。

这虽然与这个时代对百姓的划分看似大同小异,但沈青的决策中有一个本质的思想,那就是分工没有高低贵贱,也可以随着个体的意志自由转化。

可以说,虽然与现代社会比起来,大青山的社会分工制度还是谈不上自由的。

但放到这个封建年代,又是在自己的封地中,这样的政策可谓是赋予了领民最大的自由。

整个大青山的核心机构为沈青的侯府,侯府下设府衙,包含各个司,司下根据具体分工设置“坊”,各司其职,为整个大青山的管理机构。

生产中一切收益与成果均归侯府所有,但所有人均可获得工资收入。

随着创造价值的增加而增加,而产出的成品由侯府统一售卖,表面上看似为他人做嫁衣,但事实上这样的制度能够在整体的财物分配上让普通人吃到更多的甜头。

凡大青山成员人皆平等,无论是底端的小组领导者,还是各个坊的官员、统领,乃至司主,都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创造的成果而晋升。

按劳分配永远比按地位分配的方式更加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动力,这是时代的必然。

法规方面,由于沈青本身对这一领域不甚了解,再加上如今的大青山启蒙刚刚起步,过于复杂的律法自然不是很适用,所以一切从简,慢慢增删便是。

后山的矿洞变成了劳动改造的场所,以义务劳动代替大部分刑罚。

工作中消极怠工、无故顶撞上司者视情况扣除工钱,管理者贪赃行贿这撤职查办并且抄没资产。

领地内的偷盗行为处以偷盗财物价值十倍的赔款,其中一般赔偿给受害者,一半上缴侯府。

伤人行为视伤者严重情况给予加害者惩处,包括财物赔偿以及矿洞义务劳动;更加严重的致死行为则是简单的杀人偿命。

陈墨看着手中记录下来的草稿,思绪万千。

在会上他曾将自己的理想详尽的表述了出来,他希望整个大青山可以人皆平等,财物平均分配。

从而在所有人身上看到平等与自由,本以为一向仁厚的沈青会欣然同意,但没想到却被沈青断然拒绝了。

沈青不是没想过这样做,但以史为鉴,空想乌托邦的失败让他彻底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绝对的平等必然会产生怠惰,这是人性的必然。

而对左龙那有些偏向铁腕的思想,沈青更是苦口婆心的将其劝止。

还好有祝年管着,才能将左龙一点一点从一个习惯了啸聚山林做盗匪,自己是老大说一不二的心态中引领出来。

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沈青都需要左龙成为整个青山卫的统领者,左龙需要,也必须成长。

而思想与自己的理念高度契合,又深得左龙无条件信任的祝年必然是最好的辅助者。

同时,祝年在整个大青山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的,从最初的那个被几乎所有人认为是不谙世事只会捧着书本的小姑娘,到如今当之无愧的青山卫话语权仅次于左龙的第二领导者。

从不会有人觉得她如今的地位是凭借左龙的青睐,祝年的成长在沈青看来却也不是个意外。

毕竟不管是聚仙寨旧部,还是被救出来的平民,都在祝年的教育启蒙中渐渐理解了知识的重要性。

虽然年龄小,但祝年在他们的心目中依然是那个“先生”的存在,同样,这也使得祝年的领袖潜力更加充分地被开发了出来。

另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便是这个年代平民骨子里对神明的敬畏。

作为曾经太常寺巫祝,祝年依然坚持着定期的祭祀,在所有人眼里。

那个在袅袅烟雾中身着巫女服登坛作法的祝年,无疑是他们与神明最直接的沟通者。

这种崇敬感便直接地化为了祝年的威望。

当然,这个祭祀场景对于沈青来说,也仅仅是前世遗留下来的对巫女服的好感罢了。

左龙是真的傻人有傻福,沈青有时会这样想。

也算没有辜负沈青的期待,在祝年的主持下,这套划时代的《青山法典》几天之后便已成稿,在沈青的再三审阅下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不过,另一件事情引起了沈青的注意。

法典成稿后,一件亟待完成的事情便是在大青山内部全体成员中的传播。

祝年正在与陈墨商量召集全部会写字的人加班加点抄录法典的时候,沈青推门走进了祝年的办公室。

“看来我来得正好,你们是在讨论抄录法典的事情吧?”沈青看着正在讨论中的两人,开口说道。

“先生说的没错,”

祝年回答道:“我认为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了解法典的内容,我们需要为每个成员都抄录一份法典。”

“话虽这么说,但这抄录的工作量着实太大了,所以我计划先抄录一批,每五人分发一份。”

虽然雕版印刷术是在唐代发明,但在贞观初年显然是没有的,而且就算是十分落后的雕版印刷术,也是在唐朝中后期才逐渐通行的。

而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出来,已经是宋朝的事情了,想到这里,沈青已经有了主意,工业园区又有事情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