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唐:开局参与玄武门 > 第113章 扑朔迷离

大唐:开局参与玄武门 第113章 扑朔迷离

作者:墨夕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0-16 03:21:03 来源:转码展示1

哪里有什么福无双至的说法,就在大青山一系列的事情都顺风顺水之时,沈青又接到了李世民的邀请,请他前去宫中秘密议事。

当沈青在一名宫人的陪同下低调地来到李世民的书房,发现书房内坐着的只有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几位心腹。

文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武有程咬金和尉迟恭。

沈青刚一在李世民身旁留下的座位上坐下,李世民便亲自递给他一份密报。

这密报的字迹十分潦草,甚至用的都不是纸张,而是不知从何处撕下来的一块破布。

要不是李世民告诉沈青这上面有皇家密谈特有的暗号,沈青都会极度怀疑这份密报的真实性。

虽然密谈在那种情况下,一切因陋就简也十分正常,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这密报也太容易伪造了。

沈青努力地辨认着潦草的字迹,看得出写信人当时所处的状况并不十分安全,所以写字时一定是十分匆忙且紧张的,内容仅仅是能够勉强分辨出来。

密信的大意是,赵德言篡位之后,虽然突厥内部迫于其淫威,不敢有所反抗,也无人敢于发声,但实际上是暗流涌动的。

赵德言采取的政策十分铁腕,由于手握突厥唯一一支战力较强,没有在渭水一战中被消耗的军队。

赵德言得以用武力严格地控制着官员的立场与行动,甚至街上的窃窃私语都有可能会被传入赵德言耳中,这也让密探的潜伏工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但官员中还是分为几派的,这几派的内部人员也常常暗中进行秘密联络,有时密谈能够通过暗中潜入得到一些信息。

势力最大的一派自然是拥护赵德言的人,其中陆续去投奔赵德言得到重用的汉人掌握着权力的中心。

也有不少忠于颉利可汗,对突利可汗充满敌视的颉利可汗旧部。

这些人在赵德言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与利益,所以坚定地站在了维护赵德言铁腕统治的立场上。

另一股势力是主张维护突厥利益的一干臣子,他们并不是十分在意谁登上这个汗位。

但是一个汉人统治突厥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但迫于威压,这些人也不敢出言反对,更不敢有所行动。

或者说,这些人正在等待一股力量,一团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才会出手。

但如今的情势让他们只得观望。

最后一股势力便是坚决要推翻赵德言的一派,这些人有些是未被处理的突利可汗势力漏网之鱼,还有一部分是极端反对赵德言夺位的突厥官员。

但由于赵德言的大清理,这些人幸存下来的少之又少,一部分整日小心翼翼隐藏自己的立场,虚与委蛇,另一部分躲在暗处,秘密策划着机会。

他们不是没有发动过行动,但每一次都被赵德言发现了苗头,很多人被残忍地杀害。

甚至一名策划暗杀赵德言最终事败被抓的突利可汗旧臣被当街斩首示众,头颅在城墙上挂了三天,可谓是惨不忍睹。

看完这份密信,沈青心中大致有了数。

如果想要更容易地拿下突厥,制造内乱便是最好的方式。

而反对者自然是无力与拥护派抗衡的,关键在于不敢行动的维稳派是否能够看到反抗便能成功的希望。

“陛下心中怎么想?”沈青先向李世民抛出了问题。

“不瞒先生说,这突厥内部形势也算是复杂,之前朕不应听侯君集激进之言导致使团损失惨重,但至少当今已经彻底明白了赵德言的决裂态度。”

“赵德言一派是无法指望了,朕以为此前之事乃是向我大唐的公然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当御驾亲征彻底平了这突厥,以绝后患。”

李世民虽然出于人君的稳重,语气没有太大波动,但沈青依然能够从李世民的话中听出那位浴血奋战依然无所畏惧的破阵秦王。

“陛下欲扬我大唐气势自然是好的,但有些事情也希望陛下考虑一下,不知当讲不当讲。”沈青欲擒故纵地说。

“先生但言无妨。”

“首先,想必陛下也知道,若是大举进攻突厥,我军在对地形与当地情况的了解上必然处于极大的劣势,兵力优势也会被最大程度地削减。”

“再加上虽然之前的交战中我们大致了解过突厥军的战斗方式与实力,但由密探打探到的情况来看,赵德言手中的兵士似乎没有出现在进犯我大唐的行动中。”

“也就是说对方的情况我们完全不了解,但我们的作战方式对方却了如指掌。”

沈青说完,众人虽表情上不愿接受,但看得出,心中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

“先生,别的不说我尉迟、敬德既然能在泾州大破当初也毫无情报的突厥大军,那就算赵德言手中大军我们不了解,也能再胜它一次!”此时尉迟恭满脸坚决地说。

“我不是说不战。”

沈青早料到这样的反应,不紧不慢地说:“我希望各位都能够明白,如今的大唐,已不是为了生死存亡而拼命的大唐。”

“我们的目的不应该是战胜,而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唯有这样才能不至于使战争令人民生灵涂炭。”

沈青微微一顿,环顾众人,发现众人眼中都已有深思的样子。

“想必各位比我更明白,一场不计代价的生死相争,就算胜了,对国家的损耗又有多大。”

“如今才是贞观元年,我大唐根基未稳,断然不能频繁地被战乱所消耗。”

“古有汉武帝北征大破匈奴,是建立在文景二帝励精图治国库充盈的前提下的,如今我们不是打不赢,而是打不起。”

听完沈青的话,李世民不由得点头。

“先生一席话朕受益匪浅,确实朕不应不顾天下苍生穷兵黩武,但若是对突厥不加理会,岂不是太折煞我大唐之威严?”

看得出,李世民在这件事上是绝无可能就此作罢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