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唐:大哥我摊牌了,我是太子 > 第七章:看呆了的众人【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

正午。

以李世民为主的四人小队已经来到了万年县。

作为万年县的神童,想要打听陆元的居处还是很简单的。

而此时正值冬季。

所以家家户户都在存粮,一眼看去都是忙碌不堪。

可随着几人来到了陆元家周边后。

却发现茅屋院子内,一个少年郎闲情淡漠的躺在自制藤椅上。

对比忙碌的场景,他更多的是逍遥自在。

“此人难道就是承乾口中之兄长?吾看也不过如此吧?少年时期便这么懒惰,往后怎能承大事也?”看到陆元之后,房玄龄忍不住的摇头起来。

如今大唐刚刚建立。

全国上下属于百废待兴的局面。

尤其是对于民生方面,更是诸多问题。

而对于民来说,食为天。

所以,大唐内部机构都是表明一个态度,所有人能不闲着就不要闲着。

多干活,多屯粮。

这样一来,至少大家不会出现饥荒的现象。

但现在陆元给人的表现就有点差强人意了。

作为一个少年,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国家,都要多担当一点。

如果所有人都和他一样,躺在这里偷懒,粮食又从何而来?

一旦粮食供应不足,其结果不言而喻。

只是。

就在房玄龄说完后,还未等其余三人表态。

突然一行人走了过来。

他们每个人都提着一些篮子,上面都是一些粮食。

拿着粮食的众人,兴高采烈的来到陆元的家里,随后和他热情的打着招呼。

“陆元啊,这个月的粮食给你放这里了,回过头让许妈给你做哈。”

“陆元啊,菜给你清洗好了,也给你折了,你吃完了赶紧跟我说,我们立马给你送啊。”

在热情的招呼下。

四人看懵了。

啥情况???

这些民众怎么好端端的白给少年郎粮食?

按照道理,对方好逸恶劳,躺在这里,本应该是被街坊邻居嫌弃啊?

带着不解,他们静静的看着。

而这些人在放完东西后,又热情的打着招呼离开。

一离开,长孙无忌随便挡住了一个汉子,然后客气的道:“这位兄台,想问一下,尔等为何白白赠送粮食给这位少年郎?难道这个村里的粮食过多吗?还是说,他在逼迫你们吗?”

对于众人而言,他们觉得这件事情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陆元逼迫众人。

第二,村子粮食多,不想饿死人。

但没有想到。

随着长孙无忌询问后,这位大叔立马有点生气的道:“啥啥啥,什么白送?什么逼迫?你在说什么?”

说完,大叔瞅了一眼四人,然后大大咧咧的问道:“你们是外乡的吧?”

“是的,吾等是常平县的。”长孙无忌好奇,也不计较对方的不客气,顺着他的话回答。

“难怪,你可知道里面躺着的人是谁?这位可是咱们万年县的神童啊!”听到是外乡的,大叔立马就回答起来,满脸的骄傲。

“可就算是神童,不付出劳动就白拿大家伙的粮食,这也说不过去啊?”长孙无忌不懂,继续追问。

“啥白拿???你们这些外乡人懂什么啊?咱们这位神童,帮助乡亲们做了一个耕地的工具,本来一家一户只能耕三亩地,现在一家一户直接可以耕十亩地,收成一下就高了起来,家家户户基本不缺粮。”

“可以说,咱们这位神童直接帮助全乡老百姓不愁吃喝了,在这个情况下,送点粮食怎么了?别说送这点了,就是再多送更多,我们也乐意。”

大叔说话的时候,时不时回头指着正在闭目养神的陆元,每每看过去都是带着敬意的目光。

而看向长孙无忌等人后,他则一脸嫌弃,一脸不屑,仿佛就是看几个乡巴佬一样。

被农夫当成农夫的滋味,几人十分不爽,但为了考核陆元,几人还是忍了下来。

“能提升劳动力的工具?什么工具啊?世间真的有这种秒物?”很快,李世民突然开口了,他作为一个明君,作为一个想要在千古留名的大帝,他此刻已经不在乎陆元这个人怎么样了,而是在乎这个对民生十分重要的工具上面。

“还望这位兄台能够带吾等前去观摩一下。”长孙无忌作为小棉袄,立马懂眼,对着农夫就开口起来,说完还拿出了一小串铜钱,意思很简单,不让你白跑。

农夫看到钱,立马眼睛发亮,随后直接就答应了。

不多时,他就带着几人前往农地观察了。

因为正值冬季。

所以农作基本停止了。

不过有钱能使鬼推磨,来到农地后,长孙无忌再度拿了少许铜钱给了几个人,让他们来到一处地里表演一番。

就这样。

在俩个农家小伙的力量下。

很快,几人就看到了一场犹如神迹般的表演。

所谓的工具,其实就是后世才会出现的曲辕犁。

作为穿越者,这种小工具他仅仅花了一天的功夫就做出来了。

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这东西至少要等唐代后期才会被人们发明出来。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四人看傻也是正常。

也在观摩中,李世民的情绪是最为激烈的。

之前提及过,他得位不正,天下骂名很多。

为了让自己死后的名声不那么难听,他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为成为一个千古明君而奋斗。

而想要成为千古名君,光打仗是不行的。

开疆裂土只是其一。

更多的还是要自己管辖时期的老百姓得到丰衣足食的现状。

唯有这样,他才能真正的成为千古名君。

所以,当看到俩个壮汉在短短半个时辰内就耕完了一亩地。

这种高效率的耕地速度,直接让他激动起来。

如果全国都推行这种耕地方式,粮食产量不说增幅多少倍,但至少绝对能增幅一倍。

一倍是什么概念?

一倍就意味着,百姓不会出现大饥荒情况。

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这样耕地就不会浪费太多的劳动力。

从而对于兵力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提高。

因此,在种种元素之下,他岂能不激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