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唐之一品门房 > 第124章 元公辅的担忧

大唐之一品门房 第124章 元公辅的担忧

作者:三尺青锋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17 03:21:55 来源:转码展示1

第一百二十四章元公辅的担忧

“刘二,要是有学塾,不收取学费,让你家孩子去读书,你愿不愿意让孩子去?”

王烁拉住马夫刘二问道。

刘二嗨了一声,拿起一把草料说:“不愿意!”

李鹿萍诧异的问道:“为什么,这是好事啊!”

刘二把草料往马槽里一放说:“读完书作甚?”

这一下把李鹿萍给问住了,她求助的看向了王烁。

王烁轻咬着指甲,似笑非笑的点点头。

两人又问了府上的其他家丁,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不愿意让孩子来读书。

李鹿萍迫不及待的去找了元公辅,开门见山的问道:“元先生,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把孩子送来学塾?”

元公辅捡了块石头坐下笑道:“小娘子有这份心是好事,可元某觉得这件事不应该做。”

“元先生,这是好事,为什么不应该做?”李鹿萍不解的问道。

王烁注意到了,元公辅说的是不应该,而不是不可能。

这其实是从另一点说明,元公辅也是认同李鹿萍这个想法的。

但他也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元公辅会认为不该做这件事。

元公辅微微一笑,拿了一块石头坐下说:“元某乃是天宝元年进士,这件事两位都清楚吧。”

王烁点点头,这事整个李家的人都知道,他自然也不例外。

“可元某直到现在还没等到朝廷派发的职位,简单的来说,便是僧多粥少,进士年年都有,可官职却不是年年都有的,更何况还有不少荫官来竞争。”

“山东诸士族势力强盛,官官相护,互相庇佑族内子弟,但凡有升迁机会,都给了自己人,寻常士子,如何跟他们竞争?”

“府中的小郎君们,出身名门,将来自然不愁求官,可是府中家丁的孩子,你让他们拿什么跟小郎君们竞争?”

见王烁听到认真,元公辅欣慰的笑了笑,继续说道:“再者书本墨费贵重,寻常人家根本掏不起这份钱,而且这也意味着家中会缺少一个劳动力,可要上交给朝廷的税费却是一分不少,寻常人家谁会这么做?”

“倘若能高中进士还好说,起码有了盼头,可若是考不中又该如何?读了十几年的书,手无缚鸡之力,农活不会干,难不成让他们投身边关,上阵杀敌去?”

元公辅看向李鹿萍说:“所以这也是元某所说,虽然小娘子有这份善心是好事,但不应该这么做,到头来好心极有可能办成坏事。”

李鹿萍沉默了,她不是寻常那种不识五谷的大小姐,恰恰相反,每年农耕忙时,她也会跟着李夫人一同下田,所以李鹿萍知道,农活有多辛苦。

她下意识的看向王烁,本能的觉得王烁应该有解决的办法。

遇事不决问王烁,这个想法,已经在她脑海里根深蒂固了。

王烁沉吟了一声,元公辅说的三点,句句在理,这也是他一直忽略的地方。

毕竟唐朝还是有等级制度的,像他现在就属于贱籍,是不能参加科考的。

而且以唐朝现代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想要完成和现代一样的教育制度,还是很难的。

就算是在现代,依旧有不少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只能辍学打工。

看着李鹿萍期盼的目光,王烁仔细思索了片刻,忽然问道:“元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不科考行不行?”

元公辅一愣,接着大笑了两声:“王二,你还真是异想天开,不科考那还读什么书?做田舍汉也好,做工匠也罢,可都和识字没关系,不科考,那也没必要在扩大学塾了。”

李鹿萍眼中满是失望,她看向面前的学塾喃喃自语道:“难道真的没办法了吗?”

元公辅也是长叹一声,他出身贫寒,当然明白贫贱子弟想要出人头地何等困难。

“我等寒窗苦读十年的人,如何能跟世家豪门几代人的积累相提并论。”元公辅辛酸无比的说道。

“元先生,此言差矣,昔日秦国何等强盛,始皇帝扬言要传于万世,可最终结果,却是被一个农民刘邦夺得了天下!”

“刘邦可不是什么贵族后裔啊!”王烁正色道。

他想到之前还在送外卖的那些日子,也是有不少的人说过和元公辅类似的话,几代人的积累,凭什么输给你寒窗苦读十年?

初看此话,王烁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可他转念一想,这不过是懦弱者找的借口罢了。

元公辅精神一振问道:“此话不假,可王二你想过没有,这世上有几个刘邦?”

“刘邦一人也完成不了汉室大业,他也需要精兵良将!”王烁朗声的回道:“同理,能读书当官那便去当官,可若是当不了官,但若是能比之前的生活更好,也是美事。”

元公辅微笑道:“王二,不当官怎么会比之前的生活更好呢,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样经商致富的。”

一直没开口的李鹿萍,眼睛忽然一亮说道:“先生,你是不是想到了王公?”

王烁越看李鹿萍也觉得这小丫头激灵聪明,他笑着摸了下李鹿萍的小脑袋:“不错,正是王公。”

“王焘王公?跟他有何关系?”元公辅不解的问道。

李鹿萍激动的说道:“之前王公来找先生,就想把先生收为关门弟子,先生当时拒绝了王公,但答应王公会筹办一个医学院!”

“但是朝廷已有太医署,各地也有医工,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元公辅摇着头说道。

说起这个王烁就一肚子怨言,大唐的生产力低下,至于医学认知,大多停留在巫医阶段,哪有生病给人喝符水的!

他耐心解释道:“元先生,这些医师空有医之命,却无医之实,医术水平低劣,难堪大用,所以我才想着和王公一起,创办一个医学院,我出资金,王公教学,为我大唐培养一批合格的医生!”

王烁不是医学生,但是一些基本的药物还是知道的,再加上有王焘这尊大神在,不敢说达到现代的医学水平,但起码会远超当下。

元公辅捋了下胡须道:“这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不能所有人都去做医师吧?”

“元先生还记得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些事吧?一辆车可日行千里,可装粮无数,从长安到益州,一日便可到达!”

元公辅怎会不记得!

正是因为王烁所说的这些,才让他心动,选择跟王烁做事!

“元某自然记得,不过王二你好像忘了,现在也没让我看到能日行千里的车。”

元公辅埋怨了一句,眼神幽怨的好像是在哭述自家的负心汉。

王烁老脸一红,觉得一阵心虚,好像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元公辅的事似的。

他轻轻嗓子说道:“元先生,想要造这种车,就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当然也需要专门的学校。”

元公辅明白过来说:“你的意思是,这些学生其实在入学时,便为他们选好了日后的路?”

“不错,不过也是要按照每个学生的意愿和擅长而定,不能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王烁补充道。

元公辅仔细思索了起来,如果真的能按王烁说的这般发展,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大唐,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他很快就下了决定:“好,如果真是这样,那元某全力支持,可是王二,但是一个元某,可教不过来这么多学生,况且这教授的东西从何而来?”

“这个当然是先生来写了。”李鹿萍欢呼雀跃道。

王烁心中暗道了一声不妙。

果不其然,元公辅笑眯眯的伸出手,就像是催租的地主般笑道:“好啊,书呢?”

“额,我还没有写完。”王烁灰溜溜的答道。

元公辅大袖一挥没好气的说:“那还不回去写去!实在不行元某就守在你家门口,你写不完就不准出门!”

王烁一阵恶寒,这位的催更,还真是要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