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唐艺术生 > 第109章 魏征来到商县

大唐艺术生 第109章 魏征来到商县

作者:长安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09 02:47:09 来源:转码展示1

唐俭要辞官了,而且递交的辞官的折子。这太震动朝中官员了。

要说香皂的出现能让勋贵家族的女人们疯狂,那唐俭的辞官就能让官员们为之振奋。

倒不是唐俭为人不好,而是唐俭真要辞官了,那不就空出个尚书的位置?

官员对官职的追求嘛,就像女人喜欢香皂一样。

首先是长孙无忌,他到看不上户部尚书的职位,他是要考虑李世民会不会答应唐俭辞官。

如果答应了那他就要提出人选。这是他考虑的。

再就是魏征,魏征不管官员的任免,但他很奇怪唐俭为什么要辞官。

在下来是房玄龄,他的身边有不少人都盯上了户部尚书的职位,想找他通融。

而李世民却没有准奏,他很奇怪唐俭突然要辞官。

唐俭是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的秦王府学士,现在户部尚书当的好好的居然要辞官。没有道理啊。

李世民想不通,他要问明白。等他叫来了唐俭才知道是商县的陈安造成的。

本来唐俭还不愿意说他是因为商县的“六年义务教育”,但他别扭不过李世民。

听了唐俭说的理由,李世民就很有意思了,他不同意唐俭辞官。他要把“六年义务教育”在整个大唐推广开来,那样他就是毋庸置疑的千古明君。

为此李世民把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都召集到了太极殿。

在得知唐俭是因为“六年义务教育”而辞官后,这些人都各有了心思。

如果整个大唐都能推行,那自然是好的,可这怎么可能?

钱财啊,这是需要大量的钱财的。

长孙无忌皱着眉头,他低头不语。房玄龄若有所思。魏征欲言又止,还是杜如晦干脆利索的直接说到。

“陛下,六年义务教育好是好,可朝廷没有这些钱财啊,使不得。”

“可商县不就正在做。”李世民心有不甘的说,他其实早就想到这一点了,朝廷的年入根本不足以支撑这样的花费。他叫这几个人来就是想看看能否有办法。

陈安没有去商县之前,商县人穷的很。别说让孩童入学了,能吃饱就不错了。

这才多久啊,陈安就敢在商县推行“六年义务教育”。还让唐俭这样的大臣都心动的要辞官。

李世民觉得陈安在商县能做到,那为什么以后整个大唐做不到呢?

“陈安能挣钱啊,陛下,现在长安城里面如果说谁最富裕,那恐怕就是他陈安了。”房玄龄说道。

他是深有体会,房家跟着陈安做生意几乎什么都没有出就挣钱了。在房玄龄的心里,陈安就是能空手套出钱财的人。

“对,那陈安就是有钱。”唐俭跟着说。

“此话偏颇,不只是钱财,还要有为百姓的心。只是有钱财的话,那教材谁来编写,授课先生去那里寻找?”魏征说到。他这次是挺陈安的,不能只说陈安有钱这样的话啊。

李世民看了看长孙无忌,他希望长孙无忌能说点什么。

这个长孙无忌成天说陈安像他,那陈安都做出这样的事了,长孙无忌总要拿出点好办法啊,要不然干脆反过来说成长孙无忌像陈安算了。

“陛下,臣愿意乐捐,以后臣家里的铺子有了利润都拿出一些乐捐,用在朝廷办学。”长孙无忌低着头说。

他知道陈安能拿出钱财的办法,不就是在商县各种生意,作坊里面拿出利润啊。

那他作为重臣,李承乾的舅父,为了大唐多付出点好了。

长孙无忌这话让另外几个人不满意了。你把家里生意的利润乐捐了,那别的臣子要不要乐捐,是乐捐一次还是年年乐捐?

“长孙大人此话不可采信。”杜如晦简单明了的说。

“是啊,长孙大人你可以乐捐,那别的臣子呢,不少臣子是没有钱财的。”唐俭跟着说。

李世民一样觉得不能采信,这不成了朝廷强硬让臣子掏钱啊。一个陈安可以这样,但不能让所有的官员都这样的。

“此法不妥,玄成可有别的法子?”李世民问到。

“臣以为还是先要让百姓富裕起来,让钱财流通起来,这样朝廷有了钱财自然可行。”

“那如何去做呢。”李世民很有兴趣的问。

“这个臣还不知,臣不懂得经济之道。”魏征双手一摊,面露难色的说。

这时候房玄龄开口了,他对李世民说:“陛下,可以下旨询问陈安,或许他有办法。”

唐俭看着这老半天李世民不搭理他,他说的话李世民似乎都当做听不到,他着急了。

“陛下,臣愿往商县宣旨,然后臣就留在商县。”

李世民冲唐俭一摆手:“你就在户部当尚书,那里都不能去!让玄成去宣旨。”

唐俭能怎么样呢?可以载入史册的机会离他而去,他只能咳声叹气。

出了太极殿,唐家忧郁的看着魏征,而魏征确不知道该给唐俭说什么。

他魏征只是去传旨询问,并不是去主导“六年义务教育”,而且他侄子魏和还在商县呢。

要说起来,魏征还有点感谢陈安了,魏和在商县县学帮着陈安,那样的话,他这个侄子肯定是参与了“六年义务教育”,那就自然会记载下来的。

魏家有后初长成啊,魏征拍了拍唐俭的肩膀,,,

——

魏征和程处默,张狗子一起去了商县。他在路上还问了不少事。

从张狗子嘴里说出来的商县简直就是小长安。这让魏征很是期待。

这次魏征不去怀疑陈安了,他觉得张狗子说的不会有假,最多夸大一点而已。

几个人到了商县,魏征没有去县衙,他要先在县城中走了走。他还是要眼见为实。

还真是张狗子说的那样,整个县城很热闹,商铺不少,人来人往的。街面上还有巡查的,如果谁随地吐痰什么的都会被处罚因此街面上还很整洁。

这就让魏征很赞叹了,当他看到面向公众免费治疗的医馆,他就更满意了。孙思邈还真的在医馆,而且还指教别的郎中给病人看病。

还有澡堂呢,同样是免费的,这要少多少柴火啊,,,

到了县学,魏征听到了朗朗书声。而他的侄子魏和就在一间学堂里面教授学子。

“善”,魏征感叹了一下。

大唐各地的县城要是都能这样那多好啊。

魏征没有去打扰魏和,他要离开县学到县衙去,他本来以为陈安会来找他。现在看来陈安肯定是在县衙等着他呢。

这个陈安倒是很放心他到处看看,不怕他挑刺。

魏征慢慢的走到了县衙外,就见陈安已经在迎候了。

陈安不会跟着魏征逛县城,但他会在县衙外迎候,那是他将来的老丈人。即使魏征并不知道。

“魏大人,谨成恭候了。”

“谨成啊,不会怪老夫吧。”

“魏大人那里话,小子可是相信您的。”陈安一边说,一边让着魏征进县衙。

“老夫此次是奉陛下旨意而来,想来你已经知道了。”

“知道了,其实这只需一封书信就可,还劳烦您一路辛劳。”

“不劳烦,魏某本就想过来看看。”

“魏大人,小子和魏和现在是兄弟相称了,能否称您一声叔父?”

“可,私下里自然可以。”魏征笑着答应,他没有注意到陈安的眼神很飘忽。

“那,叔父受小侄一拜。”

“不要客套了,进去说话吧。”魏征乐呵呵的说。

在陈安心里,叔父和岳父就差一个字了。只要魏征高兴就好。

“谨成啊,你的六年义务教育好啊,这是为百姓造福,不愧你这一任地方官。甚善。”

“叔父谬赞了,现在商县富裕,拿出来钱财给县学那是应有之义。”

“可你为何想到了六年义务教育,这个提法很是不同。”

“原本是要九年义务教育的,只是想到万事都有个过程,孩童七岁入学,十五岁出学,正好可以去科举。又或者去某个营生。”

“好,甚好。陛下让老夫过来想询问这做法是否可行,陛下的意思是想在大唐各地都按照此例。”

“可行,陛下是圣君,自然可行。”魏征听了这句话就有点不高兴了,就他两个人说话,这个陈安说什么陛下圣明。陛下是圣明,可只是圣明就能做好所有事,那还要他来干什么。

“谨成,只有你我二人,就不用说陛下圣明了。”

不说陛下圣明,那说什么呢?谁都知道办县学是要花费的。李世民不就是为了这个才让魏征过来询问的。

“钱财。是为钱财?”陈安问道。

“这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如何编写教材,如何管理等等。”

“钱财倒是有,就是不知道陛下是否愿意。”

“你这是何意,老夫是知道朝中收支的,并没有多余的款项啊,并非陛下不愿意支出。”

“叔父,商县是因为有铜矿,作坊的收益,其实就是把利益分了出来交给县衙用做百姓身上,换个方式亦可。那就是各类庄园,作坊,商铺都缴纳税赋。某是说所有的,包括授予勋贵家族自己皇家亲王,公主的庄园土地财产与铺子。”

陈安知道他这样说肯定会引起魏征不满,但事实上就是这样,大唐没有什么营业税,收入所得税之类的。自然朝廷就少了一块收入。

陈安看起来是把作坊的利润捐出来给县衙,其实放到后世就是缴纳税收。这个帐他要都算过了。

唐初税赋是基于均田制的租庸调。田赋制度比汉定额更轻,说得上是一种轻徭薄赋的制度。而且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

租:唐是均田制,为国有。租额为四十分之一,较汉三十分之一更轻。

庸:劳役,每年20天。比汉30天更低。

调:一种土产贡输。大多是一些丝麻织物。

这三项主要都是农业分类的税,另外还有面向商户的关市税,胡商税。但后者的税收不多。

此外,九品以上官员是不缴纳税赋的。一些勋贵望族拥有大量土地,但没有给朝廷缴纳应有的税赋。

这样的财税收入当然不足以应付各地开设六年义务教育所需要的庞大的开支。

陈安又不愿意当冒险的变革者,商县在先秦曾经有为封君商鞅就是因为变革而车裂的。

所以陈安才问魏征,“是否陛下真的要实施六年义务教育,真的愿意拿出钱财。”

如果真要实施,那很简单,所有官员都缴纳税负就可以了,这些官员不但要缴纳土地税,还要缴纳所得税,家里有生意的那就要缴纳的更多了,营业税什么的。

这些面相勋贵家族,大商人的税赋一收就够了。

果然,当陈安说到让各类庄园,商铺,作坊都缴纳税赋后,魏征沉默了。

这是动摇朝廷根基的,官员免税赋,前朝就是这样,到了大唐变革成当官还要缴纳税赋,那谁还当官啊。

那些望族们还能支持朝廷?不造反就算对得起你了。

“不可,谨成啊,这可绝对不可以。”魏征摇着头说到。

“叔父,你是朝中直臣都不敢提议,那怎么办呢?”

“在无别的法子?”

“有”

“你说”

“把商县分封给小侄。以后大唐各地开设县学的支出都由小侄负责了。”

陈安这句话差点把魏征惊呆。这个陈安还真敢说。

把整个商县分封给他,这怎么可能,亲王的实际食邑封地都没有这么多。

一般的国公能有三五百实际食邑封地那都不错了。

“谨成,这怎么可能,你不过是个县令,陛下怎么能把整个商县分封给你,你可不要胡言。”

“那就没有办法了,小侄只能把商县管理好。”陈安双手一摊。

“好吧,老夫就把你的话带给陛下,不说这些了。你让差役去把魏和叫来,老夫想见见他。”

“叔父,早就让人去叫了,他授课后就来。”陈安笑着说。

都是一家人,肯定是要见面的,而且陈安还让赵宇凡在望山居摆设的酒宴。其中就有豆皮包裹鸡肉做成的鱼,还有红烧肉,蒸羊羔等。

总之,酒菜是跟好的,不会次于长安城里面任何酒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