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天二年。
正值八月仲秋,京洛两地人烟攒聚,百货骈阗,好一派阜盛安乐之景。
长安城南,出延兴门数十里,经灞陵,过蓝田,行向往西,便到了终南山脉所在。
终南山,乃京畿群山之首,起秦陇之地,横贯东西,绵亘百里,素有“九州之险,天下之阻”的美誉。时令初秋,山顶依旧蓊郁茸翠,大片成熟的红桦装点着毓秀的山间,如蘸了颜料的朱笔当空一洒,雾霭与流阑相接,彩云与鸾鹤交织,山谷纵深,峦峰沟壑,将整个京畿映衬得宛若泼墨丹青上的恢宏绝笔。
正逢拂晓,霞光顿开,伴随着遥远丝路古道上的声声驼铃,红日陡然刺破云层乍泻而出,如飞瀑倾流,光华满溢,穿过浓浓晨雾,盘旋山巅不落,被东风一吹,了了复又归于沉寂。唯有山崖谷底那座半旧的青灰色道观,涧壑平延,祥云缭绕,依然巍峨如初。
此观名为兴唐观,原本矗立于终南山间便有百年之久,虽历武周一朝,偶有败落,但自中宗皇帝李显复位伊始,对楼观道派特予青睐,经其御笔一挥,易名“兴唐”,取“复兴李唐、存谋志远”之意,明着讨个吉利,实为重振李氏雄风。
兴唐观主背景成谜,却并非什么坑蒙拐骗的游方术士,而是罗浮真人叶法善。
叶法善之名,不消多说,长安百姓人人皆知,生于前隋大业年间,一生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周六朝,游走于京师与帝王之间,深受皇家礼遇恩待。太上皇李旦称其有“冥助之力”,当今圣人李隆基更是将其奉为天师,如今叶法善官拜鸿胪寺卿,加封越国公,帝王尊宠可见一斑。
其门下第子众多,无一不是英明多谋之辈,上可求神问仙推演传世国祚,下可占卜解梦替人做法超度,即便是最末流的子弟,亦能鉴别人事,演算时势。
唯有达奚盈盈,是整个师门之中最为特别的存在。
她年纪最小,排行最末,道行不深,还时常惹祸。
名为道士,却不擅长画符刻篆、讲经著书,独独喜爱卜爻算卦,摆弄那捉鬼驱邪之术。
因自高祖李渊尊称老子作为李氏先祖以来,道教便一直是大唐的国教,皇亲贵胄、黔首百姓,世人凡入观修真者,实属稀松平常。
而达奚盈盈之所以如此浑不顶用,还能继续留在观内研修学道,不过是仗着有一个疼她如命的师父罢了。
她未及足月,还尚在襁褓中时,便被叶法善从河里给捞了上来,彼时衣衫尽湿,扯着嗓子嚎啕大哭不止,周身蜷缩在一个木澡盆里,唯一可辨认身份的残布也只留有“达奚”这一姓氏。
叶法善替她寻亲不成,只得将其抱回长安,按照排行取名“十四”。
有道是贱名好养活,可一个女儿家,顶着这么一个随便的名字,到底是显得太过敷衍。
于是在她十五岁及笄这年,叶法善算准时机卜了一卦,为她取字“盈盈”,达奚十四,自然也就唤作了达奚盈盈。
此外她还有个道号,名为“上清仪”。
达奚盈盈安稳顺遂过了十五载,是年初秋,长安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以太平公主为首的天子近臣联合左、右羽林军起兵谋反,欲意废帝夺权,不料消息泄露,圣人先发制人,率先发起政变,假借议事之由引公主亲信于大明宫中,尽数诛之。
计划已然失败的太平公主被迫逃亡山寺,自知大限已到,于三日后归府,始终闭门不出。
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求恕其死罪,后无故被拒,心灰意冷之下,彻底放权,自此不再过问政务。
圣人手段强硬,一心想要铲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无视父亲的阻拦,最终逼得公主自尽。
皇家的恩怨,打从武周结束起也没个消停,姑侄二人斗得你死我活,下头百姓跟着扎堆看个热闹。
好在达奚盈盈并不爱掺和这些宫闱秘事,她所在乎的,只有自家那位已然失了踪影且半月未归的师父。
她师父叶法善是个顶顶厉害的大人物,作为太上皇李旦的座上宾,出了这事,免不了要奉诏入京,为太上皇排忧解惑。
兴唐观其余弟子,同随师父进宫,至今已有月余。
期间达奚盈盈与师父互通书信,一直未曾断过,但在半个月之前,终南山再也没有收到过来自大明宫的回信。
师父云游,不知去向何方。
达奚盈盈满腹疑虑,决定先去长安探探消息,包袱都已收拾妥当,却在观内收到一封密信。
信笺字迹出自他师父叶法善无疑,可末尾的落款,却是长安丰邑坊的郝掌柜。
郝掌柜是个熟人,却不知与师父的失踪有何干系。
达奚盈盈猜不透叶法善的用意,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进城碰碰运气。
当然与她同行的,还有她的倒霉师兄崔淼。
[1]: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这一年,是李隆基登基的第二年。太上皇李旦掌握朝政大权,自称为“朕”,命令为“诰”,五日一次临太极殿受朝见,皇帝自称为“予”,命令为“制”、“敕”,每天在武德殿受朝见。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以及重大刑案政事由太上皇决裁。朝中太平公主专权干政,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其门下。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笼罩在父亲和姑姑的阴影下,夹缝求生,这一年看似平平无奇,却又发生了两件大事,足以影响整个大唐的荣誉兴衰。
七月,“先天政变”爆发,太平公主身死,李旦下诰书:“从今起,军事及国事的政令、刑罚,全由皇帝决定。朕好无为清静以养心,以遂宿愿。”当天,迁居在百福殿。
李隆基终于掌握了一个皇帝应有的权力。
十二月,改元“开元”,李隆基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大唐国力达到顶峰,史称“开元盛世”。(司马光《资治通鉴》)
[2]“睿宗”作为庙号是皇帝死后,群臣上书为其拟定的,如今李旦身为太上皇,在还没去世的情况下这么用是不合适的,但依照小说阅读习惯,还是在解释叶法善背景的时候,把他统治的阶段称为睿宗了。
自高宗李治去世,到玄宗李隆基即位,皇帝几经更迭,政变一个接一个的轮番上阵,大致把这个阶段简单总结如下:
高宗李治逝世——中宗李显登基(不到两月被武则天废黜)——睿宗李旦登基(随即便被幽禁)——武则天登基(690年—705年,改唐为周,神龙政变被迫让位)——中宗李显登基(李唐复辟)——少帝李重茂登基(唐隆政变被废黜)——睿宗李旦登基(二次登基,传位太子李隆基)——玄宗李隆基登基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的两京制朝代之一,长安和洛阳都是国都。
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同时期全球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