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 第164章 第164章送上门找打的人

李初并不清楚武轮已经为她说服李末, 并且让李末成为她的助力。jiujiuzuowen

被关在府里,出不去也见不到任何的人,李初坦然接受这份待遇, 每天练练字,写写文章,已经好些年没有这样放松惬意, 李初自然要把握机会。

武媚娘知道李初如此也是莫可奈何。一个人沉稳到李初这种地步无人可比。

不过朝廷还没有接受李初忽然被赶出政事堂, 所有的官职都被撤除的事情,武承嗣再呼自己成为太子,武媚娘看起来也是十分的意动, 这可不是好事, 表示反对的人不断的进言。

偏偏在这个时候武敏之竟然也冒头,有意争太子之位。

这样冒头出来的武敏之, 让本来那些就觉得不安的大臣们更是傻眼了。

一个无才无能,无德无品的武承嗣够让他们费尽心思的对付, 毕竟这身后给人撑腰的分明就武媚娘,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武敏之年轻时肆意轻狂,名声不好,可是有一句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 很显然, 武敏之这些年, 不仅立下战功,在朝政颇有建树, 更不要说现在的武敏之能够成为政治堂的宰相,都是凭自己的本事。

所以如果想就无能一事反对武敏之成为太子,行不通啊!

如果说武承嗣的冒头让人之前拍下去, 如今就算武承嗣再冒头,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武敏之这样一出头,从来不争的人这个时候想争,而且透露出一股势在必得,意义也就完全不一样,至少忠于李唐的人都不敢再轻视。

尤其在此之前武媚娘更将李家的中流砥柱李初无缘无故的罢官,更是不许李初再出府邸一步。

一连串的消息总是让人心生不安,武媚娘不会真想把天下江山都传给姓武的吧?

在这个时候,不是没有人想到要去寻李初讨一个主意,很多人已经看的很清楚,李初就是庇护李氏宗亲,保证武媚娘将来的帝王之位传回给李家的重要人物。

否则的话,武媚娘也不会一开始就朝李初下手。

然而他们想去找李初,李初的公主府却被武媚娘派来的人团团包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也就是说李初没办法出来,他们这些人想进去看望李初也绝不可能的。

武媚娘防备他们至此,更令他们心生不好的预感。

对于这件事,武媚娘特意召朝中的几位宰相入宫商议,为首的人自然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那可是忠于李唐的人,这么多年来,和武媚娘虽然也有君臣之谊。但是在狄仁杰的心里,武媚娘只不过是代为掌管江山而已,迟早有一天,这个江山总是会传回给李家的人的。

“狄爱卿,你怎么看。”想当年,武媚娘之所以会知道李初的心思,就是因为狄仁杰。

如今的武媚娘召狄仁杰进来问话,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李家的事。

狄仁杰心中的警钟大响,武媚娘这一问一时让狄仁杰不知如何接话才是。

“陛下之意,臣不能明了。”狄仁杰竟然一时之间无法猜透武媚娘此问的意思,也就直接的告诉武媚娘,希望武媚娘能够多给一些提示。

“朕意思自然就是要立太子了。你认为谁更合适。”太子一事忽然闹得沸沸扬扬,就是因为武媚娘在背后推动。

狄仁杰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向武媚娘,“陛下当真要将太子之位给魏王或是韩王?”

武媚娘笑得意味不明的道:“武承嗣也就罢了,武敏之这个人,你们同殿为臣那么多年,他虽然年少轻狂做出许多让人不喜的事情来,但是如今也是知错能改,这些年来为国尽忠,最重要的是,他是有本事的人。”

“可是陛下,他们毕竟只是您的侄子,侄子供奉姑母,陛下可曾想过百年之后的事情?”狄仁杰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的武媚娘最看重的人竟然是一直没有动静的武敏之。

武敏之的能力和本事,还有那份自制,狄仁杰都看在眼里,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武敏之并没有作为所有人攻击目标的原因,着实是有本事的人再想攻击,像狄仁杰这样的大臣也绝对不会轻易构陷于人。

在是对姓武的人有所不满,那都是因为他们过于嚣张跋扈,而且不把李氏宗亲放在眼里,更意图夺取李氏江山。

可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犯错,或者是没有做任何越轨的事情,他们也绝对不会出手构陷于人。

“狄爱卿以为朕会不会担心百年之后的事情。人死如灯灭,所谓的供奉不过如是。”这一句话还是李初告诉武媚娘,毕竟按李初的意思,将来的有一天,她一个没有子嗣的人,必然会将江山传承给侄儿们。武媚娘何尝不是担心,如果李初真的成为皇帝,百年之后无人供奉又该如何是好?

可是李初根本就不在意,人活着一辈子,活着管好活着的事,死去之后的事情,何必想的太多。

活在当下,活的肆意,活的没有任何遗憾,比什么事情都重要。

也就是这份豁达,让武媚娘自叹不如。武媚娘是在意身后之事的,她也怕在自己死了之后会留下千古的骂名。

而且武媚娘更希望将来有人供奉,哪怕这个世上不知道有没有神仙,武媚娘却是希望能够有的。但在狄仁杰的面前,武媚娘毫不犹豫的借用李初的话,只为看清朝臣们的心思。

“陛下。”武媚娘这样的回答恰恰是狄仁杰万万没有想到的,如果一个人不在意身后之名,不想是不是会有后人供奉,那么她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武媚娘扬起手,提醒狄仁杰道:“想必狄爱卿也该知道朕的这几个儿子里面没有一个比得上武敏之。”

这一点更是让狄仁杰没有办法否认的,狄仁杰半响说不出话来。怔怔的看向武媚娘,可是最终,狄仁杰道:“那么安定公主呢?”

武媚娘在听到安定公主这四个字时脸上露出了笑意,却是一闪而过,狄仁杰根本没有察觉。

“狄爱卿,安定公主可是女郎。”武媚娘仅是平静的陈述这个事实,一个他们都无法否定的事实,“况且,安定公主无嗣,她虽然姓李,在你们看来可以作为一个让你们接受的继承人,但对朕来说,她的问题比任何人都要多。”

武媚娘板着一张脸挑出李初的毛病来,显然并不满意狄仁杰的这个提议。

狄仁杰急切往前一步,朝武媚娘道:“陛下,公主无嗣是好事或是坏事,仁都见仁,智者见智。于臣看来却是好事,将来,她定然只能从诸王的子嗣中择嗣以承江山。”

“方才狄爱犯提醒的朕,侄儿可是不会供奉姑母的。”拿出狄仁杰说过的话来堵狄仁杰,武媚娘也不是反应慢的人。

因而狄仁杰一时卡住了,武媚娘道:“比起武家的人来,你们宁愿让安定公主继位吗?这是狄爱卿自己的意思,还是天下人都这么想?朕也不年轻了,现在只想太太平平的过日子,无意多起争端。”

一句话显露出武媚娘想要安定的心思,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武媚娘并不希望再起风云。但,武媚娘眼中闪过的精光,此话的真假有待商榷。

不过纵然再起风云,武媚娘也会将一切牢牢的掌握,否则的话,武媚娘宁愿什么都不做。

“陛下。太子之位,毕竟关系江山传承,如果陛下真的不在意侄儿继位,将来无人供奉。那么臣希望陛下可以考虑安定公主。论文论武,安定公主都是万里挑一,而且深得民心。又未陛下创立大周天下,立下汗马功劳。陛下心中难道对安定公主没有半点的情谊?”就狄仁杰来说,这么多年来,李初处处提醒武媚娘,没少和武媚娘对着干,但是这都是站在利国利民的立场。

李初的所作所为,不管是作为臣子,还是作为女儿,都该是让人挑不出刺来的,狄仁杰不断的想为李初说好话,谁让能和武敏之比的人就只有一个李初?

武媚娘的目光与狄仁杰相对视,“狄爱卿,你我算是年龄相仿,很多事情你应该懂得朕的心思。没错,安定公主确实能力出众,聪慧果定,但是她对我的恨,难道狄爱卿不知道?”

就算从一开始狄仁杰未必明白李初对武媚娘态度的转变,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只是为了国事李初才会对武媚娘犯上进言,但那其中透露出来的恨,狄仁杰就一无所觉?

提到这一点,狄仁杰忽然无话可说,武媚娘以为自己大获全胜,可是狄仁杰忽然又开口,“陛下,既然说到安定公主对陛下的恨意,那么,魏王呢?”

武敏之难道就不恨武媚娘?武媚娘不可能忘记自己做过的事,一直以来冒头最猛的人是武承嗣,总不会是没有任何原因的。

很显然,这一句话扎在了武媚娘的心尖上,如果武媚娘因为对李初的恨意,所以不愿意将太子的位置给李初。

武媚娘就不担心,若是武敏之成为太子,将来的武媚娘只怕百年之后都不得安宁。

人都死了,就算你曾经是皇帝,和现在的皇帝对上,现在的皇帝若是不喜欢你,想尽办法的让你入不了坟,无人祭祀易如反掌。

武媚娘是个聪明人,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狄仁杰这一问实在过于扎心。因此,武媚娘的脸色沉了下来,“今日到此为止,你退下吧。”

不愿意再和狄仁杰讨论这个话题,狄仁杰也不再纠缠,反正武媚娘绝对会深思的。

只是狄仁杰这样退下,见到其他的宰相时,其他宰相着急的询问狄仁杰事情如何,狄仁杰只是摇了摇头,和武媚娘说过的话半句也不曾与任何人提起。

看得出来,武媚娘真的是对武家的子弟动起立太子的心思,而且直到现在为止,武媚娘一直死死的压着自己的儿子,反而让侄子出头,这就导致了除了李初,任何儿子都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令武媚娘可以拿武敏之的本事作为一个突破点,让人无可反驳。

狄仁杰当时就点出李初来,就是想让武媚娘可以权衡利弊。

纵然李初是女儿身,可是李初的能力天下有目共睹。武媚娘现在的地位能够这么稳固,李初可是居功至傲的。

但是这么多年来,李初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功劳要求过武媚娘任何事情。武媚娘如果真的执意要立武家的人为太子,接下来……

当着武媚娘的面,狄仁杰都不敢说出口的话,这时候也只能自己心中暗暗着急。

像李初那样的人可是说到做到的,若事武媚娘真的敢立武家的儿子成为太子,李初绝对敢反。

那么到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局面?狄仁杰都不敢想,越想自己越怕。

然而现在李初已经被武媚娘囚禁在公主府内,不许任何人出入。就算想给李初传递消息打探一二,那也是没有办法。

狄仁杰犯愁,很愁。回了府也是来回的走动,心中更是在思量这件事应该怎么是好。

绞尽脑汁的想总也是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现在究竟应该怎么办?如果真的让武媚娘立下武家的子弟成为太子,那么这个天下就真的是姓武了。

不,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绝对不能。

武家,武媚娘是李治的妻,是皇后,是太后,她是可以代掌江山,别的人却没有这样的资格敢夺李氏的江山。

要怎么办?怎么办?狄仁杰努力让自己稳下来,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急,若是急了反而落人把柄,到时候对于李氏宗亲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不对,武媚娘忽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更是让武敏之也出面了。事情怎么觉得有些不同寻常?

想到这里,狄仁杰让自己好好的捋捋,仔细的想想究竟错过了什么事情。能够影响这件事至关重要的线索……

至于李初,在外面的人心急如焚,不能安寝的时候,李初反而惬意无比。每日专心练字,看书,外面的消息虽然不断的传入李初的耳朵里,李初就好像完全没有听见,那些事情也都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武媚娘听说李初做的如此稳,气哼哼的。可是眼底闪过的赞赏又是无法掩饰的。

一个人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处境,最重要的就是稳,只有稳才能找到利于自己的办法,才能够让自己破了困局。

也正是因为如此,武媚娘的心里早就明白了。李家和武家的胜负,别说就算没有李初,还有那么多忠于李唐的臣子,那么多的人,一心一意都想匡扶李唐江山,现在武媚娘在能压得住那些人,武家的那些人里,有几个能做?

纵然是武敏之再有能力,也绝对不可能和天下人抗衡,武媚娘自己就是和天下人抗衡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但是武媚娘也得说,那些反对她的人,其实会是武敏之将来的数倍。

很多人对于武媚娘成为大周的皇帝,其实心中是有不满的,然而看在武媚娘为高宗李治生下几个儿女的份上,而且那几个儿女也并不是多出色的人,武媚娘想要代掌江山,那就让她掌,但若想传给别的姓武的人,万不可能。

这样的一句话,不仅仅是朝中大臣们心中的肺腑之言,也是李初早就从一开始就告诉过武媚娘的话。

江山社稷,这是李治的天下,武媚娘可以代掌,但是将来必须要传给李初的弟弟们,如今,李初动了此心,她将来也会将江山传出她的侄儿们,不外乎就是李哲,武轮的儿子。

立太子,究竟立谁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武承嗣不留余力的操作,希望自己能够盖过武敏之的风头,成为武媚娘心目中首要的太子人选。

太子之位,皇帝之位,至高无上,多少人趋之若鹜,巴不得自己能够爬上这个位子,现在武承嗣有这样的大好机会,怎么可能会不努力。

而在武承嗣的手下,有人提醒武承嗣,如果自己想要成为太子的话,必须要取得李氏宗亲的支持,而这个人最好就是李初。

提到李初,武承嗣就想起来他这么多年来就是因为李初深处朝中,居为宰相,所以武媚娘不仅一次动过心思立武承嗣为太子,却全都被李初破坏。

越想越是生气,李初在武承嗣的心理,那就是坏自己好事的人,现在手下的幕僚竟然劝武承嗣去说服李初,让李初成为帮助自己的那个人,这不是痴人说梦话。

武承嗣当头喝斥幕僚一顿,想让幕僚清醒一点,因为最反对他成为太子的人必然就是李初,去找李初帮忙,疯了吧?

“韩王,今时不同往日。从前的安定公主深得陛下宠爱,而且又身为宰相。自然不是韩王可以抗衡的。可是如今安定公主被夺去宰相之职,而且禁足府内,再有魏王出头,比起魏王来,韩王在安定公主心中只怕算不得什么吧。”

“你说反啦,我们正好相反。安定公主能够和武敏之一起对付我,可是绝对不会和我一起对付武敏之。”武承嗣对自己和李初的关系素来就有自知之明,先前武承嗣从来不敢和李初正面对抗,那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绝对不是李初的对手。

武承嗣打定主意想要成为太子,也是不敢对李初动手的,只敢暗搓搓的隐忍着,内里早下定决心,一旦他成为太子成为皇帝,将来一定要把李初加注在他身上的一切全部都还给李初。

这一份心思武承嗣老老实实的藏着,哪怕武承嗣再想给自己加筹码也看得清楚,武媚娘对李初有些不满,但是并不意味着武承嗣可以在武媚娘的面前说李初的坏话。

这种事情武承嗣不是没有做过,结果换来的是武媚娘对他的喝斥,武媚娘那双分明可以看透他们所有心思的双眼,武承嗣只要想起来,心里就止不住的发颤,再也不敢说李初的半句不是。

“可是现在分明是魏王的呼声比韩王你高,若是你们两位联手,先把最大的问题解决,安定公主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利害。”虽然被武承嗣当头棒喝,幕僚依然不屈不挠,坚持自己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希望眼前的武承嗣能够听自己一句劝。

“安定公主必然不希望武氏的人成为太子。以前是韩王的呼声最高,但是现在却变成了魏王。在韩王呼声最高的时候,安定公主自然第一个要对付你,然而现在变成魏王,所以安定公主第一个想对付的人应该就是魏王。”幕僚赶紧把意思全都说明白,就是希望眼前的武承嗣能够听进去一句。

武承嗣细细一想,“说的好像有点道理,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安定公主以前是想置我于死地。那是因为在她的眼里,我是她最大的敌人,现在最有可以抢去太子之位的人变成武敏之,武敏之就成为安定公主最大的敌人,也是我的最大敌人。”

“正是如此,所以这个时候如果韩王去找安定公主商量一同对付魏王,安定公主一定会同意的。”幕僚觉得自己真心不容易,终于劝服武承嗣这个时候去找李初结盟。

武承嗣仔细的想着,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以前的时候,李初处处看不惯武承嗣,想要把武承嗣置于死地,可是那是因为什么来着?

其实武承嗣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李初这些年处处和他作对,而且摆明看不上他?

算啦算啦,这些也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赶紧想想怎么找机会和李初定下计划,先把武敏之拉下马。

武承嗣这里的动静不仅是传到武媚娘的耳朵里,就是李初那里也一清二楚。

难得清闲了那么久,李初在得知武承嗣竟然想找她合作对付武敏之的时候一下子笑开了。

“这武承嗣有没有脑子?”虽然幕僚说的天花乱坠,话里话外,都觉得李初这个时候最好的决定就是和武承嗣合作。

可是李初依然对武承嗣的智商表示质疑,比起武承嗣来,李初更相信武敏之根本没有可能成为所谓的太子。

所以任由外面风起云涌,各方出动李初却半分不见着急。

萧太后:“武皇这是真想帮你一把?”

吕太后:“别高兴得太早,事情没有到最后,千万别太高兴。”

宣太后:“吃过武皇这么多亏了还不能学乖一点,见着一点好处,就以为她对群主有多好。”

孝庄太后:“我只怕武皇有别的意图。”

毕竟事情看起来好像最后得好处的应该会是李初。因为外面的人闹的动静越大,武家的两个人先斗起来,其中如果说没有武媚娘的推手,鬼都不信。

可是武媚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然绝对不可能,真的就是为了李初而已。

如果武媚娘有心让李初成为她的继承人,绝对不会用这样把李初置于风口浪尖的办法。

抢太子之位,各出手段,李初若是最后成为胜利者,却要成为众矢之的。

萧太后:“群主你就像现在这样子,什么事都别管,安安心心的待在家里。我就不相信你不出手,武皇能怎么着你?”

几个太后对于武媚娘的手段已经有了一层新的认识,所谓的亲情在武媚娘那里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要算计人,武媚娘就会算计,别管你这个人能为武媚娘做什么,或者是愿意为武媚娘去死,那都不重要。

李初何尝不是懂得这个道理,君不见她自从被武媚娘禁足之后就安安分分的待在府里,一点没有想往外跑的意思。

现在李初倒要看看武媚娘能把她禁足多久,外面的人,武媚娘要怎么挑动。

吕太后:“我只问群主一句,如果真的有什么突发事件必须要和武皇硬碰硬,群主究竟有多少把握?如果群主有把握,我们就安安心心的待着。”

对于李初手里的人还有兵马,其实大家都有点数,但是行军打仗的事情太后们确实不太擅长,硬来的话,胜算多少,就得听听李初的。

萧太后:“七成。”

作为唯一一个算是懂得行军打仗的太后,萧太后把这个成算说出来一众太后们眼睛都发亮。

这么高的成算可以可以的。

李初:“我只认为有五成。”

……三位太后都对萧太后提出了质疑。比起萧太后来大家自然更相信李初的,萧太后问:“为什么,有两成的成算出入,这是什么原因?”

李初:“你算漏陛下的心狠,兵马对峙,你可别忘记她现在是皇帝,谋反一事不管你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居于下风的,更别说这件事情,有多少人会支持我,就算是我手中的兵马,那些愿意随我出生入死的将士,说到谋反这两个字时,也不见得他们都会愿意跟着我一起干。”

“连这些出生入死的同袍都有可能倒戈相向,那么你说其他人帮我的可能又有多少?谋反谋反,陛下不仅是皇帝,更是我的母亲。犯上作乱,视为不忠,弑母更为不孝。身份的绝对压制,让我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能有五成的把握就已经很高了。”

听完李初的分析,一众太后连连点头,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谁让武媚娘不仅是皇帝,更是李初的生身之母。

一个当母亲的人,对儿女做什么事情都不过分,可是当儿女的人,但凡有半点不敬之意那就是不孝。

李初在与武媚娘的关系之中,从来都是居于下风的,就算李初真要用武力夺回江山大权,总要想想后果是不是自己担得起的。

本来想让李初不如借这个机会搅动风云,让天下大乱,然后趁机夺回江山,再成为皇帝就算了,没想到事情果然不宜想的过于简单。

身为人女,李初心里再恨武媚娘的无情,终究不能动手作乱,落人于柄,这一辈子李初都为天下人所称颂,更不能为武媚娘落人于柄,尤其是这样一个大不孝的罪名,那可足以让李初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皇帝。

小不忍则乱大谋,李初现在就是在忍,忍常人所不能忍。

李初笑话武承嗣没有脑子,可是武承嗣依然寻上门来了。

别的人都没办法进李初的公主府一步,倒是难得武承嗣竟然进来了。

李初在知道武承嗣进府之后,本着想看武承嗣笑话的心思,竟然见了武承嗣。

武承嗣进门的时候就想过自己就算能够让侍卫放行也不见得李初就愿意见自己,不过幕僚也告诉过武承嗣,只要李初愿意见他,就证明他们之间的事可以商量。

所以见到李初的时候,武承嗣十分欢喜。只是进入偏厅见到李初的时候,武承嗣这些年来一直见到的都是身着朝服威严无比的李初,今日的李初长发随意散落,发间只别一支晶莹剔透的白玉簪,身着一身淡紫色的常服,远远的望来,宛如仙女。

李初的美丽是连武媚娘都称赞有加的,当年的武承嗣也曾为李初的美貌痴迷得无法动弹,经过岁月的锤炼,现在的李初比起当年的稚气未脱更显得成熟而别有风味。

就算武承嗣这么多年来有过不少的女人,也见过无数的美女,但是绝对没有一个人像李初这样矛盾,宛如一坛烈酒,酒香飘溢,让人不由自主的靠近,可是真正靠近之后,又发现那不是酒香,而是水。

“韩王此来就是为看我的?”武承嗣的神色全部落入李初的眼中,李初微蹙眉头,不难看出她的不满。

“公主貌美,一时失礼,希望公主不要见怪。”武承嗣被李初提醒总算回过神来,赶紧和李初赔礼,可是李初却已经不想再和眼前的人有所交流。

这么多年了,依然没有半分长进,这样的人和他说话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打出去。”李初见见武承嗣就是想看看武承嗣都有什么想法,可是现在看来,人和当年没有什么两样,依然是见色忘义的东西。

正好顺着这个话头把他打出去,出一口恶气,也给外面的人一个警告。

纵然她被困在府中,并不代表能够有人敢到她的公主府里肆意妄为。

最重要的是,打武承嗣一顿,正好让天下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别说这只是一个热门的太子人选,就算真的成为太子,李初打起人来照样不需要手下留情。

“公主安定公主,我现在可是韩王,你也敢随意让人打我?”听到李初开口就是要打人,可把武承嗣急坏了。

李初说打那是绝对能打的,武承嗣只想怎么自救。

但是这里可是安定公主府,就算武承嗣带了几个人进来,就他身边的人懂得一些花拳绣腿,又能耐李初何?

“打。”韩王,李初要打的正就是韩王,若不打一打,怎么让武媚娘知道自己此时的心中有多郁闷?

武承嗣就这么被人领着打起来,虽然身边的人护着他的脸没让打到他的脸上,武承嗣也是浑身酸痛。

想想这些年来武承嗣谓养尊处优,没有人敢对武承嗣有半分的不满,更别说打他。

出门在外,武承嗣到哪里不是让人阿谀奉承的,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上门找打。

“我一定要到陛下那里去告你。”一边挨着打,武承嗣竟然还一边威胁李初。

“好啊,使劲的揍,专打他的脸。”李初就站在一旁吩咐人放心大胆的打。什么打人不打脸的,怎么能!李初更是让人专门招呼武承嗣的脸。

武承嗣没有想到自己提起要去武媚娘那里告状时,反而更引起李初的不满,打起人来专让人招呼他的脸。

被打得嗷嗷叫,等被扔出安定公主府时,武承嗣已经爬不起来了。

多亏在外头还有武承嗣的人候着,虽然武承嗣的脸被打的鼻青脸肿,人都认不出来了,可是总能认出身上的官服和随侍入内的人。赶紧的迎过去,“王爷,王爷,你没事吧?”

分明自家王爷刚能进安定公主府的时候很是高兴的,怎么一眨眼出来就成了这副模样。

武承嗣何尝不是心里苦被人扶着起来指着李初的大门骂道:“我,我要去告你。”

脸都被打肿了,说话都是大舌头,好不容易才听清他的话。

“王爷,王爷,我们还是赶紧走吧。”看武承嗣这个样子,安定公主真是什么人都不怕,就连王爷的面子都不给,打起人来一点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看样子他们是对付不了,走为上策。

“走,进宫,立刻进宫。”想到自己这样一身伤武承嗣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必须要进宫找武媚娘讨个说法。

“公主,韩王进宫了。”武承嗣这么被打出去,打的鼻青脸肿,浑身是伤的,李初身边的人总有一些担心。所谓打人不打脸,打狗也得看主人。武承嗣的身后可是武媚娘。

李初冷哼一声,招手让曲和上前,“你进宫问陛下一句话,是不是我这个女儿任人欺辱到门前我都打不得了?武承嗣有什么心思陛下果真不知?”

曲和听得一颤,李初一个眼神扫过去,曲和不敢有二话,允一声好字,这就进宫去。

“陛下,请陛下为我做主啊。”武承嗣真是一点都没有收拾,就这么浑身是伤,衣衫不整的进宫去,人未见到,声音都传来了。

恰好这个时候一个两个的宰相都在同武媚娘议事,见到武承嗣的惨样,第一个笑出声来的是武敏之。

被打的凄惨,更是哭的老泪纵横的武承嗣忽然听到笑声,愤怒的抬起头循着声音看去,入眼就是武敏之那张依然明艳动人的脸。

被抓一个正着的武敏之,没有半分的不好意思,反而朝武承嗣笑了笑。眼中的玩味更是让武承嗣怒不可遏。

“你这是怎么了?”武媚娘看到眼前的武承嗣都差点认不出人来了。

认不出人,总是能认得出衣裳和声音。确定眼前的人确实是武承嗣,武媚娘拧紧眉头的问,想想这可是洛阳天子脚下,怎么有人敢打武承嗣呢?

可是又想到了另一件事,不是没有人敢打武承嗣,若是武承嗣敢送上门去找打,那一位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

显然武媚娘想到这个可能,脸色大变,十分的不喜。

“陛下,我这都是让安定公主给打的。”武媚娘都想到了,果不其然,武承嗣一张口,真的就是李初。

武媚娘的头很痛,智商的绝对差异,让武承嗣绝对想象不到此时此刻的武媚娘是何想法。

“陛下,求陛下为我做主,你看公主把我给打的。”武承嗣这一身的伤都不用伪造,全部都是李初派人给打的。

所以,这么大的一个把柄,武承嗣怎么能够放过李初,不能让李初帮他一起除掉武敏之,那么第一个就先把李初除掉。

敌人总是除一个就少一个。李初把自己这么大一个把柄放在武承嗣的手里,武承嗣绝对不可能放过。

武媚娘真是要为自家的侄子蠢哭了,武承嗣在那哭哭啼啼的,狄仁杰站了出来问道:“敢问韩王,安定公主被陛下禁足府中,不得出府门一步。你是在哪里遇到的公主?”

只就一句问话成功把哭哭啼啼的武承嗣问住,哭声葛然而止,狄仁杰恭敬作揖问道:“请韩王回答。”

急着告状的武承嗣完全忘记这么一回事,同样,武媚娘的脸更黑了,心里不断的骂着蠢货,蠢货。

狄仁杰连着两问都没有得到武承嗣的回答,他也不着急了,反正只要武承嗣没有办法构陷李初,狄仁杰瞧着脸肿得跟个猪头一样的武承嗣,也觉得这口恶气几乎出的一干二净。

“陛下,安定公主身边的曲和公公求见。”这个时候门外传来内侍的声音。

曲和的求见意味着什么,大家各自心知肚明,纵然如此,武媚娘总不能不让人进来。

“传。”武媚娘就知道李初定然准备了一套又一套的事情等着自己,但是没有办法,很显然,武媚娘的许多打算都被李初看透了,有些事情李初可以配合武媚娘,但并不代表所有的事情李初都会如武媚娘所愿。

狠狠的刮了武承嗣一眼,武媚娘暗暗也在骂着自己怎么就相信了眼前这个人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会长些脑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武媚娘心中的不满不悦,武承嗣能够感受的一清二楚。可是到现在为止,武承嗣都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了。

“陛下,我身上的伤真的都是公主让人给打的。”事到如今,武承嗣能够说的也只有这一句话而已,武媚娘眼中的冷意更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