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 第157章 第157章武事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第157章 第157章武事

作者:意元宝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9-03 00:52:40 来源:转码展示1

过去那么多年, 她们都想说服对方也都想改变对方,相互之间谁也没能达到这个目的。jiujiuzuowen

到如今,李初的脸上并没有半分的怨恨, 她得偿所愿,所以无论面对什么人, 她都能开开心心的;反观武媚娘脸上那份怒意,就算敛去, 可是眼中都依然无法平静。

在武媚娘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意难平的,尤其李初既然愿意为武轮,连兵马大权都交出来,这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底牌给了武媚娘。

“其实如果换了是我, 有一天要让你用这个江山来换我的命, 你换还是不换?”终究武媚娘还是没能忍住, 问出这个问题, 眼中带着期盼的看着李初。

李初没有半分犹豫的回答, “不管我是怎么样的答案, 你从心底里都不在意, 那又何必再问?”

像武媚娘这样的人是捂不热的, 权力, 在她的心中最是重要。而且武媚娘已经为了权力舍弃了李初。

哪怕现在李初和以前一样, 回答会,到最后,武媚娘在权力之间选择时, 依然会毫不犹豫的舍弃李初。作为报复, 李初不管心里怎么想,就是不愿意让武媚娘过于得意,样样都有。

“是啊, 我早不在意,你们,不过都是一样的。”武媚娘竟然一脸的附和,可是看着李初的目光却在不自觉中流露出眷恋,然而李初却没有注意到她的神色,只与武媚娘拜下道:“多谢陛下成全。”

武媚娘的所有眷恋随着李初这一句立刻烟消云散,她只是冷漠地提醒李初,“一旦你把军政大权交出来,也就意味着你想争帝位最大的助力消失了,为了两个女人,你可以连帝位都不要吗?”

“我从来不忘初心。”如同李初的名字,一个初字,这是她一生都不会放弃,也绝不会忘记的一件事。

权利也好,地位也好,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让李初可以保护身边亲近的人所需要的手段。

“况且,就算没有这份军政大权,我照样对你的这个位置势在必得。你的眼前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不管武媚娘再怎么想,否认,她也否定不了李初的能力。而且不管是武家的人还是李家的人,根本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李初。

那么,只是交出这份军政大权而已,有这个令牌却并不知道那句话,这令牌在武媚娘的手里仅不过是一块牌子罢了,没太大的用处,但是救下两条人命,这两个又是武轮最看重的人,是武轮郑重托付李初要庇护的人,李初以为值得。

就如同如果再来一次,有人告诉李初用她全部的权利换裴观的性命,李初定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很好,既然你都想清楚,也决定,你说自己永远不会后悔,那么这件交易就算成了。”武媚娘看着李初的神色,根本没有半分的犹豫。握紧双拳最终说出这样一句话,这也是李初希望听到的一句话。

李初只能再次郑重地道谢,“多谢陛下。”

“你不必谢我,倒是她们应该要谢你。”武媚娘说不出如今的她心中是何感想,或许更多的是一种郁气,她是妒忌,同样也想将这些让李初可以付出所有的人,让他们全都站出来,最重要的是,她要让李初看明白一点,她总以为这些人会因为她的付出而认同她吗?

不,不会的,他们只会比武媚娘自己下手更狠。

武媚娘分明看到刘妃和窦妃走进来,正要朝武媚娘拜下见礼,李初没有接过武媚娘的话,虽然交易是交易,然而本能李初就觉得武媚娘定然还有后招,她有别的准备。

“拜见陛下,拜见公主。”就算她们是王妃,在李初的面前,她们不敢怠慢。

“来人,把团儿唤进来。”武媚娘既然打定主意就不可能不做。没等她们见完礼,竟然一声令下,让人去将那位名叫团儿的宫女叫进来。

这件事武轮并没有瞒过两位妃子,两人闻之皆一颤,想到进宫前武轮再三的叮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求救地看向李初,她们所能指望的就是李初。

李初能眼神安抚她们,让她们镇定下来,两个人都不由地握紧拳头,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不能,不能在武媚娘的面前失礼。

“都起来吧。”武媚娘让人去叫团儿,之后才让刘妃和窦妃她们坐下。

刘妃和窦妃心里怕极,却也莫可奈何,听话地照做,道一声谢,“谢陛下。”

武媚娘的眼中尽是冷意,“谢我就大可不必,谢谢你们眼前的安定公主吧,如果不是安定公主,你们现在已经死了。”

听到武媚娘流流出来的杀意,两个人浑身都在颤抖,若不是一直坚持着,腿早就软的跪下了。

但是两人都不敢直接顺着武媚娘的话冲李初道一声感谢。而是郑重朝武媚娘拜下,“陛下,妾绝无冒犯陛下之意,请陛下明察。”

然而武媚娘听得挑起眉头,“有没有冒犯之意重要吗?并不重要,只看朕有没有杀你们之心。”

如此一番话更是让她们如临大敌,没错,像武媚娘这样喜怒无常的皇帝想杀她们,也不仅仅是因为她们做错事,或许更多是有其他的意味。比如冲着武轮,冲着朝廷上的诸多大臣。

“陛下。”刘妃和窦妃都只能颤声地一唤,显然在她们来的时候武媚娘心里那份杀人之心,到现在并没有消散。

“不过,朕和安定公主达成了一个交易,这份东西比起你们贵重得多,有它在,朕放过你们这一回。”武媚娘把玩着李初送上来的令牌,两个人虽然都看到武媚娘手中的这块令牌却是不解,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让武媚娘放下对她们的杀心。

但刘妃和窦氏都记下,她们所不知道的可以回去告诉武轮,让武轮来告诉她们。

“陛下,团儿来了。”代承领着一个宫女进来,正是那位搅动风云的宫女团儿,团儿连忙跪下,“陛下。”

眼里竟然只看得到武媚娘,李初没有任何的反应,武媚娘却下令道:“掌嘴。”

代承没有半分犹豫上前就打了团儿一记耳光,团儿受了一巴掌,脸都肿了,却不能明了武媚娘究竟何意,急急地唤一声陛下。

武媚娘冷笑地道:“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

团儿后背渗汗,她想到自己做过的事,看到刘妃和窦妃,“陛下,奴婢所言句句属实,还请陛下明察。”

事到如今,绝对要一口认定自己说的都是实话,有错的绝对不是她。团儿不能让自己死。

“再掌嘴。”随着团儿的话音落下,武媚娘再次下令。代承毫不犹豫上去又抽她几个耳光,打的团儿的脸整个都肿起来。

“陛下,陛下。”团儿真的不知道武媚娘究竟为何打她,脑子清醒的分析起来,如果说是因为她状告刘妃和窦妃用厌胜之术,早在之前,武媚娘就应该处置她,而不是等到现在才对。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武媚娘接二连三的让人打她?

“到现在你都不知道朕为何打你?”武媚娘危险的眯起眼睛看着团儿,就如同看着一个死人一样。

团儿确实不明白,究竟为什么武媚娘会忽然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伺候在武媚娘身边的时间不算短,算是了解武媚娘心事的人,她很清楚,武媚娘绝对想要除掉刘妃和窦妃的。

难道……

此时此刻,团儿注意到,殿内不仅仅是有武媚娘和刘妃、窦妃,更有李初。

“知道朕为何打你了?”武媚娘很快注意到团儿的目光落在李初的身上。

团儿自来最是明白武媚娘的心思,此时此刻连忙地道:“奴婢明白,可是奴婢,奴婢……”

“你的眼里看得到朕,也应该看得到朕的女儿安定公主。”武媚娘终于把自己为什么打团儿的原因说破,团儿终于明白,却万万没有想到是这样一个原因。

“你可以无视任何人,却不应该忽视朕的安定。看看,你现在就需要为你做的一切付出代价。”武媚娘的话正可谓一语双关,落在团儿的耳朵里,甚至是刘妃以及窦妃的耳朵里都她们震惊无比。

在武媚娘的心里,李初的地位竟然如此之高?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而李初的视线落在武媚娘的身上,同样在想武媚娘现在是要做什么。

算作是李初把令牌给武媚娘的回报,不仅放过刘妃和窦妃,更给李初长脸?

李初没有插手,只是看着,武媚娘挥手,代承明白武媚娘的意思,招手让人上前,两个内侍走上来,手里更是拿着一块白绫,缠上团儿的脖子,团儿眼中流露出惊恐,挣扎的想要解释,但是武媚娘道:“朕不想再听到她说一个字。”

内侍得令,赶紧将人缠住,根本不会让团儿发出一道声音来。

团儿挣扎不断,更想要尖叫呐喊,可是她根本挣扎不开,最后没有了呼吸,从头到尾,武媚娘再也没有看过团儿一眼,只管自顾自的喝茶,只是这样的一幕在刘妃和窦妃的眼里却是绝对的警告,她们的腿再也支撑不住的软倒在地。

想要发出恐惧的尖叫声来,更怕惊扰武媚娘,死死的自己捂住嘴,不让自己发出一丁点的声音。

只有李初从头到尾和武媚娘都是一样的,神情冷漠的,好像死在她眼前的并不是一个人。

杀鸡儆猴,武媚娘不仅仅是警告刘妃和窦妃她们,同样也在借由这些人告诉李初,如果武媚娘真的想杀一个人,就是这样的容易。

“拖下去。”团儿已经没有了呼吸,面目狰狞,死相难看。不想再把人留在这里惊扰武媚娘,代承挥手,让侍卫把人拖下去。

武媚娘很是满意,所以看向李初道:“这样的结果你满意吗?一个宫女,她们两个,你为她们却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还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人就应该死,今天不是这个团儿的宫女死,死的人就应该是刘妃和窦妃。也不对,就算刘妃和窦妃死了,最后团儿也绝对难逃一劫。

像武媚娘很清楚,刘妃和窦妃并没有实施厌胜之术,但是她需要震慑,震慑完之后这样一个诬告的人,团儿也定然难逃一死。

萧太后:“武皇这样真的太带感了!”

不得不说,武媚娘的所作所为就是展现她绝对权威,所以太后们哪怕知道李初的心里很难过,还是不得不夸赞武媚娘这一声。

李初正在消化武媚娘的所做所为,萧太后的话她是瞧着一眼,“想知道此时此刻的我是何心情吗?”

萧太后:“不想知道,虽然难受,但是居于人下就是这个样子,你无能改变什么,还是乖乖的把事情做好,等到将来有一天,你要变成像武皇这样的人,啊,武皇啊武皇!”

唤习惯的武后,一声武皇请了解一下,霸气威武,十分可以。

李初一叹,势不如人,居于人下,就得像现在这样好好的忍着,若是忍不住,李初的结果只怕会比团儿更不如。

“看看她们的模样,不过是死一个宫女而已,值得她们大惊小怪。若是今天死的不是团儿,那就该是她们了。”武媚娘扫过刘妃和窦妃,不难看出对她们的不满。

“若是她们都像陛下一样,只怕陛下不管我用什么来做交易,第一时间都会杀掉她们。”李初不怕的披露武媚娘的心思,虽然说的是对刘妃和窦妃的不满,但是如果刘妃和窦妃今天的表现没有半分的恐惧,只怕武媚娘会立刻要她们的小命。

武媚娘笑了,“不错,朕是既想让她们表现得好一些,又希望这一切都不好。”

双重的标准掠过看向刘妃和窦妃的眼神让她们如临大敌,偏偏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只怕自己一动就会惹怒武媚娘,那她们真得死。

“所以,陛下也是对我心存不满的,对吧?”李初浑然无所觉,这一句话问出来对自己的后果。

“不算,至少到现在为止,我对你满意比不满意更多,至于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就看你怎么做。”武媚娘坦然相告,李初勾起一抹笑容,“还真是多谢陛下的赞许。”

“你说你为何要同武敏之和离,若是不和离,你们合作岂不更方便?勇绝之剑,我会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似乎是不经意间提起这个话题,武媚娘盯着李初不错眼的问。

“因为不喜欢。”是啊,李初之所以会和武敏之和离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喜欢。李初只想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也只想和那样一个人共度余生。如果得不到,李初宁愿从来没有。

武媚娘望着神情自若的李初,明明她都点出自己最清楚不过李初和武敏之之间的事,李初却纹丝不动,压根不怕。

李初同武媚娘道:“陛下想从我的嘴里听到什么话?是害怕,恐惧,担心?同魏王有所往来而已,这是武家的人,不管最后陛下会因为我而厌恶他,或者是喜欢他,其实对我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一局我稳赢。所以陛下是希望我着急还是不着急?”

勾勒出的笑意,让武媚娘意识到,其实从一开始李初就看得很清楚这个局面。

所以李初才会和武敏之公之于众的往来,武媚娘的底线,李初太过清楚。

只要不越过这份底线,武媚娘是不会管的太多的,尤其像李初这样子,坦然告知天下的态度,更是让武媚娘明白李初有恃无恐。

到了现在,李初更是直接将利害关系和武媚娘说清楚,这就让武媚娘更没有办法对李初下手。

李初和武敏之这两个人都可以说是两家的佼佼者。如果同时将这两个人连根拔起,对于武媚娘来说弊大于利。

“武家那么多的人里面够资格让我看上一眼的只有武敏之。如果陛下想要把武家的人连根拔起,其实武敏之绝对会是最好的下手人选。”李初的声音充满蛊惑,好像就是希望武媚娘对武敏之动手。

“不过这么多年来,武敏之也不是白混的,不管在朝中还是军中武敏之都有不小的影响力,陛下如果不拿一个大一点的罪名往他头上扣下,想要处置他,他是没那么容易。不过只要武家的人不掺和,其实也还好。但是陛下能够保证,这么多年时间里,武敏之和武家的关系就没有一点好转吗?”指出武敏之的影响力,就是要让武媚娘想想清楚究竟要不要对武敏之下手。李初,很期待看到武媚娘左右为难。

武媚娘这一次盯死李初,“看来你还是希望我不对武敏之下手。”

李初嗤笑一声,“我的希望从来不是陛下在意的,可是陛下现在的语气真是让人不由自主的想歪。”

过于坦白的人总是让人不喜欢的,就比如现在的武媚娘看着李初的笑脸,满心都是恶意。

“不用再和我绕圈子,不想说实话就滚吧。”武媚娘但凡没有办法从李初那里占到便宜,就不想让李初在自己的眼前晃悠,一个滚字,和方才护着李初的态度判若两人。

“是,那么让刘妃和窦妃随我一道走,往后,为免她们再惹陛下生气,就让她们安心地呆在府里,不许再入宫门一步,要尽孝,让陛下的儿子来,就算要杀,也该让陛下对自己的儿子动手,怎么说,她们要不是因为被陛下选中,嫁入皇家,都不需要受这份罪,所谓冤有头债有主,还是找正主更好。”

谁也没有想到,李初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直接将苗头指向武轮,就是希望武轮能够担起来,而武媚娘有什么责备,都直接找武轮算账。

“怎么看陛下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活着,若是能一个不剩,陛下正好可以考虑武家的人。”李初越说越过分,越说越离谱,听在武媚娘的耳朵里,武媚娘再也忍不住的吵起案几上的杯子往李初的方向砸过去。

“闭嘴!”这两个字可以看出,此时此刻的武媚娘是盛怒的。

李初抬起眼看着武媚娘,带着疑惑地道:“原来陛下没想让我们姐弟死的?那真是谢陛下手下留情。”

绝对说的是真心话。李初朝武媚娘拜下,恭敬有加,武媚娘气得胸口阵阵起伏,只怕是气极了。

“滚,带她们两个一起滚,从今往后不许再踏进宫门一步。”因为刘妃和窦妃又被李初气了一记,武媚娘绝对要迁怒的!拿李初没有办法还能拿这两个妃子没办法?

刘妃和窦妃都是死里逃生,这个时候被武媚娘叫滚,还让她们往后不许再踏进宫门一步,那是她们求之不得的事。

朝武媚娘拜下,刘妃和窦妃逃一般的离开,李初轻轻一叹,缓缓地站起来告退。

气的心肝疼的武媚娘看到李初的态度,又忽然喊道:“收拾一下,明天随我一道往安国寺去。”

这话李初不能不答应,恭敬的回身道:“是!”

武媚娘自从登基之后,立刻把佛教升在道教之上,李家的人可是自称老子后人的人,先前都是最重道家,但是武媚娘却是最信佛教。

这么多年,也多亏是佛教帮武媚娘顺顺利利的登机,因为也只有佛教的《大云经》里有天女下凡为帝的一文,如今天下都知《大云经》,武媚娘为了能够顺利登基不仅造祥瑞,更想让百姓从骨子认可她这个女帝。

所以从佛家得了好处,武媚娘得回敬一二。

“安国寺,不会有什么事吧?”李初仅仅是随口一问。毕竟佛寺里面的事情多着,而且武媚娘现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称帝。也就意味着想除武媚娘的人更多,去安国寺上香这个地方要是想闹出事来太容易了。

“你很希望出什么事?”武媚娘气的不轻,现在都没缓过来,怼了李初一句。

李初连忙否认,“恰恰相反。”

无事武媚娘都掀起三层浪,要是再出点什么事来,谁知道武媚娘还会做出什么事情。

所以李初说的都是实话,这个时候就希望到处都是太太平平两厢无事的。

“回去吧。”武媚娘下令催促李初赶紧离宫,并不想回答李初刚刚的问题。

反正李初仅仅是心存疑惑,也没指望武媚娘会拿她的话当回事。武媚娘避之不谈,对于李初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武媚娘小不小心李初不管,但是李初绝对会小心的。

这一次,李初离宫再也没有被武媚娘唤下。早一步走到宫门前的刘妃和窦氏,这个时候守在外面,见到李初出来,暗暗松一口气,想同李初说些什么,李初道:“什么话都不用说,我先送你们出宫。”

现在依然还在皇宫内,武媚娘要是一时兴起,想要把她们叫回去再行处罚,这可是易如反掌的事。

什么话都别说,先出宫,到了安全的地方,想说什么都行。

李初自己一个人不担心武媚娘会真的痛下杀手,毕竟现在的李初不是当年的李初,也不是毫无影响力的李初杀了一个李初会招惹太多的麻烦,武媚娘不是蠢货。

刘妃和窦氏何尝不是心有余悸,所以此时此刻连忙地道:“是。”

乖乖的随李初出宫,李初把她们送回府上。武轮早就领着儿女在那儿等着,见李初把人送回来,急急地道:“姐姐。”

刘妃和窦妃看到武轮眼泪都落下了,李初道:“莫哭,至少别在门口哭,传到陛下耳朵里总是不好。”

现在的武媚娘处处都想找人把柄,想给人定罪,所以他们都得小心谨慎,绝对不能给武媚娘半分的机会。

刘妃和窦妃忍了一路,现在依然得忍下去,李初同武轮道:“我们之间不要说其他客气话,她们吓坏了,你安抚好她们,我先回府,有什么话改日再说。”

武轮眼眶微红的朝李初作一揖,“改日再往姐姐府上去。”

李初点点头,也不急于一时,人转头往公主府去。

至于刘妃和窦妃会不会把武媚娘同李初说过的所有话都告诉武轮,李初并没有放在放心,她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

*

第二日一早,李初赶紧往明堂去,而武媚娘的车驾早就准备好,这就往安国寺去。

“与我同乘。”就算李初把武媚娘气的心肝直疼,但是武媚娘还是喜欢和李初待在一起。李初本来是想自己坐一边去,武媚娘却不由分说的下令,让李初与她同乘。

要是以前也就算啦,李初都想不明白,如今她们母女的关系如此复杂,早就不复往日的亲密,武媚娘还拉着她不放却是为何?

但皇帝陛下开口,又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初真不能拂武媚娘的意,所以就只能乖乖的跟着武媚娘上车。

武媚娘上了车,车驾开始动了,李初与武媚娘对立而坐,隔得老远,不想多话的意思很分明。

“眼下各地战事皆停,可是长此以往,武将定然少了许多。你有什么好主意?”武媚娘找李初从来不是单纯的想和李初呆在一起,而是想到了一些问题,却没有人能给她好的办法,所以才会想到李初。

本来正在闭目养神的李初听到此话,“想必陛下心中定有主意。”

像武媚娘这样的人,李初自问不及,所以这个时候的武媚娘想怎么样,李初想先听听。

萧太后@李初,“知道武举是谁开的吗?”

李初就算先前不知道,现在定然也是知道的,“陛下。”

萧太后:“不错,正是武皇。鼎鼎大名的郭子仪就是从武举中出来的,就凭这一点,我们武皇果然威武。”

没有人能够否认武媚娘对历史的成就还有后世的影响。

“我想开武举。也是受科举的影响,既然文能科举取士,武为什么就不能?”武媚娘的脑子转得飞快,有些事有些人可能永远都想不到,但是武媚娘却可以。

而且从本质上,武媚娘是一个多变的人,也真是因为多变,才会看到多层角度的事情。

“开武举是好事,但是为什么不考虑建军校?自古以来都是重文轻武,到了守成之君,因天下太平,战事少而令武将倍受文官压制。如这宰相之人,懂得行军打仗的人越来越少。当年父亲在世时,自英国公去后,吐蕃因何敢犯,不过就是因为大唐没有像英国公那样的人可以令天下将士皆服从。”很多问题,李初早就发现,只是一直以来没有能够一举解决。

既然武媚娘现在提起武官的事情来,李初干脆说到底,想要解决就必须从根子上解决。

“宰相共有七位,为什么就不能定下规矩?必须有两位知武事,只有懂武事的人才能指挥打仗。也让天下人都明白,不是习武就没有出头之日,只要有本事,谁都可以成为宰相。”李初确实早就有了这个念头,现在明明白白的告诉武媚娘,就是希望武媚娘能重视,有些规矩可以从现在就开始改。

像武媚娘这样喜欢另立标新的人,绝对会喜欢李初给出的主意。

武媚娘道:“可是你要知道为什么文人都看不起武将,那是因为武将粗俗。”

“有谁规定武将就得粗俗的看看从前的大将军李靖,英国公李绩,这样的人粗俗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和陛下提议办军校。但军校就是为了培养文武双全的将帅人才。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要特意建这样的学校?文人都看不起武将,可是明明武将为天下的安定出生入死,为他们挡在前面,这样的想法本来就是不可取的。想法有错就要纠正,更应该让武将证明他们绝对不会比文官差到哪里。”

李初摊手证对武媚娘一一反驳,武媚娘眼睛一亮道:“所以,你来办这个军校怎么样?”

所以说,李初提出好办法,武媚娘就更希望李初能够亲力亲为把事情办好。

“钱由谁出?”丑话得说在前头,就算是亲母女也得明算账,更别说眼下她们母女的关系并不亲近。

要是以前李初二话不说能够先帮武媚娘把事情办好之后再算账。现在绝对不行。

在是有钱的李初,也希望把自己的钱用到刀刃上,虽然建立军校的事情也算是刀刃,但既然是武媚娘也希望做到的事情,这些钱就应该有武媚娘自己从私库里拿出来。

大周的天下要说富裕的人,李初是,武媚娘同样是。

因为从李初开始不断赚钱之后,但凡李初的生意,武媚娘都毫不犹豫地插上一脚,和李初一起分利。

所以各自都是知根知底的人,那就不要多说,先把谁出钱的事情定好。

“我出,但是你得把军校给我办好了。”武媚娘竟然都动了开武举的想法。就是看到如今天下的问题,会打仗,能打仗的人太少,长此于往绝对不是好事,就要培养相关的人才。

“陛下若是想要往后学武的人多,那么就一定要定下宰相班子里一定要有懂武事的人,最好就是从基层起来的人,对行军打仗的事最是清楚不过的人。”李初知道有太多的人毕生都朝着宰相的位置而努力,既然这样,就应该让人看到希望。

武媚娘握紧手道:“如今政事堂中你与魏王都是知武事的人,而且论文才能力你们不比任何一个宰相差。”

现成的例子摆在前面不,哪怕武媚娘真按李初说的,把这个规矩定死放出去,也绝对没有任何一个人胆敢表示反对。

“然也。”脑子好使的人就是这样子,一点就通,一通百通。

武媚娘看着李初,“军校的事,你就没什么条件?”

李初道:“自然是有的,军校怎么办,由我一人说了算,就算是陛下也不可置喙。只需要十年的时间,我会让陛下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给人带来无尽希望的军校,如果不成任凭陛下处置。”

这是立下军令状,也是为自己争取绝对的处置权。

毕竟军校想要办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有多方插手,很多人就会费尽心思的把这个军校弄废了。

那可不行,李初开了头,想要把一件事做好,就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破坏。

“好,我许你。”武媚娘无二话的答应下李初。她是相信李初的,李初也是真正的心存天下,为江山传承着想的人,或者更应该说李初既然真的对帝王之位起了心思,她就会事事都会站在如何做好一个皇帝的角度上做事。

“绝不许反悔,不管是谁提出意见,再十年之期没有到来之前陛下都不可以反悔。”李初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不许武媚娘听别人两句风言风语就想把李初建立军校的自主权夺去。

武媚娘看着意气风发,自信满满的李初,心情不由的好起来,这就是她最出色的孩子,出色得让人只是看一眼都不由自主的欢喜。

“绝不食言,朕会给你一份诏书。”武媚娘更清楚李初的想法,李初做事到了现在绝对不会给人任何动摇她的机会。

诏书一下发,那么就算武媚娘想反悔,不好意思,自己说过的话就要算数,不要当做不存在。

“这样最好,就多谢陛下。”能够让武媚娘自己说出颁下诏书的话来李初求之不得,郑重谢过武媚娘。

武媚娘看着李初忽然提了一句,“军校也是可以让女子出入的对吧?”

不得不说,有时候媚娘真的是最懂李初的那一个。所以李初眉开眼笑的回答,“这是自然。”

得,武媚娘再没有任何的疑问,李初啊,绝对不会放过任何机会让女人可以占据更多的地位。

或者更应该说是,李初会让越来越多的女人站起来,自己扛起自己的一片天,也证明给天下的男人看,女人绝对不会比男人差。男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女人一样可以做到。

“那我就拭目以待。”现在的武媚娘决定把事情交给李初,就是相信李初的。

李初点头,“陛下可以放心,从安国寺回来,我会把需要的经费,还有配合的人全部都写好呈给陛下过目,陛下只要把钱、地,还有人给我准备好,其余的事情就不劳陛下操心。”

军校嘛,没有吃过猪肉,总是能看过猪跑的。专业培训军事人才的地方就得准备专业的老师。

那些上了年纪没有上战场的老将军,致仕在家就能够请他们出来。

想必他们也想提高自己的地位,要是这个时候李初出面相请,他们断然不会拒绝。

“到时候你做好了,送到朕的面前。”听着李初说的条条是道,好像早就已经想过无数次的事情,武媚娘相信,只要让李初放手去做,必然能够让她看到焕然一新的局面。

这个天下武将很重要,如果没有武将安|邦,那么将来这个天下还能不能安定就未必了。

“诺。”李初要的就是武媚娘这一句,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开始脑子飞转,想着一系列的章程究竟怎么开始,又要怎么样招生?

武媚娘能够感受到李初的欢喜,她又何尝不是受益匪浅。

如果真的让李初办成,对于天下对于将来来说都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重文轻武这个情况就是武媚娘其实也是有的,如果不是李初一直在武媚娘的耳边洗脑,说明武将的重要性,或许武媚娘都会觉得文人对于武将来说更加重要。

既然已经意识到武将对天下的重要,武媚娘自然就得办起来。

就算现在没有战事,将来的天下也不可能一直没有战事,居安就得思危,这是他们这些上位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显然,李初从很久以前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都已经有了章程,只是缺乏一个合适的机会说出来。

武媚娘一提起武举来,李初即将自己想要做的事都说出来。

军校,能够培养出能文能武的将军来,从今往后看哪个文人还敢看不起武将,毕竟文人之所以自视甚高,不过就是因为肚里多了墨水,一但武将都比文官有文采,那就好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