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唐第一杠精 > 第364章 仲秋祭月赵王谱水调歌头

大唐第一杠精 第364章 仲秋祭月赵王谱水调歌头

作者:水鱼要吃素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3-10 12:58:46 来源:转码展示1

现在再去拦张半月,已然意义不大了。

毕竟尚书省就在延明门外,速度快的话,这会儿都小跑一个来回了。

不过不要紧。

因为他去晚了。有关褫夺杨续封邑、削他职权的圣旨,早在裴寂一下朝,就亲去门下省催促陈叔达复核,早早的发了出去。估摸着这会儿传旨的黄门郎都已经在杨府挨上骂了。

得了某内侍大班忐忑的回报,老李一时无语,竟有种说不清是该高兴还是该郁闷的情绪。

特么的,以前咋就没见这帮家伙这么有效率呢?

“你听着,今日在此间伺候之人全部羁押,不准与任何人接触!”

后者阴沉着脸色吩咐,同时又眯着眼抽出份刚写好的内诏递给他,冷声道:“还有前日在望云亭伺候的,你去查查是何人往外间传递过消息!”

待到此时,李大德想不明白的事,他爸爸已然有谱了。

突厥人的探马再得力,也不可能早在河内就探知消息,并翻越黄河太行把消息及时送到始毕可汗的牙帐。排除事发地与前者身边之人的嫌疑,能在事前得知消息的就只剩下一个地方了:

皇宫!

李渊心说这要是还似以前那般哥俩好,老子大把银钱伺候着,你支持老子做皇帝,那这波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都把手伸到老子被窝里来了,就别怪咱老李不讲情面!

“记得,莫要轻举妄动,有了结果秘密报与朕知晓!”

“奴婢遵命!”

张大班神色一凛,已然从身前这位皇帝的语气中听到了杀伐之音。

原本前者奉行的怀柔之策,在李老三的建议下,只打了个圈就消失无踪,再次展露出严厉冷酷的一面。

这可不是装的。

能亲口下令杀光上万俘虏并砍头筑京观的人,这本来也不用装。

皇城内的紧张气氛自两仪殿开始扩散。而长安城内,也随着在朝官员的下值变得云波诡谲,暗流涌动。

大伙都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却又说不清这感觉从何而来。

这个时候,李大德已是甩着手出了长乐门,来到了礼部南院。

本来昨日想的原计划是今早去拜访萧皇后,给她个下马威。但因为自郑观音口中得知突厥来使之事,不得不临时改了计划。

东宫是肯定去不得了,甚至于在萧皇后那边他得尽力减少存在感,消除对方的警惕心。

具体如何谋划与前隋故臣们角力,自有老李和心腹们去琢磨,李大德负责的,便是把黑心赵王的形象继续下去,好叫所有人都相信,他这次回来就是逼着所有人与前朝划清界限的政治愣头青。

所以……

“殿下叫某上奏,请陛下为先,咳,杨广谥号?”

礼部班房内,刚陪坐下首的李纲闻言就惊得站了起来,同时小心翼翼道:“敢问殿下,这个,是陛下的意……”

“哎呀,这种事还要陛下亲自提醒你?你们礼部是干啥吃的,不就负责这事儿嘛!陛下不说,你就不做了?咱们做臣子的,不要总想着老板,咳,陛下让你做什么,而是要多想想能为陛下做什么!”

上首的李大德不耐烦的摆手,同时端着茶碗喝了一口,又一脸古怪的把茶水吐了回去:

“呸!什么破玩意儿!”

“呃,去,把某书案暗格下那个檀木盒子里的茶叶拿来,为殿下换一壶茶!”

李纲见状急忙打发左近的文吏去寻他藏的茶叶,见某杠精看过来,还拱手笑道:“臣听闻殿下喜喝青茶,恰好前些时日友人送了些今岁新茶,还未曾腌制,某便留了些许。”

“不用麻烦,我就是喝着玩!”

前者一脸古怪的客气了一句,接着又道:“我刚刚说的你上点心就行,最好能在今天就搞出来,呈送陛下御览,也好叫他老人家高兴高兴!”

高兴?

李纲心说你这等于是变相逼着我和他一起加班,这大过节的,就你老子那脾性能高兴才怪。口中却道:“那敢问殿下,这个emmm……对那位的谥号,要以什么方向?”

“啊?这玩意儿,有啥讲究吗?”

李大德闻言便支起了身子,一副好奇的模样。

当然了,他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谥号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早在某乎上看烂了,心下门儿清。之所以还套着李纲解释,却是要引出后面的操作。

他要叫李纲上表,给老杨一个恶谥。

当然了,这不是冲杨广。

真要评价他这位便宜舅舅,李大德的内心还是有些复杂且迟疑的。

他不是个好皇帝,这是毫无疑问的。可真要说他过比桀纣,又似乎有些不公平。甚至于客观的来说,就连桀纣二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坏到流脓,怕也要打个问号的。

但有一点这三人是极其相似的,那就是都曾广征劳力大肆营造宫殿设施,并对外征伐。要从这一点来说,把老杨比作桀纣那没毛病,绝对的青出于蓝。

不过他这次并不是要给老杨盖棺定性,纯粹就是为了恶心在朝的前隋故臣和萧皇后,激发他们对老杨最后的同情心,使得矛盾能迅速激化。

于是乎,就在李纲说得口干舌燥之际,端着碗新茶点头的某杠精便笑眯眯的提笔,在案头写满字的宣纸上画了几个圈:

“就这几个吧,我看都挺合适的!你琢磨琢磨,写一篇逻辑缜密的奏表,早点给陛下呈上去!”

“臣遵……嘶!”

李纲本来正欲答应,可待接过宣纸,看到这货圈起来的那几个字,老脸顿时哭丧起来。

好家伙,“幽”、“厉”、“荒”、“谬”、“灵”,你特么倒是真敢圈。

这几个字原本是他拿来给某杠精举例子的,解释何为美谥,何为恶谥。谁知后者一个不落,竟把这些反面例子全给圈了起来。

“殿下,这不好吧?先帝,他毕竟这个……”

李纲抖着胡子不等说完,却见某杠精已是甩着袖子起身,完全没理会他的意思,只摆手道:“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哈,那个啥,今日中秋节,早点写完也好回家赏月!”

随着话音,人已是转过门外。

前者呆愣愣的站在原地,良久,才看着眼前的宣纸喟叹出声。

还赏月?

等这一封奏表上去,他还能不能回家都是个问题了,那些前隋故臣还不得把他堵在黑胡同里大卸八块啊?

“罢了罢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貌似落寞的感叹飘出门外,又被吹散在风里。

而此时,自觉无事一身轻的某黑心赵王,已是哼着小曲径往景风门,准备回家过节了。

中秋,好像有首词挺出名的?

后者边走边琢磨,待张韶涵穿着一身银光闪闪的亮片衣,唱着《水调歌头》热舞的画面闪到脑子里后,就再也稳不住了。

这个可以有啊!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中秋节还远不像后世那般热闹隆重,也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传说。

百姓因“中秋夜迎寒”而认为季节的变化与月亮有关,便在秋分这天拜月祭礼,祈祷“月神”保佑能有一个好收成。但后来因为秋分的日子每年变来变去,有时候根本看不见月亮,便又把日子定在了秋分次月的月圆之夜,故曰“仲秋”。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天象崇拜,起源先秦,流传两汉,盛于唐宋。

不过有一点,一心琢磨玩耍的某杠精一定没想到。中秋节真正由严肃祭礼转为浪漫节日的契机,还真就是在唐代被这么“玩”起出的。幕后黑手,便是他的“重侄孙”唐玄宗李隆基。

那会正值盛唐,无数文人骚客都流传下了咏月的诗句,像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真正把“拜月”变成了“玩月”。中秋节的庆典活动,也就越来越盛大隆重。

但现在,且不说这种状况会不会因为某杠精肆意扇动的小翅膀而提前到来,单就文人来说,以后再写咏月的诗词,心情一定会复杂的很。

因为……

“呼!呼呼!”

某武德皇帝的潜邸书房内,一路小跑回来的李大德吹干宣纸上的墨迹,看着崭新出炉的《水调歌头》,满意的点了点头。

让苏轼专心去和王安石打架吧,以后不用再操心作词的事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