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唐第一杠精 > 第325章 捷报进长安李渊论功

大唐第一杠精 第325章 捷报进长安李渊论功

作者:水鱼要吃素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2-21 16:04:33 来源:转码展示1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李大德还不知他在东南的布置很快就要开花结果,给他带回一大波桃子。

讲真,就目前三个方向的布置,他最不在意的便是东南。

四方势力争锋,无论谁输谁赢,对目下的李唐而言都是计划外的事。他只是随便倒个乱,想借机坑下老卫头这个包身工而已。

有了这个前提,他稳坐赢家宝座之余,心思也就放在了别处,比如说最先传来的西南捷报。

七月二十一,苏烈进兵宋城的前两天。

一大早,长安金光门外便排满了等待入城的百姓。有些是赶早去西市占位置的农人,还有些是借道突厥东来的胡商,带着大批的货物,等待进城与主家交割。

不时有相熟的在人群中打着招呼,随口闲聊之余,免不了的要提及眼下正处长安西北焦灼的战事。

这几乎算是整个李唐都在关注的事了。毕竟谁都知道,这一仗的成败直接关乎关中的安危。要是李世民未能平定薛举,待后者扫平北地,下一步便是陈兵关中了。

“放心吧,不是有屈突大将军前去支援了吗?去年三川那边的乱军便是屈突大将军平定的,有他在,这次也一定能打赢!”

“俺听说啊,那薛举本是河东人士,是薛氏大房的本支。眼下薛氏不入朝,是不是和此时有关?”

“慎言!咱只谈论战事,你这话被人听到,要吃官司的!”

城头之下乱哄哄的,随着人群越聚越多,倒好似茶话会现场。甚至于还有人向城上的士兵打听,询问有没有啥新消息。

便在此时,西北面马蹄声起,一位背擎唐旗,帽插红羽的信使打马而来,远远便高呼:

“捷报!西北大捷!秦王尽灭伪秦骑兵,速速开城!”

“什么!”

“俺没听错吧?是捷报?”

“肯定是了,你看他背的匣子!”

人群先是安静了一瞬,随即便更猛烈的讨论开来。同时外围的人们急忙让开道路,免得被不知减速的奔马给撞死。

守城的士兵见对方那装束,知道是六百里加急,都没请示上官便喝令开城。

信使果然没减速,城门只开了一道两尺宽的间隙便打马冲过,同时吼声还在继续传来:

“捷报!西北大捷!”

“秦王尽灭伪秦骑兵!”

“我军大胜!”

未及过午,长安城便轰动了。

无论是平康坊的楼子还是各坊的茶肆酒楼俱都人满为患,尤其是东、西两市,茶棚下的人都挤不开,条凳恨不能摆到坊街上去。

人们脸上都挂着激动,就唐军这一次的大胜高谈阔论。要是有人带着宫里传来的小道消息出现,都不用付茶钱,瞬间就会成为座上客,被人们包围起来。

若在以前,这种歼敌五千的战绩是很难在这种常住人口过十万的大城里掀起波澜的。

好歹也是京畿之地,天子脚下,老百姓闲聊的都是“国家大事”,才没兴趣研究去取一场局部战斗的成败。

但有浅水原惨败在前,尤其是那薛举竟敢以四万唐军尸骨筑京观,震慑到了长安百姓之余,也激起了人们对于西秦残暴的印象,先入为主的不想这等人入主关中。

所以就和李世民想的一般,这一封捷报安的可不仅仅是老李的心,更使朝堂安稳,民心俱都振奋起来。

据说李渊看到捷报内容后,大笑三声,高呼“壮哉吾儿”。群臣也一个个喜笑颜开,直呼“陛下更壮”,多亏陛下运筹帷幄,才为秦王创造了此等良机云云。

于是老李就更开心了,仗还没打完呢,就先排起了这一波的功臣。

李世民在奏表里把这一战的前因后果都写的很清楚,无论是打配合的屈突通和李靖亦或戴罪立功的刘文静等人,都给了很客观的评价。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某三弟对他的“点拨”以及他和李建成送去的那三千骑兵的巨大作用。

于是乎,李大德得到的消息,其实是和老李的赏赐一道来的。

“封我为河东道行台尚书令?神经病吧?”

四天后,大明前殿的明堂上,某杠精一句话就叫亲来传旨的萧瑀表情僵在了脸上。

这熊孩子,咋说话呢!

“三郎!你随某来!”

无视堂下一群眼巴巴看着的文吏书记,后者故作埋怨的拉过某杠精,刚转过堂后偏殿,就迫不及待的解释起来。

有些话老李不好明着说,才叫他这个做表姑父的来传旨,为的就是要让这杠精感受到他爸爸的拳拳爱子之心。

这一波论功封赏,得益最大的不是别人,而是他李大德。

所谓“行台”,其实是北魏在各主要地区设立的可代行尚书省职权的机构,类似于“先斩后奏”的特区。而“行台尚书令”,自然就是这特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长安朝堂最近正琢磨着重新划分拟定天下各州道府台的范围,李唐的河东道,其实就是大隋的山西道包含上洛的一部分地区。而且怎么看,都像是某杠精撒钉子的范围。

不过某黑心赵王本来就有“并州大都督”的职衔,乍一看,和这行台尚书令的职能重复了。但也正因这样,李渊这一份旨意才没在朝中引起什么反弹。

能看明白其中深意的都是自家心腹,不会乱嚼舌头。而看不懂的那些,也只觉得左右李玄霸都是山西道的扛把子,再怎么加前缀职权也不会变多,随老李高兴吧!

可这些人却是忽略了,这个“行台”的前缀对李大德本人意义或许不大,但对他手下这帮人,区别可就大了。

要知道,行台尚书令下可置仆射及左、右丞诸员,位同中央。

也就是说,在李大德手下如果当上了“行台尚书左仆射”,就等同于一只脚已经跨进了长安的尚书省,有点儿“副尚书左仆射”的味道。

“这……”

叫萧瑀这么一解释,李大德好像明白点儿了。

“陛下言说,你在晋阳的举措甚为重要,尤其是与关外世家的联络,非心腹不可。但此事不好宣诸纸笔,才借此论功之机许你开府建牙,也好叫你可以提拔那些得力的俊杰,让他们死心塌地的为你效力!”

萧瑀笑眯眯的拍着他的肩膀,温言道:“行台尚书省不比都督府,所俱职衔皆与长安位同。有了这些职位,便是那些游移不定的世家子弟也难免动心,你正好借此收为己用!”

说白了,老李这是怕他儿子手里的米不够撒,拢不住关外那群禽,咳……所以便又给他抓了一把。

“啧,这事儿整的……”

李大德心说我这边的人都是找大哥二哥借的,用完了还得给人还回去呢。老头子这一手,不是摆明了叫我跟大哥二哥抢人么。

又或者,是想让我先替他俩调教一下?

一想到将来两人的心腹手下都是一个部门出来的“同事”,大家施政理念相同,看法一致,那还闹个毛的玄武门之变?

“就这么定了!”

某杠精一拍手,随即拉住萧瑀的胳膊,乐呵呵道:“姑父别忙着走,留下住几天,小侄带你参观一下咱们晋阳的景点!”

“景点?”

这货突如其来的热情搞得萧瑀一愣,正待问时,后方脚步声响,扭头就见一熟人自后殿推开挡路的守卫,吹着胡子快步奔来。

“卫大将军,在下有礼了!”

一见这位大前辈出现,萧瑀急忙整了整袖子,拱手弯下腰去。

可黑着脸奔来的卫玄却是理都没理,而是把一块锦布丢到某杠精的脸上,怒气冲冲道:“真是岂有此理!此事,你须给老夫一个解释!”

“解释?解释什么?”

后者一脸茫然,待抬手拿过那块锦布,展开看时,却是急忙咬住舌头才没笑出声来。

这是张文潜转呈来的百骑司在洛阳的情报,言说了东南的变故以及杨侗针对而来的布置。

这些人眼下还不清楚自家在这其中的作用,只当军情传递。可看在卫玄眼里,就很是扎心了。

本来是隐秘布置,此前就连真正进兵的那些义军势力都打着为老杨报仇的旗号,只字未提有关萧皇后的事。

可现在呢,整个东南到处都有人在传萧皇后被人劫走一事,甚至于越传越乱。这个说萧皇后在宋城,那个说萧皇后正在北上,已落入李密之手,还有人说萧皇后其实已经回洛阳了。

但无论哪一个,都与老卫头最开始的计划南辕北辙。

后者那叫一个气啊,这有消息还不如没有呢。

不过别人瞧的都是热闹,他在品了一会儿后,却觉得这种浑水摸鱼的做法有些眼熟,瞬间就把某杠精列为了头号怀疑对象。

瞧着老卫的表情,李大德死死的绷着脸,不断提醒自己不能笑,千万不能笑。

事情终于开始指向他想要的那个结果了,而最妙的是,萧皇后的亲弟弟也来了。

把内心的情绪压下,待做了个深呼吸,某杠精便把锦布往萧瑀的手里一拍,装作一副着急的姿态惊慌道:“哎呀,可该如何是好!舅母可能会有危险!”

“舅母?”

卫玄当即愣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