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唐第一杠精 > 第263章 汹涌之下官民相得

大唐第一杠精 第263章 汹涌之下官民相得

作者:水鱼要吃素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1-21 11:55:31 来源:转码展示1

屈突通麾下的府兵多为关中人士,甚至有些人家本就在京城,此时反叛倒也不奇怪。

何况乌大宝来时带的可不止是某黑心东家的回信,还有一大堆他能寻来的家信。待陈政安排的“辎重”一装船,瞬间就让不少本来还犹豫的中间派变成了九死无悔的造反派。

但京畿人士号称天子之民,与别处最大的不同,便是不识字的老农偶也能扯上几句“舍生取义”之类,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所以有人反,就必然有人不反。

喊杀声还在持续,尧君素退到船舱边沿,将手中长刀狠狠劈在一人的脖颈上,却没预想中的鲜血横飞。

连续的拼杀,尤其是多被铁甲兵器格挡劈砍的情况下,手中横刀早已卷刃,只在对方的颚下开了个深可见骨的口子。而后者手里折断的步槊,却顺势捅进了他的下腹。

“铿!”

留情结狠狠磕在金腹兽的棱角上,尧君素强忍剧痛猛的屈膝,用甲叶卡住步槊尖头,反手将长刀捅进对方的眼窝。

后者喷血仰倒,吓得其余人一时不敢近前,急忙呼喝弓弩手放箭。

“哗啦!”

尧君素提起舱内一把胡凳,转身砸开窗格,随着激射而来的羽箭一同落入滚滚黄河之中。

甲板上,打斗已近尾声。

有心算无心,在刘纲的提前分派下,加之偷袭,决定降唐的战营在付出两条战船和五百人的代价后,便统一了军中的声音。

“出师尚未捷,云鸿落河东。忠魂归故里,千载泣英雄……将来,怕是有人要骂我了!”

长安城,听着侯巧文为他朗读的最新奏报,李大德在前者明眸星彩的注视下不知是自嘲还是感叹,随口丢出一首感怀五言,便兴致缺缺的剥桔子去了。

他忽然感觉自己成了反派。

这话是怎么说的?眼下明明大隋才是反派,哥们儿是正义人士来着啊!

这个问题,此时好似难解,但若有局外人旁观,却是很清楚为何。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总是同情弱者的。

大隋快不行了。

对这种情形感受最明显的,反倒不是中原水深火热中的世家百姓,而是坐落周边的邻居们。

吐谷浑可汗伏允已攻下西海,绕过青海湖,陈兵河源。河右大片土地郡县实际已在吐谷浑控制之下,而大隋这边却一直都没反应。

其他诸如突厥、高句丽、契丹等属国或部落也都蠢蠢欲动,趁火打劫的意图很明显。

自先秦以来,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对周边游牧民族意味着什么,连牧民家养马的屁娃都知道。

但要说真杀进去,趁势入主中原、取而代之,大家心里又有些打突。

五胡十六国的乱战时代毕竟才过去不过百年,那些如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头铁杀进中原的大部落,眼下别说国家,连根毛都特么找不见了。

瞧着大隋好不容易才在杨广的微操下日薄西山,得以喘息壮大的周边国家一边暗戳戳的捡便宜使坏,一边又怀着巨大的警惕心理。

这其中,尤以突厥为甚。

毕竟抛开民族仇恨不谈,只说利益,缓过乏来的大隋会先打谁,大家都是心中有数的。

哪个最凶,就打哪个。

所以当老李派刘文静出使,过来套话时,突利可汗才变得那般热情,拼着家宅不稳也要拉他一把。

只要邻居家打的热闹,就顾不上来打他。

何况自老杨手里学来的外番朝贡那套也在突厥试行几年了,突利忽然就发现,原来中原王朝总喜欢让周边小国进贡,而非出兵占领,不光是装逼当大哥这么简单的。

就比如薛延陀和铁勒,等于是替他挡住了北面冰原上的敌人侵扰,使得突厥牧民可以安心在草原上放牧。便是打仗,也是去别人家里打,不会破坏自家的一草一木。打完了,别人还要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而眼下,随着老李那边一口一个大哥的叫着,并派人偷偷摸摸送了一批礼物进入突厥牙帐后,一扇奇怪的大门就在突利的面前打开了。

北面既然能找一群小弟替自己守门,那南面呢?

这些周边的暗流涌动,到目前为止都还没被老李摆在明面上说。况且以他“善交朋友”的行为来看,邻居多了,搞不好还给了他更大的操作空间。

眼下李唐治下的臣民百姓并不清楚自家皇帝是怎么想的,都还处于开国从龙的兴奋期。

长安延福坊西曲一处青砖小院里,又传来了女子的怒吼。

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这已经是这几天不知第几次吵架了,周边的邻居们甚至都没了吃瓜的兴致。

反反复复就那么几句,没新意。

事情还得从老李“黄袍加身”那日说起,长安城的百姓们被李大德麾下的士兵鼓动着跑去朱雀门外吃瓜。自然而然的,小商小贩们便也瞅准商机,凑了过去。

不过就冲那天那种混乱的场面,赚到钱的怕是不多。

比如赵老才,兴致冲冲的带着一篮子干果瓜子过去,回来的时候差点连衣服都没了,磨蹭到半夜才敢进家门。

那天晚上,邻居们几乎要被他家传来的怒吼声震碎了心肝,半宿都没睡着觉。

“老娘辛辛苦苦收果子、切果片、泡糖熬制,你个杀才,一趟就给败坏干净了!你怎么还有脸回来!”

尖锐的怒吼声传出老远,可见当事人怒气之甚。

“这赵老才,忒地窝囊!婆娘不听话,得揍哇!”

隔壁的刘长发坐在自家树下,抿着茶水摇头。话音未落,身后屋内便传来自家婆娘的喊声:

“刘长发你个泼才,又在那挺尸!快来给老娘把这油罐子挂房梁上去!”

“诶~来啦!娘子莫急,俺这就来!”

前者急忙放下茶碗,小跑着冲进屋内。隐约还传来这货幸灾乐祸的嘟囔:

“嘿嘿,隔壁老赵又被他娘子骂了!他娘子可真是个母老虎,不急我家娘子半分温柔……”

正在这时,街面上有大队脚步声传来,伴随马声嘶鸣。待到近时,竟是奔那赵老才家去了。

“开门开门!”

“赵老才在家吗?有民部官人上门,速开门拜见!”

一群京兆府捕吏把隔壁院子的木门拍得“哐哐”作响。院中的叫骂声一瞬间消失,伴随着妇人失措慌乱的叫嚷。

“怎地了这是?赵老才这厮端地老实,怎地还犯了事?”

邻居们都带着茫然出了自家院落,好奇的张望。刘长发干脆搬了个胡凳站在院墙后面,扒着墙头偷看,身下还站着位身材娇小的妇人不住询问。

“这,这位官人,俺家,俺男人犯什么事了,他,他可是良民啊!他连鸡都不敢杀,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俺认识你们崔捕头妹夫的小舅子,俺跟你们说……”

这边木门一拉开,还不等上门的差人开口,院子里一位身材魁梧的女人便把一个瘦弱的男人护在身后,苍白着脸色不住哀求,愣是让来人没找到机会插嘴。

“话说,恁家……”

一个带头模样的捕吏按刀上前,貌似还拱了下手,正要说什么时,那女人已是拉着背后的汉子跪了下来:

“俺给你们磕头了,俺家就这么一个顶梁柱,你们不能抓他!他犯了什么法,俺替他行不行……”

“闭嘴!”

那捕头被吵的不耐烦,猛的爆喝一声,接着身后却传来一声“不可造次”。

早有瞧热闹的邻居们发现了,被一群捕吏围在中间的,还有个穿褐色官服的男子。

此时呼喝出声的,便是此人。

在众人的注视下,男子先是笑眯眯的上前,略一拱手,却是笑道:“这位娘子莫急,本官不是来抓人的,而是奉陛下旨意,为日前‘从龙’子民奉上特制文书,以示嘉奖!”

“从龙?”

“嘉奖?”

不同的关键词随着不同的惊呼,从不同的邻居们口中传来。

院中的赵老才两口子早就被说的一脸茫然,依稀明白过来,好似和前几天那场大热闹有关。

“拿过来罢!”

随着那官员挥手,一名捕吏捧着一个红绸布覆盖的木盘过来。待掀开时,就见其下摆放着一摞以明黄绸布为封皮的文牒状事物。

那官员翻开几个看了一眼,便拿出其中一个展开来,对二人道:“这便是文书了,上面写了‘兹有长安县民赵老才,於乙亥年四月于长安朱雀门立拥立之功,特许见官不拜,大逆之下免罪一次,并免五年田税’!

你们瞧瞧,这可是多少公侯都难有的特权,足见皇恩浩荡!对了,以后这京城就改做长安了,咱们皆是长安人士,切莫说错了!”说完,便笑眯眯的把文牒递了过去。

“哎呀,哎呀,这真是……”

那女子已被惊得说不出话来,有些手足无措。

倒是她身后的赵老才,忽地挺直了腰杆,先是转身朝着朱雀门的方向跪下磕了个头,回忆着当天的情形,口呼“陛下万年”。随后才起身接过文牒,还板着脸冲女人挥手道:“还愣着作甚,去拿些钱来,给诸位官人纳喜!”

“哎,是是!俺这就去!”

女人换了脸色,美滋滋的往回走。

“不了,某还要去下一家,便不叨扰了!明日辰时,陛下于明德门外祭天祷拜,特许有此诏命的民众到场观礼!你们若去,记得早些!”

一帮捕吏簇拥着男子转身离开,而周围看热闹的邻居们已然嗡嗡的议论开了。

“朝廷竟真有嘉奖!”

“娘咧,免了五年的税啊……”

“这赵老才,运气可真好!”

“可惜啊,那天俺见人太多,没敢去……”

便在这时,就听“咵啦”一声,伴随着某人的惨叫,一声怒吼便自老赵家隔壁猛的传来:

“刘长发!你个没用的杀才!天天就知道喝茶喝茶!明日你也去街上给老娘卖干果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