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唐辟珠记 > 第18章 第 18 章

大唐辟珠记 第18章 第 18 章

作者:饭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11 20:55:55 来源:文学城

嗡的一声弓弦波动,宝珠突然朝着旷野树丛中放了一箭。

十三郎茫然四顾,摸不着头脑,韦训喝彩:“好眼力!”

宝珠意气扬扬,昂首挺胸,鼻子几乎翘到天上去了。她射中的是一只藏在浓密灌木中的花兔,目标很小。这个距离射中猎物算不得什么本事,难得的是她能在斑驳阴影之中一眼看见这只同样花色斑驳的小动物。听他夸得懂行,心里更是得意。

韦训足不点地飞身掠过灌木丛,片刻间将她的猎物捡了回来。宝珠看着他轻飘飘的背影,心想他虽然外号不叫‘某某猞猁’,但箭矢脱手之后,立刻去飞扑去捡拾猎物,用途倒是跟她的猞猁完全一样,心中不禁好笑。

然而那只瘦骨伶仃的死兔到手,她立刻失望地大呼:“怎么这么瘦!”

韦训笑道:“你以前都在皇家禁苑中打猎吧?那是不许平民入内的,猎物无忧无虑,自然养的肥壮。外面的人都吃不饱,野地里的兔子,当然就是这般模样。”

宝珠本来以为今日可以开开荤,将兔儿烤来吃,但到手一掂量,只怕剥皮之后就光剩下骨头了,心中甚是恼恨。看了看韦训,低头再看看兔子,心想出宫之后,人也瘦条条,兔也瘦条条,连路上跑的马都是瘦的。恐怕自己一路风餐露宿、千里跋涉赶到幽州时,也会跟这兔子一样寒伧了。

她怏怏不乐将死兔丢回给韦训:“扔了吧,根本没有能吃的地方。”

韦训说:“吃肯定是能吃的,扔了多可惜。”于是拔了根细韧的草梗,将兔儿拴在腰间。赶到下一处食肆时,他将兔子剥了皮,去掉四肢和内脏污物,请店主将**连骨带肉一起剁碎,塞进胡饼里入炉烤制。那张兔皮就当作店主的辛苦费。

等了片刻,兔肉碎胡饼热腾腾出炉,饼焦脆可口,馅鲜香四溢,除了骨渣嚼着有些费牙,味道竟然美极。宝珠饥肠辘辘,双手捧着饼大嚼,吃相还算斯文优雅,眼神已经跟逃难的饥民没有两样了。

韦训和十三郎自然不会跟她抢食,袖手旁观,心里都有点儿同情。这姑娘从小锦衣玉食,现在流离失所,为了吃上一口肉绞尽脑汁,委实有些可怜,也怨不得她动不动就泪汪汪地掉珍珠。

十三郎小声说:“到底是身体底子好,出土才二十多天,胃口就这么好了。”

韦训点了点头,没有作声。他目光如电,习以为常地扫一遍附近来往旅客,忽然眼前闪过一片白光,顿觉寒风拂背,手足冰冷。他直直盯着那个方向,咬住牙关,紧紧攥住双拳。

-------------------------------------

离开新丰县进入华州区域,前面是下圭县,再往前就是潼关了。

潼关乃是关中的大门,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的称号,是长安至洛阳途中最险峻的军事要冲,其守卫也与别不同,勘验相当严格,恐怕很难用普通的贿赂通过。

一行人在旅店中谋划如何才能顺利通过潼关,思来想去不得要领。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伪造个奴婢身份,依附人数众多的商队蒙混过关,但这又是宝珠最反感的。

韦训倚靠在窗前,头枕在胳膊上,俯视街中人来人往,整个人都懒洋洋的,似乎心不在焉。

十三郎和宝珠商量半天没有结果,转头问他:“大师兄有什么意见?”

韦训头也不回,喃喃道:“过不去也没什么。回去长安,向北取道延州、太原一样能走到幽州。”

宝珠皱眉道:“说什么怪话,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都走了好几天了,怎么能再回长安?”

韦训回过头来,懒懒地说:“让十三牵着驴过去,我背着你半夜闯关也不是不行。”

宝珠怒拍案几:“休得胡说!你可去过潼关?那地方两侧都是悬崖峭壁,中间的羊肠小道仅容一辆牛车通行,只要有人把守,飞鸟都过不去。再说驻守潼关古城的官兵有几千人,到时候万箭齐发,管你闯关的是猿猴还是猞猁,都给射成刺猬!”

“那就在下圭县多住几天看看情况好了。”

“多住几天?!”

不管她说得如何凶险,韦训好似当耳旁风一般,留下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又去看窗外景色了。从新丰县出来后,不知为何,韦训对赶路这事有点消极,能拖则拖,也不催着她早起了。

这人一天到晚精神抖擞两眼冒光,根本看不见他疲惫,这两天却一反常态,起得晚睡得早,天刚擦黑就回自己房间去了。宝珠晚上有事去找也见不到人,只有十三郎出来应对。

宝珠非常困惑,顺着他目光看过去,街上人来人往,也没有什么特殊的。

十三郎起身说:“我这就去买通下圭县的门吏,先通过下圭,才能说入潼关的事。而且我的过所上只写了在京畿之内通行字样,以后不管朝哪儿走,我都得去官府申请添上几句再说。”

宝珠竟然对小沙弥产生了一丝羡慕:“沙门的身份真自在,我要是能弄个度牒出家,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十三郎大为诧异:“九娘难道想做比丘尼?”

宝珠拢了拢漆黑浓密的鬓发说:“我可不想落发,当然是做个女冠。”(女冠就是女道士)

十三郎叹道:“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不知有多少世家大族的俊俏儿郎盼着娶你,你居然想出家。”

十三郎自然不知道,李唐皇家的贵主们其实非常愁嫁。

只因为李家的女子向来以骄横矜奢著称,无论是在家为女还是出嫁为妇,在家族中的地位都远超前朝。公主下嫁,不仅能远离公婆,造公主府自住,更不用遵守一般人家的媳妇礼节。

有权势的公主婚后拥有蓝颜知己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去世了还能让驸马戴孝三年,堪称低眉折腰娶来一位祖宗,是以名门世族谁也不愿尚主。朝中甚至有谚语称“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自己家中凭空迎来一座官府管制,何其受屈?

万寿公主不仅深受天恩宠爱,还以弓马娴熟武艺高超闻名,以当年‘李娘子’平阳昭公主为偶像,曾有百步一箭贯穿黄羊双眼的惊人战绩。这样一位武德充沛的贵主,男子们就算有心攀龙附凤,甘愿伏低做小,也要打量自己是否有承受她当胸一箭的本事。

曾经皇帝听说户部尚书韩仞家的幼子韩季舟翩翩少年,享誉京城,试探着问过尚书是否想做儿女亲家,韩老头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扑通跪下只是痛哭,一把山羊胡子都被涕泪打湿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也因为公主愁嫁这事,皇帝与贵妃才为她准备丰厚嫁妆,愿以天下资财换取万寿公主的婚姻幸福,甚至还考虑过“榜下捉婿”这种极端手段。

只是这些宫廷隐秘不足为外人道,少女自有一番复杂心思,不方便解释。她给十三郎抓了满满一捧钱,催促说:“小孩儿不懂别胡说,我人都死了,还论什么婚嫁!还不快出门办事,打听一下有什么好办法通关。”

十三郎接了钱,道:“丑话说在前头,度牒我实在买不来。”

世人倾僧慕道不是没有世俗原因,出家人免于徭役,又不用缴纳租税钱粮,名下若有良田产业可节省许多财帛,自然慕道者众多。官府为了避免户口流失,立了度牒的规矩,只有官家签发的这道手续方能合法出家,因此一份度牒不仅相当值钱,又得等上面审批名额,一年可能碰不上几次,不是轻易就能到手的。

十三郎说明了此间缘由,让宝珠不要寄予厚望,带着钱出门贿赂门吏,韦训则继续盯着楼下出神。

街上人来人往,走南闯北的商贩、浮寓流寄的工匠、前去长安寻找活路的失地流民们,每个人朝着自己所设想的饱足生活奔波在路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