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唐辟珠记 > 第162章 第 162 章

大唐辟珠记 第162章 第 162 章

作者:饭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17 21:41:50 来源:文学城

时值中秋,食肆纷纷推出应节小吃,其中以莲子、板栗、藕粉、糯米熬制而成的甜粥,谓之“玩月羹”。此粥乃是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会品尝的中秋美食,只是根据身家不同,甜粥内所放原料亦有差异。

这家街头小店的玩月羹中只有藕粉和几粒老胖莲子,莲子芯未除,又不舍得放蜜糖,吃起来着实不怎么可口。

宝珠轻搅碗里的粥羹,向杨行简道出对长秋寺观音像的疑惑。

杨行简沉思了片刻,恭敬地说:“臣那时人微望轻,不能出入宫廷,未能有幸一睹贵妃在世时的风采,实为憾事。但是贵妃当年绝色容颜颠倒众生,为了逢迎圣意,仅靠想象为她赋诗填词的人数不胜数,或许有谁作画塑像以作纪念也未可知。既是观音像,倒也不算唐突。”

宝珠皱着眉头说:“蟾光寺的壁画也就算了,但长秋寺观音理应是先祖的容颜,百年前的佛像,怎么会跟母亲那么像?难道仅仅是巧合?”

韦训伸手揪住一个店小二,塞了几枚铜钱,询问他长秋寺观音的事。

店小二听他们不是本地口音,笑道:“客官定是专门来洛阳观看巡城的吧?这盛事一年一度,确实不容错过。只不知今年的观音奴会是谁家有缘法的少年。”

韦训问:“这真人扮演观音的事,是从何时开始的?听说许久以前不是这样。”

那店小二思索了片刻,压低声音道:“话要说到七八年前的一桩意外了,那可不是能随意谈论的……”他话锋一顿,似有深意。

韦训笑了笑,又掏出十几枚钱给他。

那人脸上堆笑,悄悄收了钱,道:“最早的巡城叫做‘行像’,是搬出各名寺的佛像全城巡回,供百姓瞻仰祈福。那场面可热闹了,有宗圣寺的释迦牟尼,崇真寺的燃灯佛,景宁寺的弥勒……”

宝珠插话:“重点说长秋寺观音。”

店小二谨慎地观察左右,低声道:“那一年四月初八浴佛节,载着长秋寺观音的宝车在人群中突然散架了,菩萨的宝像跌落在地,金身木胎都摔坏了。当时洛阳人心惶惶,都觉得是噩兆,果然五月便从长安传来贵妃薨逝的消息。

长秋寺自古以来是皇后礼佛的地方,那尊观音就是则天大圣皇帝为后时的模样。贵妃二十年专宠,身份与皇后一般无二,喻示皇后的佛像摔了,她人也随之而去,这岂非命中注定的征兆?此事牵扯皇家,不是能公开议论的。”

意外听到这则与母亲有关的传奇故事,宝珠心中既沉重,又有些茫然。她道:“我们今日去长秋寺参拜,那尊菩萨像倒是好端端地立在莲座上。”

店小二道:“当然不能由着佛像损毁,自有财大气粗的供养人出资修补、重塑金身。只是工匠的手艺嘛,早不是百年前的传承了,修复之后与本来的模样不太一样……”

宝珠忙问:“供养人是谁?工匠又是谁?”

店小二说:“就是巡城行会的人吧?庆典一年一次,购买烟花、组织杂戏,他们从中获利不少。只是修好了不敢再抬出来,怕再摔了,意头不好。不知哪个千伶百俐的大聪明,想出让真人扮演观音的妙法,如今倒成了巡城最大的看点,别的佛像都被冷落了。”

小二说了一会儿洛阳的逸闻琐事,又有别的食客进门,他告个罪忙着招呼去了。

杨行简不敢妄加评判,缄口不言。宝珠茫然不解,心中暗想:莫非巡城行会中有母亲的崇拜者,暗中操作,将观音修复成她的模样?当年那尊佛像究竟因何而损毁的?

打探巡城之事,本是抱着一线希望,欲借甘露的吉兆缓解韦训的病症,谁曾想此事又隐隐约约与自己去世的母亲有所牵连。

韦训瞧她神色凝重,猜测她又在思念亲人,说:“你可知世上有些事看着玄妙,其实只是凑巧吧?”

宝珠说:“我明白。一般而言,有妨碍的怪事叫‘妖人作祟’;有裨益的则称为‘气运’或者‘天命’。”

十三郎望了望宝珠,再看向师兄韦训,笃定地说:“是天命。”

韦训横了他一眼,说:“一碗不够堵嘴,还得再添点儿?”

十三郎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他正在蹿个,胃口深不见底,看见驴嚼豆粕都觉得馋。见宝珠把一碗玩月羹搅和得拉丝了,也没下去多少,便将碗端过来几口吃光了。

他刮了刮碗底,说:“反正咱们早晚要去瞧热闹,到时候找行会中的人再问一问。”又向宝珠打听:“你不爱这个,想必是以前吃的更美味吧?”

宝珠略微回神,说:“宫里……家里做的玩月羹里面,起码有樱桃和桂圆。”

十三郎惊讶地问:“桂圆是南方物产,你家吃得起是应该的。那樱桃是春天结果,怎么能在中秋节吃上?难道跟传说一般,则天大圣皇帝冬天命百花一同绽放,花神们不敢违抗圣旨,乖乖地照做了。你家当真能命令春天的果子秋天结?”

宝珠笑出声来,说:“你这吃货,瞎编的故事怎么能信。大概只是冬季草木凋零,宫人制作绢花绒花,粘在树上应景罢了。

至于樱桃,是春天摘下第一茬果子,用冷茶洗净,晾干之后放入蜂蜜中腌渍百日,再取出放进老酒中浸泡百日,到中秋时就能吃到了。外观鲜艳欲滴,与新摘下来的没有两样,入馔或是摆果盘皆可,只是酒量差的人多吃几粒就醉倒了。”

十三郎惊讶地张开嘴,心想怪不得刚上路时她经常吃着饭就哭了,这落差确实太大。

说到醉酒话题,宝珠突然想起前天夜里大醉,虽不记得具体情形,眼神却不由得往韦训脸上瞧去。

韦训于心有愧,甚不自在,扭头避开她的目光,对十三郎说:“真讲究,改日我翻墙去她家偷上一盘,咱哥俩也尝尝秋天的樱桃是什么滋味。”

杨行简听他口中“翻墙、偷盗”等语,想到这家伙擅长飞檐走壁,或许真能潜入深宫之中,连忙说:“这话可不能乱讲啊!”

韦训撇了撇嘴,心道:翻墙偷来的芙蓉昨天还簪在她头上呢。

一行人吃过点心,稍作休息,再次回到长秋寺。此时正值晌午,烈日当空,晒得人头顶发烫,嗓子冒烟,然而前来观看选取观音奴的信众们仍是坚持不懈地等待着。

院中人群比肩叠踵,前胸贴着后背,只有烧得发烫的大香炉周围没站人。要不是怕佛菩萨怪罪,恐怕就有人爬上房顶了。韦训陆续拎着几个同伴从寺墙上翻过去,使出劈山之力挤出一条路,这才得以插空进入大殿内。

此时观音奴的候选者们已经站在佛像前,准备询问神意。九名候选人一字排开,均是青春貌美的妙龄少年,除了跳胡腾舞的米法兰,其他都是女子。断尘、申德贤、曹泓、姚绛真等人都站在前排,郑重其事地等待着。

众候选者先叩拜上香,祷告请愿,而后申德贤捧出一只银碗,众人从碗中取了些什么。宝珠踮着脚努力瞧,发现碗里只是些普通的铜钱。

她断断续续听到旁人只言片语:“……今年只有一个男孩……”

“虽是无上殊荣……毕竟舍不得……”

“你押注的哪一个?我投了二百文……”

断尘师太敲了一下香案上的铜钵,高声道:“诸位善信,请静心噤声,尊请菩萨喻示。”

她内力充沛,声音清远悠长,大殿中的人瞬间安静下来。在数百观众注视之下,参选的少年们跪在蒲团上,紧张得汗出如浆。

申德贤指挥道:“掷吧。”

几个人同时出手,往空中抛掷铜钱。钱币落地之后,周围众人凑上去观望,接着传出一阵失望的叹气声。

宝珠不明所以,向身边围观的人问:“这便是问佛吗?一人两枚钱,结果如何解读?”

那人回答:“这叫做打卦,以前要用六枚或是十二枚占具,因为人多容易混淆在一起,就简化成两枚了。扔出两个有字正面是阳卦,无字背面是阴卦,这两种都不行。得扔出一正一反的‘圣卦’,方是菩萨选中的人。”

宝珠道:“刚才无人扔出圣卦,那今年岂不是没有观音奴了?”

那人奇怪地瞥了她一眼,道:“这一回不同意,那就继续扔呀。”

众少年捡起面前的铜钱,申德贤再敲铜钵,众人再次扔出——又一次全军覆没。如此重复进行了七次,仍然无人扔出圣卦。

宝珠心中狐疑,一枚开元通宝只有两面,九名候选人不停抛掷,按理说所有卦象都该出现了,却迟迟不见圣卦,几乎都是否定的两反。

她低声对韦训说:“真奇怪,若说是占卜吉凶、询问神意,一次两次菩萨不应,按理就不该再问了。又不是审案,岂有连续逼问不休的道理?”

韦训说:“巡城行会大张旗鼓组织的典礼,光是选拔就有那么多人前来观看,如果没选出人来,他们如何收场?自然要一次次试探,这时候可顾不上是不是礼敬神佛了。”

这种事似乎从未出现过,观望的信徒们逐渐焦躁起来,又掷了两次,仍然一无所获。天意难测,难道今年的候选人观音一个都没看上?

申德贤倒是气定神闲,让众少年将钱放回银碗里,再次烧香叩拜,打算重新走一遍程序。就在此时,人群之中突然有人叫道:“快瞧!菩萨脸上是什么?”

众人纷纷将视线投向大殿中央的佛像,但见观音面容濡湿,有什么液体在发光。她目光端严,自上而下俯视众生,唇角若有若无的微笑似乎消失了,水珠滑过面颊,从丰润的下颌滴落。

“观音落泪了!”

一个声音高声喊道。大殿之中群情耸动,人人惊骇失色。围观群众多是笃信神佛之人,目睹这前所未闻的异兆,不知该如何解读,惊慌的情绪如涟漪般传递出去,不一会儿就传遍了整座长秋寺。

韦训心生警惕,怕再次出现蟾光寺踩踏的悲剧,抬头打量房梁落脚处,准备人群乱起来就飞身将同伴带上去避祸。

曹泓神色凝重,摇头道:“卦象不明,观音落泪,非吉兆。”

断尘师太走出来,高声对众人说:“今年不选了!”

申德贤一听,顿时急了,忙道:“最后再试一回,或许是刚刚谁打卦时胡思乱想,也可能有人没好好斋戒,让菩萨着恼了。”

米法兰顿时浮起惊慌失措的表情,向班主姚绛真投去求助的眼神,对方只是沉着地拍拍胸口,手心向下一压,做出‘放心’的手势。

大殿之中议论纷纷,几人争论间,却见一名少女从旁观的人群中挤了出来,越众走到佛像跟前,翻身往莲台上攀爬。

“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因刚刚问询无果、观音落泪的异兆,守在莲台旁的比丘尼都慌了,不知该不该拦下她。

韦训跟了上去,握着宝珠的脚,一把将她送上莲台,抬头问:“你想干什么?要帮忙吗?”

宝珠从怀里掏出巾帕,说:“她这般模样……我舍不得看她伤心流泪。”

于是揽着佛像身躯,用帕子将观音面容上的‘泪水’轻柔拭去。靠得这样近,宝珠更加思念母亲,双目不禁泛起泪光,她情不自禁地踮着脚尖,贴了贴金身的脸颊。

万目睽睽之下,做完这些,宝珠收起濡湿的巾帕,准备跳下莲台。却在转身时,被观音手中的柳枝挂住钱袋。她下意识一扯,袋口开了,从中落出两枚金质开元通宝。

殿中鸦雀无声,上千人注视那两枚金闪闪的钱币从空中落下,掉在香案上,旋转了片刻,随即显示出卦象:

一正一反——圣卦。

打卦问神的风俗古已有之,魏晋时用六枚或者十二枚卜具,但卦象如何解读没有记载,这里直接用了南方地区掷筊的方式,结果分为圣杯、笑杯和阴杯,分别代表吉兆、不明确和凶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2章 第 16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