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唐辟珠记 > 第160章 第 160 章

大唐辟珠记 第160章 第 160 章

作者:饭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17 21:41:50 来源:文学城

一行人酒足饭饱后,从金波榭走出来。宝珠不急于回去,在街头随机找了七八个本地人打听巡城的事。她昨日被人贩用毒计骗过之后,尤为谨慎,不敢偏信偏听,换着地方问了好多人,证实那名叫申德贤的男子的确没有撒谎。

路人言道:“巡城是洛阳最隆重的盛会,每年都有许多少年参加海选。巡城行会先进行初筛,最后站到长秋寺观音面前的不到十人。只要参加过问佛仪式,哪怕没有当选,亦是面上有光。最后获选观音奴的少年必定是最为虔诚貌美的,家人觉得荣耀,自称‘升仙家’。”

众口相传:“甘露疗疾神乎其神,多少人得了杨柳观音庇佑,不药而愈。只是巡城时人山人海,观音奴随手甩出柳枝,能不能得这甘露的福泽,也得看缘分机遇,不是那么容易的。”

宝珠经过多方证实,听说甘露治病的传闻,脸上露出喜色,瞥了韦训一眼,道:“那这巡城我们一定得参加了。”

韦训意识到她想以此途径治疗自己的绝症,心中既是感动,又觉得好笑,说道:“愚人迷信鬼神,又没见识,见到点什么怪事都当作神迹。心里先入为主,自觉病情减轻,便口口声声说是神佛显灵。这种傻事我可不信。”

宝珠不悦,说:“我在路上听村妇说过一句俚语:有枣没枣打一竿子试试。话虽粗,却很有道理。撒一两滴水而已,又不是让你接刀子,就算没用也吃不了亏,试试效果又怎么了?”

韦训不忿地嘀咕:“我倒宁肯接刀子……”

十三郎眨了眨眼,对宝珠说:“大师兄向来运气不佳,这甘露要是随机抛洒,他多半是接不住。”

宝珠斥道:“晦气!他哪里运气不好了?”

十三郎小声嘀咕:“辛辛苦苦掏土钻洞,不知掏了多少个窝子,才找到活珠,又用不上……”

韦训清了清嗓子,十三郎不吱声了。

杨行简抚须沉思了片刻,沉声道:“怪不得那申德贤积极为此奔走,不管是什么选拔,候选者想中选抑或是不想中选,从中斡旋的人都有中饱私囊的机会。加上安排杂戏和烟花,需要采购大量物资,他当这行会的首领,很是有利可图呀。”

他这样老奸巨猾的幕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精通各种行贿贪腐的内幕,立刻猜透了申德贤的财富来路。

宝珠喃喃道:“那不是跟花鸟使一样吗……”

玄宗皇帝后期穷奢极欲,每年派宫中使者前往各地拣选美女以充宫掖,谓之“花鸟使”,敛财扰民,世人皆鄙夷畏惧。这申德贤干的事情也差不太多,只不过是打着佛像巡城的名义,而不是将拣选出来的女孩儿送进后宫。

她想了想,说:“既然有利可图,那这甘露也未必是纯靠运气的,花些钱找个好位置,提前跟观音奴打过招呼,就能确保一定能接到柳枝抛洒的露水。”

韦训诧异地问:“你们既然已经想到这一步了,还觉得那玩意儿能治病?!”

宝珠直言道:“既然要抢,当然是好事!你别管,我自有道理。”

杨行简笑道:“新年元日,灵验的寺庙都会高价出售头炷香,富商巨贾争相抢购。更有宗亲贵胄另辟门径,命主持开角门,抢在所有人之前烧上头炷香。既不得罪权贵,又能拿到富商的香火钱,其中门道多了去了。”接着又跟宝珠讨论如何捐献香钱,请一两件开过光的法物,保佑路上平平安安。

韦训心道这两个人挥金似土,东西越买越多,就是有金山银山也能随手花光。一旦旅费花完,三餐不继、居无定所,将宝珠送到她兄长手上时,是灰头土脸还是垂头塌翅,那就保不准了。

他阴森森地说:“你们放开了挥霍吧,倘若走到中途断了粮,我就转手把老杨和牛车卖了,买上一百张胡饼晒成干粮。轻装简从,无用之物尽早处理掉。”

杨行简登时惊慌失色,他知道这江湖客什么杀人放火的事都干得出,可怜巴巴地望向公主求援:“我可是朝廷命官!”

未等宝珠发话主持公道,十三郎抢先说:“命官只能卖一次,并不划算。卖大师兄才合适,早上售出,晚上他就自己跑回来了,无本万利。”

宝珠噗嗤笑出声,说:“你倒聪明,如此循环发卖青衫客,不日即可发家致富了。”

韦训啧了一声,佯装不忿,对师弟说:“你这破戒僧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随手发卖大师兄了?”

十三郎缩了缩脖子,往宝珠另一侧迈了几步,小声说:“在九娘这里,我入门更早。”随后忍不住流露出“我乃公主的和尚”的得意神色。

至此,韦训实在撑不住,跟着笑出声。

众人说笑了一阵,韦训虽不肯迷信药师观音的威力,但转念一想,她处心积虑,千方百计想为自己治病延命,这份心意比任何事都难得,暗地里美滋滋的。

转天过去,宝珠在三人陪伴下前往长秋寺游览。

这座寺庙是一座尼庵,里面的出家人都是比丘尼,来此礼佛览胜、求签问卜的人中,有不少妇女和儿童。世间七苦八难,有人命运坎坷,有人贫病交迫,多数不如人意,一生顺遂者可谓万中无一。今生无望,只求来世,因此灵验的寺庙均香火鼎盛。

不一会儿,杨行简就被人群冲散了。宝珠被人流簇拥着往前走,耳畔嗡嗡之声不绝于耳。民众谈论的话题中,一半是上个月盂兰盆夜昙林上人肉身成佛的奇迹,一半是今年‘观音奴’选拔之事。听说今日就是所有候选人在观音菩萨面前进行终选的日子,许多人正是为了亲眼目睹这场盛事,才特意远道来长秋寺礼佛。

前来烧香拜佛的人数不胜数,磕头的蒲团前大排长龙。人头攒动之际,宝珠踮起脚尖,往大殿中眺望,见殿内供奉的佛像极为华丽,金身光芒闪耀,赤足立于高高的莲座上,从婀娜曼妙的身姿可以看出是女相观音。

周围摆放着沉香、檀香、象牙、经卷等珍贵贡品,因莲座极高,被屋檐遮挡视线,看不清佛像的头脸。

大殿内几个比丘尼竭力维持秩序,其中有一名面带苦相、身材瘦小的中年尼姑,无视众人坐在墙边入定。她身着灰色僧衣,神情严肃,看样子就是长秋寺的主持断尘师太了。

终于排队到大殿门口,宝珠抬头仰望,一下子愣住了。

只见观音像头戴莲花宝冠,偏袒右肩,带白玉臂环,颈项挂着一串七宝璎珞,手持净瓶和柳枝,衣袂当风,面容极美。

宫中内道场所藏的武后画像都是她中年至老年时期的模样,画像中的她方额广颐,龙睛凤颈,威严端庄。而这莲座上的赤足观音虽同样方额,五官却有妩媚动人之态,容雍华贵,眉目含情,宛如一位世间罕见的绝代佳人。

看清观音的容貌之后,宝珠心头猛地一震,忍不住瞥了一眼韦训,后者心领神会。

这尊菩萨像的首饰、衣装、神态都与蟾光寺壁画上的观音极为相似,只是法身塑金,看不出指甲是否染红。即便韦训从未见过贵妃,也能联想到二者之间的关联。

宝珠忆起母亲在世之时,节日晚宴上偶然作这般打扮,宫人崇敬礼拜,奉若神明,皇帝爱称她为观音娘子。这尊佛像面容绝美,体态婀娜,虽五官有些差别,但容光风度神似她当年。长秋寺观音的盛名已经流传百年,母亲去世时春秋不过三十七岁,难道天下竟有这般巧合?

她沉思不语,继续打量,莲座上除了丰盛的贡品和香炉,还摆着几个三彩陶俑。人俑塑成童子模样,面容清秀,憨态可掬,甚是惹人喜爱。

十三郎双手合十拜了拜,嘀咕说:“这位菩萨不仅是药师观音,还兼任送子观音吗?”

旁边有个老妇听见,见这小沙弥眉目端正,亲切可爱,便和蔼地对他说:“这可不是求子用的人偶,而是历届观音奴的化身。你瞧这莲台上的人偶有六女一男,倘若是求子,那不应该摆满男娃娃吗?观音奴巡城之后,身份就与凡人不同了,化身成为侍奉观音的童子与龙女,供奉于此处,同受人间香火。”

佛教教义之中,观音与其他菩萨一样,原本并无性别之分,前朝的图画造像还有不少蓄须的造型。佛教在中土广为流传之后,为穷苦百姓带来心灵慰藉,其中妇女所受苦难尤为深重,便期望有一位具备母性慈爱光辉的女性菩萨保佑自己。

在信徒广泛的渴求之下,女相观音越来越多。扮演观音的观音奴有女有男,女多于男,正是这一心态的体现。

宝珠数了数陶俑,问道:“这里有七个人偶,我听说巡城是洛阳自魏晋以来的传统,难道只有七名观音奴参与过吗?以前的人偶哪里去了?”

那老妇支支吾吾地说:“多年以前,是抬着这座观音像巡城,只是那一年……” 她说到此处,突然噤声,趴在蒲团上磕头去了。

宝珠在人群拥挤之中,只觉胸闷气短,心烦意乱,遂向着大殿边缘缓缓走去。忽然瞥见刚才在角落里入定的断尘师太站了起来,与两名男子争论着什么,其中一人,正是昨日在金波榭遇到的行会首领申德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0章 第 16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