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士卒从来不怕与人拼命,但对这种会喷火、会喷雷、会喷碎石铁渣的奇怪武器,心里面却充满了恐惧感。duanzixiaohua
西军还没有学会面对爆炸时要卧倒,却已经明白不能站成密集的阵列。很快西军士卒就惊喜的发现,这一次天赐军没有扔出火药弹,这令他们精神大振。
“他们的那种火雷用没了。”一名西军将官大声叫道:“冲上去、冲上去,砍死他们。”
西军士卒都生出了与那将官同样的想法,冲在最前面的也开始放慢脚步,准备与其他士卒组成战阵配合着冲击天赐军的军阵。战阵不是打架,没有配合的单兵冲阵只有送死的份。
眼见西军的阵列快速密集起来,天赐军盾阵突然分散开,露出一个个木头箱子来,这便是牛通向十一哥讨来的“小玩意”。当初在马陵道一战中,一窝蜂式的火箭就建过功,虽然无法控制具体的方向,但杀伤力是毋庸置疑的。何况牛通讨来的一窝蜂式火箭是经过刘一手改良的,虽然消耗箭矢和火药更加巨大,但杀伤力和安全性同样获得了提升。
木头箱子开始喷火,天赐军盾阵集体后退。这种不分敌我的一窝蜂式,还是离远一些更安全。
这时天赐军后阵的襄阳炮也开始发射,只不过抛出的不是火药包,而是一些被点燃的烟火球。火球落入西军的弩兵阵列之中,立即开始冒烟,辛辣呛人的气味随着浓烟四处飘散,西军弩兵阵列中立即传出阵阵咳嗽的声音。而襄阳炮仍旧在不断抛射着,用不了一会西军所有的军弩就要变成哑巴了。
冲锋在前面的西军已经看到了喷火的箱子,下一刻拖着尾翼的火箭发出尖利的叫声飞了出来。
刘一手改良后的一窝蜂火箭不是一次性都射光的,而是一次点火分时段燃烧后飞出去的,这已经堪称划时代的思路和技术了。
一窝蜂火箭的发射整整持续了近六十息的时间,浓烟彻底覆盖了两军的接战之地。天赐军集体喝了声“杀”,全军一同冲了上去。他们要反击,要正面击溃西军,天赐军从来不是甘于被动挨打的军队,这是每一名天赐军军人的骄傲。
冲过被浓烟遮蔽的区域,天赐军突然发现前面没有敌人,西军在不间断的火箭覆盖之下已经逃了。
此时牛通突然看到远处被淹没在浓烟之中的西军弩兵军阵,立即意识到这是不可多得的战机。
“杀!”牛通大喊了一声,带头向前冲去,其余天赐军士卒立即紧紧跟随。
姚平仲正与督战队一起观察着战局,但因为处于下风位,此时已被烟雾包围起来。那些来自于烟火球的烟雾不仅呛人,而且辣眼睛,督战队传出一阵阵的咳嗽声。
一边试图挥散烟雾一边眯着眼睛想要看清战局,姚平仲面前突然钻出个人来。
根本来不及想,姚平仲手中长枪立即刺了出去,将那人刺了个对穿。这时姚平仲才发现,是自家的士卒。
这时更多的西军士卒从烟雾中涌了出来,姚平仲立即知道是自家又败了。
“不许退,后退者斩。”姚平仲大吼着。
又一名士卒从烟雾里钻了出来,恼怒的姚平仲就想抽对方一枪杆子。都是自己带来的老卒,如今却连一伙反贼都打不过,实在太特娘丢人了。
长枪刚刚轮起来,那名士卒却突然加快了速度,一刀向马上的姚平仲砍了过来。姚平仲吓了一跳,这才发现砍他的竟然是天赐军的士卒,天赐军竟然已经杀到眼前了。
回枪格挡已经来不及了,姚平仲连忙弃枪勒马躲闪,天赐军士卒的钢刀立即落空。这时姚平仲突然发现,从烟雾中冲出来的已经大多都是天赐军了。
“鸣金!”姚平仲大喊一声,再也顾不得自家的大军,第一个向后逃去。历史上就以逃跑留下千古之名的姚平促,终于提前好几年开始了第一次逃跑生涯。
牛通匆匆留下百余名士卒守住吉阳桥,带着余下的天赐军玩命一样追杀过去,一追就是五里。若不是担心被人把吉阳桥夺去,估计小牛通能一直追杀到黟县去。
带着人一边拾捡西军丢下的军弩,一边回到桥边,带了三千天赐军来支援牛通的王进取也已经到了。
两人一见面都吓了一跳,牛通没想到这么快就打下了休宁城,而且老爹还派了人来支援自己,王进取则是因为没想到天赐军会伤亡如此严重。阵亡超过了九百人,余者个个带伤。若不是天赐军伤兵救治率很高,这三千军卒基本上就要团灭了。
一边救治伤兵,王进取一边埋怨牛通胡闹。天赐军自成军至今,还没一下子死过这么多人呢。
牛通讷讷着说道:“十一哥说过,只要是打仗就没有不死人的,就算杨再兴去杀一个小孩子,也有可能从马上掉下来摔断脖子。”
“十一哥是这么说的?”王进取反问道。
“到,到是没说是杨再兴。”牛通干巴巴说道。
王进取不想和小犟种牛通打嘴仗,一边救治伤兵一边让人去收拾战场。超过五千架军弩啊,而且是西军的军弩,比天赐军正在用的好多了。
救治好了伤兵,天色已近黄昏,王进取留了两千士卒守卫吉阳桥,他本人则带了一千士卒出去找姚平仲。
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不多,错过了再想找机会就难了。虽然牛通也很想去,但一想到自己惹的祸不小,最终还是决定便宜王进取。反正也只是出去碰碰运气,真能找到姚平仲的几率很小。
与王进取的吃惊不同,牛皋的吃惊要更加猛烈一些。
童贯的计划是以酆美为饵,右侧安排了姚平仲带一万五千步卒过吉阳桥合围天赐军,左侧则是吴玠带了大队骑兵埋伏在白岳山附近,届时奔袭休宁合围天赐军。
天赐军阻击姚平仲的是牛通,拦截吴玠所率骑兵的则是杨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