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宋世祖 > 第132章 太后

大宋世祖 第132章 太后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2-24 08:59:50 来源:转码展示1

“门下。有司请上皇太后尊号奏。伏以王者立显亲之殿,所以尊母仪。开长乐之宫,所以伸子道。稽诸历代,实有彝章。”

荆湖北路靖州城,汝州司礼参军蔡卞拿着一份报纸,在摇头晃脑地读着。

“伏惟亲母圣端宫太妃朱氏,象叶阴灵,功深厚载。涂山助夏,首冠于三王。文武兴周,名存乎十乱。徽号未正,阙孰甚焉。谨按汉书曰: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皇帝陛下膺图资始,孝治攸先。宜彰坠燕之祥,式表濯龙之贵。伏请上尊号曰皇太后。诏曰恭依典礼,仍令所司。即追册四亲庙毕,吉日备礼奉册,尊皇太后制。”

读完《东华朝报》上刊登的这份诏书,蔡卞一言不发。

他身边的亲随轻声道:“阿郎,开封城每期不落地给你寄来此报,想必是有人记得阿郎。只要朝中有臂援,阿郎早晚能再回东京的。”

蔡卞抬头看了亲随一眼,随口问道:“那你知道这朝报是谁给老夫寄来的?”

“不是章相府上吗?”

“章子厚没有这么心细。一期不落地给老夫寄《东华朝报》的,是秦王府。”

“秦王府?”

亲随不敢置信,怎么可能!

蔡卞懒得理他,翻到了第二版,看到上面刊登着一份门下明文。

“赵挺之,怀怨谤上,贪赃渎职...着贬为雷州别驾,交象州地方安置看管,其家产抄没...原门下侍郎李清臣,擅权舞弊...着提举延福宫,濮州安置...”

“...范纯仁,擢门下侍郎,同执政事;黄覆移判吏部事;许将擢尚书右丞...张商英,擢御史中丞;蔡京判户部事...”

看到这里,蔡卞忍不住长叹一声。

身边的伴随问道:“阿郎,又是怎么了?”

“遂宁郡王一党,全军覆没,再也成不了气候。且朱氏被尊为皇太后,秦王入继大统,再无障碍。”说到这里,蔡卞自嘲地说道:“世人都说蔡心章嘴,靠被啊!老夫这颗老谋深算的心,早就被人给算计得干干净净。”

有伴随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中间摔了一跤,干脆连滚带爬地跑到跟前。

“阿郎,刚收消息,一队禁军进驻隔壁的武冈军,把邢恕邢官人给看管起来。“

“禁军?什么禁军?”蔡卞也是一头雾水。

“听说是从开封城直接开来的,旗号也不是三衙所属某军,而是右翊卫羽林左三营第一队前哨。”

“右翊卫...左翊卫...”蔡卞喃喃地念道,突然脸色一变,变得无比惨白。

两位伴随连忙问道:“阿郎,怎么了?”

“邢和叔,完了。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躲在武冈军,与遂宁王暗中密信联络,遥遥指挥,就能瞒过官家和秦王了吗?”

“阿郎,你说的什么意思?我们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唉,祭天的三牲,在被牵去宰杀前,都会严加看管,免得走失了。还不懂?算了,听不懂才好。”

说到这里,蔡卞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元符二年,没有几天了。”

此时的开封城,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给天地间笼罩上一层无边无际的雾霭,大风一吹,如同灰白色的帐纱,缥缥缈缈。

一行人冒着大雪,从巷道走出,转进圣端宫。

这里寂静无声,带头的尚宫除去外套,在外间等了一会,散去身上的寒气,这才走进内殿来。

在侧殿的佛堂里,上月被尊为皇太后的朱氏,跪坐在白衣观音大士像前,手持念珠,嘴里念念有词。

“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尚宫在门口静候着,一直等到朱氏把《白衣大士神咒》全部念完,这才出声。

“娘娘,奴婢回来了。”

“进来吧。”朱氏轻轻地说道。

尚宫进来后,把堂门关上,把闲杂人等和他们的耳目,全部关在外面。

走到朱氏旁边,跪坐在她的身后,先向白衣观音大士像拜了三拜,然后低着头,等着朱氏问话。

“事情都办好了?”

“回娘娘的话,都办好了。陈三香的两个侄儿,合家分别安置在湖州。每户买了三百亩上好水田,一个三进的青瓦大院,还有乌程县城里四间商铺,当个富足翁足以。”

尚宫低着头答道。声音轻细,但是很清楚。

“办事的人呢?”朱氏又问道。

“奴婢找了皇城司相熟的人,假口办事的那两人偷了圣端宫的东西,叫他们悄悄地...尸首也埋了,没有手尾。”

“记得去观音院做场水陆道场。”

“是。”

朱氏又闭上眼睛,嘴里不知默念什么。过了一会,她才开口说道。

“下去休息吧。辛苦你了。”

“谢谢娘娘!”

佛堂又只剩下朱氏一个人,她双掌合十,虔诚地看着观音大士画像,脸上露出痛苦之色。

“大慈大悲的观音大士,饶恕俺吧。俺的孙儿,也请饶恕俺吧!你活不久,不如早死早超生。下一世,投去富贵好人家,不要再来这不见天日的皇家了。”

话刚说完,朱氏已经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垂拱殿,赵似在左,李香药在右,扶着官家走上阶陛,在塌椅上坐下。

今天官家脸色相对好些,在大红的朝袍衬托下,红润了些。说话的底气也壮实了三分。

他扫了一眼满殿的大臣,点点头,开口道:“诸卿都在,那就宣诏吧。”

入内东头供奉官武球站了出来,捧着一卷诏书,缓缓展开,朗声念道:“御笔下——!”

章惇、范纯仁领着数十位大臣,手持笏板肃然而立。

“朕缵绍庆基,寅恭宝命,缅怀圣绪,祗守大伦。旰食宵衣,纳隍驭朽。兢兢业业,日慎一日。然维我祖宗,继天统业,是为国之根本。”

武球的声音洪亮清脆,在垂拱殿回响着。

“皇十三弟,尚书令、检校太尉、横海镇海雄武静难军节度使、雍州牧、监秘书省、兼功德使、行开封府尹、领枢密使、使持节领左右翊卫武卫大将军,秦王似,符彩昭融,智谋宏远。聪明文武,本于天赋之才;孝友温恭,发自生知之性。振星宸之彩,既耀于皇图。推乐善好贤之德,彰爱民育物之心。是宜承祧庙之尊,为邦家之本。立为储位,着继大统,践于守器。惟天佑于余家,衍宝祚之灵长。元符二年十二月初六日。”

听武球念完,众人的心里都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经过一年多的明争暗斗,储君之位,终于落定,而且是毫无争议。

好吧,就算某些人心里有异议,也于事无济了,秦王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那些人再有想法,都是蚍蜉撼大树。

章惇、黄覆、蔡京等一直在朝堂上,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大臣们,觉得恍如隔世。从三月十八日金明池落水,当时还是简王的十三哥,异军突起。

当时他是储君热门之一,同时又是诸多明枪暗箭交汇的焦点。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劣势更大。

偏偏他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同时也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让有心人意识到,皇权最大的来源,在于大家都看不起的“贼刺配”身上。

这时,官家又说话了。

“朕身体欠安,难以视事,故朕请秦王临朝观政。朕病乏不能视政,就由秦王监国...”

说完,官家猛地咳嗽起来,赵似连忙轻抚他的后背,李香药连忙端上一碗温参汤。

喝下后,官家惨白的脸多了一丝血色,他指了指赵似,“十三哥,你来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