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宋狂后 > 第6章 0006

大宋狂后 第6章 0006

作者:吊睛白额乖乖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07 16:19:01 来源:文学城

作为见面礼,曹恩英送给赵宗实的礼物是一本书。

书名曰:《三字经》。

“此书是本宫亲自编撰,就送给你,当做启蒙之物吧!”曹恩英和气地说道。

“是,多谢母后娘娘。”赵宗实很乖巧的上前接过。

曹恩英见状,趁机伸出手来,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赵宗实刷地下红了脸蛋,一副羞羞答答的可爱模样。曹恩英把孩子安顿进了名仁殿,这里是早就收拾好了的,既干净整洁又十分清幽。一应下人也配的足足的。光是照料生活起居的嬷嬷就有四人,女使,宦官,也都是比照皇后宫里的数量来。

“若是想要什么就直接对我说。”曹恩英告诉赵宗实,日后这里就是他的家了。

小孩闻言粉嫩的脸蛋上划过一丝茫然,但最后,却还是十分乖巧的点了点自己的脑袋。

对于赵宗实,曹恩英心里其实是比较喜欢的,而与之相比,赵祯的心里则复杂多了。有了嗣子他这边的生育压力的确是减轻了许多,但同样的,一个活生生的孩子矗立在这也是明晃晃的提醒他自己无子的事实。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个刺激的关系,赵祯最近开始比较频繁的踏足后宫不说是夜夜笙歌,但也的确是十分“努力”了。然而努力的结果则是:半个月后,他出现了精神萎靡,身体乏力,食欲减退的症状。

太医委婉表示,官家应该有所节制了。

曹恩英:“……”大无语。

没有那个铁肾,你就不要梦想当西门庆啊。

自己是什么样的小身板,难道不清楚吗?

曹恩英觉得无语,赵祯自己更是觉得丢脸,所幸暂时罢了朝会,以身体不适为名,专心静养。曹恩英也发下懿旨,官家养病期间,任何妃嫔不许前去打扰。当然,因为要以身作则,她自己也是不去的,只每日做些汤汤水水的叫人送过去,表表心意罢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也有人敢违旨不遵,偷偷跑去找官家。是的,那个人不是别的,正是苗娘子。心爱的六哥生病了,小姑娘简直是忧心如焚,为此不惜忤逆皇后的旨意也要过去看望。曹恩英知道后也没说别的,只是把小姑娘叫来,然后当着她的面,打了她心腹女使的板子。

整整二十个板子,打的是皮开肉绽,血沫横飞。

苗娘子哪里见过这等阵仗,当场便吓的跌坐在地,之后,她果然没有再去偷偷找过官家。

今年冬天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赵祯的病情终于有所起色,起码不冒虚汗,人看着也精神了许多。于是,在冬日的某个上午,他让人把赵宗实叫了过来。

小孩子穿的厚厚的,暖暖的,远远看上去就像是只圆球滚过来一般。

他请安行礼,口称父皇。

赵祯目光复杂的看了他一会,终是柔和了表情,对其招手道:“过来。”

小孩听话的走了过去。

赵祯性格仁善,知道如何关心别人,此时就很是温声的询问起了赵宗实生活上的一些琐事。

然后他就发现这孩子真的很聪慧,基本上他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回答。

赵祯问:“读过什么书没有?”

小孩便嫩生生的表示,自己最近正在学习《三字经》。

“那是什么?”赵祯微微皱起了眉头。

也难怪他不知道,毕竟三字经乃南宋王应麟所著,离出世尚有百十来年呢。

“是大娘娘特地为宗实写的书。”小孩不自觉的挺了挺自己的胸膛,看上去十分自豪的样子,听说是曹恩英写的书,赵祯果然大感兴趣,于是赵宗实便当着他的面,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诵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字经》能够流传数百年,自有其道理可言。首先它朗朗上口,易学易记,非常适合小孩学习。其次,它真的是包罗万象,基本上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你都能在其中寻到。当然了,曹恩英版的三字经,是经过慎重筛选的,不会出现“宋”以后的文字记载。

然而,即便是这样也足够让赵祯感到震惊了。

他是个识货之人,哪里看不出此书的大才。

********

赵祯带着赵宗实匆匆过来的时候,曹恩英正准备用午膳,见到他们一大一小联袂而来,不禁面露疑惑之色。

“臣妾见过陛下。”

“皇后不必多礼。”赵祯深吸一口气,而后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手中的蓝皮书:“朕过来是想问问,这《三字经》当真是皇后所著吗?”

原来是为了这个。

曹恩英见状微微一笑,露出腼腆之表情,似是十分不好意思般说:“确实是臣妾闲暇时写下的小册子,一些用来启蒙的俗语罢了,称不上什么著书。”

真的是她写的!

赵祯目露感慨,赞声道:“皇后真是大才啊。”感叹完了这句话之后,他又立刻表示,这书写的极好,自己有意向朝堂诸公推荐,日后幼童启蒙便又能多出一读物了。

曹恩英闻言自是“惶恐谢恩”。赵祯哈哈一笑,看起来也是相当高兴的模样。

再之后,曹恩英又请了赵祯坐下与自己一块用膳,当然了,赵宗实也是如此。小孩子来到正阳宫一个多月了,别的且不说,但是对这里的伙食却是一百一千个的满意。毕竟在大部分人都在吃煮、炖之食时,正阳宫已经是顿顿有小炒了。

六个菜。

红烧肉、清炒芦笋白玉菇、红油拌猪耳、鱼香肉丝、肉末茄子、还有一道黄焖鸡土豆,主食则是大碗的白米饭。与后世大多数喜欢甜食的小朋友一样,赵宗实就特别喜欢那道鱼香肉丝,至于赵祯则是对红烧肉赞不绝口。

“这是豕肉?”大宋的官家露出十分诧异的表情。

“是啊。”曹恩英点了点头。她知道赵祯为什么会这样惊讶,在宋朝对猪肉其实是很不待见的猪的地位远在牛羊之后,被认为是只有贱民才会去吃的东西。

“豕不洁,且味道酸涩而腥臊,为何你做的,却如此与众不同?”赵祯十分的好奇。

曹恩英闻言则告诉官家,她说:这猪可不是一般的猪,而是她们家自己精心养育专门用来吃的肉猪。“从足月开始,需每日精心伺养,一天三顿食猪草,吃热食。最重要的是,还要记得给猪摘蛋。”摘蛋二字一出,赵祯的脸色顿时风云突变,他目瞪口呆的看着曹恩英似乎完全不明白这样残酷的话语,怎们能从她的嘴里吐出一般。

“摘了蛋的猪,食欲好,增生快,肉质还会变得十分肥美,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呢!”曹恩英一脸官家你信我的表情。

“朕吃饱了。”赵祯站起身,捂着嘴巴,脸色难看的匆匆走掉了。

真是矫情的男人。

曹恩英见状,耸了耸自己的肩膀,心想:赶明儿她把东坡肉,梅菜肉,卤猪肉,粉蒸肉之类的全都弄出来,不信你不吃。

“母后,父皇这是怎么了?”赵宗实有些不安地发问道。

曹恩英就对他笑了下:“没事儿,你父皇有点挑食,他不是好孩子,我们不要学他,快吃吧!”

“哦。”

与预料中的一样,曹恩英又大“火”了一把。不过这次不是因为贤名,而是因为才名,在宋朝这个文人墨客层出不穷,便是妓馆里的清倌人也都会吟诗作赋的时代,人们自然是非常追捧有才之人的。

当今的官家娘子,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名流千古的诗词。

但是一本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却也把她的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

便是文坛万古如长夜的范仲淹都曾当众盛赞过的。

既得了贤名也得了才名的曹恩英却并没有因为名声日隆,而变得狂妄自大,正相反,她还是那么的谨慎小心,每日过着种庄稼,养蚕,处理宫物,教养赵宗实的日子。

如此这般,不知不觉的,这惊心动魄的一年就过完了。

时间来到了景佑二年。

这一天,曹恩英接到了一个消息。说是瑶华宫的净妃,托人给赵祯带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赵祯读过之后,似是也大为触动。净妃也就是原先的郭皇后,是个脾气火爆并且极爱吃醋的女子,曾经因为误伤了皇帝,而惨遭废后。

“娘娘难道不怕郭氏回来吗?”身边的女使曾经这样问过曹恩英。

结果后者哈哈一笑,她表示。我已经是皇后了,就算她回来了,难不成皇帝还会为了她而废掉我吗?

“再说,有人比我还害怕呢。”曹恩英心想,郭氏这样做完全是在找死啊。果不其然,书信递上来仅仅数天之后,郭后就得了小病,宋仁宗听说后派了御医前往救治,结果就在当日,郭氏居然暴死当场。

仁宗听说后,呆愣许久。

曹恩英估摸着他应该也是比较悲痛的吧!

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他又是个心肠十分柔软的念旧之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0006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