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宋就应该豪横 > 第六百三十九章 江上风月

大宋就应该豪横 第六百三十九章 江上风月

作者:寒江观雪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24 21:29:38 来源:转码展示1

常言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春夏交替的季节虽已经不是三月,这江南一样是多姿多彩的,江南因其地理位置,气候影响,加之南朝的兴替,让这里终究成为了富庶之地,更是文化昌盛之地。

江南在,则天朝在,南宋以江南一隅之地仍旧能对抗女真人和蒙古人那么长时间,和这里的富庶有着很大的关系。

鱼米之乡,又怎么可能是白说的。

球赛结束,杨浩就带着一家子人下江南了,他要亲眼见证定远号的起航,别人不会知道,但他明白,这将是历史上里程碑般的时刻。

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让世界融会贯通,让文化得到传播交流,让物种得以更广泛的种植,这是推动时代进步的一大步,是必须要走的一步,哪怕没有自己,也会有其他人来做这件事,只要时机到了,一切也就自然而然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件事,大航海时代的完成,将会让人们知道,脚下是个球。

至于说那场球赛?不过成了个闹剧罢了,结果是大宋赢了,不光是赢了球赛,也赢了名声,杨国公不介意做一个恶人,但要看这个恶人怎么做。

大致的知道了妙清的做法后,上半场让给你们,让大宋的君臣们看透你们的嘴脸,同仇敌忾之下,搞得你们人仰马翻,至于结果,谁在乎呢。

高丽此番来人,就是有政治诉求的,政治诉求同样是残酷的,而高丽王王楷一个刚刚登基的年轻人还想着学人家玩权衡之术,就很有意思了。

此时的拓俊京还是李资谦的人,还没有到那个权力膨胀的和李资谦对抗的时期,自然是为了李资谦而说话的,妙清呢?则是王楷眼中的圣人,是无所不能的,想着也是要为王楷谋求一些利益的。

不过两人虽不是一个派系,却有着共同点,那就是要大宋承认王楷的正统地位,同时和大宋之间谋求和平共处,以稳定高丽王王楷刚刚登基的窘境。

高丽虽然不大,但是窘境还是有的,随着高丽王朝的存续时间,高丽王朝内部的贵族逐渐增多,睿宗驾崩,王楷上位,王楷需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把持权利,而李资谦同样也想要控制整个高丽的权利,这就会出现更多的矛盾。

然而李资谦还需要王楷坐稳位置,因为王楷是他的亲外孙,要说这李资谦也是个狠人,先是把自己的女儿送给了睿宗,这才有了王楷,王楷上位后,又弄了俩小女儿出来,直接送入宫中,成了自己外孙的妃嫔,这特么……着实有点乱的。

总之,妙清和拓俊京有着共同的目的,也有着各自的目的,所以这高丽使团是颇有意思的。

只是杨国公不想理会过多,至于说能够得到大宋的什么支持,就看赵佶,郑居中和礼部这些人如何研究了,自己一门心思的弄自己的大航海时代就好了。

不过妙清和拓俊京还是跟来了,是赵佶的意思,老赵似乎对这场球赛并不感冒,直接下了旨意,我大宋的新式海船要下海了,你们也去看看,然后就让他们滚了出来,跟着杨浩的队伍后面下了江南。

原本赵构也想随行的,只不过赵佶身体不好,他又是处在一个监国的态势下,很清楚自己是不能离京的,之前赵桓的那次事情给了他太多的教训,而他想要离京也不只是想要看看这所谓的大船有多么壮观,另一层是邢秉懿想要下江南省亲,好在杨浩的家眷都跟着,赵构也放心的让太子妃邢秉懿随行了。

有了邢秉懿的加入,这队伍就更加的浩浩荡荡起来,赵构更是大笔一挥,不禁有禁军随行,虎贲也全都派了出来,就当是锻炼新人了吧。

这一次的球赛也让虎贲名声大噪,汴京城谁不知道虎贲军大名的,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自然也都知道了,那斩首了辽皇耶律延禧的就是虎贲军的将士啊,不管是对辽,还是对上西夏,虎贲都是身先士卒,各个先登,整个汴京城的大街小巷,勾栏瓦舍里,到处都是在说着虎贲勇猛的故事。

而在这些传说中,李逵成了英雄一样的人物,据说坊间有不少人要给这李逵送来女儿做妾的,到是把个李逵吓坏了。

其实老百姓真的很简单,尤其是封建时代,不管这里李逵生的什么模样,官府说他是好人,是有能耐的人,那就没错了。

作为大宋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些故事会以辐射的方式从汴京城扩散开来,舆论的力量,永远都不能小觑。

定远号试航的地方选择了嘉定县以东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沪市那一块区域,此时的那里还是一片荒滩,多是一些盐场所在地。

杨浩到不是要发展这个地方,而是要将这里建成一个港口,按说庆元府,也就是后世的宁波,以及台州府和泉州府是更好的港口,不过杨国公不想去,主要是太远了,等以后吧,大宋的沿海地带都需要港口,从这些港口向外辐射,才会构建起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

邢秉懿路过家乡也并没有停留很久,原本就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的,只是看望了一下乡亲就离开了,并没有耽误什么行程的。

只是这队人马行进的速度是相当慢的,杨浩不考虑别人,也要考虑自己的妻儿。

杨浩到是不会蜷缩在马车之上,这样大好的风光,就当策马而行,领略沿途的风光,看那妙清妖僧,果然适应不了这种行进方式,到底还是坐在了马车之中,惹得杨国公一阵嗤笑:“娘炮就是娘炮,果然不是男人。”

随行的武松和石秀那是把这个和尚盯的死死的,生怕有什么异动,就是杨浩也担心着,说这个和尚有阴阳之术,现在还没见过,谁知道是不是会点什么,更何况这个兔崽子太清秀了,到不担心自己的女人们,随行的那些丫鬟们呢?万一这王八蛋真的搞点**的事情怎么办?

到镇江府,该乘船沿江而下,吴用和谢敦林也上了船,这久未谋面的谢子瑜也出现了,杨浩这才知道,谢子瑜为了帮父亲稳定谢家在江南的地位,还是回来帮忙了一段时间,要不然怎么会消停了许久的。

楼船之上,迎风而立,站在船头之上,颇有些意气风发,身边是吴用,宋江,朱武等人。

这沿途之上,可看到这江南的大好景色,也可看到那些在大小码头上忙碌之人,指着这沿途之色,杨浩对宋江说道:“民政院,不可只拘泥与开封府一地,在适当的时机,要逐渐的扩散开来,要记住,汴京城,大名府这些地方是我大宋的形象,但这各地县城才是真相之地,民政院不是为了烘托形象而出,而是为了这些真相而成立的。”

宋江这次能随行,也是杨浩体恤,这个家伙有点工作狂的样子,而且杨浩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眼界问题,宋江的思维模式毕竟还是这个时代的,杨浩交代什么,他就去做什么,太多举一反三的事情不会出现,加之有个邢焕在那里摆着,就更加禁锢了民政院的思维。

现在想想,虽然邢焕在那里是有了和各政府部门打擂台的人了,但是也无形中给民政院多了一道思维枷锁,就像是搬了石头砸自己脚一样,只不过事情已经如此,想改变也不好改变了,索性就让宋江随行,出来开开眼界,也提点一下他。

杨浩的这番话,宋江并不是很懂,什么是形象?什么又是真相?

或者说是这跟随之人都没太明白吧,只有那女扮男装的谢子瑜似乎有些明悟之色,在那里垂眉思索着。

杨浩笑了笑继续说道:“呵呵,那就直白的说吧,公明啊,汴京城是京城,更是我朝的权利政治的中心,同时也是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同样,大名府,苏州府,建康府这些也是富庶之地,是人口密集之地,为何呢?因为这些地方大,充满了机会,但是,这只代表了一部分我朝的真实情况,只是一个我朝的形象罢了。”

“真相是什么?是那些活在县城,乡里的普通百姓,那些还在土里刨食的百姓才是真相,民政院不光是要致力于形象的建设,更要注重这些落后之地,民政民政,民之政事,才是要职,这么说你可明白了一些。”

宋江眼睛里的神采果然多了一些:“多谢国公爷提点,卑职明悟了许多。”

“呵呵,那就好。”杨浩转身看向江面:“还记得当初说过衣食住行这四点吗?民政院同样要从这四点出发,首先能做到要老百姓都吃饱饭,有衣穿,有房住就可以了,不要奢求太多啊。”

船行的不快,到江阴之时已是暮色,江阴官员是都在码头等着,结果杨国公压根没想要下船的意思,告诉吴用:“你去告诉他们,都散了吧,本国公累了,今夜就宿在船上,不要弄得劳师动众的。”

镇国公下江南,随行的还有高丽使臣和太子妃,这特么谁敢怠慢了,不说这吴用已经水涨船高,成了江南官员的代表吧,就是谢敦林也是会知会这边一声的,需不需要你侍候是一码事,但你不来,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吴用也知道自己的老板是个啥样子的人,有的时候就是不喜欢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想了想说道:“国公爷,这舟车劳顿的,夫人和公子怕是会休息不好,不如就让……”

杨浩一挥手:“让他们下船去休息吧,不要弄的太过隆重。”

“卑职省得。”

或许是随着身份的变化吧,杨浩是越发的不喜欢这样的应酬,这里面虚情假意的东西实在太多,也或许是家中闷得久了,这夜宿江面,拎一壶酒,披头散发,邀月当歌,多么洒脱的一种生活方式啊,为何要下船去大鱼大肉呢。

不管他如何,对待高丽使臣,以及这些家眷,吴用不能怠慢了,不管是不是形式主义,该做到的必须做到,这样也算是给江阴官员们一个安慰吧,并不是镇国公不喜欢你们,是因为你们丫挺的跟人家不是一挂的。

哪怕是留在船上,吃喝依旧是上等的,杨浩并没有吃多少,剩下的都给了春喜儿和李逵这两个吃货,拎着一壶酒,趿拉着鞋子,索性真的将头发披散开来,迎着夜风,走到船头,仰天望月。

此时的码头已经没有了熙熙攘攘的,江面上只有风声和水声,些许或能听到一些鸟鸣之声,到是惬意的很。

灌上两口酒,忽然间诗兴大发。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长江之上诵长江,到也是应景,只是这是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歌颂朱元璋的诗句,颇有些金戈铁马之意。

一首诗吟诵完了,心里到是畅快了许多,身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杨国公到是好兴致,就不闻国公有佳作,却是被偷听到了。”

杨浩一惊,回首看来,却是邢秉懿,一身宫装,俏生生的站在月下,左右再无他人。

忙是放下了酒壶,稍作整理,躬身说道:“臣见过太子妃。”

邢秉懿缓缓走过来,靠在栏杆之上,看着江面:“你我何需如此客气,还是做你我之称吧。”

“臣……不敢。”

见杨浩如此拘谨,邢秉懿也不强求,淡淡的笑了笑:“家父或许是耿直了些,你那里若是不合适,便让他离开吧。”

杨浩没想到她是要说这个,马上说道:“邢大人性情中人而已,秉公执法,并无不合适之处,太子妃过虑了。”

“哦。”邢秉懿轻声点头,随后看了一眼那酒壶,竟然提了起来,陡然凑到嘴边,仰头喝了一口,酒水顺着唇边留下,到是让杨浩看的一呆。

“太子妃……”

话没说完,邢秉懿放下酒壶,嫣然一笑:“果然还是你会享受,这样喝酒到是畅快的很。”

这一刻,杨浩突然发觉自己似乎有些不认识这邢秉懿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看似文雅的女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