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恩看着眼前成堆的信笺,心底里开始绝望。
他曾经写了好多封信给朝中官员,请他们帮忙在皇帝面前谏言,调自己回去。然而竟无一人肯帮忙。根本就是徒劳无功。
皇帝更是完全的视而不见。
看来,不改变一下信的内容是不行的了。
王继恩咬咬牙,又写了两封信,只不过这次连头到尾,都换了一种说法。
给晋王的是直接挑明,出钱卖命。他把这次在渭州和水洛城搜刮的钱财都让人带回去,加上宫中这些年积攒的财富,足足有五百万贯钱。
“情愿全部赠予王上,支取王上能在皇帝面前求肯几句,把老奴调回京师!”
给赵匡胤的信,则是写出了自己在这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臣闻兵部尚书黄元义,贪渎兵款,营私舞弊,甚至连渭州边城的军饷也曾经贪没过,由此与高太尉结怨。”
“水洛城现在仍在镇边特使主持下坚守不屈,但因军备不足,不能长久,恳请陛下速调大军来援……”
这封信赵匡胤一看之下,大为震动。
第二天朝会,文武百官尽皆议论纷纷。
“听说北汉提三十万铁骑侵袭我大宋渭州水洛城。”
“北汉这是疯了吗!三十万大军,这是倾巢出动啊!”
“糟了!我听说驻防那里的忠武军,才不过八万人,以一敌四,忠武军怕是……”
赵德昭混在人群之中,东听听,西听听,并不说话。
众大臣的窃窃私语,很快被赵匡胤的雷霆之怒打断,
赵匡胤拿出一封书信,正是王继恩写来的,他开始还是自己看,越看越是愤怒,忽然厉声斥问,“黄元义!我来问你,渭州边界,忠武军的军饷,你私自克扣了多少?”
兵部尚书黄元义一听之下,犹如天灵盖上炸响一个天雷,被轰的摇摇欲坠,差点就吓死过去。
冷汗霎时淌满了额头。
他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陛下……臣,不敢!”
“你不敢?这天下还有你不敢的事情?忠武军是边军,高怀德的军饷你都敢贪渎!还有什么是你不敢做的!”
赵匡胤照着王继恩的信,继续念到,“兵部尚书黄元义,贪渎兵款,营私舞弊,甚至连渭州边城的军饷也曾经贪没过,由此与高太尉结怨……水洛城恐因军备不足,不能长久……这都是你干的好事!”
黄元义瑟瑟发抖,他不知道谁在参自己的本,但是自己的这点小事,似乎人家都清楚的很。
看来今天是大祸临头了,皇帝一生气,直接砍了自己的头怕也不是不可能。
赵德昭暗自想到,看这样子,应该是王继恩感到自己可能回不来了,临时也要拉个垫背的。
其实王继恩的本意,是想说现在水洛城前线军备不足了,什么火油,滚木礌石都将用尽。
但是军士战意犹存,赵元佐又指挥得当,所以他希望赵匡胤看了这封信,能够亲自点兵马来渭州支援。
下边大臣们听了,又开始议论,“既然是这样,水洛城现在怕是已经失陷在敌人之手了。”
“是呀!前线距京城,就算快马加鞭,至少也要几天的时间吧。”
“那可糟了!三十万北汉军,长驱直入……”
赵匡胤又念道,“幸得镇边特使准备充分,城防坚固。水洛城现在仍在镇边特使主持下坚守不屈……”
赵匡胤念了几句,来了精神,仔细把心看完。
显然这一段他比较在意。
看完这一封,又拿出一封,仔细看了起来,
终于点了点头,,随手把手中信递给了身边的内侍。
“小晋王果然不俗!”
“还是晋王教育的好!”
“八万对三十万!对面还都是北汉铁骑!镇边特使此次功莫大焉!”
听着众人议论,赵光义只觉得脸上特有面子。
上前一步,正要谦逊两句。
却听内侍接过赵匡胤递来的信,继续念了起来。
这次却是赵元佐自己亲自写的信。
文武大臣们越听,脸色越是变换。
原来赵元佐在信中说,自己在水洛城,对抗北汉三十万大军,已经七天,伤亡数千人。杀死杀伤对方两万余人。
接着话锋一转,提到自己之所以能够料敌机先,做好万全准备,又能以第一次出京的菜鸟身份,就有胆略敢于跟北汉硬刚,完全是因为离京前,受过齐王殿下的专门培训。
要是没有齐王那几天的倾囊传授,只怕现在水洛城,甚至渭州,都已经失陷于敌。
众大臣听到这里,才明白,原来这次对抗北汉,其实可以说是齐王赵德昭的功劳。
没有他的临时调教,赵元佐就不会建立这等殊勋。
并且还在信末请求圣上,继续向齐王求计,下一步该如何决断。
赵光义听了心情很复杂,一时间没了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走。
众大臣则是再度窃窃私语,“这些难道真的都是齐王的事先叮嘱?”
“如此说来!齐王 殿下岂不是未卜先知了!”
“真的先知了!别忘了!小晋王戍边之前,齐王可就说过北汉或许即将侵袭的话。”
“没错!我也记得。那时大家既有主战派又有主和派,齐王殿下正是主战派。”
赵匡胤看着殿上众臣议论纷纷,自己脑海里也把整件事情大略重新走了一遍。
对儿子赵德昭的思路脉络逐渐有了清晰的判断。
想不到赵德昭年纪轻轻,居然真的是天纵奇才,自己凭着几十年戎马征战的经验,得出来的判断,居然和他脑子里转一转就做出的判断,是相同的。
赵匡胤现在也想知道,儿子脑袋里正在转着的念头,是个怎样的想法。
不过他开口喊得却是晋王。
“北汉这件事情,晋王是如何想的,来说一说。”
赵光义一怔,他脑子里正在乱着,听了赵匡胤的话,这才重新清醒过来。
“陛下!臣刚才惊呆了!实在没想到水洛城拒敌这件事,居然是齐王与元佐事前就商议好的。臣觉得齐王妙计十分周全,简直可以和诸葛孔明相媲美。这件事情,也还是请齐王继续献计才是,臣甘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