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 第94章 吴起之死

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第94章 吴起之死

作者:二八一拾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31 05:53:58 来源:转码展示1

吴起刚入楚国时,楚国的军制与秦国的军制相差无几,都停留在春秋时期的老兵车传统上,战力极弱。

弱到对经常骚扰楚国岭南的百越部族都无能为力。

吴起在魏国时,本就是战无不胜的卓越统帅,对整顿军武是行家里的行家。

他将收回封地的赋税与裁减冗员的节余,全部用于新军经费,大量招募战斗之士(职业军人),一年时间,就为楚国训练出了一支八万人的精锐新军。

吴起入楚的第三年,新军练成,国力大增,他开始了对外作战。

就像他在魏国一样,采取了“先内后外”的谋略。

第一步,吴起亲率精悍的轻装步兵三万,开进岭南与百越部族展开了山地战,一年内大小十战,全部大胜,平定了百越部族,消除了长期危害楚国的心腹大患。

第二步,吴起亲率步骑混编的精锐四万,对苍梧大山(今湖南广西一带)尚未臣服的苗蛮部族发动进攻,半年之内,收服了全部苗蛮部族。

第三步,吴起统帅全部精锐八万新军,北渡淮水,一战吞并了蔡国,再战吞并了陈国,使楚国势力骤然扩张到淮水以北,直到与魏国和韩国遥遥相望。

在这之前,楚国的领土势力一直在淮水以南涨涨缩缩,富庶文明的淮水以北一直是传统的中原势力范围。

而吴起一举消灭陈蔡两国,使楚国触角骤然伸进中原腹心,最感威胁的就是三晋魏赵韩三国。

于是,三晋联兵,与吴起大军在淮北展开激战,两场大战,吴起全面击溃三晋联军,楚国大胜,从此,楚国才在淮北站稳了脚跟。

可是,就在吴起准备大展拳脚的节骨眼上,做了二十一年国君的楚悼王死了。

景舍记得很清楚,当时吴起正在淮北安抚地方民治,尚未回到郢都。

吴起对郢都贵族势力的密谋杀害他的事情一无所知。

直到吴起接到了楚悼王离世的噩耗,匆匆只身赶回郢都奔丧,却落在了楚国贵族们早已准备好的天罗地网中。

那时候景舍还只是个职位低微的贵族士子,只能在王宫外祭奠。

当他看到急匆匆赶来的一支又一支贵族家兵时,他惊恐地睁大了眼睛,竟忽发奇想,悄悄挤进了贵族的祭奠行列……

进入大殿,他发现沉沉帷幕后面竟站满了一排一排的弓箭手,身穿麻衣重孝的贵族大臣们也都暗藏着弯弯的吴钩短剑。

楚悼王的尸体摆在大殿中央的长大木台上,祭奠完毕就要入殓归棺了。

按照楚国丧葬礼仪,太子臧已经在父王逝世当日解国守灵,不再预闻国事。

此刻,太子是麻衣重孝,跪在遗体台前哀哀哭号,两位年青的王室子弟站在太子身后护持,眼睛却不断地瞟来瞟去。

丧葬哀乐呜呜咽咽地奏了起来,王室嫡系宗亲的元老大臣们先行一一祭奠完毕,又都整齐地跪在太子身后丈余处守灵了。

按照爵位次序,下面就是令尹大将军吴起祭奠,再下来就是屈、景、昭、项四大世族的元老大臣祭奠。

就在吴起脚步沉重缓慢地走向楚悼王遗体时,景舍听到了贵族群中一声苍老尖锐的哭号突然响起:“大王何去兮!”

随着尖锐哭号,太子身后的两位贵族卫士猛然扶起太子,回身钻进了帷幕之后。

就在这刹那之间,帷幕刷啦啦拉开,弓箭手的长箭急雨般向吴起射来。

吴起正在悲痛之中,眼睛只向前看着楚悼王遗体,怎能料到如此巨变?

突闻异动回过身来,已经是连中三箭。

景舍清楚地听到吴起高声呼喊着:“楚王――变法休矣!”

他踉踉跄跄地冲到楚悼王遗体前,紧紧抱着楚悼王的遗体放声大哭……

不知道是在哭楚王的离世,还是在哭自己一生的心血付之东流。

对吴起恐惧已久的贵族们此刻已经完全疯狂,一片声高喊:“射杀吴起!射杀吴起!”

贵族的家兵们本来就不是战场厮杀的军队,箭术平平,又在慌乱之中,一阵狂乱猛射,竟将吴起与楚悼王的遗体射成了刺猬一般,长箭纠葛,根本无法分开。

大乱之后,楚悼王的葬礼迟迟无法进行。

太医们愁眉苦脸地折腾了三天,竟还是无法分开楚悼王与吴起的尸体,若要分开,便得零刀碎割。

太子臧痛彻心脾,觉得这是楚国的奇耻大辱。

愤怒之下,太子臧下令追封吴起为安国君,将父王与吴起合葬了事。

太子臧即位称王后,将吴起训练的八万精锐新军调回郢都,一举捕获参与叛乱的七十三家贵族大臣的家族两千余口,以“毁灭王尸,叛逆作乱”的罪名,将两千余口贵族一次全部斩首。

那是楚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屠杀,景舍记得自己从刑场回来,呕吐得三天都没能吃饭。

他心中充满了对吴起佩服和景仰。

一个人能在那么紧急的时候想出那么高妙的主意,竟在死后使仇敌全数覆没,这种智慧当真是难以企及。

吴起是身经百战的大将,是变法图强的良相,生来就具有应对仓促巨变的天赋,却也难以改变这浊浊乱世。

他清楚,自己手无寸铁,既是逃出箭雨,也逃不出殿外伏兵追杀,必死无疑。

他能做的也只有将阴谋家卷进来,让他们与自己同归于尽,与自己变法的大志同归于尽。

吴起的复仇愿望实现了,楚国的变法夭折了。

从那以后,楚国就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了。

性格阴沉的楚肃王,已经郁郁寡欢地做了三年君王,每日沉浸在消沉中。

明君如何?良相又如何?

死后都不得安宁,还要承受万箭穿心之苦。

楚肃王苦笑了一声,摆了摆手:“上卿休要再提变法之事了。”

吴起死的那日,王殿中发生的事情,成为了楚肃王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再加上后来他听取了东宅公的建议,用孟胜的尸身,想要将他恨极了的阳城君吸引出来,引得墨家钜子入宫。

他忘不了那双抱着必死之志的眼睛,忘不了那柄离自己近在咫尺闪烁着寒光的黑剑。

做这楚王,每日安心便好,何必去强求什么变法呢。

景舍正要说什么,一个甲士急匆匆的闯入大殿。

“禀报我王,巴国使臣求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