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 第15章 孟乡邑

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第15章 孟乡邑

作者:二八一拾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31 05:53:58 来源:转码展示1

阳光刺眼,冬日里这么好的日头很少见。

天空晴朗算得上是万里无云,气温依旧不够,冷得人两颊发红。

齐国临淄距离宋国商丘八百里之遥。

江寒一行人脚程不慢,也走了十二天之久。

齐国地处大海之滨,土地肥沃,民风强悍,非但涌现了孙武这样的兵学世家,且近年来又文风大盛、工商业昌隆。

临淄已经成为仅次于魏国大梁和宋国商丘的商业大都会,号称“齐市”。

魏国是三家分晋建立的国家,齐国的姜氏政权也被田氏取代。

五年前,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胁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但齐国田氏的立国根基远远没有魏国牢靠,魏氏历经百余年流血争夺,才和韩赵两族共同瓜分了晋国,其后又变法改制,军民一统,如臂使指。

齐国则不然,田氏主要靠小步新政和上层篡夺杀戮之方式夺得姜齐政权,旧贵族盘根错节势力极大。

田氏在齐国执政后又没有彻底变法改制,世族封地的势力依然很大,根基自然不坚实可靠。

如今齐国的国君是田齐太公田和的长子田剡。

“给,吃些东西,今天就能到临淄城外的庄子了。”

江寒把手里的干饼递给了田玉儿,冬天赶路特别的受罪,可这个小姑娘竟然一句苦都没叫。

“咔嚓。”田玉儿接过干饼咬了一口,除了硬之外,根本没有味道,就和吃石没有区别。

“好干啊。”

一旁的徐弱赶紧递上了水壶。

“喝点水,干饼就会软一些。”

“谢谢徐大哥。”

田玉儿的眼睛弯成了两弯月牙。

“军中的士兵光吃这些东西,哪有力气打仗。”

徐弱嘟囔着把手里剩下的半个干饼装进了怀里。

一语点醒梦中人,江寒拿着干饼有些走神。

两军对垒,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粮草的问题,甚至很多时候,粮草一度成了双方胜负的关键因素。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时候各方面的生产能力都比较低下,但是野生动物居多,当时的人们可以抓动物和采野菜填饱肚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谷杂粮开始进行了种植,小米因为比其他食物耐储存,成为军队当中的主要主食,将小米熬成粥,或是加上点野菜,一起进行熬制,士兵以此粮食充饥。

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之前,战争的规模大多较小。而到了战国时期之后,则会出现动则几万甚至几十万军队的大混战了。

因为在此之前,后勤补给水平跟不上。

如果强行拉几十万人去打仗的话,估计就算把沿途的草根树皮都吃光,也无法满足几十万人的口粮需求。

而从秦朝开始,随着小米开始在军中大范围推广,大家发现小米的诸多好处。

往后近两千多年里,小米就一直都是中原军队的主粮了。

当然,除了小米以外,也不是没有其他粮食。到了唐宋之后,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上升小麦开始兴起,军队会将小麦磨成面粉,做成烧饼,烧饼有易携带和吃起来饱腹感强的优点。

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也不在少数。

游牧民族的后勤补给方式,以及口粮的来源,往往也和中原王朝有较大的差异。

因为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在粮食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游牧民族粮食比较少,但是他们盛产牛羊,士兵们都吃牛羊肉奶制品,有的时候遇上吃不完的情况下,将剩下的牛羊肉风干,方便储存。

当时对储存技术有限,口感方面会大打折扣,但是真正的饿的时候,不会顾及口味,能填饱肚子才是最好,加上奶制品和风干肉制品饱腹感极强,士兵吃了以后也不容易饿。

饿了吃肉干,渴了就喝马奶。

到了有人的地方,还可以进行劫掠抢夺,以战养战。

正是这样的战斗特性,让游牧民族对于后勤补给的依赖很低,攻击范围大大提高,经常入侵中原。

所以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后勤的补给。

小麦的种植,有必要提前在秦国推广。

“钜子,你要不要喝水。”田玉儿的话打断了江寒的沉思。

“额……好。”江寒回过神,接过了田玉儿递过来的水囊,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了起来,江寒等人拿着剑警惕的看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

只见十几个轻骑迎面而来,为首的是一个装束富贵的胖子,腰间挎着两把杀猪刀。

看清了来人,江寒放下了心,因为来人是墨家八大统领之一的庖丁,淄博泰丰楼的主管。

庖丁连滚带爬冲杀过来,跪在辎车前哐哐的磕头,脸上还挂着货真价实的鼻涕眼泪。

“钜子啊!听说您守义之后我老庖是茶不思饭不想的,您可终于回来了。”

“茶不思饭不想?胖子,怎么看上去可是胖了几十斤啊?”江寒冷笑道,勒住死胖子的脖子。

被掐着脖子的胖子涨红着脸委屈叫嚷道:“哎呦!!子义,瘦了!!瘦了好多,长肉那是因为替泰丰楼研究新菜品。”

江寒松开了庖丁的脖子,拍打着他的肥颤颤脸颊,笑道:“回头做给我尝尝。”

庖丁嘿嘿一笑:“好说好说。”

“晚辈田玉儿,见过庖丁统领。”田玉儿彬彬有礼的鞠了一躬,对待除了江寒之外的长辈倒是很谦虚。

“你是田襄子的女儿?不错不错,长得倒是水灵,比你爹强。”

庖丁打量着田玉儿,赞叹道。

“走,回庄子,我亲自为你们下厨,接风洗尘。”

在众人的簇拥下,江寒等人来到了临淄城南的一处庄园外。

庄园所在的地方叫孟乡,是孟胜的家乡。

以目前齐国的地方行政区划是这样的: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乡(又称乡邑,百户之邑),五乡为邑(又称中邑,千室之邑),五邑为县。

当然,这也是理想数字,实际哪有这么规整。

临淄治下,共有六个万户邑,都被六贵族把持着;孟乡则是现在齐国国君田氏治下的一小乡,共有七个里,户三百七十,口二千二百余。

齐国六个贵族分别是高氏、国氏、田氏、鲍氏、栾氏、庆氏。

田氏虽然代替了原有的国君姜氏,成为了齐国的新国君,但是对其他贵族并未清洗,只是进行了拉拢。

江寒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看着远处黑乎乎的石头山,若有所思。

“庖丁统领,派人去把齐市上所有的麦种都收回来,冬至过后这片地都种上小麦。”

“子义,在孟乡这种干旱贫瘠的地方,想要增加收成,只有多种粟才行得通啊。”

江寒听后默然,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不知道是什么时代,但至少在周穆王西游时,沿途的西戎部落已经纷纷向他进献小麦了。

商、周时期,小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还远不如粟(小米),在宗庙祭祀的时候,以粟为尊贵之物,小麦则只有想换换口味的贵族偶尔吃一吃。

中原到现在还没有发明磨,小麦粒蒸煮的味道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而且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庖丁对小麦在后世的地位不了解,所以不重视也不奇怪。

没人想得到,仅仅一百年,华夏就会从西部掀起一场小麦革命,开水利、种麦子的秦国虎狼之师将横扫**。

到了西汉,小麦在中原的推广更是让中国人口百年之间翻了三倍。

江寒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前将小麦在各地推广开。

江寒也不立刻回答庖丁的问题,神秘的一笑:“等到时候你就明白了。”

庖丁似乎是对江寒的语气习以为常,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安排人去买。”

一行人继续上路,昨天就有人通知孟胜的尸身归乡的消息,所以村口早就有一些人等候。

领头的那人四十余岁,身材圆胖,头戴士冠,大布羊衣,怀中抱着一把彗。

他身旁则是一个画着黑色眼影,发容黝黑,个子矮小的乡野巫祝,穿着陈旧打满补丁的巫袍,正踮着脚翘首以待。

不多时,只见野道上浩浩汤汤的队伍排成一条长蛇疾驰过来,领头的是一个牵马的黑衣少年,身后跟着一辆双马辎车。

“孟乡孟氏族长孟平等恭迎大伯归乡。”

剩下的十余人也都随着孟平弯腰行礼,他们中有乡中皂隶,也有从左近各里赶来的氏族长者。

孟胜在乡中的威望和辈分都非常高,如果留在乡中,一个孟氏族长和乡三老的位置是少不了的。

而一个乡所辖的各里,其实都是少数国人氏族聚族而居,其下奴役着更多的野人农奴,族长,其实就等同于里胥。

孟乡有所不同,经过墨家的调教,孟乡百姓并没有农奴,大多数是工人,精盐作坊就在孟乡里,所以孟乡家家富足,对墨家非常崇敬。

“孟大哥,先生的丧事一切从简,你这样大张旗鼓的,先生知道了定会恼怒的。”江寒脸上不动声色的说道。

“江先生,不是我叫他们来的,是他们自己非要来送送大伯。”孟平嘿嘿一笑,对着身后的人呵斥道:“见都见了,还不快回去忙着手头的活计。”

“好嘞好嘞!”

众人对着孟胜的棺椁鞠躬行礼后,才纷纷离去。

江寒对着孟平询问道:“先生的墓地选好了吗?”

“选好了,选好了。”孟平连连点头:“我在孟家祖地给大伯挑了一个最好的地方,依山傍水的,一定让你满意。”

江寒叹了一口气:“明日为先生下葬,耽搁了这么久,也该入土为安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