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 第11章 以酒论国

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第11章 以酒论国

作者:二八一拾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31 05:53:58 来源:转码展示1

江寒一行人跟着田襄子来到了城门下,牵马步行。

商丘城很大,和楚国的国都不相上下,是天下着名的商都。

商丘地处淮泗之间,其周边历史悠久,唐尧兴起于成阳,虞舜在雷泽打过鱼,商汤曾定都于毫。

到了殷商帝武丁之时,王子宋被封在这里,称之为“宋伯”,宋之名由此而来。

到殷商灭亡,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将已经降服的殷人交予微子启,封之于商丘,亦称宋国,为公爵,这里就成了宋国的都城。

城墙的西北、东北、正北三处分别开了一道门,往来的皂衣商贾、带剑国人、游士井然有序,不争不抢,颇有君子之国的风范。

宋人喜欢穿白底深衣,上面是飞扬的黑色玄鸟纹,看上去神采奕奕。

“田先生,有客来啊!”

守门的宋国将军似乎和田襄子十分熟悉,隔着几步远就拱手行礼道。

田襄子呵呵一笑:“我先生灵柩回乡,路过商丘,我出来迎接一下。”

“可是阳城守义的孟胜孟先生归来了?”将军脸上一惊,急忙询问道。

“正是孟先生。”田襄子回答道。

“哎呦,快开城门,先生快请。”将军连忙叫开了城门,转头埋怨着。

“田先生怎么不早说,孟公这等义士入城,商丘国人自当前来迎接,就是国君也少不了祭拜。”

田襄子摆了摆手:“我墨家推崇节葬,不用大张旗鼓的,耗费人力物力,有心便好。”

“墨家大义。”宋国将军称赞道,然后招了招手,叫来了几个军士。

“帮田先生把棺椁送入府中。”

田襄子没有推辞,感谢了几句就离开了城门。

“宋国风俗犹有先王遗风,国人里多厚重君子,所以宋地虽无山川之饶,但民众却很少缺衣少食,颇能储蓄一些财物。”江寒感慨道。

一楚一宋,明显能感觉出国家风俗的差异。

周襄王九年的时候,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引得春秋各诸侯觊觎霸主之位,其中便包括了楚国的楚成王与宋国的宋襄公。

他们二人互相不服气,于是便决定在齐国开会讨论此事。

就这样,在周襄王十三年的时候,楚国、宋国、齐国的君主们一起在齐国开了场峰会,最终决定在这一年的秋天,由宋国召集诸侯大会。

后来,宋国果然如约举办了诸侯大会,而楚、陈、蔡、许、曹、郑等诸侯国如约赴会。

在这个过程中,宋国公子目夷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楚人一向诡计多端,便建议宋襄公带齐士兵武器之后,再去诸侯大会。

然而宋襄公却说:“我是要去展示仁义的,而仁义是治天下的根本”。

于是他轻车简从前往会场,希望通过自己的仁义形象获得各位诸侯的信任与支持。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宋襄公根本就没有机会到达会场,反而被楚国半路突袭,一举擒获。

之后,楚国大举进攻宋国,幸得宋国臣僚尽心,将士拼命,这才没有遭遇亡国的惨状。

后来鲁国出面做起了和事佬,这才让宋襄公有了回国的机会。

回国后的宋襄公自然是不高兴的,于是便联合卫国、许国、滕国一起去打楚国的小弟郑国,吓得郑国连夜派人去找楚国求救。

楚国当然不能撒手不管,于是两国展开了一场大战。

泓水河畔,楚军渡河时,公子目夷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我们兵少,趁着楚军还没过河,我们立刻进攻吧。”

宋襄公听了之后,瞪了公子目夷一眼:“不行,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敌人,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寡人虽不才,但也不能进攻还没准备好的对手。”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的精锐禁卫军便楚军全歼,而宋襄公自己也受了重伤,好不容易才逃回宋国,不久后就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楚国行事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宋国行事恪守古礼,太过迂腐。

听了江寒的话,田襄子点了点头:“宋人是殷商遗民,既重农桑,也重商贾,这城内大道四通八达,市、肆林立,由市官褚师管理。

宋人还重视工匠,这城里的外郭区,居住着金、革、木、漆、车等百工,被称为‘百工居肆’,数量多达数千人,由工正管理。

现如今这商丘城里,只要是被冠以墨家的东西,都卖得特别好!”

田襄子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都是师兄的功劳。”

“停,这我可不敢居功,都是师弟你定策有功,你不光定下了经商的策略,还用精盐、肥皂把咱们墨家的名声打了出去。”

田襄子认真的说道。

三年前墨家开创了商派,受到了大部分统领的质疑,可这三年下来,墨商接济其他三派,获得的利润救民无数,竟然隐隐成为的墨家四派之首。

别人都以为是他田襄子这个宋人经商有道,殊不知这背后最大的功臣是一个弱冠之年的少年。

众人一同来到了田府,田襄子掌管墨商,虽然日进斗金,但居住的场所却是一间低矮的青砖房。

“大家搭把手,把先生请进正厅。”

几个壮汉一起把孟胜的棺椁抬进了厅中,家里的下人早就准备好了香炉,跪垫。

田襄子整了整衣冠,跪倒在地,拜了四拜。

“老师蒙此大难,不肖弟子田襄,苟活于世,未能侍奉在老师左右,实在是无地自容啊。”

“师兄节哀。”

站在一旁的江寒递上去了三炷香,田襄子持香再拜,把香插进了香炉中。

礼应灵前有四拜,还留一拜等烧香。

随后是徐弱、沈妙、沈丘等孟胜的弟子祭拜,再之后是黄渭、高敬奴两个客宾祭拜。

田玉儿全程站在一旁,并不是她不想祭拜,而是身为女眷,于礼不合。

“田…玉儿,该你了。”

“我?”田玉儿神情错愕,满脸不可思议。

“我也可以祭拜吗?”

江寒微微颔首:“当然了,你是先生的第三代弟子。”

“师弟,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自古以来都是男人负责主祭的。”田襄子拦在田玉儿的身前出言劝阻。

江寒淡淡的一笑:“师兄,墨家兼爱,不光是说在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上,男人和女人也要一视同仁。”

田襄子沉吟了片刻,让开了身位:“言之有理。”

田玉儿跪到了跪垫上,拜了四拜,抬起头,从江寒手中接过了香。

指尖相触,田玉儿面颊红晕,半羞半惭道:“多谢小师叔。”

所有人都祭拜完毕,田襄子把江寒等人请进了宴厅。

屋内不算宽大,却是温暖整洁。

“玉儿,让夏伯把肥羊炖和准备好的鹿肉端上来。”

“好。”田玉儿盈盈一拜,离开了宴厅。

很快就有侍女端着冒着热气的小鼎摆在了众人面前的桌案上。

仆人送上了酒具,却不是爵,而是觯。

古礼之中,酒具比座次讲究更大。

所谓爵位,即是酒具与座次组合的等次。

宴会中,最尊贵者用爵,盛酒一合;次等用觯,盛酒两合;三等用觚,盛酒三合;四等用角,盛酒四合;五等用杯,盛酒五合。

也就是说,地位越是尊贵,酒具的容量就越小。

战国时期,这种烦琐的酒礼变得简化淡化,酒具的使用也变得随意起来。

官吏聚宴,都使用各种爵。

民间聚宴,则全部用觯或觚,上酒容器则完全随意。

“薄酒相待,我等共饮一杯。”田襄子率先举起了酒杯一饮而尽(为了方便阅读,酒具统称酒杯)。

“敬师兄。”江寒也是举杯一饮而尽。

宋酒入口,醇厚绵长,士子贵胄喝起来品味无穷,对于江寒一众江湖中人却有些绵软。

“师弟,觉得我们这宋国美酒如何?”田襄子放下酒杯,笑吟吟的看着江寒。

“宋酒温润醇和,天下无酒可比,不过……”

“师弟但讲无妨!”

“酒醇和,无劲力,人醇和,无血气,宋酒与宋人如出一辙,宋人偏居一方,自安自保,只能如同殷商一般,寿终正寝,成为过眼云烟。”

“好!”田襄子捋了捋下巴上的长须,点了点头:“那师弟觉得燕酒如何?”

“燕酒似孤僻燕地,凛冽寒人。”

“楚酒如何?”

“楚酒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田襄子悠然点头:“那师弟喜欢喝哪国的酒?”

江寒淡淡一笑:“自然是秦酒,秦酒如秦人,豪放酷烈,和我那烧刀子不分伯仲。”

田襄子摇了摇头:“阴晋之战,秦惠公调动举全国之力。集结了超过五十万秦人参军,大举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魏国城邑阴晋,被吴起率领五万魏军,大败于阴晋城外,自此六国卑秦,不与之盟。”

“所以秦酒虽烈,却太过苦涩。”

“师兄说得对。”江寒沉吟道。“秦国现在与山东六国相比,国力孱弱,又穷又苦,唯一值得赞扬的就是秦人的忠烈。”

“嬴师隰(xi)继任秦公后,废除人殉,迁都栎阳,硬抗强魏,秦国已有复苏之相。”

田襄子还是摇头:“太苦,太苦。”

江寒的目光坚定:“重病应下猛药,良药苦口,秦国就是天下的猛药。”

“师弟不考虑三晋大地上的魏、赵、韩三国吗?”

“三晋同盟,看似牢固,实则是相互制衡,可霸于一方,难成大业。”

田襄子拱了拱手:“请师弟说清选择秦国的理由。”

“不破不立。”

“何解?”

“大周天子弱,诸侯强,分封制度为混乱之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皆因主弱臣强,若想天下一统,则需革除旧制,开创新政。”

田襄子脸色大变,震惊的看着江寒。

“秦国是新政的沃土吗?”

江寒笑着点了点头:“秦国本是西戎部族,因为战功被周天子赐了国姓,与中原各国不同,秦人比较开明,值此秦国摇摇欲坠之际,正是破罐子破摔的好时候。”

“师弟什么时候入秦?”

江寒微笑道:“不急,我要在齐国为先生守孝三年,坐看天下风云,待一明君。”

见江寒对墨家的未来早有打算,田襄子哈哈大笑:“夏伯,换秦酒!”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